以盆腔肿物为首发表现的前列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例

2022-03-12 03:40王宇伟王于勇项晶晶何华东
浙江医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盆腔内分泌靶向

王宇伟 王于勇 项晶晶 何华东

患者男,43岁。2019年5月1日因“尿频、尿急、尿痛1周伴右侧腰痛3 d”收治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入院查体: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无移动性杂音,肠鸣音正常,肝脾肋下未及,右肾区叩击痛(+),输尿管行径压痛(-);前列腺肿瘤相关抗原(PSA)0.424 μg/L,游离前列腺肿瘤相关抗原(fPSA)0.271 μg/L,fPSA/PSA 0.64;超声检查:盆腔膀胱区域10 cm×9 cm占位,膀胱三角区局部增厚,双肾积水,双侧输尿管扩张;增强CT检查:盆腔混合密度肿块,考虑左侧精囊腺来源,建议MRI检查(图1);再行增强MRI检查:盆腔肿块,考虑左侧精囊腺来源可能性大(图2);后在超声引导下行穿刺活检,病理检查:少许穿刺标本,一侧见部分异型细胞巢伴坏死,符合恶性肿瘤特征,神经内分泌肿瘤可能性大;免疫组化:突触素(Syn)(+)、嗜铬素 A(CgA)(-)、角蛋白 20(CK20)(-)、CK(-)、增 殖指数(Ki-67)(+)约30%、p53肿瘤抑制蛋白(-)、p63肿瘤抑制蛋白(-)、转录因子GATA-3弱(+)、α-甲酰辅酶A消旋酶(-)、抗角质蛋白 K903(-)、PSA(-)。术前明确该盆腔肿物为恶性肿瘤,于5月11日全麻下行腹腔镜下盆腔肿物切除+前列腺部分切除+双侧输尿管支架置入术;术后剖开标本,剖面呈灰白色,质软,可见肿瘤内部大量鱼肉样坏死组织(图3);常规病理检查见肿瘤组织在平滑肌内弥漫浸润性生长,累及前列腺和精囊腺组织,内部大量坏死,提示为LCNEC,考虑前列腺来源;免疫组化结果支持上述诊断:CK灶状(+)、波形蛋白(+)、CK7(-)、CK20(-)、PSA(-)、GATA-3 小灶(+)、CgA(-)、Syn(+)、CD56部分(+)、CD117(+)、甲状腺转录因子 1(TTF1)(-)、K903(-)、p63 肿瘤抑制蛋白(-)、Ki-67(+)30%~40%、p53肿瘤抑制蛋白(-)(图 4);术后予以抗感染、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6月1日,患者复查CT示:盆腔肿瘤术后改变,前列腺后侧团片状等低混杂密度影(图5),考虑肿瘤复发,后患者行基因检测:RB1、BRCA2、CSF1R 基因突变,依据基因突变与药物推荐对应的证据等级,针对该癌种目前没有基于基因层面对应的药物治疗方案,但基于RB1和BRCA2基因突变,可以用到的药物治疗方案如下:(1)奥拉帕利(2B类证据);(2)铂类药物联合依托泊苷/多西他赛(2B类证据);(3)西罗莫司(4类证据)。患者排除化疗禁忌证后于6月23日开始予以依托泊苷175 mg+顺铂40 mg+帕博利珠单抗针200 mg,3周为1个周期,在行首次化疗后患者因双侧肾积水行双侧肾造瘘术。行2个周期化疗后患者复查CT示:盆腔肿瘤术后改变,前列腺后侧占位,与周围结构分界不清;双肾造瘘术后改变,双肾肿胀伴右肾积水;直肠下段可疑增厚(图6)。后于9月4日起更改为伊立替康100mg+卡铂500 mg(3周为1个周期)继续化疗6个周期。患者疼痛明显,于2020年3月17日转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疼痛科就诊,予以静脉镇痛泵(吗啡160 mg+右美托米定400 μg)持续4 ml/h输注;于3月18日复查CT示:盆腔肿瘤术后改变,盆腔软组织密度团块影,腹盆腔多发结节,肿瘤复发伴转移可能,膀胱受累考虑,膀胱腔内出血(图7);并于3月24日行CT引导下交感神经阻滞术,后更改为外用芬太尼贴剂75.6 mg/72 h长期镇痛。后患者于4月20日开始口服奥拉帕利片300 mg/次,2次/d进行靶向治疗,但靶向治疗仍无明显疗效,于6月9日复查MRI:考虑肿瘤复发伴腹膜后、盆腔及盆底多发转移,邻近器官受侵可能,骨盆及双侧股骨多发骨质异常信号,转移待排(图8)。6月18日患者因全身多器官衰竭死亡。

