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佳
(机械工业出版社,北京 100037)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一书中说:企业经营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创造用户,因此,企业只有两个功能,那就是营销和创新。只有营销,才能使产品更好四和用户实现亲密接触,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创新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对于出版产业,也同样如此。我们只有深入洞察用户群体的行为需求,才能提供更为精准的服务。
用户画像可以用体验、个性、即时、社交和参与五个词语进行诠释,具体来说出版业的受众群体(用户)有以下几种特征。
第一,主权体验。在传播介质非常丰富的现代,我们可以通过图文、视频等各种声光电话的手段多角度的去展示,丰富的展示方式带给用户的选择主权就更加的强大,他们会根据自己的需要或者体验程度来决定是否为产品买单。这就要求我们,在我们生产知识产品的过程中,原来单纯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向追求综合体验转变[1]。
第二,个性精准。希望一个产品能够满足一个群体共性需求的“一本打天下”已经不太现实。现在用户对自己需求的认知更加清晰、时间更加有限,希望有在有限的空间中,通过自身拥有的传播介质解决问题并获得受益。
第三,众创众传。现代用户的消费偏好和特质也越来越明显,比如随机性、碎片化和社交属性,希望自己参与到产品的营销推广乃至生产中。在我们的生活中会有各种各样的场景的需求,需要我们通过知识产品的不同形态去满足。
知易行难,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把用户的画像转变成一项项产品来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就需要精准的、有效的营销方法和技巧进行加持,最终才能促成产品的成交。
有效营销的三个核心要素,见表1。
表1 有效营销的三个核心要素
第一,流量。这是有效营销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第二,传播。这是有效营销工作的转手。通过各种传播渠道和形式,推动产品和服务结合。
第三,变现。这是有效营销工作的目的。
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下,以上三个核心要素都发生着明显的变化,在这种情形下,就需要我们建立产品营销的新逻辑,即产品营销的新基建、新传播和新通路。
第一,新基建,即从流量到流水,构建企业甚至产品的私域流量,推动流量进行商业变现。
第二,新传播,即从图文到视听,短视频和直播有效协同,从营销的介质上进行新的探索。
第三,新基建,即从平台到个体,打造基于社群的分销体系,让个体获得凸显价值感。
公域流量是公共区域平台的流量,是大家共享的各个流量平台,如微博、抖音、快手、小红书、知乎、京东、天猫、淘宝等,是不属于某个特定的企业和个人的。公域流量目前的发展瓶颈:竞争增大,2013—2019年,公域流量的获客成本30元—300元,成本费用高,竞争越来越激烈;转化率走低,平台用户增长放缓,用户黏性较低,头部商家资源垄断[2]。
私域流量是企业或个人自主拥有、能触达的、免费且可以多次利用的流量。具体特征为:低成本或免费;自主拥有,可自主控制,不通过其他人和用户直接对话;可触达,可以直接和用户展开一对一对多的接触和互动,更具主动性更精准;重复使用,重复消费,通过各种活动持续吸引流量,扩大私域流量池。
把用户从公域流量引流到私域流量中,增加用户黏性,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有效开发用户触点。具体方式有:第一,作者、大咖、编辑等解读图书及知识产品;第二,提供各种线上线下免费或者引流的讲座、沙龙或者课程;第三,设计各种活动,促进了解品牌、认知产品与用户裂变。
流量多不等于质量好,只有经过筛选、可经营的用户才是私域流量。那什么样的流量是高质量和有品质的呢?私域流量的评价标准有:精准性,即与产品线目标定位人群吻合,越精准才越有经营价值;高触达,即便捷、低成本送达产品及活动的信息;可转化,即流量可以转化成流水,获得更好的收入与传播效果;强裂变,即可以持续经营,实现增长裂变。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私域流量建设过程中思维是否到位是关键工作,私域流量的目的是构建和强化用户关系,让用户乐于分享我们的产品。我们需要秉持的思维有:从流量思维到粉丝思维,即有忠诚度和消费意愿才是我们需要打造的核心用户;从转化率思维到裂变思维,即强调以社交作为载体,把产品变成用户的朋友,让用户成为参与者;从交易思维到赋能思维,即用户购买产品阅读后,遇到的问题有系统的服务体系,让用户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售后思维到社群思维,即通过各种社群沉淀精准的私域流量用户。
