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江苏省宿迁中学积极建构“融通大成”育人体系,形成“融通德育”特色。“融通”的根本目的是发展学生个性,挖掘学生潜能,推行立体化德育模式。在班级层面,班主任应立足学生的终身发展,根据高中生的特征和高中德育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全员导师、协同共育等融通方式,培养学生自主、自律、自觉、自控能力,实现道德成长、知行融通。
【关键词】小组合作;全员导师;家校协同;融通育人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95-0013-03
【作者简介】王猛,江苏省宿迁中学(江苏宿迁,223800)教师,高级教师。
为了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全力推进育人方式改变,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江苏省宿迁中学建构“融通大成”育人体系,形成“融通德育”特色。“融通”的根本目的是发展学生个性,挖掘学生潜能,推行立体化德育模式,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由关注道德认知层面向注重道德行為层面转变,实现人的道德成长、知行融通。笔者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围绕学校融通育人理念,在班级管理中进行了一些思考与实践。
一、小组合作实现生生融通
小组合作本是班级授课制背景下的一种教学方式,以学习小组为推动力,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学习模式,通过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目的。笔者在班级管理中就充分利用小组合作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合理划分小组
根据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我们从学业成绩、德育表现、个性特点、男女比例等多个维度划分小组,每组必有一名班干,必有一名监督员,必设两至三名领头人。
2.注重考评激励
在班级管理中,小组是一个整体,要求小组成员间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每组的德育督查员和班干负责组员的合作态度、参与意识、组织能力、创新发展等情况的记录和考核,评比采取赋分制度,对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文体活动、研究性学习、劳动实践等予以适度加分。我们把个人竞争变成小组竞争,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增强了学生的个人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3.丰富小组活动
在小组合作自律、自主、自治的氛围中,青年学生热爱思考、思维活跃、喜欢挑战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独行快,众行远。笔者所带班级充分发挥小组合作模式的优势,聚智聚力,同向同行,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小组活动。如在学校每月主题黑板报评比活动中,笔者动员各组轮流制作。学生们各显神通,有人画画,有人写字,有人创作……黑板报成为学生展示才华的平台,也成为班级最美丽、最具特色的一道风景。在“八礼四仪”主题班会活动中,各小组围绕主题,自主选择展示内容,有的小组自编自导,以说唱形式介绍八礼四仪;有的通过表演再现食堂就餐场景,号召同学讲究卫生、爱惜粮食,让同学感受餐饮之礼……各小组展示过程中,班级氛围轻松活泼,学生们在笑声中提升了道德认知能力,也培养了道德情感。
4.实施朋辈互助
快节奏的学习生活、巨大的学习压力以及人际交往等问题,让不少学生产生抑郁和焦虑情绪。面对学生的心理问题,班主任理所当然是心理辅导的第一责任人,但很多时候,由于师生年龄差距较大,有的学生不愿意把真实想法告诉老师,因而收效甚微。而小组成员有着相近年龄、共同语言、相同环境和相近心态等各方面优势,非常有利于开展和实施心理辅导。一方面,班主任面对全体学生加强心理健康知识培训,让学生懂得如何识别心理危机、如何沟通、如何倾听;另一方面,借助互联网,鼓励同组同学在周末或节假日利用QQ、微信等方式彼此连接,更好地对相关同学予以心理帮助和情感支持,对可能存在的问题,随时向老师或家长反馈。
二、全员导师实现师生融通
全员导师制旨在重新建构新时代师生关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老师的陪伴、关怀和指导,获得身心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笔者根据班级任课教师的不同特点和学科背景,并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学科成绩、心理特征、兴趣爱好等进行导师分配,或者指导学生选择导师,确保学生人人有导师,教师人人是导师。导师对学生在思想上引导、学业上辅导、生活上指导、心理上疏导,形成既教书又育人、既管教又管导的德育融通育人方式。
1.建立导师例会制度
班主任带领导师开展专题研讨,破解难题,缓解学生过度的学业压力、情感压力和家长教育焦虑,促进建立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师师关系。班主任牵头的导师例会是大家交流感悟、分享收获、开展主题讨论的学习场;邀请学校心理老师、年级主任定期参与,为导师队伍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2.搭建师生活动平台
班级开展各类体验活动,为导师和学生创造交流话题和互动平台,让讲台上的导师走进学生生活,如“旱地龙舟”“齐心协力”“旋风跑”等趣味体育比赛、元旦师生大联欢、“卓越之旅”远足活动、参观朱瑞将军纪念馆等。在这些活动基础上,笔者还组织一系列主题分享活动,拉近师生距离,营造和谐氛围,让师生获得成就感,提高自我效能感,在温馨的生态环境中体验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实现共同的发展和成长。
3.编制导师手册
笔者组织编制了《导师制工作手册》,内容主要包括学生个性特征、成绩情况,导师谈心辅导记录、学业辅导记录、与家长联系记录,学生个案分析与评价,学生发展表现、反馈、反思总结,导师工作成果和总结等。“手册”实现了导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上的多方融通。
4.打造导师共同体
把班级导师团结起来,形成一个团队,并在工作过程中互相支持和帮助,有助于导师找到适合的教育契机,对学生的理想信念、学习生活、心理健康与生涯规划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指导。导师在学生焦躁时给予安慰、沮丧时给予鼓励、成功时给予赞赏,能带给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积极的行动意愿。当学生感受到这份师爱时,内心会感到温暖,既拉近了师生间心灵的距离,也有助于建立支持陪伴、真诚互动、协同合作的师生融通关系。
三、协同共育實现家校融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出台,让家庭教育从传统的“家事”上升为“国事”。在孩子教育这条路上,教师和家长必须携手同行,家校融通,才能促成孩子健康发展,才能完成培养孩子成才的使命。
1.开展家访活动
作为班主任,笔者一直坚持把家访作为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家访,与家长面对面,可以更真实、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在家表现以及家长的教育理念。笔者利用周末、假期时间,积极组织班级“家校融通育英才”家访活动。为了保证家访效果,提前召开班级导师会议,分析研究学生特点,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改进自我的具体建议。然后,导师分组到相关学生家庭,与家长深入交流沟通。家访结束后,再与相关学生进一步沟通交流,从多方面给予学生支持和帮助。
2.设立家长伴读岗
邀请家长走进班级和课堂,参观校园,感受孩子早读氛围、听课状态、两操表现等。一方面,增强家长对学校管理文化的认同,另一方面,家长的自我教育效能感也得以提高。在家长的主动要求下,班级设置家长伴读岗,利用周末时间,家长轮流到班级伴读,督促学生更加发奋努力,班级的组织性与纪律性明显增强。同时,通过设立家长伴读岗,有利于家长发现班级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及时与老师交流沟通,促进班级师生行为更加规范,让整个班集体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3.组织家长讲师团
笔者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丰富班级主题活动内容,促进班级管理水平提升。如邀请公检法系统的家长,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禁毒知识教育、安全教育;邀请卫生系统的家长,对学生进行生命健康教育、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教育。期中或期末考试后还邀请成绩优秀、成绩进步、品行优秀的学生的家长进班级给孩子颁发奖品,介绍孩子在家学习表现,激励全体学生进取。
4.举办家长课堂
笔者以校学生发展指导中心为依托,利用家长开放周或其他时间举办家长课堂,邀请家庭教育专家、心理教育专家、学校管理者、优秀学生家长等走进班级,为学生家长开展家庭教育知识培训和辅导,引领家长更新教育理念,丰富家教方法,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更好把握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邀请大学专业老师,为家长讲授高考政策、志愿填报等,引领家长与学校融通共进,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