图1 2019年5月2日盆腔增强CT检查所示(盆腔肿块约8.6cm×7.5 cm,内以弥漫砂砾样钙化为主,增强后强化不明显)

图2 2019年5月3日盆腔增强MRI检查所示(盆腔膀胱后方见类圆形团块状异常信号影,边界清晰,约8 cm×8.5 cm,增强后内少许絮状强化)

图3 术后肿瘤标本(剖开肿块可见大量鱼肉样坏死物质)

图4 术后病理检查所见[a:前列腺组织内见肿瘤细胞呈巢团状排列(白色箭头为肿瘤组织,黑色箭头为前列腺),HE染色,×20;b:肿瘤细胞呈浸润性生长,肿瘤内见坏死(白色箭头),HE染色,×100;c:肿瘤细胞小,染色质细腻,核分裂象多见,HE染色,×200;d:突触素(+),免疫组化染色,×100]

图5 2019年6月1日腹部CT平扫所示(盆腔肿瘤术后,盆腔内结构欠清,前列腺后侧可见片状等低混杂密度影)

图6 2019年7月8日腹部CT平扫所示(盆腔肿瘤术后,盆腔内结构欠清,直肠下段壁可疑增厚,前列腺后侧可见团片状等低混杂密度影,病变与膀胱后壁、双侧精囊腺、双侧输尿管下段分界不清,与邻近乙状结肠分界不清)

图7 2020年3月18日腹部CT平扫所示(盆腔肿瘤术后,盆腔内结构欠清,膀胱壁增厚,后方见软组织密度影,与膀胱分界不清,局部横断面范围约10.15 cm×8.03 cm,向右上盆腔延伸,与腰大肌分界不清)

图8 2020年6月9日盆腔MRI检查所示(目前腹膜后、盆腔及盆底肌间隙内见多发软组织肿块影,呈等T1稍长T2信号,DWI呈高信号,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边界欠清,部分融合成团,与邻近结直肠、膀胱、精囊腺及前列腺分界不清;骨盆及双侧股骨多发骨质异常信号,增强后不均匀强化)

讨论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类具有广泛的形态学特征、生物学行为以及功能的恶性肿瘤,其起源于各种不同的组织和器官中,即使该组织或器官在正常情况下并不含有神经内分泌细胞,此类肿瘤在肺和消化道中最为常见,在前列腺、膀胱以及宫颈中的发生也有报道[1],但总体而言,泌尿系统中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实属罕见。在2016年,WHO将发生在前列腺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分为高分化类癌、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以及LCNEC,而其中LCNEC相较于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而言更为罕见且恶性程度更高[2]。

