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士百战为国酬
——新四军『老虎团』团长林少克江苏战斗纪事

2022-03-10 02:27仇俊琴
世纪风采 2022年3期
关键词:苏中粟裕支队

仇俊琴

在襟江拥海的苏中大地,林少克转战万里、以身许国的事迹广为流传。这位福建漳州平和籍新四军“老虎团”团长,土地革命时期参加闽南红军,抗战初期赴皖南岩寺集结,后随部“东进北上”,浴血大江南北,苏中战役后在海安战斗中壮烈牺牲,用29岁的年轻生命,诠释了革命人“当年忠贞为国酬,何曾怕断头?”的壮丽情怀。

抗日先遣入苏南

1917年4月26日,林少克出生于平和县五寨乡联盟村东楼一个贫农家庭,自小父母双亡。1934年2月,林少克加入赤卫队,同年5月加入闽南红三团,1935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6月任特务连连长。1937年初,闽粤边红军游击队发展至包括林少克在内的1000余人,成为党在南方重要的武装力量。6月26日,在国民党的诱骗下,部队改编成福建省保安独立大队,7月16日即遭解除武装,史称“漳浦事件”。“漳浦事件”发生当晚,副大队长卢胜、参谋长王胜组织林少克等20多人,连夜潜回游击区,对外仍称红三团,卢胜任团长兼政委。红三团兵分5路,到尪仔石山、乌山、山内、狮头山、南乡等地发动群众。10月间,队伍发展到200余人,年底发展到300余人,期间改称闽抗三支队。

1938年3月初,部队编入新四军第二支队第四团,林少克任一营三连连长,彭德清任指导员,走上抗日征程。

1938年4月28日,林少克、彭德清等闽南子弟随队出征参加粟裕、钟期光率领的先遣支队,从皖南岩寺的潜口出发,于5月19日抵达苏南。6月17日凌晨,粟裕发动韦岗伏击战,林少克和战友们冒雨出击,毙伤日军少佐土井以下21人,赢得新四军苏南第一战的胜利。此时,罗忠毅、王集成已率第二支队挺进苏南,林少克等人随粟裕归建第二支队。

1938年8月,第二支队进抵当涂县小丹阳地区,粉碎了日军第三师团4000余人的围攻,9月接连取得马矿山夜袭、京溧公路伏击等战斗的胜利,并联手第一支队,创建以茅山为中心的抗日游击根据地。1939年11月7日,新四军第一第二支队领导机关在溧阳县水西村合并为江南指挥部。14日,第四团改编成苏皖支队,林少克升任营长。在陶勇、卢胜率领下,支队北渡长江,向扬州、仪征、天长、六合地区发展。1940年2月与挺纵第三团合编,形成新四军“足跨大江南北、威震京沪重地”的抗战格局。

坚持苏中一骁将

1938年11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确立“巩固华北,发展华中”战略;1939年12月,刘少奇将苏北列为新四军“有最大发展希望的地区”。国民党江苏省主席、鲁苏战区副总司令韩德勤极端反动,意欲将新四军挤出苏北。此时,苏北新四军仅有江都一带的挺纵2000余人,扬州一带的苏皖支队1200余人,是敌伪我顽四方军事力量中的“小老四”。

1940年6月28日拂晓,李明扬、李长江在韩德勤唆使下,挑起郭村战斗。29日,林少克随苏皖支队日夜兼程100多公里,赶到郭村分担防务,粉碎了二李的重兵围攻。江南指挥部主力北渡后,于7月中旬改为苏北指挥部,林少克部编为第三纵队七团二营。黄桥决战中,第三纵队担任黄桥东门防务,多次粉碎顽军进攻,并和兄弟部队一道围歼顽八十九军。此时的林少克才24岁,他身材不高,脸带稚气,肤色黝黑,操一口浓重的闽南乡音,但身披九龙带,腰挎红绸木匣驳壳枪的形象,显得特别耀眼,成为苏北新四军中攻城拔寨的知名骁将。

