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巍
摘要:主题多样化式的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旨在以主题为教学的关联点、以学情为教学的起始点、以方法为教学的切入点、以任务为教学的驱动点,精选群文议题、精设板块、精授方法、精炼活动,务求学生在系列学习环节中发展高阶思维。
关键词:多样化;主题延伸;文言文;群文阅读
文言文群文阅读既是当前初中文言文教学的一个热点,也是难点。文言文群文阅读之难,难在议题的确定、群文的选取、如何由浅层次学习走向深度学习……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不同作者、同课文主旨的主题多样化延伸式文言文群文阅读,有助于学生文言文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言文欣赏品味能力,有助于化解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之难。
笔者以《孙权劝学》一文的三个群文阅读设计为例,就开展主题多样化延伸式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谈一点拙见。
《孙权劝学》一文安排在部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單元。该文的选编意图是结合人物生平和所处时代,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的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情感,感受杰出人物的非凡气质,唤起学生对理想的憧憬和追求。《孙权劝学》全文仅119字,以精练的文笔突出人物的风采,其中,孙权的“劝学”、吕蒙的“学而有成”、鲁肃“与吕蒙的结友”皆是文中人物的闪光点,这些有助于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基于此,笔者选取这三人的特质为核心价值点,并作为主题多样化延伸式群文阅读教学的建构点,设计了三个不同主题的教学活动:
《动情晓理,入心善劝——〈孙权劝学〉群文阅读》(以下简称《动情晓理》),
《学习,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孙权劝学〉群文阅读》(以下简称《学习》),
《行合趋同,千里相从——〈孙权劝学〉群文阅读》(以下简称《行合趋同》)。
本文试就以文章主题为教学的关联点、以学情为教学的起始点、以方法为教学的切入点、以任务为教学的驱动点,精选群文议题、精设教学板块、精授阅读方法、精炼学习活动,在精讲《孙权劝学》中突破阅读方法,使学生在求同探异中读懂构成群文的其他两篇文章。在课堂教学设计上,则通过诵读、对比勾连、拓展阅读等学习活动,传承传统文化,发展阅读写作能力,培养高阶思维。
一、以主题为关联点,精选群文议题,传承优秀文化
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起的熏陶感染作用,应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主题多样化延伸式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以课内文言文人物身上的主要言行、美好品质等核心要素来提炼主题,以主题作为教学关联点来确定议题,基于议题选取两篇适切的文章构成群文。
《孙权劝学》一文主要出现孙权、吕蒙、鲁肃三个人物。其中,孙权在文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成功地劝说吕蒙努力学习并成为文武双全的人。当然,孙权的劝说并非一蹴而就的,在经历命令式的一劝失败后,孙权调整策略,抓准吕蒙的想偷懒、认为学习无用的抵触心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现身说法,最终成功劝说。因此,从孙权的角度,“劝学艺术”便是最核心的价值点。基于此,第一个群文阅读的议题就确定为“动情晓理,入心善劝”。选取的阅读群文是“劝学”类的经典文章——《师旷劝学》《断织劝学》,学习目标为“体会孙权‘劝学’的艺术,学习古人劝说的艺术”。
吕蒙,《孙权劝学》一文另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他在孙权的劝说下,由浅陋的“吴下阿蒙”,摇身变为出口成章、令人“刮目相看”的吕蒙。他发生蜕变的根本原因是听从了孙权的劝说,广泛涉猎。基于此,从吕蒙的角度,第二个议题确定为“学习,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选取的阅读群文是《傅永发愤读书》《苏洵二十七岁始发愤》,学习目标为“从人物的蜕变中,感知学习的重要性”。