本例为以盆腔肿物为首发表现的前列腺LCNEC,2018年李曾等[3]总结了当时国内外所有前列腺LCNEC的病例报道,发现绝大多数的前列腺LCNEC均伴有血PSA升高且原发灶在前列腺。而本病例血PSA仅为0.424 μg/L,且肿瘤发生在盆腔而非前列腺中,这在已经极其罕见的前列腺LCNEC病例中也属于相对罕见。前列腺LCNEC患者的临床表现比较多样,既可以表现为尿路刺激征比如尿频、尿急、尿痛,也可以表现为排尿困难、血尿,甚至下腹部或者腰背部不适感,如若肿瘤细胞分泌大量的内分泌激素,则可表现为副瘤综合征。关于前列腺LCNEC的诊断,部分LCNEC合并腺癌成分者,可出现血PSA升高,因此这类患者可在常规的男性肿瘤筛查中被注意到,并且在进一步的穿刺活检中通过病理检查来确诊;而另一部分不伴有腺癌成分者,由于不分泌PSA,因此在疾病的早期无特异性的肿瘤指标,且无明显的临床表现或者仅表现为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类似的症状,因此这类患者的诊断较为困难,往往是在症状较为严重时就诊被发现,而此时通常肿瘤已经处于中晚期,故而该类患者的预后较差。前列腺LCNEC的诊断金标准仍为病理检查,必须满足:(1)肿瘤细胞由固定片、丝带、细胞巢组成,细胞巢周围有栅栏样结构,细胞核大而深染,染色质粗大,细胞质淡染或嗜酸,有丝分裂活跃,细胞出现大面积坏死;(2)免疫组化结果提示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并且Syn、CgA或者CD56至少有1个呈阳性[4-5]。

由于前列腺LCNEC的病例报道较少,对于该疾病目前无相关指南可指导治疗。但对于恶性肿瘤,其治疗方式无外乎手术、化疗、放疗以及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李曾等[3]同时对国内外前列腺LCNEC患者进行诊治分析,15例患者中有7例接受了全身化疗,3例接受了内分泌治疗,剩余5例患者各自接受了姑息性手术治疗、放疗、化疗联合内分泌治疗、化疗联合内分泌治疗及根治性切除术、对症治疗,但绝大多数患者预后不良,平均生存时间仅为11.5个月。Sleiman等[6]报道了1例原发性前列腺LCNEC的患者,予以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予以依托泊苷联合卡铂化疗,后因肾毒性而暂停,并进行放疗后予以曲普瑞林去势治疗,随访时间超过了54个月。本病例在确诊时与上述绝大多数病例不同的是,本患者是以盆腔肿物为首发表现的LCNEC,在术前并不能明确肿瘤的来源,术中将肿瘤完整切除后经快速冷冻病理检查证实为LCNEC,后欲行扩大根治术切除患者前列腺、部分膀胱以及部分直肠,并行淋巴结清扫,但在与家属术中谈话被拒绝,故而只切除肿瘤及部分前列腺。本病例由于恶性程度极高,术后3周复查MRI时便提示肿瘤局部复发,后行依托泊苷+顺铂化疗联合帕博利珠靶向治疗无明显疗效,更换为伊立替康联合卡铂化疗后仍旧无明显改善,并出现骨转移,后又口服奥拉帕利片靶向治疗也无明显疗效,最终因全身多器官衰竭死亡。

综上所述,前列腺LCNEC恶性程度高、进展快且易发生早期转移,目前可查阅的大多数病例均预后不良。对于内分泌治疗后出现的前列腺LCNEC患者,其治疗仍然是以铂类为主的化疗,例如依托泊苷+顺铂[7],也有使用内分泌治疗如戈舍瑞林+比卡鲁胺或者是手术去势,还可以根据基因检测结果行靶向治疗;而对于原发的前列腺LCNEC患者,除了使用上述全身化疗、内分泌治疗以及靶向治疗外,还可以选择根治性手术切除原发灶加清扫淋巴结,目前较推荐先行以铂类为主的全身化疗再行根治性切除术;而对于以盆腔肿物为首发表现的前列腺LCNEC,目前可参考的文献较少,只能依据经验先切除盆腔肿物,再行铂类为主的全身化疗加靶向治疗。但是总体来说,有报道的前列腺LCNEC病例数较少,绝大多数患者预后均较差,且该类疾病晚期因为远处转移,患者会表现出较为剧烈的疼痛,所以对于该疾病的治疗以及后期疼痛的缓解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盆腔内分泌靶向
新型抗肿瘤药物:靶向药物
国家生物靶向诊治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妇科内分泌失调的临床治疗研究
妇科超声见盆腔积液诊断探讨
“六步四环”单元教学靶向课堂提质
靶向免疫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观察
什么是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盆腔积液是盆腔炎吗?
了解内分泌……
稳住内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