建设私域流量的方法为:核心层,即员工私域流量;次核心层,包括品类、IP、名人、作者、技术方为主的微信群、公众号、视频号等资源和大客户;边缘层,包括公众号粉丝、各个读者群、各大流量平台用户和粉丝;泛私域流量层,包括合作伙伴和企业。具体见图1所示。
图1 建设私域流量的方法
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5G已经商用,6G也会在不久的将来出现在各个商业和生活场景中,为我们带来了更大的带宽、更快的速度和更高的流量,也让内容呈现的方式从图文进化到视听的阶段。再加上现阶段由于突发公共事件,使短视频在整体商业运营的过程中,尤其使在营销推广和内容生产方面,短视频已经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最终成了互联网内容呈现方式的主流。无论是在产品的生产端还是分发端,都会遵循这样的进化路径来影响我们整个的工作流程和状态[3]。不妨看下在电商逻辑进化的过程中,经过了什么样的路径,具体见图2。
图2 电商逻辑进化路径
短视频和直播的结合,意义是非常重大的,我们不妨把它称作“电商的PULS时代”。它的特点如图3所示。
图3 电商的PULS时代的特点
在整个短视频的营销推广中,它和直播二者相加所产生的因暴力是非常巨大的,当我们做了一期短视频或者直播,会发现它在多个平台上都有流量(浏览量和成交量)的增长。因此,基于这样的特征和功能,引起了各个电商平台的强烈和广泛的关注。比如,淘宝页面产品的视频化,提升购买个性化和精准化的体验。
短视频和直播,一个侧重于“营”,一个侧重于“销”,二者互相加以赋能,才能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实现产品的最终变现,具体协同模型,见图4所示。
图4 直播与短视频协同模型
对于短视频来说,它主要侧重的是多元种草的场景,而对于直播来说,像我们足球比赛中的临门一脚,最终是要促进拔草即高效成交。二者之间有配合有侧重,互相共振,最终达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和商业变现的最终结果[4]。
“短视频+直播”营销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销售行业的发展,同时也存在不足之处。随着技术和模式的趋同,零售企业之间竞争日益激烈,而"短视频+直播"模式在社交平台上的兴起,为智慧零售的营销模式拓宽了新的思路。近年来,随着技术和模式的趋同,零售企业之间竞争日益激烈,而"短视频+直播"模式在社交平台上的兴起,为智慧零售的营销模式拓宽了新的思路[5]。
社群分销系统,代表的是新的商业逻辑,即从平台到个人的转化。这部分分为三个方面:KOL,抓住关键少数;社群分销系统;新通路布局和建设。
在流量变现的今天,社会化转化路径在不断的缩短,更多体现的是以“人”为中心的模式,即在购买行为发生时更多依赖的是信赖的人的推荐。个人所起到的影响力在不断的加大。在当今信息爆炸、选择成本高,选择困难症时有发生,因此,KOL(关键少数人物)则成为交易的新入口。这些人拥有更多准确的专业能力和信息,为相关群体所接受或者信任并且对该群体的购买行为有较大影响力。
在传统营销模式的革新,出版社生产出一种商品后,直接交给KOL(大V)手中,这些KOL通过各种平台进行信息的发送,用户看到信息后通过二维码等方式进行购买,最终出版社得到书款,KOL得到佣金[6]。具体分销系统见图5所示。
图5 社群分销系统图
社群分销系统证明了分利时代的到来,我们要着重布局和建设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短视频和直播的分校运营,包括抖音小店、快手小店的运营,对接达人、提供链接和样书等,橱窗上架、货品管理等。
第二,KOL合作开发和运营,包括新客户系统布局设计,KOL的选择和培养,合作规则和日常管理等。
第三,社群分销系统运营,包括有赞商城、微信旗舰店,对接社群,自媒体公号,视频达人,形成分销中盘,货品规则与管理(比如限价等),提供推文和发售等。
第四,产品全媒体营销系统,包括全媒体营销,自营直播和视频带货,对接客户平台等。
第五,下沉市场拓展和店铺运营,包括拼多多旗舰店等。
总之,无论是新基建构建私域流量,还是短视频和直播的新传播,或者是打造社群系统的新通路,最终需要知识产品的传播机构建立新的体系,从单一转化到立体的生产运营体系,它包括人的进化,包括流程进化,也包括组织进化,在这些不断进化的基础上进行迭代,最终适应市场需求,取得经营上的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