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仿真实验教学在财政学专业课程中的应用探索与实践

2022-03-07 07:05赵为民张云华
铜陵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财政学实验教学实验

赵为民 张云华

(1.安徽大学,安徽 合肥 230601;2.海南师范大学,海南 海口 571158)

一、引言

如何改进现有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是当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财政学作为一门应用经济学科,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是该学科的内在属性,抽象的财政理论只有置身于具体的实践场景中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而理论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又能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但是,由于财政部门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难以提供足够多的岗位给高校学生大规模实习实训,即使是在岗实习的学生,多数情况下也只能从事边缘的操作性事务,难以接触到核心业务和具体的决策过程。财政学专业教学主要依靠教师的课堂讲授,导致学生经常感到相关理论过于抽象,且学习过程枯燥乏味,因此当前的财政学专业教学迫切需要引入新的教学手段,改变目前理论与实践存在较大脱节的问题,提升财政学教学的实际效果。

近年来,利用信息化手段将模拟仿真实验应用于经济学科教学,通过模拟仿真实验延伸实践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已成为经济学教学改革发展的新方向。2018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开展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通过开展国家模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并提出模拟仿真实验教学要实现高阶性、创新性与挑战度的“两性一度”建设目标。该文件的出台促进了经济学相关课程教学中模拟仿真实验的应用开展,但财政学专业学生的培养仍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如何按照国家高等教育政策要求,顺应教学改革发展方向,基于财政学专业知识体系特点引入模拟仿真实验,探索出一套适合财政学学科特点的,理论讲授与模拟仿真实验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这对于改变当前财政学专业教学“纸上谈兵”的困境,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社会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财政学教学引入模拟仿真实验的理论依据

(一)实验经济学的发展为模拟仿真实验奠定了理论基础

1933年梅奥(Mayo)发表了霍桑实验,扭转了长期以来“社会科学难以进行可控实验”的传统观念。2002年史密斯(Smith)因其在实验经济学领域的开创性贡献,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标志着实验经济学得到了主流经济学的认同。Carpenter等(2005)将经济学领域的实验方法分为四类:实验室实验、虚拟实地实验、框架实地实验和自然实地实验,并对四种实验各自的适用领域进行了系统总结[1]。McCaffery和Slemrod(2004)提出财政学理论的研究和学习应当通过实验方法,评估和体验个体的行为选择及其内在的激励机制[2]。国外许多高校注重在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引入仿真实验,理论与教学起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作用(Cilliers等,2022)[3]。中国经济学教学中模拟仿真实验起步较晚,相关的文献大多从实验体系设计视角展开研究,郑璇(2017)指出模拟仿真实验教学内容体系应依据“基础知识—专业技能—业务能力—职业素养”的培养路线,基于专业基础实验、专业技能实验、专业综合实验以及跨专业创新实验,层次性展开[4]。孙畅(2018)则从能力培育、层次培育、素质培育出发,提出了模拟仿真实验课程多维设计思路[5]。国内学者对财政学的模拟仿真实验教学也进行了初步探索,例如,黄媛(2018)阐述了《财政学》实验课程的对分课堂设计和应用[6]。王立治和姜丽(2020)总结了财经类人才实施“体验、应用、提升”培养模式的可行路径[7]。总之,已有的研究主要从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手段等方面展开,缺乏将财政学具体的教学内容与仿真实验设计相结合的探讨,未能结合专业特点展开针对性的研究,也缺乏对仿真实验实际教学效果的量化评估,本文根据笔者在安徽大学具体的教学实践,试图弥补上述不足,为该领域的教学研究提供边际贡献。