文中最后出场的是鲁肃,鲁肃在文中最大的意义是证明吕蒙的惊人长进,并与吕蒙“结友而别”。其实,鲁肃和吕蒙早已相识,但最终结友则是因为吕蒙“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从中可看到鲁肃的敬才爱才,更可看到鲁肃的择友标准——爱学习、有才华、志趣相投。因此,从鲁肃的角度,第三个议题确定为“行合趋同,千里相从”。选取的阅读群文是“择友”类的经典文章——《割席分坐》《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学习目标则确定为“学习鲁肃的择友原则,体会古人的择友观”。
学习文言文,最终的落点是文化的传承。围绕《孙权劝学》,聚焦文本最核心的语文价值点,在阅读和探究过程中,学生掌握“劝说”的技巧、知晓“学习”的重要性、注重以才华德行等作为“择友”的标准。在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中,学生得以汲取做人做事的智慧,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以学情为起始点,精设教学板块,建构教学模式
基于学情,笔者设置了清晰的“五习”环节:指导预习——基础研习(一篇课内文《孙权劝学》的研究与学习)——群文学习(两篇同主题课外文言文的阅读)——迁移练习(言文一致训练)——课后温习(同主题课外文言文的拓展阅读)。
此外,各板块之间还设有一条与课内人物相关的教学主线。
《动情晓理》的教学主线:“上级劝说下级”(《孙权劝学》)——“下级劝说上级”(《师旷劝学》)——“平级劝说”(《断织劝学》);
《学习》的教学主线:“功成名就的武将—吕蒙的学习”(《孙权劝学》)——“拳勇过人的武夫—傅永的学习”(《傅永发愤读书》)——“少不喜学的学子—苏洵的学习”(《苏洵二十七岁始发愤》);
《行合趋同》的教学主线:“都督的择友”(《孙权劝学》)——“学子的择友”(《割席分坐》)——“贤士的择友”(《荀巨伯远看友人疾》)。
这些清晰的教学板块和教学主线均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以《孙权劝学》为抓手,由单篇到群文,由课内到课外,环环相扣,一课一得,这样的教学,注重紧扣文本的语文核心价值,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注重有梯度的听说读写训练,注重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三、以方法为切入点,精授阅读方法,提升自读能力
语文课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逐步掌握这些阅读策略和方法,最后达到“不待教师教”而“自能读书”的目的。文本是教不完的,主题多样化延伸式文言文群文阅读,以课内文言文为范例,授学生以读书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所学方法完成群文的求同探异,由此及彼,自主阅读更多的文本,最终学会阅读。
(一)以读带析法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朗读不仅能有效消除学生与传统经典的隔膜,朗读也是学生走进人物内心、把握文章情感和主旨的捷径,朗读还可以带动甚至代替教师的分析与讲解。
在《动情晓理》一课,文中孙权对吕蒙的劝说,话不多但意味深长,如何让学生更好地领悟话中的意味呢?课堂以“孙权是如何劝说吕蒙的呢?从句式和标点符号着手,读出孙权的语气语调”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揣摩君臣之间的微妙心理,分角色模仿孙权两次劝说的语气、语调等。在一次一次的朗读中,学生知晓孙权一劝失败二劝成功的原因;《学习》和《行合趋同》则以“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有感情地朗读鲁肃与吕蒙的對话”为切入点,学生在一唱一和、互相打趣调侃的对话诵读中,感知鲁肃情不自禁的赞叹和吕蒙非一般的长进,进一步理解“学习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和古人重学识德行的“择友”原则。
课堂有集体朗读重点语句,有分角色模仿对话,有段落有语句,有课内有课外,用灵活多样的朗读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在朗读中分析,用分析促朗读,学生在朗读中读懂甚至读透文章。
(二)补充勾连法
适当补充勾连资料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还能让学生更全面更立体地理解人物的言行、情感和文章主旨。如在《动情晓理》一课,拓展补充《三国志·吴书·吕蒙传》和《三国志·吴书·孙权传》的部分内容,学生可以更系统、更多角度地了解吕蒙与孙权的人生经历、性格特点等,更深刻地体会孙权劝说的高妙;《学习》一课补充《三国志·鲁肃传》;《行合趋同》补充《三国志·鲁肃与吕蒙结友》等资料。
