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实践进路

2022-03-11 00:25曾杰丽
科教导刊 2022年3期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媒体教学改革

曾杰丽

摘要融媒体时代下,媒体互融促使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教学环境等方面发生深刻变化,相应作出教学改革。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改革需要抓住提升教师与学生的媒介素养、强调内容为王两个发力点,并且在实践中,以“融”为理念,融建媒体矩阵式教学平台、融设多形式的翻转课堂、实行融媒体下的多元实践教学、建设营造教学新环境的“中央厨房”、改进课程考核方式,以媒體融合实现教学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促进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创新发展。

关键词 融媒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2.03.035

《Technologies of Freedom》一书提出“融媒体”(media convergence)的概念。融媒体是媒体融合发展的产物,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实体媒体,而是一种理念。[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应该在教学模式上进行怎样相应的改革和创新?如何以媒体融合推动线上线下教学?这是高校思政课提升教学质量亟须解决的问题。

1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时代诉求

媒体互融促使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教学环境等方面发生深刻变化,应相应作出教学改革。

1.1各种媒体融合变革高校思政课的传统教学模式

融媒体时代,智慧教学APP、课程微信公众号等网络教学新平台不断兴起。融媒体时代的新理念、新技术变革传统教学模式,以线上线下融合促进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创新,使各种媒体不是简单相加、各自分离运用于高校思政课教学,而是将其全面融合,并以大学生的兴趣为导向,综合运用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课堂新形式,达到教学的高效、高质量,实现1+1>2的教学实践效应。

1.2当前思政课“两个主体”深度互动的迫切需求

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要做到“八个统一”,“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体现了现代教育“两个主体”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融媒体的出现,让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增强,促进了“教”与“学”深度融合,达到深度互动,一方面,通过教师线上线下的“教”,运用现代手段、融媒体技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另一方面,通过学生线上线下的“学”,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兴趣,注重思考,学有所获。2021年新修订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与法治》等教材,增加知识点补充的二维码,学生通过扫描二维码,就可以了解相关知识。这一新的改动为学生利用手机等新媒体进行线上线下的自主学习,开启了更为便捷的通道。

2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发力点

“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青少年是最活跃的群体,思政课建设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2]高校思政课要积极创新,推进教学改革,以融媒体时代的融合思维、融合手段探寻媒体融合与思政课结合的最佳方法和最佳路径,找准教学改革的发力点。

2.1提升教师与学生的媒介素养

融媒体时代,海量信息传播速度快,新技术新平台层出不出,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更高的媒介素养。

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媒介素养不仅要“一招鲜”还要“百招全”,运用融媒体做以下三方面的努力:一是广泛学习融媒体的各种技术,构建教师自身的学习链。教师要跟上时代,学会运用各种智慧教学平台,学会掌握使用微信、VR、AR虚拟仿真等层出不穷的新媒体、新技术,不断提升教学技能。二是充分利用各种智慧教学平台,形成课前、课中、课后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链。思政课教师学会借助智慧教学平台如中国大学MOOC的慕课堂、超星“一平三端”的泛雅平台、智慧树等,开展线上线下全景式教学设计。课前,教师搭建自己的教学空间,利用线上各种资源进行备课,以自拍的专题视频或者引用网络精品课程资源,制作SPOC,供学生学习。课中,运用云班课、雨课堂等,进行签到、点名、随堂练习、弹幕讨论等,实时进行课堂的多场景互动交流。课后,通过智慧教学平台的教学数据统计,追踪、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改进教学。三是以问题链引导、提升融媒体的教学质量。媒体融合更容易带动问题链教学,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学会正确判断网络的海量信息。如针对当前网络热议的电影《长津湖》,教师充分梳理网络上对《长津湖》褒贬不一的评价,组织学生观看《长津湖》,进行问题链教学:如何看待网络对电影《长津湖》的评价?历史上真正长津湖战役是怎样的?这场战役折射出怎样的抗美援朝精神?当前的一些评价是否就是一种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这些言论的本质是什么?通过线上线下设置的问题链,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融媒体带来的海量信息,学生限于自身的思想水平,难辨真伪,出现相信、传播网络谣言的行为。与此同时,网络的虚拟性、隐匿性,学生在没有监管的情况下,会出现信仰缺失、道德失范等现象。因此,学生要运用正确的理念使用媒介的技能,强化个人定位,提高媒介接触意识的准确性,提升媒介素养。

