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2.0 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策略研究

2022-03-12 14:11王险峰
江苏教育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思政院校融合

摘要:对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信息技术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课的主要教学目的;对信息技术2.0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难点进行总结,从教学模式、教学任务以及教学信息化程度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就信息技术2.0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策略进行探究,对思政课教学进行优化创新。

关键词:信息技术2.0背景;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2)01C-0018-05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就目前而言,部分高职院校已经将信息技术融入思政课教学中,这不仅能够提高思政课的课堂教学质量,还有助于高职院校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模式、教学方式的融合,但目前仍存在着信息技术平台滞后、过度注重融合形式等问题。基于此,本文就信息技术2.0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策略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现状

目前高等院校的教学规划中还不能很好地将信息技术与思政课进行融合,其原因在于硬件平台的落后与教学模式的落后。在大部分高职院校中,与其他课程相比,授课教师与学生将信息技术融入思政课的意识不强,特别是年长的教师尤其如此。授课教师主要任务是完成课程内容的讲解、课程考核与课题研究,而学生主要将时间放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与人际交往上,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实用意义较强的专业课程才是其主要学习任务。在大多高职院校中,由于思政课本身理论性强,得不到学生的足够重视,一些学生甚至在课堂上采取应付态度。同时,学校普遍对思政课不够上心,只要开设课程、学生完成学分就算完成任务。少数学校更是在思政课程考核过程中,采取提前勾画考试重点的方式来保证学生的合格率、优秀率,谈不上从育人育才的高度来看待思政课教学,更遑论将信息技术与思想课进行深度融合来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和关注度,并对改革创新思政课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进行探索。

高职院校在课程建设规划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偏向性,为了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学校将大部分建设资金投入到专业性课程平台的建设与师资力量中。而且,高职院校中有相当一部分担任思政课程授课的教师并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或相近专业科班出生,而是经过思政课程学习或培训后转为思政课教师,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党政干部、管理干部兼任思政课教师。这些非专业领域的教师无法给予学生更多的专业意见。因此,在信息技术2.0背景下,高职院校推动思政课程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一定要重视思政师资队伍的培养,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充分认识思政课程的教学必须依靠专业领域的教师,才能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育人成效。

根据以上情况,可以看出高职院校要将信息技术融入思政课教学过程中,还有很多的困难要克服,而信息技术的革新日新月异,信息技术深度融入各课程、各专业、各领域已经成为大趋势。为了改善目前信息技术与思政课融合度不够的现象,学校、教师、学生都需要付出努力。

二、信息技术2.0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难点

(一)信息技术平台条件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在信息技术2.0背景下,高职院校进行思政课教学的难点之一就是信息技术平台相对滞后。其主要原因在于高职院校对于思政课程的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且高职院校的建设资金投入有限。虽然高职院校具备一定的信息化技术条件,但是这些技术主要应用于专业课程教学,较少应用于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学过程。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程的授课流程依然是“教师依据教材进行讲解——学生课后复习巩固——期末进行知识考核”这一套相对传统且成型的流程,其中涉及信息技术应用的不多,或者停留在PPT模式。大多高职院校的信息平台存在硬件基础设施滞后与软件系统亟待更新的问题,部分高职院校计算机机房所使用的计算机操作系统版本还是Windows7或者WindowsXP等比较落后的版本,机房内部的电脑还存在破旧、故障等问题。

高职院校除了在信息平台基础设施上存在问题以外,还缺乏信息技术思政教学平台建设人才。前文中提到部分高职院校存在思政专业科班出身師资力量的缺失,负责思政课教学的教师除了要完成教学任务以外,还要将许多时间和精力花在其他事务性工作上,如研究、管理等方面的任务,鲜有精力用于建设信息技术思政教学平台,更不用说自行开发与思政课程教学相匹配、相契合的学习App了。因此,在信息技术2.0背景下,高职院校要提升思政课教学平台的建设效率,应当注重培养有较强信息技术基础的思政专业人才,将其所学知识充分融合在一起并组织开发思政课程教学App,建设思政教育资源库,不断更新充实思政素材,提升信息技术与思政课程的融合度。除此之外,高职院校应当注重学校软实力的建设,在分配教学建设经费时,应事先进行调研,并结合院校与师生的真实需求分配经费,建好信息技术平台,与时代同步。

