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桂敏
【摘要】在丰富多彩的自然环境中,幼儿可以通过各种活动,在与周围的环境相互作用中收集和获取信息,与原来的知识结构体系产生联系,得以培养情感、提高记忆力、想象力与逻辑思维。利用自然资源构建园本课程,对开展幼儿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园临近荔湖湿地,有着天然的地理优势和特色自然资源。因此,我园充分发掘幼儿园周边的自然资源,将自然资源融入到幼儿园日常教育活动中,让幼儿可以更多地接触自然环境,感受自然中的物质,从而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本土自然资源;荔湖湿地;幼儿园;园本课程
据研究报告显示,幼儿每周花费一定的时间在自然环境中进行活动,有益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但是,随着时代及科技的不断发展,21世纪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逐渐深入,大量的自然资源被破坏,幼儿接触大自然的机会越来越少,这是不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而湿地公园已然成为“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具有湿地的生态功能和典型特征的、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为主要内容的公园”。广阔无垠的区域面积和丰富良好的自然资源,以及良好的自然生态,使湿地生态公园成为人们出游的优质选项。
一、荔湖湿地自然资源融入园本课程的价值
(一)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处于认知起步阶段的幼儿大多好奇心极强,探索外界的精力旺盛。相比中小学生,他们更渴望去户外环境探索。因此,幼儿教师可以利用幼儿的性格特点,将自然资源潜移默化地融入到幼儿教育的过程中,通过巧妙利用自然资源来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让幼儿在探索自然的过程中丰富自身认知,从而促进其成长。
(二)满足幼儿对大自然的向往
对于幼儿而言,大自然是除了父母和教师以外的最重要的老师。然而,在城市生活的幼儿大都缺少亲近大自然的机会,但是他们对于自然界却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向往之情。教师可以利用自然资源,增加幼儿日常活动中的自然元素,满足其对自然的好奇心,同时也能促进其健康成长。
(三)提高幼儿自主探索的能力
幼儿通常具备开拓性的思维和丰富的创造力,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这一特点, 帮助幼儿释放自然的本性,激发他们的积极性,鼓励他们积极地参与活动,独立完成任务。学前教育对于自然探索的形式没有固定的模式, 教师可以让幼儿通过自己的理解来进行自然资源的探索。由于这对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知识的积累有很高的要求,所以,自然探索活动还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注意跟上幼儿的步调,反哺教学,帮助理解幼儿的思想和丰富自己的知识,以提高幼儿教学水平。在此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及时为幼儿提供支持和引导,帮助他们拥有更好的体验。
(四)增强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荔湖湿地风景优美,是幼儿周末假日游玩的主要场所。幼儿园把荔湖湿地自然资源融入课程,让幼儿进一步认识身边熟悉的事物,萌发对幼儿园、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荔湖湿地自然资源用于园本课程内容的筛选
荔湖湿地不仅有原生态的动植物和各种无机物,同时,也有现时发生的各种生产和社会交往行为。幼儿园如何筛选出适合幼儿的资源作为课程内容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前期调研。三方面了解荔湖湿地情况:一是教师利用周末时间进行实地考察;二是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家长和幼儿对荔湖湿地的认识程度;三是查阅相关资料。
(二)梳理归纳。从获取的资料中挑选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内容,并对内容进行梳理分析,把挑选后的资源进行归纳,形成课程主题网络。
(三)构建课程网络图。根据前期的调研梳理,结合幼儿园五大领域和资源类别,构建课程网络图,逐步形成有特色的课程体系。
三、荔湖湿地自然资源用于园本课程的策略
(一)融入环境创设
1.创设专题环境。专门开辟一个楼梯区域,利用幼儿的作品,师生共同创设荔湖风光、蛙鸣鱼跃、鹭舞燕翔等景观,让幼儿时刻感受荔湖湿地的优美景色,引起幼兒作为一个增城人的自豪。
