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与县域共建共享的背景基础、内在逻辑及实现路径

2022-03-12 14:11宋建军向韵
江苏教育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共建共享高职院校

宋建军 向韵

摘要:高职院校与县域共建“县校合作”模式,可以资源共享,利益共享,更好地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职能,加速实现经济资本、技术资本的积累和人力资本、文化资本的增值。想要尽快形成高职院校与县域的互利并进,需要通过利益驱动,构建多元共治结构,以目标为导向,提升合作共生效能,以机制为保障,打造多维共生的发展态势。

关键词:高职院校;县校合作;共建共享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2)01C-0066-04

一、高职院校与县域共建共享的背景基础

在政府宏观统筹的系列政策驱动下,高职教育已经逐步从外延式扩张走向内涵式发展,从层次教育走向类型教育。要想得到更高质量的发展,则需要进一步深入、精准、全面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县域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单元,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着力点和落脚点[1],但由于自然环境、经济条件、地理区位等因素,面临着人才“引不进、招不来、留不住”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地方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知识创新与科技转化的重要基地,对县域产业转型、技术创新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肩负着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高职教育,其应用型和区域性特征,决定了必须适时跟进国家发展战略,从区域走向县域,积极回应并引领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诉求,从校地合作具化为“县校合作”[3]。

“县校合作”是指县级政府与高等职业院校基于战略联合,建立有序的协同机制,实现利益相关者共赢,最终目的是达到高职院校与县域发展全面对接[4],通过形成互惠双赢、共存共荣的“对称互惠、一体共生”模式[5],实现高职院校与县域对称互惠一体化的共生发展[6]。研究与实践表明,高职院校结合县域需求与企业合作,能使培养的人才“用得上”且“留得住”,实现双方良性互动。“县校合作”模式使高职教育深度融入县域经济发展,促进了县域经济的科学发展[7]。在此背景下,探讨高职院校与县域共建共享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高职院校与县域共建共享的内在逻辑

在“县校合作”模式中,县级政府、企业和高职院校作为“县校合作”中的核心利益主体,发挥着关键作用。政府集权力与资源于一体,与企业、高职院校共建“县校合作”发展模式,各利益相关者基于载体共同享用资源,可以通过优势互补,实现资源的效益最大化。

无论是县级政府还是高职院校、企业,其参与“县校合作”的动机及最终目的均是能够从合作中获取利益,而各利益主体的需求则通过模式共建来实现。在“县校合作”模式中,高职院校充分发挥其人才培养职能,促进专业链与产业链的对接,培育县域特色产业定制人员,输送规模、质量、水平与县域需求相符合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提高本土人员的技术技能积累,以解决人才“引不进、招不来、留不住”的困境。行业企业共享生产设施设备和人力资源,为高职院校提供实习实训基地和企业师资,降低高职院校实习实训经费投入,弥补高职院校师资力量的缺乏,还可以得到来自高职院校的顶岗实习生,减轻企业的人力成本压力,减少人员的选培成本,增加人力资本积累。

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体系的设计、工学结合教材的编写等等,进一步促进教学内容与生产实践同步,促进校企深度合作,促成与市场的“零距离”对接。发挥高职院校的科技研发职能,进行科研成果开发、管理和推广,可以有效地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利用率,实现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有机对接,激活高职院校科研活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实现技术资本积累。通过发挥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职能,可以更好地传播和创新县域优秀文化,提高县域居民的幸福感和文化自信,实现县域文化资本积累,从而有效促进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加快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城乡融合发展等县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实现。

高职院校在发挥人才培养、科技研发、服务社会的职能过程中,获得来自政府、企业等利益相关者的政策、资金、人员、设备支持,放大了优质资源,增强了竞争力。学校可以通过共享学校的基础设施设备,将图书馆、实验剧场、实训基地、体育场馆、远程教育网络等资源向公众开放,为市民提供体育锻炼场所和更多的学习机会,构建市民自主学习平台[8],使高职院校基础设施“准公共化”,避免县级政府和行业企业重复建设,造成资源的浪费。高职院校基于师资力量和课程体系为行业企业开展职业技能培养,开办兴趣爱好培训,发挥社会服务的职能,提供咨询管理规划决策等服务,发挥“智库”作用。如此,企业可以共享创新型人才、技術支持、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保障持续发展的原生动力,县域可以更好地实现经济资本、技术资本的积累以及人力资本和文化资本的增值。

三、高职院校与县域共建共享的实现路径

共建是共享的前提,共享是共建的目的,而共建共享需要通过共治这一过程来实现。共治能使“县校合作”模式中相互冲突或不同的利益得以协调,促进利益相关者积极主动持续地参与模式构建,使需求得以满足,价值得到实现。

