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为何坚信粟裕能指挥大军团作战

2019-09-10 07:22
文萃报·周二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大器晚成粟裕

1945年6月,粟裕接连三次取得天目山大捷,报了“皖南事变”的一箭之仇。这是从游击战转变为大兵團正规战的一次娴熟大演习。毛泽东再次对粟裕刮目相看,他极富远见地对在场的周恩来等人说:“粟裕同志将来可以指挥四五十万军队。”毛泽东的这一论断,说明了他对粟裕的看重,也源自他对粟裕的了解。

早年是毛泽东的“卫士长”

如果说人才有两种,一种是少年得志,风光无限;另一种是大器晚成,后来居上,那么粟裕显然是后者。他虽然赶上了男儿向往的铁血时代,随朱德上了井冈山,见到了毛泽东,但一来当时他仅是一名小小班长,二来没有当时最吃香的过硬文凭(黄埔军校毕业),在当时并不引人注目。

1929年6月,毛泽东在红四军七大上落选,黯然离开了前委书记的岗位,到福建永定的天子洞养病。这时候,粟裕还是红四军的基层干部一三连连长。他奉命带所部保卫毛泽东。这是他与毛泽东的第一次长时间的“亲密接触”,他十分尽职尽责,不敢有丝毫疏忽懈怠。他把全连百来号人分为两拨,自己亲自带一部分跟在毛泽东身边;另一部分则安排在驻地附近活动,随时注意四周的动向。

毛泽东尽管心情不大好,但对粟裕这位“卫士长”开始有所了解,也很欣赏他的细心周到,觉得安全有了保障后(蒋介石的陈维远部就在附近),便放心地埋头写自己的东西。

粟裕是老实人,除了每天例行的探望、问候之外,再没有过多的“亲近”之举。

好像注定了要“大器晚成”

1930年年底,粟裕走进了高级指挥员行列,出任红六十四师师长。粟裕与毛泽东的接触因此多了起来,开始正儿八经“学打仗”。在第一次反“围剿”中,粟裕还给毛泽东献计,从而大获全胜,活捉了时任国民党第九路军第十八师中将师长、“围剿”红军的前线总指挥张辉瓒。

1931年5月第二次反“围剿”时,粟裕带领红六十四师与黄公略的红三军一起,打败了蒋介石的公秉藩部。

然而,粟裕好像注定了要“大器晚成”。1932年宁都会议后,毛泽东再度“下岗”,直到三年后的长征路上才复出。同时,粟裕也在师级岗位上徘徊了近八年,成为真正的“老”师长。

毛泽东到了延安,站稳脚跟后,开始想起留在南方丛林里的老部下们。粟裕这个当年的警卫连长,就是毛泽东在脑海里挥之不去的一个。他多次设法打听粟裕的情况,但得到的报告是:粟裕可能牺牲了。

1937年5月,陕北热热闹闹召开了苏区代表会议。张闻天致开幕词时,首先庄重地宣布悼念在以往斗争中牺牲的同志们。粟裕作为“英灵”,就被他排在了以李大钊为首的烈士名单中。

这当然也代表了毛泽东的意愿。

没想到,粟裕是一只战火中的“不死鸟”。七个月后,新四军副参谋长周子昆得到他还“活蹦乱跳”的确切消息,连忙向延安的毛泽东报喜:“粟裕还在。”毛泽东听后,欣喜之情自不待言。

粟裕“可以指挥四五十万军队”

粟裕在浙南山区多年沉寂,而此时毛泽东从当年中央红军的统帅,成为了全党、全军的最高领导人。

因此,这时候的粟裕,还未能获得与毛泽东再次直接对话的机会。但毛泽东一直在关注着粟裕,也不断从粟裕那里获悉诸如韦岗处女战、黄桥战役、车桥战役等意外的捷报。他当然也不吝啬嘉奖令,不时通过新四军军部给粟裕打气。

1945年6月,粟裕接连三次取得天目山大捷,干净利索地报了“皖南事变”的一箭之仇。这是从游击战转变为大兵团正规战的一次娴熟大演习。

毛泽东再次对粟裕刮目相看,他极富远见地对周恩来等人说:“粟裕同志将来可以指挥四五十万军队。”

在山东野战军陈毅与华中野战军粟裕争论时,毛泽东屡屡站在后者一边,不但让陈毅“仿粟裕办法”,1946年10月,他还干脆将华东战区方面军的战役指挥权交给了粟裕。

粟裕这匹埋没了多年的千里马,没有让伯乐失望。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战役,一个比一个胃口大,也一个比一个惊世骇俗,第一年就打出了全军各战区第一的战绩。

1961年9月,毛泽东接见英国元帅蒙哥马利。蒙哥马利称赞毛泽东是高明的军事家,用兵如神,特别是淮海战役不可思议。毛泽东很谦虚,说:“在我的战友中,有一个最会带兵打仗的人,这个人叫粟裕,淮海战役就是他指挥的,他也是我们湖南人。”

(摘自《新湘评论》 姜猛/文)

猜你喜欢
大器晚成粟裕
第一次开飞机
粟裕:“图痴”与“枪迷”
粟裕:“图痴”与枪迷
大器晚成,别有灿烂
粟裕大将的故事
大器晚成
“大器晚成”成的是什么器?
苏老泉大器晚成
远去的军魂
大器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