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素养培育的初中“民歌鉴赏”大单元教学

2022-03-07 03:43缪志华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大单元教学初中核心素养

【摘 要】采用大单元教学模式,设计进行“民歌鉴赏”大单元教学,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评价角度入手提出教学策略,实现“探美、品韵、传承”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感受民间音乐艺术特色,在鉴赏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音乐素养与审美观念,实现民间音乐艺术的传承,获得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民歌鉴赏;大单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59-0054-03

【作者简介】缪志华,江苏省太仓市教师发展中心(江苏太仓,215400)教师,一级教师。

“民歌鉴赏”是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它对引导学生探寻音乐美感,引领学生品味民歌韵味,传承民间音乐艺术具有重要作用。根据初中音乐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开展民歌鉴赏教学活动的思路与方式发生变化,民歌鉴赏教学不再仅仅是要求学生赏析音乐、聆听音乐,而是要求学生在鉴赏音乐的过程中感受民歌这一类型歌曲的艺术特色,兼顾学生音乐情感体验、音乐自主需要、音乐文化理解、音乐实践能力的发展。但就目前的民歌鉴赏教学来看,存在学生对民歌的认知较为浅薄、鉴赏教学忽视学生核心素养培育、鉴赏方法比较单一等问题。

大单元教学指以單元主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大单元”的侧重点在于围绕单元主题落实教学活动,教师以大单元视角,将单元内所有歌曲、板块看作是一个整体,按照这一主题整合更多的资源,跨课时、跨年级进行知识迁移。

笔者在民歌鉴赏教学中,以大单元整体视域,聚焦教学目标,整合音乐鉴赏学习资源设计丰富有趣的音乐鉴赏活动,引领学生不断深入感受民歌魅力,多角度鉴赏民歌艺术作品,让学生在探美、品韵、传承的过程中实现核心素养的发展。[1]现以人音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小调集萃”的民歌鉴赏大单元教学为例,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等几方面谈谈如何开展大单元教学。

一、落实素养分层培育的大单元“跨段梯级”目标设计策略

探索民歌音乐艺术之美,是核心素养之下教师开展大单元教学的第一层次目标。教师需要根据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设定教学目标,形成以素养分层培育为导向的音乐大单元教学模式。

以“小调集萃”教学为例,设计大单元教学目标,需要先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分析单元教学特点,提炼教学的大单元主题为“民歌体裁”,之后根据这一主题分别引入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劳动的歌”、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山野放歌”这两部分作为拓展补充,将“号子、小调、山歌”这三种民歌体裁作为本次大单元教学主题。

根据上述思路,教师设计出如下教学目标。

(1)聆听鉴赏三种民歌体裁的作品,感受民歌的独特韵味,根据学生对“号子”形成发展、艺术特色、现实价值的认知,尝试了解“小调”与“山歌”。

(2)完成对《无锡景》《沂蒙山小调》《一根竹竿容易弯》《桃花红 杏花白》《龙船调》《小放牛》的学习,体验小调节奏与韵律,形成基本的文化理解。

(3)《无锡景》《沂蒙山小调》《一根竹竿容易弯》《桃花红 杏花白》《龙船调》《小放牛》鉴赏学习,发展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获得情感体验。

(4)通过跨年级的大单元学习,形成对“民歌体裁”的整体认知,发展学生的音乐文化理解能力,提升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音乐实践能力;通过大单元的一系列教学活动,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促使其形成更鲜明的自主学习需求。

二、基于素养融通培育的大单元“内联外延”内容重构策略

品味民歌风韵,是核心素养之下民歌鉴赏教学的主要方向之一。教师在完成大单元教学目标设计之后,需要进一步整合大单元教学内容。一方面,教师以丰富内容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促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民歌的风格与韵味,实现“品韵”的目的;另一方面,教师要确保教学内容满足教学目标的落实需求,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

教师设计大单元教学内容,需站在大单元视角之下,不仅要整合所在年级民歌鉴赏单元的内容,还需要适当引入跨年级的内容,形成“内联外延”的内容模式,比如,过去已经学习的内容、其他年级的鉴赏内容等,将这些教学内容整合起来,形成具有大单元特点的民歌鉴赏教学内容体系。

