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FODMAP饮食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TNF-α、IL-17表达的影响

2022-03-12 03:40陈燕黄益倩童晓清章小艳束龙郑培奋
浙江医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空白对照结肠黏膜

陈燕 黄益倩 童晓清 章小艳 束龙 郑培奋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的肠道炎性疾病,其全球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机制涉及多方面因素,包括遗传易感性、上皮屏障缺陷、免疫反应失调、环境因素等[1]。近年来,低可发酵寡聚糖、双糖、单糖及多元醇(FODMAP)饮食在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患者中的应用研究受到了学者的广泛关注[2]。FODMAP是指人体难吸收的一些短链碳水化合物,研究表明,这些短链碳水化合物在小肠内不容易被吸收,但在结肠中却高度发酵而产气,进而导致腹胀和腹泻等症状加剧[3]。国外临床研究也证实,低FODMAP饮食能有效改善炎症性肠病患者的腹痛、腹胀等胃肠道症状[4]。本课题组前期研究也发现,低FODMAP饮食辅助药物治疗能明显改善UC大鼠辅助T细胞(Th)1和Th2细胞比例,降低转化生长因子-β1和叉头框蛋白3阳性表达[5]。然而,关于低FODMAP饮食是否与UC大鼠促炎因子表达相关,目前国内尚鲜见文献报道。为此,本研究拟探讨低FODMAP饮食对UC大鼠TNF-α和IL-17表达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动物 选择清洁级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体重(200±10)g,购自浙江省实验动物中心,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号:SYXK(浙)2019-0002。饲养条件:光照12 h,温度(20.0±2.0)℃,环境相对湿度 40%~70%,自由饮水、进食,定期更换垫料。

1.2 主要试剂和仪器 IL-17抗体购自博奥森公司(批号:bs-2140R-50 μl,规格:50 μl);TNF-α 抗体购自江莱生物公司(批号:JL13202,规格:96 T);三硝基苯磺酸(TNBS)购自深圳市文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号:R089840,规格:25 g/瓶);美沙拉嗪缓释颗粒购自法国爱的发制药公司(批号:H2010006,规格:1.0 g/粒);苏木精(批号:714094)、伊红(批号:BA4099)均购自德国BASO公司;HE试剂盒购自美国Richard-Allan Scientific公司;辣根过氧化物酶(批号:P8020,规格:1 g)、PBS(批号:P1010-2L,规格:2 L)均购自北京索莱宝公司;正置显微镜购自日本Olympus公司(型号:CX41)。

1.3 动物分组及造模 40只大鼠进行适应性喂养7 d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FODMAP组、低FODMAP组、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参照Murano等[6]的造模方法,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灌肠法(5%TNBS+50%乙醇,按照 1∶1的比例配成灌肠液)制作UC大鼠模型。造模前禁食不禁水24 h,用大鼠灌胃针轻缓从肛门插入,深度约6 cm,推入灌肠液(100 mg/kg TNBS),推入后立即提尾倒立1 min后放回笼中自然苏醒,并常规饲养。

1.4 干预方法 大鼠造模后第4天,开始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高FODMAP组大鼠给予定制的高FODMAP鼠粮,包括黄豆、小麦和黑麦制品、鱼粉、芒果、杏仁面和麦芽糖醇;低FODMAP组大鼠给予定制的低FODMAP鼠粮,包括大米、小米、燕麦、玉米、土豆、白菜和葡萄糖;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喂养饲料均为清洁级鼠粮,包括小麦、玉米、麸皮、豆柏和酵母粉等;上述鼠粮均参照文献[5]配制。高FODMAP组和低FODMAP组均予美沙拉嗪缓释颗粒灌胃治疗(美沙拉嗪颗粒配制成25.0 g/L 溶液,每次 0.02 ml/g,1次/d);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均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灌胃;干预治疗疗程为14 d。末次给药24 h后,大鼠先吸入过量乙醚,再采用摘眼球法取血,离心后取血清备用,处死后迅速切取远端结肠肠管,沿纵轴切开选取溃疡最明显处病变肠段取材,若无溃疡则选取红肿糜烂较明显处病变肠段取材,并分为3份待检。