2.2强调内容为王,技术为辅

随着各种媒体的融合,海量的信息随时可查阅下载,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可以利用的材料更多了。线上的慕课、腾讯课堂的微课、各种小程序、APP的短视频,课堂加强教学互动的云班课、雨课堂、微助教等,高校思政课可以使用的智慧教学工具也更多了。随着这些融媒体技术的使用,高校思政课得到更好的发展。但是,如果过多注意技术创新,课堂上频繁使用智慧教学软件,互动环节较多,学生在手机APP上进行单选、多选的互动答题,课堂讨论的弹幕交流、头脑风暴,一些问题介入的投票活动,一节课下来,影响教师的讲课节奏、授课内容的系统性,有些内容限于时间关系也无法讲深讲透。课外,热衷于借助腾讯课堂等平台的微课直播,虽可以拓展学生学习视野,补充课外知识,但是大多内容针对时事热点进行解读,内容碎片化,缺少教学体系的构建。新时代进行思政课教学,必须以全面的、发展的、运动的观点认识事物。融媒体技术只是工具,高校思政课教师一定要做到内容为王,致力于教学内容的深耕,把教学内容放在首要位置,所有教学都必须围绕教学目标和要求展开,防止泛娱乐化。只有以精品的内容辅之以先进的技术,才能真正提升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质量,成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

3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路径

依据《普通高校思想政治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在“融媒体+思政课”方面积极探索,以“融”为理念。在教学平台、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教学环境、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多维驱动思政课的教学改革与创新。

3.1以“融”创建教学新平台:形成“PC端+手机端+微信端”线上线下媒体矩阵

综合PC端、手机端、微信端的各种媒体,构建各种形式的线上教学平台,更新学生的学习方式。(1)用好教室“PC”端多媒体平台。(2)充分运用基于微信端的雨课堂智慧教学平台,打造与学生线上线下互动的数字教学平台。(3)辅助运用手机端的智慧教学APP:如“云班课”“知到”“学习强国”“青年大学习”等。(4)开设课程QQ群,创建“学习社区”。(5)在特殊的时间节点,开发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的系列云端思政课,在腾讯课堂、微信公众号、腾讯会议等平台进行直播。如2020年疫情期间,很多学校都开设云端的抗疫课堂,把疫情期间的感人战“疫”故事、鲜活事例、抗疫精神等进行解读,学生也积极参与在线学习互动,教学效果好。通过云端的线上系列专题课,以先进的“配方”、精湛的“工艺”构建多维度、立体化的思政课堂。

3.2以“融”探索教学新模式:构建基于智慧教学软件的翻转课堂

在中国大学MOOC、超星、智慧树等平台构建、运行“三精”多维翻转的线上课程,也就是依托智慧树平台以精品慕课构建线上课程教学,精心组建多种媒体矩阵驱动,创新教学形式,实现学生精准掌握理论的实效。

精品——内容之维:选择中国大学慕课、超星、智慧树等平台所上线的精品慕课,构建线上共享课程,学生享受高质量教学资源;精心——方法之维:在媒体矩阵、议题设计、材料方面精心设计线上线下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班级Q群、智慧树平台翻转课资源发布、中国知网平台等多种媒体的联合矩阵作用。精准——效果之维:把第一手的文献资料、视频、案例上传到所建立的翻转课的课程空间,组织学生学习讨论,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精准掌握思政课的基本理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3以“融”创新实践教学:实行融媒体下的多元实践教学

当前,4G网络高度成熟和5G网络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校园WIFI全覆盖,学生人手一台智能手机,人人都是自媒体。学生更喜欢互动式、去中心化的教学方式。教师围绕思政课教学中的某一主题,组织学生运用各种新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学生通过综合运用各种媒體,动手、动脑、动口地拍摄、编辑、制作作品,不断提升能力。

教师组织学生以崇高理想信念、中国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问题为切入点,以著名爱国故事、重大历史事件、红色经典等为题材,组织学生拍摄微电影。学生课上积极学习知识,课下主动追寻、挖掘所表演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背后蕴含的各种历史知识,感悟历史;在微电影拍摄的过程中体验历史,提升爱国情感、增强社会担当。

学生平时都玩微信,让学生运用最喜欢的微信平台学习思政课,学生自行组建小组,按学校官方微信号展示的模板,创建个人的微信公众号,编辑4~6篇文章,文章主题以百年党史学习、习近平主席关于重大历史事件的讲话精神等内容为题材,编辑图文并茂、插入视频、音乐等多种形式的微信作品,并在作品完成后发到朋友圈,收集点赞,以体现作品的意义。

此外,学生还可以制作微朗诵视频,开设微信公众号、创作H5等,实践成果丰富,精彩纷呈,增强思政课的教学实效。

3.4以“融”营造教学新环境:建设“中央厨房”

