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红波
劳动教育是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重要方式。我园打破传统的劳动教育模式,构建与实施“三新”劳动育人课程,智慧地将劳动教育渗透进多元体验场中,让幼儿在劳动体验中增长智慧、愉悦身心,获得良好的劳动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学习品质。
一、构建“三新”劳动育人课程的框架
“三新”是指新生活、新体验、新经验,既体现了劳动育人的过程,又是劳动育人的终极目标。“三新”劳动育人课程以幼儿园劳动体验场、家庭劳动体验场、社区劳动体验场为载体,以新美劳动小主人课程、新美生活小能手课程、新美家庭小帮手课程、新美工作小达人课程为主要框架,从幼儿园、家庭、社区三个物理空间,创设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现实情境或模拟情境让幼儿进行劳动,旨在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和体验(见图1)。
二、制定“三新”劳动育人课程的目标
“三新”劳动育人课程的总目标为:幼儿通过劳动实践,积累劳动经验与感受,认识和评价自己的劳动能力,产生对劳动活动的兴趣,發展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自主、自信等良好学习品质的发展。
在多元能力发展方面的目标是:幼儿在幼儿园、家庭、社区场域中,通过富有游戏性、情境性和发展性的劳动实践活动,发展语言表达、社会交往、科学探究、艺术表达等的能力,养成主动性、计划性、专注性、坚持性等良好的学习品质。
在劳动意识和能力方面的目标是:幼儿在自主愉悦的游戏情境和生活情境中亲身体验、大胆实践,获得积极的劳动情感,积累一定的劳动经验;促进幼儿夯实劳动之根基、养成劳动之习惯、培育劳动之素养、获得劳动之情趣。
三、实施“三新”劳动育人课程的场域
在实施“三新”劳动育人课程中,我们构建了幼儿园、家庭、社区三个劳动体验场域,为幼儿营造不同的劳动教育场景与情境,使幼儿在不同的场域中获得不同的劳动体验与经验。
1.场域一:幼儿园劳动体验场。
我们根据园所状况和幼儿实际需要,打造幼儿园劳动体验场,并根据劳动内容——自我服务、环境管理、自然种植、节日美食、厨房体验等提供相应的劳动体验资源(见表1),让幼儿逐渐形成劳动意识,获得劳动经验,成为劳动小主人、生活小能手。
2.场域二:家庭劳动体验场。
我们打造家庭劳动体验场,建立各年龄段幼儿家庭劳动清单,提供相应的家庭劳动体验场资源(见表2),通过家庭小帮手、亲子宣传小使者、亲子合作劳动等活动,培养幼儿自觉参与家务劳动的习惯,增强幼儿的自理能力,密切亲子关系,让幼儿意识到自己作为家庭的一分子,承担部分家务是在做有益的事情。
3.场域三:社区劳动体验场。
我们把幼儿劳动教育延伸到幼儿园周边三公里以内的社区,打造社区劳动体验场,提供社区劳动体验场资源(见表3),通过社区职业体验、小小志愿者、小小宣传者等活动,让幼儿体会生存、生活、生命的美好意义,提升幼儿服务社会的小公民情怀。
四、“三新”劳动育人课程的行动策略
1.巧借弹性作息,灵活渗透实施。
为了迎合幼儿的劳动体验需求,我们巧妙利用弹性作息,将原来一些细碎的时段进行了科学合理的整合,将“自我服务、环境整理、自然种植、巧手帮厨”等劳动内容灵活渗透实施。
2.联结日常活动,贯通整合实施。
在实施“三新”劳动育人课程中,我们尝试了“三个整合”:一是与生活环节的整合:捕捉幼儿生活活动中的劳动契机,劳动与实际生活整合,劳动在生活中得到强化;二是与游戏环节的整合:将生活经验应用到游戏中,使幼儿在游戏中进行劳动体验;三是与班级课程的整合:各班从幼儿的实际出发,挖掘幼儿课程学习中有劳动体验价值的活动,构建班本化小微课程,满足幼儿个性化的劳动体验。
3.妙用园内资源,开发劳动体验场域。
在三大劳动体验场的基础上,我们还开发了“一区”“两廊”“三坊”的劳动体验场域,供幼儿自主参与。“一区”即劳动工具整理区,“两廊”即一楼劳动课程资源长廊和二楼劳动文化资源长廊,“三坊”即劳动体验游戏坊、帮厨能手体验坊、亲自然种植坊。
4.深化劳动元素,丰富体验形式。
在实施“三新”劳动育人课程中,我们充分利用劳动元素,创新劳动体验形式。我们每年开展“生活创意节”“职业体验节”“节日美食节”“技能比赛节”,每学期开设与劳动有关的班本课程,每周都让幼儿参与卫生管理、环境清扫、户外区域整理等,每天都引导幼儿进行劳动打卡、自我生活管理与班级服务。幼儿在丰富多样的劳动体验形式中发展了劳动能力,养成了良好的劳动习惯。
我们积极实施“三新”劳动育人课程,培育幼儿劳动教育生态环境,着眼幼儿的劳动意识、情感态度、能力发展和教师劳动教育专业素养、能力的提升,大力开展劳动教育研究与实践创新。在“三新”劳动育人课程实施中,我们实现了三大育人模式的转换——教师中心向儿童中心转变、知识育人向生活育人转变、单一教学向多元整合转变,促进了儿童全面发展。源于生活、基于儿童的“三新”劳动育人课程让劳动教育回归教育本真,劳动源于幼儿生活,又服务于幼儿生活,创建了幼儿美好而优质的生活,使幼儿智慧得以启迪、品格得以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