2.融入班级环境。各年级根据主题进行环境创设。例如,小班是镇街风情,中班是中国风,大班是科技航空,各个班级根据大主题选择一个特色进行创设。例如,小班级有朱村街、荔湖街、派谭镇等;中国风的中班级有的是百家姓,有的是唐宫夜宴,有的是汉宫春晓等;大班级有星球、火箭、宇航员等主题。各班级同时融入荔湖湿地元素,例如,利用荔湖湿地的芦苇在植物角制作白鹭、创设“荔湖湿地的昆虫飞”、制作“荔湖湿地”的Logo等,间隙活动时,幼儿会聚集在主题墙前观赏讨论自己参与创设的作品,这时本土的文化资源如同荔湖清澈的湖水,滋润幼儿的心田。
(二)融入区域材料
材料的投放是活动实施与开展的核心,它是提高幼儿活动兴趣的重要部分,能引导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主动探索、主动获得知识。根据课题主题活动的开展投放相应的材料,使每个幼儿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感受成功的喜悦。如,语言区用小白鹭、中白鹭、大白鹭的图片制作看图讲述;美工区投放丰富多样的荔湖湿地景观图片,幼儿用绘画、剪贴、拼接等方式进行艺术再现;益智区制作白鹭赛道飞行棋,通过扔骰子方式操作白鹭飞行;科学区投放了在荔湖湿地收集的物品,例如,石头,沙子、落叶,做沉浮的试验。自然材料不仅丰富了每个区域,还激发了幼儿的活动兴趣。
(三)融入主题活动
在幼儿园课程中,主题是一种围绕某个中心形成的教育内容的组织结构。荔湖湿地自然资源来源于幼儿生活,具有实践性、整体性,容易激发幼儿兴趣。顺应幼儿兴趣,以荔湖湿地“实物”或“景观”为主题开展一系列主题活动。
荔湖湿地有着各种动植物资源,教师据此开展了主题活动“湿地的好朋友”。首先,请家长带领幼儿到湿地公园徒步,观察湿地里都有哪些动植物,可以请家长帮忙记录,也可以自己绘画记录。然后,组织教学活动,让幼儿畅所欲言,轮流讲述“我眼中的湿地”。有的幼儿说看见有小青蛙、小鸟、白鹭;有的幼儿说看见芦苇、椰子树;有的幼儿说湿地里有鱼……意见不一样时,幼儿会争论探讨。迎合幼儿的兴趣,教师设计主题教学活动:音乐活动《荔湖湿地的小青蛙》、语言活动《荔湖湿地动植物—生物多样性》、美术活动《鱼妈妈》、科学活动《保护水资源》等,体育户外活动时则开展“我是骑行手” “我是快乐的搬运工” “石头叮叮当”等游戏。
在大班开展“游万寿寺”主题活动。万寿寺位于荔湖西面,歇山顶、斗拱飞檐、灰塑龙船形正脊,保持着明朝洪武年间首次重建寺庙时的建筑风格。教师先请家长带领幼儿参观万寿寺,再通过课件仔细观赏大殿,引导幼儿观察大殿的构造,接着在建构区投放各种建构游戏材料,请幼儿依据图片进行搭建。幼儿认真讨论、探索,尝试使用木条、海绵纸、麻绳、白乳胶、锤子、铁钉等材料进行搭建。在此过程中,幼儿学会了初步的分工与合作,体会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及大型活动中每个成员的责任感。
(四)融入园本教研
在确定了课程主题网络后,教师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学习特点,设计幼儿能够理解和实践的教学活动,并开展优质课例评选,以此深化课题的开展和激励教师的成长。首先,五大领域教研组每位组员都上一节相关的教学活动,组内评选推荐;接着,全组人员帮助推选的教师磨课修改提升,最后举行全园的课例公开课,课后教研评课,评选出优质课例。通过这样的层级评选,每位教师都能参与其中,每位教师都是主角,有效提高了教师的教研能力。
(五)融入亲子活动
因本园性质和地理位置的关系,本园幼儿对荔湖湿地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最大限度地结合幼儿生活经验和周边自然资源构建的园本特色课程,是对“活教育”、自然教育的深入研究、实践。在此过程当中,教师利用幼儿对荔湖湿地十分熟悉的这一点,动员家长带着幼儿去湿地进行志愿活动,可以让他们担任“小小讲解员”,向游客介绍湿地的文化、自然景观及水利工程等,不但增加了幼儿的社交能力,还给他们更多的时间来拥抱自然、感受自然。例如,在周末的时候,教师和家长可以带着几个对于湿地较为了解的幼儿去荔湖湿地担任“小小助力员”。活动中,对幼儿进行分组,一组负责维护湿地的环境卫生,发现有游客乱扔垃圾就立刻上前制止;一组负责讲解荔湖湿地的文化历史和值得参观的景点,给游客带去更好的观赏体验等。
四、结语
幼儿对自然界充满好奇,自然环境和自然材料更是豐富幼儿认知的重要来源,在开发利用本区域自然资源时,要尊重幼儿天性,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的教育价值,通过深度融合自然资源和教育活动,让幼儿在自然环境中释放天性,激发内在的创造能力和探索精神,也让幼儿教育“活”起来。
参考文献:
[1]刘为影.河北省农村幼儿园特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基于城乡协同发展的背景[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38(1):231-232.
[2]庄国红.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构建农村幼儿园园本化课程[J].好家长,2009 (4):47-48.
[3]刘芬.利用本土资源,构建园本课程,推进多者互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70):12-13.
[4]孔敏.农村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3.
[5]阮心怡,辛均庚.关于乡村幼儿园自然资源开发的理论思考[J].亚太教育,2020(23):6-8.
[6]孔海清,王红.本土文化资源在园本课程中的运用[J].教育导刊(下),2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