皖南事变爆发后,新四军军部在盐城重建。粟裕以苏北指挥部为班底,在东台二里桥组建第一师,第三纵队不久改称第三旅。1941年2月18日,李长江所部万余人在泰州公开投敌。粟裕立即发起讨逆战役,林少克率部参战。4月,苏中军区成立,第三旅负责通如海启等地区的抗战。这里南与日伪统治中心南京、上海隔江对峙,北与苏中二分区相连,承担着拱卫三仓、屏卫盐城的重任,成为日伪“眼中钉”“肉中刺”。日军由南浦旅团5600余人,升级为小林师团7600多人,汪精卫亲兼苏北绥靖公署主任,韩德勤不断唆使地方实力派和反动刀会围攻新四军。

1941年是苏中根据地最为艰难的一年,日伪发起的500人级“扫荡”每周有之,千人级“扫荡”每月有之,万人级大“扫荡”有3次之多,且配置飞机、大炮、坦克、汽艇等先进装备,实行“水陆空”立体攻击。林少克率部服从指挥,连续作战,与兄弟部队一道,成功粉碎日伪二月大“扫荡”、盐阜大“扫荡”和“八一三”大“扫荡”。10月初起的70天内,日伪纠集重兵7次攻击三仓,粟裕针锋相对“七保三仓”,林少克所在七团,参与5次保卫作战。12月10日,粟裕主动发起“十团大战”,林少克率部作为主力参战,攻克日伪据点多处,使三仓中心区坚如磐石。

在日伪顽封锁下,根据地物资日益匮乏,主力部队化整为零,与敌周旋,生活极端困难。战士们吃的是大麦米见子,有时连薄粥也喝不上。林少克结合自己南方游击战的经历,经常乐呵呵地找部下谈心,忆苦思甜,鼓舞士气。林少克化被动为主动,蹲点各连开展游击战、骚扰战,拔除日伪据点,用战利品改善部队生活。每次作战,他都亲临主攻连,端着冲锋枪,挎着手榴弹,带头发起冲锋,激发出战士们敢打必胜的信心。在林少克和战友们的奋勇作战下,七团这支具有老红军光荣传统的英雄部队,于1942年10月20日被军部表彰为“老虎团”,成为苏中军区攻坚克难的尖刀利刃。林少克成为指战员心中的虎胆英雄。

平原水网逞英豪

1943年4月起,日伪实施严酷的“清乡”,政治、军事、文化、特务等手段,无所不用其极。苏中抗日根据地将主力部队地方化,作为反“清乡”的重要举措,仅保留4个主力团,其余部队下放地方,林少克留任主力七团二营营长。

面对日伪“清乡”,粟裕制定“敌进我进”策略,命令七团挺进东台以西平原水网开辟战场。东台以西水乡,日伪据点密布。这对以山地作战、突袭闪击见长的七团来说,极具考验,但在群众支持下,七团情报灵,行动快,凭借奇袭突袭等战术屡有斩获。1943年4月至5月,七团在钓鱼庙、大邵庄等地四战四胜。5月28日,林少克的二营兵分两路,一路随兄弟部队进击戴家窑,俘敌300多人,一路在严昌荣、林少克率领下,突袭公路干线重镇草堰,打破了日伪围困东台的企图。是年秋,七团已悉数拔除水网腹地的日伪据点,奉命西进高(邮)宝(应)地区。

高宝地区与兴化水网不同,陆地宽大,圩堤众多,便于机动作战,但日伪据点亦多且大。拔除大官庄据点是关键一战。战斗由刘先胜指挥,由五十二团主攻大官庄,诱使哈土沟据点广西籍伪军驰援,七团负责截击歼灭,计划一战攻克两个据点。哈土沟伪军武器好,弹药足,战斗力较强。10月7日晚,七团进入离哈土沟12里的地带设伏。8日中午,在五十二团猛攻下,大官庄连连告急,观望中的哈土沟伪军不得不由副团长带领倾巢出动。待敌进入伏击圈,林少克指挥二营一部正面突击,一部拦腰杀出,把敌人斩成几段。兄弟部队全线杀出,迅速全歼伪军。