(二)过于注重信息技术与思政课的融合形式,忽略思政课教学的本质目的

部分高职院校对于“信息技术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存在理解误区,在实际融合过程中,过于注重二者之间的融合形式,偏离建设“信息技术+思政”教学平台的本意,这样不仅无法提升思政课程的教学效率,还有可能会误导学生。有些高职院校为了在表面上提升思政课程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性,将思政课程改为线上网课。虽然网课能够为教师与学生带来便利,但是对于自控能力较弱的学生而言,网课会让他们更容易走神、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甚至还有少数学校采取录播网课作为思政授课的主要形式,这让部分懒散的学生在一到两天内使用倍速播放就完成了任务,学习效果堪忧。这种融合形式并未在根本上提升思政课堂的教学效率。

在信息技术2.0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其他领域都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在建设思政课程信息平台过程中,高职院校应当以提高课堂效率以及提升学生思想境界与核心素养为主要目标,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思政课程所涉及的知识范围较广,包含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近代史纲要与思修课程等科目,其学习方式应当以记忆为基础、理解其基础内涵为纲要。在建设思政信息技术教学平台时,也要将知识点记忆与知识点的理解作为重要内容。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部门与教师可以根据教材重点合理安排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但是一定要协调好课程分配比例,确保无论是在线上课程还是线下课程,学生都能够认真学习思政课程知识。

三、信息技术2.0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策略研究

(一)根据思政课理念设立智能授课平台

信息技术2.0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课最主要的教学策略就是建设智能授课平台。建设智能授课平台最为重要的两大部分就是基础功能的实现与学生意愿的调研。在建设过程开展之前,可以采用网络问卷调查与专题学习讲座的形式,帮助学生了解新型智能思政课程授课平台的功能与意义,并以此来搜集了解学生对于新型教学平台的接受程度。在学生接受度较高的情况下,可以启动智能授课平台的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可以面向全体学生定期开启授课平台的功能测试入口,让学生事先体验教学平台的功能,并收集学生对于平台的改进建议。智能思政授课平台的作用是降低教师的备课和学生查阅资料的难度,授课平台系统内部数据库应储存高职院校思政课全部教材以及其他补充资料,特别是时政知识要做到及时更新。这样,教师在进行课堂知识拓展延伸时,学生能够立刻获取到相应的教材知识和时政素材。

思政智能授课平台系统属于软件设施,为了提高该应用系统与主机操作系统之间的融合性,高职院校有必要对计算机机房内部的计算机进行更新与维护。同时,该智能教学平台不应该仅局限于思政课程教学,可以在其内部储存各个专业的指定用书与基础知识框架,学生在安装该智能授课平台系统之后,有利于提升各个专业的学习效率。在智能授课平台系统内部,可以采取一人一号的管理制度,教师与平台管理员可以通过工号或者身份证号进行注册与登录,而学生可以通过学号、身份证号或者手机号进行注册与登录,并在内部进行信息完善,便于教师对学生的出勤状况进行管理。此外,还可以引入适用于移动端的智能授课平台App,学生在思政学习过程中如果遇到困难,就可以通过手机App进行解决。