1.5 观察指标

1.5.1 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 干预过程中观察各组大鼠每日体质量变化、粪便性状(是否成形)、便血等情况,计算出大鼠DAI评分。DAI评分=体质量下降分数+粪便性状分数+便血分数。DAI评分标准如下:无体质量下降、大便性状正常、无便血记0分;体质量下降1%~5%记1分;体质量下降>5%~10%、半稀便、大便隐血(+)记2分;体质量下降>10%~15%记3分;体质量下降>15%、稀便、肉眼血便记4分[7]。

1.5.2 结肠黏膜大体形态损伤评分 各组大鼠取1份结肠组织标本,观察结肠黏膜大体形态改变,并参照下列标准进行评分:无损伤为0分;黏膜充血为1分;溃疡面积<受损面积的25%为2分;溃疡面积=受损面积的25%~50%为3分;溃疡面积>受损面积的50%为 4 分[8]。

1.5.3 结肠黏膜组织病理学评分 取1份结肠组织标本用甲醛溶液固定24 h,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大鼠结肠黏膜组织损伤情况。100倍视野下随机选择8处进行评分并取均值,参照病理损伤评分系统。0分为正常肠黏膜;1分为缺少1/3隐窝;2分为缺少2/3隐窝;3分为固有层被单层上皮细胞覆盖和较少的炎症细胞浸润;4分为炎症细胞数量增多并有炎症细胞明显浸润。

1.5.4 结肠黏膜及血清TNF-α、IL-17水平检测 取1份结肠组织标本,用载玻片轻刮去结肠黏膜表面黏液,用0.9%氯化钠溶液冲洗干净,再使用载玻片刮取结肠黏膜组织,剪取约200 mg,冰上剪碎,再加入2 ml预冷的PBS,用匀浆器制成匀浆,4℃,12 000 r/min离心5 min,取上清液,-80℃冰箱保存。大鼠结肠黏膜及血清TNF-α、IL-17水平检测采用ELISA法,所有过程均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用纯化的大鼠TNF-α、IL-17抗体包被微孔板,制成固相抗体,往包被单抗的微孔中依次加入大鼠TNF-α、IL-17,再与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TNF-α、IL-17抗体结合,形成抗体-抗原-酶标抗体复合物,经过彻底洗涤后加底物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显色。TMB在辣根过氧化物酶的催化下转化成蓝色,并在酸的作用下转化成最终的黄色。颜色的深浅和样品中的TNF-α、IL-17水平呈正相关。用酶标仪在450 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OD)值,通过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大鼠TNF-α、IL-17水平。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4组大鼠一般情况比较 建模前,40只SD大鼠毛色光润,进食正常,反应灵活,大便呈颗粒状,无稀便及脓血便;而在建模后的第4天,除空白对照组大鼠外,其余大鼠均相继出现体质量下降,并且伴有黏液便、血便、倦怠懒动、活动减少、反应迟钝、毛发凌乱、拱背、饮食饮水减少等现象,提示造模成功。造模过程各组大鼠无死亡。

2.2 4组大鼠干预阶段DAI评分比较 高FODMAP组、低FODMAP组和模型组大鼠DAI评分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模型组相比,低FODMAP组大鼠在干预的第7和14天时,DAI评分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高FODMAP组大鼠则在干预的第14天时,DAI评分出现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低FODMAP组相比,高FODMAP组大鼠在干预的第7、14天时DAI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4组大鼠干预阶段DAI评分比较(分)

2.3 4组大鼠结肠黏膜大体形态损伤评分比较 高FODMAP组和模型组大体形态损伤评分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高FODMAP组和低FODMAP组大体形态损伤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低FODMAP组相比,高FODMAP组大鼠大体形态损伤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低FODMAP组与空白对照组大体形态损伤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4组大鼠结肠黏膜大体形态损伤评分比较(分)

2.4 4组大鼠结肠黏膜组织病理学评分比较 高FODMAP组、低FODMAP组和模型组组织病理学评分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高FODMAP组和低FODMAP组组织病理学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结肠黏膜组织病理学检查见图1。

图1 各组大鼠结肠黏膜组织病理学检查所示(a:空白对照组;b:模型组;c:低FODMAP组;d:高FODMAP组;HE染色,×100)

表3 4组大鼠结肠黏膜组织病理学评分比较(分)

2.5 4组大鼠结肠黏膜和血清TNF-α、IL-17水平比较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高FODMAP组、低FODMAP组和模型组结肠黏膜和血清TNF-α、IL-17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模型组相比,高FODMAP组和低FODMAP组TNF-α、IL-17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低FODMAP组相比,高FODMAP组结肠黏膜TNF-α、IL-17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4。