攻打高宝交界的王家营据点,是林少克西进的又一杰出战例。据点以镇东大庙围墙为依托,四周建有高大碉堡,配以环围外壕,地势开阔,易守难攻。驻守伪军一个营,不少是当地人。七团命令机炮连配合二营主攻。1944年1月17日拂晓,林少克利用敌人点名列队之机,组织突击队摸过外壕突袭,不期与敌巡防队遭遇。关键时刻,林少克“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围而不攻,组织30多名伪军家属叫亲人回家。伪军还是不降,林少克命令机炮连打出3枚炮弹,把家属们吓得大哭,伪军开始动摇。林少克再次实施疑兵之计,让部队吹起冲锋号,沿河堤跑步散开,装作大队人马开到。守敌果然中招,打出白旗投降。此战抓获俘虏300多人,是七团一次伤亡少、缴获大的智胜范例,受到苏中军区通令嘉奖。

对日反攻当先锋

1944年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转入大规模战略反攻阶段,日军为挽救太平洋和南洋战场的失利,抽调兵力加强中国正面战场进攻,为敌后局部反攻创造了条件。3月发起的车桥战役,拉开了华中战场反攻帷幕。七团担任主攻,林少克在前沿指挥突击队架梯登城,连克碉堡10余座,为战役胜利立下战功。

“如中遭遇战”打得既险恶又漂亮。6月23日,七团离开淮安邵家庄,急行抵达如皋海河滩。团长兼政委彭德清率三营为前卫,二营和一营殿后。不料,走在中间的团直机关,遭到日伪突袭围攻。千钧一发之际,林少克率二营火速赶到,与团直和教导队从正面猛攻,稳住局势,一营闻讯占据右翼阵地,三营切断敌军退路,完成反包围。彭德清指挥部队展开最为惨烈的白刃战,林少克带领战士们冲在最前沿。经过3个多小时恶战,全歼日军加藤中队和伪军大队500余人,创车桥战役之后又一大捷,受到军部通令嘉奖。

为打开全面反攻局面,七团于1945年1月奉命渡江,南下苏浙边,整编为苏浙军区第三纵队第七支队,二营参加了三次天目山反顽自卫战役。战士们大多来自苏中平原,连以下指战员几乎从未爬过山头。林少克精通山地作战,亲率各连攻防演练。战斗中,他始终靠前指挥,各连作战勇猛迅速,胜利完成各项战斗任务。尤其是第二次战役,歼灭国民党五十二师两个主力团,二营最早缴获苏制轮式重机枪和转盘轻机枪。1945年8月至9月,二营参加对日全面反攻,解放宜兴丁蜀镇。

为抢占抗战胜果,蒋介石电令我军就地驻防,不得向日伪“擅自行动”,命令日伪“负责维持地方治安”。侵略者、卖国贼竟然拥有合法地位,激起全国人民的愤慨。中共中央本着维护和平的最大诚意,与国民党签定《双十协定》,命令苏浙新四军渡江北撤,但国民党层层设阻,妄图将我消灭在行军途中。二营担任北撤前卫,从常州横林车站附近直插江阴城西大江边,在申港遭到伪税警总团拦截。林少克率部全歼伪军,为大部队跟进扫清障碍。作为前锋,二营的反阻击战斗空前激烈。一次,五连进攻受阻。林少克亲临前沿阵地,端起机枪猛烈扫射,打得敌人四处躲藏,自己也被打中左腰,留下一道血槽,在通讯员强拉硬拽下才退出火线。

1945年11月,北撤新四军编入华中野战军,七团改编为八纵六十四团,林少克任副团长。为阻止国民党军由扬州北上进攻解放区,粟裕于12月19日发起高邮战役。高邮城墙高壕深,六十四团面对的是日军主力。25日夜总攻打响,林少克带领战士们强渡护城河,登上茅竹云梯,冒着枪林弹雨猛攻城垣,与日军展开惊心动魄的白刃战和巷战,迫使日军缴械投降,但他也在战斗中被打断一条腿。危难之际,东台籍17岁文化教员崔华将他抢救下来,后经旅长彭德清牵线,两人结为革命伉俪。