课堂立足《孙权劝学》,带学生走进《三国志》等书中挖掘拓展,在拓展勾连中抵达语文教学的内核。
(三)求同探异法
群文阅读的特征之一就是文本之间的求同探异。在《孙权劝学》群文阅读课的设计中,笔者充分运用了此法。
1.《动情晓理》课设计
2.《学习》课设计
3.《行合趋同》课设计
笔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一次次求同探异,提升学生的思考、比较、辨别、判断等能力。凭借《孙权劝学》这个例子,举一反三,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用“以读带析法”“补充勾连法”“求同探异法”等阅读方法自行阅读《师旷劝学》等6篇群文,达到不待老师教便独自能读书的目的。
四、以任务为驱动点,精炼学习活动,培养高阶思维
围绕任务来开展学习活动,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提升、培养他们的分析、评价、思辨、创新等高阶思维。
(一)课前任务:查阅资料
《孙权劝学》课要求学生课前查阅《三国志·吴书·吕蒙传》《三国志·吴书·孙权传》《三国志·鲁肃传》《三国志·鲁肃与吕蒙结友》等文章。在读懂这些文章的过程中,学生需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培养查找、筛选、提取信息的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课中任务
1.朗读活动
朗读永远是语文教学最俭省、最见效的方法。而任务驱动式朗读更是事半功倍。
《动情晓理》要求同学们“边读边思考:孙权一劝为何失败?二劝为何能成功?”学生在朗读中懂得“不管你身份如何,要想劝说成功就必须要动情晓理,入情入理入心”的道理;
“请有感情地朗读吕蒙与鲁肃的对话,思考:面对学习后的自己,吕蒙自己有怎样的想法?”是《学习》的朗读任务之一,学生在朗朗的读书声中知晓“学习,能让我们获得他人的认同,并成为更好的自己”的道理;
“有感情地朗读吕蒙与鲁肃的对话并思考:鲁肃为何与吕蒙结友而别?鲁肃的择友标准是什么?”是《行合趋同》的朗读任务之一,学生在分角色朗读中明白“不管时代怎么变化,学识和德行永远是我们择友的重要标准”。
任务驱动式朗读,学生在朗读中思考、探究、比较、归纳,在朗读中读懂人物、读懂文章。
2.对比活动
有比较才有鉴别。多角度、多层次对比,可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思维能力。
《动情晓理》对比一:孙权的两次劝说,即“孙权一劝为何失败?二劝又是如何成功的”;对比二:孙权与师旷“劝说成功的原因和劝说技巧”;对比三:孙权、师旷与乐羊子妻“劝说成功的原因及劝说的技巧”。
《学习》对比一:鲁肃和吕蒙“对学习后的吕蒙的态度”的对比;对比二:吕蒙与傅永“学习成效及发奋学习的原因”;对比三:吕蒙、傅永与苏洵“学习成效及发奋学习的原因”。
《行合趋同》对比一:鲁肃“对巨变前后的吕蒙的态度”;对比二:鲁肃与管宁“择友标准”;对比三:鲁肃、管宁的“择友标准”与荀巨伯“对朋友的态度”。
这三次对比各有侧重,第一次重在课内文章人物言行的对比,第二次侧重于课内文中人物与阅读群文(一)文中人物最为核心价值点的对比,第三次是三篇文章核心议题的对比。通过对比,学生阅读文本、分析语言,激发学习兴趣,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实现由读懂这一篇到读懂这一类的转变。
(三)课后任务:拓展阅读
没有课外阅读,那语文教学就只是“半截子”的。三个教学设计的课外拓展阅读文章分别是:《荀子劝学》《伤仲永》《交友之道·逢蒙学射于羿》。如此,以期一一对应,一课一得。在以课文这个“1”为突破点的基础上,读懂这一类文,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主题多样化延伸式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是一种基于理解的学习,是学习者以高阶思维的发展和实际问题的解决为目标,以整合的知识为内容,积极主动地、批判性地学习新的知识和思想,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且能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的一种学习。” 这种教学样式,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可复制性,对文言文教学有一定的意义。
3003500338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