(一)治理主体:利益驱动,构建多元共治结构

高职“县校合作”模式是政校企合作在县域层面的具化,县校协同创新的深化,是产学研合作的具体实现形式,或者说是产学研合作在县域的延伸[9]。其关涉多元利益主体,存在多维利益博弈。调和各方利益相关者,使所有利益主体同心同向同行,是最终实现县校全面对接的前提。高职院校最基础最核心的职能是人才培养,科技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功能发挥基于人才培养而实现,利益主体合作的深度及取得的效用随着高职院校职能发挥而产生变化,同时在高职院校职能发挥的过程中,涉及的利益相关者也在不断地加入及退出。在高职“县校合作”模式中,从合作起始到全面对接,内涵上的深度和外延上的广度在不同阶段上均具有差异。所以作为核心利益主体的县级政府和高职院校,首先要对可能纳入网络的利益相关者的期望与需求进行分析,通过一系列的工具和方法将模糊不清的相关方期望转化成为被相关方认可的明确目标,并梳理出实现利益诉求遇到的障碍和问题;其次通过行政征召、文化征召、利益征召、资源征召等不同手段,调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惯习冲突、利益冲突、权利冲突,找出利益主体的交汇点,转化为相关方都认可的明确目标;同时确定角色定位,赋予角色利益,并明确对等的责任与义务,建立规制关系,使利益相关者“在其位”以更好地“谋其事”并“尽其责”,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多元共治结构。

(二)治理内容:目标导向,提升合作共生效能

高职院校与县域发展全面对接战略目标的实现是通过不同的具体项目实施的,要实现“县校合作”全面对接的战略目标功能,项目内及项目之间须形成特定的结构。微观层面,以校企合作为取向,可以共建产业学院,通过专业(群)共立、课程共设、标准共制、师资共用、教材共编、基地共建,由“点”及“线”至“面”,点线面结合,多项目协作,有效整合校企资源,从低级无序走向高级有序,发挥协同效应,提高合作效果。中观层面,以产学研结合为方向,根据县域创新需求,联结内外部科研机构,从科研成果转化、技术产品开发、生产工艺优化、管理服务创新到实体项目共建、科技成果推广,上、中、下游创新主体对接与融合,产学研协同创新,增强合作效益。宏观层面,以政校企合作为导向,注重顶层设计,用系统的方法,从全局的角度,目标引领,统筹规划,以人才培养为起点,以高校职能为纽带,对接县域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促进有效共建,高效共治,长效共享,提高合作效能。

(三)治理策略:机制保障,打造多维共生态势

高等教育法规定,“设立实施专科教育的高等学校,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报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备案”。作为由地方市级政府主管、省教育厅业务指导的管理模式,县级政府事实上处于缺位状态,高职院校享有较大的办学自主权,办学方向、办学定位、办学模式及办学功能很可能会脱离县域的需求,导致“县校合作”协同共赢的优势大打折扣。因此,要进一步优化管理体制,将县级政府纳入进来,赋予其相应的权利,承担对应的责任,形成省、市、县支持与约束并重的三级管理制度,激活运行机制,促使县级政府在“县校合作”模式中更有效地发挥核心主体功能。在办学主体方面,为促使利益相关主体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县校合作”模式,可以共建产业学院,多主体共管共享,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在治理主体方面,基于项目动态变化特征,建立从“县校合作”战略目标到具体项目具有自组织性的治理委员会层级体系,政校企融通,利益交互融合,最终形成共建共享,互利共生,共进共荣的关系。

参考文献:

[1]郭爱君,毛锦凰.新时代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略论[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8(4).

[2]金辉,路利云.地方院校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现实困境与路径研究——基于人力资本的视角[J].中国成人教育,2016(9).

[3]熊惠平.从区域走向县域:全球视野下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新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14(31).

[4] 史秋衡,张湘韵,矫怡程.高职院校“县校合作”发展模式研究[J].教育研究,2012(7).

[5]姜茂,朱德全.自由与共生: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的生态学审视[J].职教论坛,2014(10).

[6]姚奇富.高職院校与县域发展的共生模式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6(Z1).

[7]李振祥.县校合作:我国高职教育产学合作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3(7).

[8]张宝忠.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提升的路径选择——基于县校协同创新视角[J].中国高教研究,2013(6).

[9]熊惠平.“县校合作”协同创新研究综述——从产学研结合研究出发[J].职教通讯,2013(10).

责任编辑:华轩

本文系南充市社会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项目“行动者网络理论视域下的高职‘县校合作’协同共赢研究”(项目编号:NC2020C193),南充市社会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项目“县域高职教育发展研究——基于要素·结构·功能视角”(项目编号:NC2020B202)阶段性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21-11-10

作者简介:宋建军,南充文化旅游职业学院(四川南充,637400)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经济与管理;向韵,南充文化旅游职业学院(四川南充,637400)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共建共享高职院校
驻地网光纤到户共建共享有效策略探究
高校动画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建设构想
Interlib在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中的应用初探
筑巢引凤共建共享人才共育校企共赢
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现状思考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