苏中战役建奇功

1945年12月,正当华中野战军围歼苏中日伪残部时,国民党抢占南通、扬州、泰州等沿江主要城市。1946年1月,国民党调集12个军于苏中周边,4月20日侵占南通城东的小海镇,作为进攻桥头堡。26日,六十四团奉命收复小海镇,歼敌1500余人,俘虏900余人。1946年5月,第六十四团改编为华中野战军第一师第三旅第七团,林少克任团长。7月13日,苏中战役爆发。战前,七团在如皋整训,新婚不久的林少克一心练兵备战,下沉到连队指导攻防演练。

宣泰战斗是苏中战役第一战。宣家堡守敌是自称“天下第一团”的国民党八十三师加强五十六团,配有一个山炮营,战斗力极强。八团苦战一夜未能奏效,彭德清旅长命令七团参战。林少克没有急于投入战斗,而是潜入前沿观察敌情。他发现,守敌层层设防,子母堡和障碍物众多,且全部是美械装备,弹药充足,但经八团一夜狠打,士气已渐衰落。于是,林少克命令部队以威猛火力反复突击,消磨敌人意志。抵近前沿后,他命令部队穿插迂回,层层突破鹿砦铁丝网,利用街巷、墙洞进行见缝插针式的渗透,摧毁了敌人的“原子工事”子母地堡,与兄弟部队一道全歼守敌。

首战告捷!粟裕立即发起第二战如南战役。作为主攻团,林少克深知责任重大,立即率部冒着酷暑向东挺进。行军途中,他和政委蒋新生边走边探讨作战部署,召集所属营长、教导员分析敌情。部队到达如东南鬼子街一线,当即发起猛攻。敌人拥有地利和重武器,激战一日,战局呈现胶着状态。林少克深知,如果打成平局,如城就会落入敌手,苏中战局就会急转直下。他冷静观察战场,不断研判各营战况。突然,第三营方向号声激荡,杀声四起,枪炮声大作,对面阵地率先打垮。林少克当机立断,率部全线突击,大获全胜,抓获战俘2200余人、占比1/3,敌四十九师师长王铁汉化装潜逃,二十六旅少将旅长胡琨被俘,取得创建团以来最大战果。此后,七团相继参加丁堰和加力等战斗,都圆满完成作战任务。

如黄路战斗是苏中战役最后一战,也是战果最大的一战。七团担任主攻,八、九团各一部配合。敌判断我军将攻击如皋,急调黄桥九十九旅向东增防如皋,并令如皋守敌西出接应。七团遵照命令,组织部队佯攻,继而装败后撤,意在引蛇出洞,伺机围歼。敌人果真上当,林少克亲率两挺机枪阻击敌人先头部队,同时调整战斗部署,补充弹药,多路攻击,分割歼敌。敌九十九旅被我迂回部队,在分界全歼。如皋西援之敌随即向如城突围,被七团与参战部队全歼于运动之中。七战七捷中,林少克率领的七团英勇善战,敢打敢拼,屡建战功,展现出极高的战术素养和极强的战斗作风。“老虎团”和林少克的威名,令敌胆寒。

为消除苏中军事威胁,我军于8月30日回师海安,聚歼国民党整编六十五师。9月6日,七团从该镇南侧向敌人发起猛烈攻击。为便于观察敌情、指挥战斗,团部指挥所向前推进到新占的敌碉堡附近。四周炮火连天,警卫员劝林少克隐蔽,他却镇定自若。一排炮弹打来,身经百战的林团长不幸中弹牺牲。这位智勇双全、敌畏我敬的骁将,留给了夫人崔华“一见无期、陨身绝嗣、百身莫赎”的遗憾,更为当代苏中人树立了一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丰碑!

猜你喜欢
苏中粟裕支队
苏中革命历史纪念馆被授予“扬州市华侨文化交流基地”
苏中少年英雄——周银海
苏中掘港的悠悠年昧
第一次开飞机
黑龙江举行“蓝焰突击-2021”跨区域抗震救灾实战演练
“苏中小延安”的由来
粟裕:“图痴”与“枪迷”
粟裕:“图痴”与枪迷
毛泽东为何坚信粟裕能指挥大军团作战
浅析强化和改进交通执法队伍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