(二)财政学教学引入模拟仿真实验的适应性分析

经济学是研究在一定的资源约束条件下,为了实现自身效用的最大化,经济参与者如何做决策的科学。由于经济和社会环境复杂、易变,且受到参与人的心理、偏好、习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传统的经济学实验必须对上述因素做极大的简化,限制了其应用范围[9]。近年来,模拟仿真实验逐步取代传统的经济学实验,其主要借助于信息化技术创造出虚拟仿真环境,从而再现消费者、企业以及政府的互动场景,使学生在沉浸式和交互式的仿真环境中探索、决策和实践,从中领悟和总结经济规律(张敏等,2022)[8]。财政学作为应用经济学学科,要求理论和实践并重,在教学中引入模拟仿真实验具有如下优点:一是因为财政学自身的学科规律,蕴涵于一定经济及政策环境下经济参与者的互动行为中,而居民和政府经常面临不同的环境约束,各自的激励机制也并非固定不变,导致其决策目标和决策手段千变万化(樊丽明等,2016)[9]。仿真实验恰好能够营造出不同的虚拟环境,具有现实世界中所不具备的可接触性、可重复性、可逆性以及犯错成本为零等特性,学生在实验中体验,决策和探索,从而能够更加深刻掌握财政理论及领悟运行规律;二是财政学是一门对实践性要求很高的学科,单纯的课堂讲解难以胜任,通过模拟仿真实验,可以创造出一个模拟的实践环境,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应用和实践能力;三是传统的财政学课堂教学比较枯燥和抽象,模拟仿真教学借助于情景体验、角色扮演、沙盘推演、O2O操练等实现方式,将枯燥的理论讲解以类似于游戏的方式进行,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三、财政学教学引入模拟仿真实验的具体思路

(一)基于“必要性、合理性、可行性”为基本原则选择实验模块

并非所有的财政学知识和理论都可以进行实验教学,财政学教学中引入模拟仿真实验的主要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验证基础理论,二是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应用技能。不同于自然科学的可控实验,财政学的模拟仿真实验必须围绕上述教学目标,结合现有的实验条件和手段,综合考虑合适的实验模块。财政学的基础理论部分,包括外部性、公共选择、公共产品、公共支出、税收理论以及财政政策等内容,可考虑引入验证性实验或创新性实验,使学生能够在虚拟的仿真环境中对财政规律和主要结论加以检验和证明;或使学生立足于已有的理论体系,通过仿真环境进行自由探索,得出有创新意义的结论和思想。财政学的应用知识部分侧重于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强调对某一项具体技术的熟练操作。例如,纳税申报、税务检查、国库资金管理等内容,可引入技能型实验,通过创造一个与实际应用相仿的模拟场景,学生可在此场景内反复练习,强化应用技能。此外,财政学还有一部分如预算管理、政府采购等属于流程性的内容,牵涉到具体工作步骤和环节,也可以通过工作模拟的方式,展开实验教学。

(二)以“探索、体验、应用”为导向进行实验内容设计

实验内容是模拟仿真实验的主体部分,可以遵循“自主探索→亲身体验→应用总结”设计实验内容。例如,地方公共支出对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具体影响及其背后的决策逻辑是财政学的重要内容,包括公共支出总量与结构、中央地方财政关系、发展经济和保障民生的目标选择以及地方官员的激励机制等,需要从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两个维度进行讲解。传统的课堂教学在讲解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只能将这些内容分割成独立的部分,类似于“瞎子摸象”,学生可能对每一个相关知识点都有所了解,但难以对地方公共支出的具体影响及其内在逻辑总体把握。而采用模拟仿真实验,将地方政府放在一个高度仿真的市场和社会环境之中,学生能够自己亲自探索、反复实验,从中获得感性体验和理性经验,从而更好地领悟和总结地方财政运行规律。我们曾经采用模拟对抗沙盘软件进行实验教学。通过筹码推演、角色扮演以及模拟对抗,再现地方政府运营过程;通过营造真实外围项目环境和公共资源,作为地方政府的决策约束条件;学生扮演招商局、发改委、财政局与公共事业局的一员,面对统一的外部经济环境和国家政策法律环境,进行招商引资、发展工商业,并提供公共产品。其中,招商局职责是吸引产业项目入驻;发改委制定年度发展规划,需要考虑产业聚集度、环保、各项目财税贡献、就业等多因素;土地局计算本年度土地需求量,设定工业、商业与服务业、公共事业与住宅用地指标,征收储备下一年土地;财政局负责本年度各项投资款项筹备,财税计划,确保收支平衡;人保局负责制定高层次人才吸引政策与就业促进政策;公共事业局负责规划文体场馆、学校、医院等设施布局与投资运营,在实验教学时,将该实验分解为两项子实验,一是操作性实验,通过操作性实验模块,让学生接触到财政部门和其他职能部门的运行流程,并能有意识地搜集和分析各项财政收入与支出数据,通过数据分析验证相关理论的实际应用。二是体验式实验,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的方法让学员体验政府行为,最终,学生在分组对抗竞争环境下体会地方政府公共支出效果、影响因素及其背后的决策逻辑。