当前,各个高校都建设有官方网站、微博、微信、短视频等媒体平台,并且“以各个高校的党委宣传部为主导,成立了一批运营融媒体平台的学生组织,培养了一批掌握融媒体运营技巧的优秀学生骨干,也让较多的学生参与高校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推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参与群体的广泛化和多样化”。[3]高校的众多媒体平台不是简单相加、各自分离,而是将这些平台全面融合,建设“融媒体”的“中央厨房”,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创新内容生产,丰富呈现形态,潜移默化对高校思政教育环境进行影射,营造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新环境。

3.5以“融”改进课程考核方式:科学多样的全新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是对教学效果的检验与反馈,是检验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

3.5.1基于“云班课”提供的大数据的全新考核方式

以考勤、课堂纪律组成的常规考核,占过程考核成绩的20%。主要评定根据是云班课签到情况、课堂随机考勤情况。“云班课”的考勤功能非常便捷,考勤前,学生打开APP,按照设定签到手势,10秒内完成签到,考勤非常便捷高效。期末,按照“云班课”数据给出勤分,考勤数据显示100%,学生考勤分数即为100分;数据显示为85%,即为85分。

课堂表现占过程考核成绩的20%。主要评定依据是“云班课”的经验值数据分析。在“云班课”发起的教学活动,如课前“头脑风暴”、课上投票问答等,学生每参与一个活动,都可以获得经验值。“云班课”每次都会对班上的学生进行经验值排名。这将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浓郁学习兴趣。期末,根据“云班课”的经验值排名给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打分。经验值排名前三的同学,课堂表现为95分;经验值254以上,且高于全班平均优秀率,课堂表现分数即为90分。经验值排名后5位的同学,课堂表现分数为70分。其余同学的课堂表现分数为80分。

3.5.2基于实践教学多样化的考核方式

在思政课开展的实践活动中,学生自我组建多个实践小组,每小组人数不超过10人,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一定的主题开展实践活动,提交相关的作品。教师组织学生在课上有序展示实践作品,并由各个小组的组长组成评审团,按照教师所制定的标准、要求进行打分,教师对所展示作品点评、总结,综合学生实践过程的表现、展示的作品、填写的《实践记录手册》等,给出学生综合实践成绩。

3.5.3采用全新考试方式:传统纸质考试+手机考试

高校思政课改变传统、单一的纸质考试方式,进行新旧媒体的融合考试,相互弥补各自的不足,手机考试与纸质考试更好融合、协同推进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提升。

运用超星、智慧树等线上考试平台,或者自主研发的在线考试平台,将传统纸质考试转移到移动端APP,使组建题库、抽题、考前练习、考试、监考、评卷、公布成绩、补考等流程全部自动化运作。手机考试的便捷、高效、新鲜,极大提高学生课后复习运用课程知识的积极性,增强教学针对性、实效性。

手机考试深受学生欢迎,尤其是理工科的学生,他们不太擅长、也不愿意背诵知识点,而且知识灵活运用能力不强。手机考试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彰显学生学习主体作用。课后,学生可以利用学习、生活的碎片化时间,通过手机考试的软件平台,反复进行客观题练习,以便捷的方式加强知识点的学习与巩固。

由于手机考试适用于选择题、判断题等答案固定的客观题型,学生答题便捷,平台自动改卷、评分,甚至可以进行阅卷分析。但是,对于答案不唯一、針对学生的思想理论掌握程度考核的主观题题型,手机考试就难以做到自动批阅、评分。因此,在开展线上手机考试的同时开展传统纸质考试,主要侧重考核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材料分析题,以及侧重考核学生对重点知识和难点掌握的论述题,由教师批阅,对考试质量进行分析,并由考试反映的问题对本课程教学进行改进,进一步提高教学实效性。

4结语

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并不是简单的“新旧媒体+思政课”,而是探索思政课与新技术的融合,做到“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以先进技术推进先进思想、精品内容的传输,建设智慧课堂、云端交流,线上线下联动发力,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改革创新。

基金项目:2021年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工程项目“融媒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六大数字化平台多维驱动的教学改革研究”;自治区级一流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20年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教学团队建设项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团队”(项目编号:2020JXTD18)。

参考文献

[1]顾伟黎.融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与策略[J].教育与职业,2020(9):85-88.

[2]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3]李佩洁.“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媒体平台建设研究[J].江淮论坛,2021(4):183-188.

猜你喜欢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媒体教学改革
“移动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建设的实施途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