表4 4组大鼠结肠黏膜和血清TNF-α、IL-17水平比较(pg/ml)

3 讨论

UC是一种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的结直肠炎症性疾病。目前临床对UC尚无有效的根治方法,且患者病情容易反复,病程较长。因此,临床的治疗目标是诱导并维持临床缓解以及黏膜愈合,防治并发症,从而改善患者生命质量[9]。临床上治疗UC的药物主要包括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硫嘌呤类药物、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与此同时,饮食作为辅助手段作用于UC的临床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10]。因此,本研究采用TNBS灌肠法建立UC大鼠模型,主要观察低FODMAP饮食对UC大鼠TNF-α和IL-17表达的影响。

随着我国IBS发病率的不断上升,FODMAP饮食的相关研究也日益引起学者关注。2016年的一项临床研究表明,高达86%的IBS患者在采用低FODMAP饮食时症状有所缓解[11]。而刊出在Gastroenterology杂志上的一项最新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显示,为期4周的低FODMAP饮食对于管理静止期IBD患者的持续肠道症状是安全和有效的[12]。本研究结果发现,同常规饲料喂养UC大鼠相比,低FODMAP组大鼠的DAI评分、结肠黏膜大体形态损伤评分、结肠黏膜和血清TNF-α、IL-17水平更低。这一结果说明了低FODMAP饮食联合美沙拉嗪能够明显降低UC大鼠结肠黏膜相关炎性因子的表达,有助于接受药物治疗的UC大鼠快速恢复。低FODMAP饮食的作用机制可能是:(1)低FODMAP饮食减少了结肠气体的产生,避免结肠因气体产生而膨胀,引起腹部不适,Sloan等[13]在一项随机对照试验中发现,低FODMAP饮食可显著减少氢气的产生,改变菌群组成,但对结肠容积无显著影响;(2)低FODMAP饮食可以降低内脏的敏感性,张灵等[14]研究报道,低FODMAP饮食减少了人体难吸收的短链碳水化合物的代谢产物的产生,例如短链脂肪酸,而短链脂肪酸能诱导内脏超敏反应。

IL-17是CD4+效应T细胞亚群Th17细胞和CD8+效应性T细胞亚群Tc17细胞分泌的一种促炎症细胞因子,它能够刺激多种细胞分泌 TNF-α、IL-1β、IL-6、IFN-γ等多种促炎因子,诱导肠道的炎症反应[15]。肠道炎症状态时,初始CD4+T细胞在IL-23等前炎症细胞因子的作用下,可促进T细胞分化为Th17细胞,并诱导分泌 IL-17。既往研究结果表明,TNF-α、IL-1β、IL-6等促炎因子与UC发病密切相关,并与UC的疾病活动呈正相关,且抗TNF-α单克隆抗体目前已用于UC的临床治疗[16]。本研究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结肠黏膜TNF-α和IL-17水平较空白对照组均明显上升。而在低FODMAP饮食联合美沙拉嗪干预后,炎症因子水平均出现明显的下降,这可能是与低FODMAP饮食增加调节性T细胞产生[17]、减轻炎症反应、促进肠道黏膜修复有关。此外,研究表明,低 FODMAP饮食也可通过抑制NF-κB免疫炎症信号通路、加强肠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而发挥其抗炎作用,最终达到治疗UC的作用[18]。

综上所述,低FODMAP饮食联合美沙拉嗪能明显降低UC大鼠DAI及结肠黏膜大体形态损伤评分,改善了炎症因子TNF-α和IL-17水平,为低FODMAP饮食在UC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与理论依据。

猜你喜欢
空白对照结肠黏膜
新生儿先天性细小结肠症相关病因与影像表现
腭部良性肿瘤切除术中应用猪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修复补片修复硬腭黏膜缺损的疗效观察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后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促进术后康复的效果
天然活性类物质百奥碳在安顺烟区的应用示范研究
鼻中隔手术穿孔并发症的防范和病理评估
例析阴性对照与阳性对照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肠道与艾滋病
Galectin—9蛋白过表达对卵巢癌细胞增殖、迁移及凋亡的影响
镜像治疗截肢后幻肢痛的随机对照试验
憩室炎,藏在肚子里的神秘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