(三)建立“一个机制和多元标准”的实验成绩评判体系

成绩评价体系应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建立“一个机制和多元标准”。“一个机制”是指建立主要评价环节的反馈机制,通过实验软件全程记录学生的学习活动,特别是在实验的关键节点要留有“痕迹”;教师可依据实验过程反馈记录,给出成绩评价。“多元标准”是指对于不同的模拟仿真实验,根据其预期的教学目标,从实验过程、实验结果、最终效果等方面建立多元评价标准。例如,前述“地方政府公共支出”仿真实验,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制定差异化的评价标准,对于操作性实验,主要围绕实验过程以及实验结果进行考察,重点考查学生操作过程是否合规,实验结果是否达标等。在体验和模拟对抗部分,主要考察最终效果,而最终效果应当是开放式的,如果事先设定具体标准,实际上就改变了游戏规则。因此只能设定约束条件,基于特定的约束条件,内生性地产生激励机制。实验主要的教学目标是学生掌握政府支出背后的内在逻辑,教师并不指定实验的具体目标,也不完全依赖分组对抗的胜负结果。需要指出的是,开放式的多元标准并不是无标准,而是对结果的评价提出了更加精细化的要求。

(四)教学方式从“教师主导”转变为“教师引导”

教师从传统的授课者转变为实验参与者、指导者以及评判者。在具体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根据不同的仿真实验特点和性质,灵活选择翻转课堂教学、PBL案例教学、线上线下互动教学等教学方法。例如,采用线上线下互动教学,在教学流程上设置线下知识预习、线上知识学习、教师示范与学生观摩、模拟演练与专项提升、教师监控与纠偏等环节,对学习前、中、后全过程加以指导和引导,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中渐进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具体来说,在实验开始前教师讲解实验目标和相关理论,演示实验方法与步骤;在实验进行中,教师主要对实验过程进行监控,对出现的问题随时纠偏;在实验结束时,总结和评价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就问题各抒己见,互相启发,最后得出结论和规律。采用这种互动教学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性能力。

四、财政学教学引入模拟仿真实验的效果评估

已有的文献对模拟仿真实验的教学成效多是定性评估,缺乏定量评估的研究。本文利用笔者在安徽大学开展的教学实践,对其效果进行实证评估。评估思路是,2020年和2021年,笔者分别讲授了《财政学》与《税制比较》课程,其中同一年所带的班级相同,2020年的《财政学》教学中没有开展模拟仿真实验,2021年开始在《财政学》教学中开展了模拟仿真实验,而《税制比较》课程两年来始终没有引入实验教学,由于同一所学校同一个专业,近两年的生源结构不会发生大的变动,试卷难易程度也没有大的变动,这一事实为实证评估提供了一个“准自然实验”,即将两年的《财政学》成绩作为控制组,而《税制比较》成绩作为对照组,则两年《财政学》考试的成绩差异与《税制比较》的成绩差异,可作为实验教学效果的评价依据[1]。具体的成绩分布图1所示。

图1 两类成绩的盒状图

两门课程的平均值差异,如表1所示。《比较税制》两年的考试成绩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财政学》两年的考试成绩具有显著差异,引入模拟仿真实验后,成绩均值提高了4.53分。