此节民歌鉴赏课,教师可以在“小调”的基础上融入“号子”“山歌”等内容。由于学生已经学习过“号子”歌曲,因此可以将这部分内容作为导入,设计教学内容:将《船工号子》作为导入资料,引起学生对民歌体裁的回忆;同时通过互联网下载关于民歌体裁的文字介绍,丰富导入环节的内容。教师将本册教材中所有的“小调”歌曲整合播放,作为学生鉴赏的主要内容。之后教师引入《山丹丹花开红艳艳》《花儿与少年》等歌曲,作为学生辨别不同民歌体裁的内容。

三、兼顾素养立体培育的大单元“多元体验”活动设计策略

“探美、品韵、传承”是民歌鉴赏大单元教学的根本导向,在完成探美与品韵之后,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民歌传承”。教师可以从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视域出发,为学生设计更多元的鉴赏活动,让学生在多种活动中持续强化鉴赏感受,形成对民歌艺术的认同感,促进民歌艺术的传承。在这其中教师需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要分别将“探美、品韵、传承”理念融入大单元教学活动中,循序渐进推进鉴赏学习深度,让学生从探寻审美逐渐发展到品味韵味,最终实现民歌传承;二是注意在各个教学活动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活动,必须要能够发展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2]

根据上述已经完成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师设计如下教学活动。

(1)观看《船工号子》的影音资料,你想到了什么?说说你对民歌的认识。

(2)教师播放《无锡景》《沂蒙山小调》《桃花红 杏花白》《龙船调》这几首歌曲,提出要求:认真感受这几首民歌小调的韵律与节奏,体会歌曲中的情感,与同伴交流对这些小调共性的认知。尝试对比号子与小调,说说它们的异同(可分别从结构、情感、场景等角度说)。

(3)反复聆听与体会《船工号子》与《无锡景》,在对比中感受小调的独特韵味,说说这些小调与你认知中的民歌相似吗?请尝试着融入自己的情感,获取相应的情感体验与审美体验。

(4)认真听《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花儿与少年》,从结构、曲风、感情表达等角度,说说这两首民歌与小调的不同,感受我国山歌艺术特色,同时,自己寻找更多的山歌,尝试着从“民歌体裁”的角度分析山西山歌、小调与号子。

四、指向素养综合培育的大单元“多维一体”教学评价策略

根据上述大单元教学活动,教师可以立足民歌教学大单元整体视域,设计一体化的大单元评价指标,确保评价指标能够贯穿大单元教学的各个环节,包括:(1)学生对民歌的认知;(2)学习民歌的态度与主动性;(3)对民歌不同载体的共性与差异性的理解与解读情况;(4)民歌学习的审美体验情况等。

这些评价指标能够连接到民歌大单元教学的各个教学活动,同时导向学生的音乐文化、音乐旋律与感知、音乐审美、情感体验等各项核心素养方向。与此同时,教师需要注意细化大单元评价的不同维度。

音乐大单元教学覆盖时间段较长,学生每个学期均会参与民歌大单元教学,这就涉及学生在每个阶段参与大单元教学的进步与成长情况。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大单元教学覆盖的学期数,设计不同的评价维度。例如,在第一学期,对学生文化理解、音乐学习需求、情感与审美核心素养的要求是最初级的,以学生是否产生这方面的意识为标准。在之后每学期的大单元教学评价中,教师需要設计具有更高标准的评价指标。例如,“学生对民歌的认知”这一指标,前两个学期的要求为:(1)初步形成认知,能够了解民歌文化;(2)可以自主解读与阐述部分民歌文化,说出民歌文化的特色及其对应的民歌载体的特点与风格。

可以看出,教师设计的教学评价,既需要符合大单元的一体化特征,也需要具备大单元的多维度特征;这样才能确保评价契合大单元教学特征,能够为学生持续发展自身的系统知识体系、整体核心素养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相较于传统音乐鉴赏模式,大单元教学模式更契合民歌鉴赏教学需要,它能够打破课时壁垒,从整体角度整合音乐素材,让学生在鉴赏民歌的过程中深切感受民间音乐艺术魅力,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逐步形成音乐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邓雯娟.初中音乐教学中乐感的培养与鉴赏课教学[J].中学课程辅导,2022(15):39-41.

[2]吴秉旭,马云鹏.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影响因素分析[J].艺术教育,2021(1):53-56.

猜你喜欢
大单元教学初中核心素养
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以“类化”思维改进中职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
基于大单元教学的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有效策略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