(二)培养“信息化+思政”教学人才,为思政课与信息技术融合奠定人才基础

在拥有智能化思政授课平台系统之后,高职院校应当注重思政课程与信息技术融合型人才的培养。思政课程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工作对于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既要了解思政课程的教学逻辑与教学模式,又要掌握信息技术的迁移应用能力。首先,高职院校可以面向社会招聘具备信息技术与思政知识的高层次人员担任教学指导,设计、打造一套合适的融合方案。其次,应当注重师资力量的培训。可以就思政课程信息智能平台的操作开展培训,主要培训对象为思政课程教师与班级系统管理员。新型智能授课平台的出现,一系列操作难题也随之而来,对教师进行操作技术培训,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高职院校也可以开展以“信息技术与思政课程的融合”为主题的研讨会,从思政专业课程教研组中挑选优秀教师参与研讨,学习其他高职院校的信息技术与思政课程融合经验。思政课程任课教师可以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就上一阶段的教学状况与教学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讨论。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学生也可以将思政课程教学融合中所发现的问题向教师反映,确保信息技术与思政课程教学能够进行有效融合。此外,高职院校可以对教师的思政课程教学情况进行考核,对于考核结果优秀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

(三)创新思政课程教学模式,丰富教师教学手段

在信息技术2.0背景下,创新与改革是时代发展的根本要求。高职院校要从根本上进行信息技术与思政课程的融合,并提高教师与学生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可以定期就“思政课程创新教学”举行宣讲会。思政课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备课、课堂组织与课后反馈等教学环节。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本课的主题搜集相关教学资料辅助学生学习,并将教学资料上传至智能授课教学平台系统,学生在课堂上也能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做好课堂笔记。教师应当丰富教学资料的形式,注意搜集文字、图片与视频片段等教学材料,及时补充、更新平台的资源库。

在组织课堂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问题探究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主题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模式。比如,采取“讲解+思考+提问+总结”教学模式进行“信仰与价值”这一章节的教学,教师可以利用智能教学平台向学生展示主要知识点,并对其概念、意义等进行详细讲解,然后给予学生10—15分钟的思考时间。在这一阶段,学生可以向教师自由提问;下一阶段属于教学反馈,教师借助教学平台系统随机抽取学生回答问题,对课程教学效果进行检验;最后一阶段,是对该章节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智能平台系统会展示该章节的主要知识框架,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对其进行截图保存,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笔记效率。

(四)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主体性在实践课程中的展现

任何课程都需要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个体感受,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教学。在信息技术2.0背景下的教学活动,为了突出高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性,思政理论课也需要结合信息技术进行一定的实践教学,在这种实践性教学中,最大的主体要素是学生,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思政材料的搜集和學习。一方面,高职学生经历过义务教育,在长期的教育活动之中,感受到了自己作为教育对象、实践活动的直接获益者及实践教学的主要参与者等多重角色;另一方面,信息技术通常借助网络,高职学生能够通过网络技术,在实践教学中表现出新一代学生的能动性、可塑性和创造性。例如,针对思政课堂的“校园诚信”主题,可以通过设计调查问卷,进行网络发布,有效实现思政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目标。

实践教学内容安排要坚持以高职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促使教师课堂的信息技术应用和学生学习在实践中实现良性互动,改善传统思政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学生消极被动的局面,使学生整体提升自身的政治素质、思想道德与法律素质、人文素质、组织能力与团队精神等。高职学生应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就是实践能力,学生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需要追求“实践出真知”。思政教育还可以依托团委、学生会、社团等校内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教育活动,利用信息技术深入开展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理论讲解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多维用力、多管齐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实效。

四、结语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高职院校设立思政课的主要目的是培育学生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不断提升学生自身的思想境界与核心素养。基于信息技术2.0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必然会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对信息技术与高职思政课融合难点进行具体分析,并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提高思政课建设的现代化与科学化水平,提高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质量,为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

责任编辑:王新国

本文系2019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思想政治工作专题项目“五年制高职院校‘1234’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19SJB170),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重点资助课题“基于学习强国平台优化高职思政课教学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C-a/2020/03/08)阶段性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21-11-06

作者简介:王险峰,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武进分院(江苏武进,213164)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校企文化。

猜你喜欢
思政院校融合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刚柔并济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破次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