表1 两类成绩(平均值)差异

进一步对每类题型的得分展开分析,具体如表2所示。相对于2020年,2021年得分较高的题型为名词解释和问答题,而选择题与论述题两年之中没有显著的差异。由于名词解释侧重于考察基本概念的把握,问答题侧重于程序性和事务性的知识考察,上述题型得分增加表明,仿真实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基本理论,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论述题得分没有显著增加,表明学生对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国家宏观财政政策的能力没有改善。上述结果表明仿真教学中的验证性实验和操作性实验的教学效果较好,但是创新性实验和体验性实验受制于实验环境、实验条件以及教学方法,其教学效果并不显著。

表2 题型差异分析

五、财政学教学引入模拟仿真实验的反思

(一)仿真软件不是开展模拟仿真实验的必需条件

仿真实验并不一定要有模拟仿真软件作为支撑,按照前述章节的分析,根据不同的实验类型,可采用包括情景体验、角色扮演、沙盘推演、O2O操练等方式确定相应的实验环境和教学资源。例如,我们在政府采购的讲授过程中,采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模式,将学生分组,并分为“政府部门”“供应商”“监管部门”“集中采购中心”“专家”等部门或角色。首先实验流程启动由“政府部门”发起,制定采购需求书,提交到“集中采购中心”;“集中采购中心”制定并发布“招标文件”到各“供应商”的邮箱;“供应商”和“集中采购中心”的交流,包括“质询书”“问题回应”等通过电子信箱进行;最后在课堂上,进行模拟招标,“专家组”审查供应商的“投标文件”并进行打分,决出中标“供应商”,对于有争议的结果,“供应商”还可以向“监管部门”投诉。教师在整个过程退居次要地位,主要职责一是推动流程走下去,二是作为最终的裁判,三是临时角色客串。整个实验并不需要借助任何仿真软件。财政学相当多的内容,都可以借助于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

(二)模拟仿真实验的自由探索与规则约束需要仔细权衡

模拟仿真实验并不意味着可以没有任何规则约束,否则极易使学生产生游戏心态,造成实验过程的不可控,导致教学目标和教学质量大打折扣。但是,规则约束也不可以过多、过死。财政学的很多重要理论,是在探索政府、居民决策的激励机制,过多的规则条件扭曲了学生的选择,导致学生难以从实验中悟出或体验出背后的内在规律性。实际上,在财政学教学中引入虚拟仿真实验可参考“小步原则”(姚永玲,2021)[10]。对于基础实验部分,教师事先固定流程、确立实验目标,以及期待的实验结果。不允许学生自主发挥,必须按照流程进行操作,要求学生体验和熟悉规定的实验环节。在完成规定动作后,在特定的范围内,允许学生对实验参数、实验条件、实验目标进行更改,在修改后的环境中再次进行实验。对于综合性实验部分,侧重于教师引导和学生体验。因此,这部分的实验不要制定过多的规则约束,特别是最后结果的开放性非常重要。实验追求的就是在结果不确定性条件下,不断探索并重复实验,对不同的结果进行比较、体会和分析,从而发现隐藏在背后的财政规律。

(三)引入模拟仿真实验是实现“两性一度”的有效途径

2018年教育部发文,努力打造“金课”,实现高阶性、创新性与挑战度的教学目标。我们在实践中采用“强调应用、增强体验、提升能力”这一财政学教学新模式,通过在理论教学中科学引入模拟仿真实验,较好地契合“两性一度”的总要求。一要强调应用,财政学教学中引入模拟仿真实验,可以弥补学生实践机会不足的缺陷,在实际教学中,利用仿真教学手段为学生的理论应用提供机会和舞台。二要增强体验,采用仿真技术(环境)将现实的财政活动进行虚拟化,学生在虚拟的场景中进行探索活动,从独立性、复杂性,以及多次重复中引导学生体验和发现规律。三要提升能力,通过在实验中追加步骤、改变环境、增加参数、增加和变换经济主体等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提升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猜你喜欢
财政学实验教学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全国高校财政学教学研究会2021年年会暨第31次财政学教学理论与学术研讨会综述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财政学专业学科建设研讨会暨全国高校财政学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会在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召开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全国财政学界共商新时代财政学基础理论研究暨学科建设
做个怪怪长实验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