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研修”: 名师工作室活动有效开展的“助推器”

2022-03-07 00:02高博黄美勤
体育教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名师工作室

高博 黄美勤

摘  要:项目是指一系列独特的、复杂的并相互关联的活动,这些活动有着一个明确的目标或目的,必须在特定的时间、预算、资源限定内依据规范完成。嘉兴市曹强特级教师工作室以“项目研修”为载体,以教师理论建构和实践操作为聚焦点,创设“项目研修”活动范式,构建一整套名师工作室研修体系,为同类教师专业社群模式提供操作方案和经验分享。

关键词:项目研修;名师工作室;活动范式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2)02-0067-0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专家型教师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要把建设政治素养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作为大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始终抓紧抓好!”近几年,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推进下,以提升区域教师素养、培育专家型教师的专业社群——“名师工作室”蓬勃发展,其主要职能是促进不同年龄阶段教师在学科本体知识、学科教学知识与个人实践领域知识等领域之间的融通互助[1]。嘉兴市曹强特级教师工作室基于区域内体育骨干教师的培育,创设“项目研修”活动范式,为同类教师专业社群模式提供了操作方案和经验分享。

一、区域“名师工作室”引领下“项目研修”范式的实施缘起

(一)现状思考:区域“名师工作室”的现存问题

1.研修内容碎片化

伴随着信息化社会高速发展,知识更迭速度让教育工作者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考验,那些亟待跟上时代脉搏和前沿理念的名师被卷入教育改革的浪潮之中。譬如“深度学习”“项目化学习”“大概念学习”等理念的不断涌现,客观上导致工作室研修内容的不聚焦、碎片化问题严重,存在一味追求高大上的先进理念,而忽视对于学科内涵和教育本真问题的思考。

2.研修模式单一化

教师的发展离不开持续的、系统的培育方式,然而工作室的成员往往存在着专业背景不一、研究素养不一、理论和实践功底不一等特点。而工作室研修模式往往是基于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任务布置而实施开展的,缺少对于工作室成员的本体关注和差异化考量,导致教师培育路径过度单一,难以调动整个教师社群的参与能动性。

(二)价值追寻:区域“名师工作室”的研修样态

所谓“项目”是指一系列独特的、复杂的并相互关联的活动,这些活动有着一个明确的目标或目的,必须在特定的时间、预算、资源限定内依据规范完成。于“名师工作室”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工程而言,以“项目研修”为载体,能有效聚焦教师核心能力的培育,提升教师研学的能动性。例如立足于“项目研修”的学员“专业特质”的培育和展示,充分认可学员的专业能力进而促进专业自信的提升,伙伴共生、合作共赢;着力于“项目研修”的工作室名师“教学主张”归纳和凝练,让学员从内心深处产生实现自身价值的追求愿景,在教学中对教育理论进行实践反思,进而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主张”;指向于“项目研修”的名师工作室“评价机制”有效保障学员研修的质效,在特级教师引领下,每个具体项目的“理论学习、实践探究、成效展示、再研究”都有指向深度研学的评价机制,如“学术式写作”项目研修范式中提出的“写作反思蓄量”“文章参评优化”“论文发表提质”“年度考量汇报”的评价反馈过程,以评促能、以评提质等。

1.从“碎片化”转向“系列化”

美国谢丽尔·克雷格教授认为每位教师都具备一定程度的“叙事权威”,即教师通过身体力行的实践经验,从自己独特的视角出发,用亲身感悟的鲜活的语言来解释自己的教学知识发展和实践状态。即无论何种形式的教师社群培训,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主观能动性都是影响研修效果的重要一环,而“项目研修”活动范式的创设,让学习聚焦在某个专业能力提升的“项目”上,通过“系列化”的项目研修内容充分尊重教师的主体性价值创造,从而打破原有的“碎片化”学习,提升研修质效。

2.从“单一化”转向“多元化”

在以往教师培训的评价设计中,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自身在发展过程中通过个体式研究而形成的观念、理念与能力[2]。“名师工作室”的培育机制从预设上是提倡教师研学互助、共同提升,但实际操作中缺少切实可行的落脚点和评价机制,而“项目研修”活动范式本质上要求教师通过合作分享个性化的实践经验来促进“项目”的完善和优化,进而达到“多元化”的融通效果。

二、区域“名师工作室”实践中“项目研修”范式的实施路径

区域“名师工作室”的实施路径(图1)应遵循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内涵而科学展开,以教师理论建构和实践操作为聚焦点,把每个具细化的“能力环节”无痕地融合在各个富有生命力的“项目”中,充分地挖掘工作室成员的潜在能力,从而快速培育一批辐射区域内外的名师骨干。

(一)聚焦教师理论建构的“系列化项目”实施路径

1.浸润式阅读——精读:学科前沿理论的内化思考

研然后知不足,践然后知困。通常将个人精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称为“心流”,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持续的、系统的“心流”体验,而专业阅读是支撑这种“心流”体验的重要依附[3]。“浸润式阅读”是工作室学员修习的“系列化项目”之一,以“精读”学科前沿理论为指引,小组观点分享为抓手开展“月月读一篇、日日读一段”的常态化研修,如《體育教学》《中国学校体育》《领会教学法》等,“泛读”是为博取,“精读”才能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效果,当阅读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时,可以让教师及时提高理论涵养,提升教学智慧。

2.学术式写作——勤写:研学思维碰撞的深度创作

专业写作是教师专业核心能力的重要环节,既是为了提升自己教育育人的认知和水平,也是对于教学实践的反思性梳理。“名师工作室”导师针对教师撰写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了“学术式写作”的研修项目,提出“深思-乐写-常投”的口号,倒逼教师养成学科性深度思维模式,自觉研究课程、研究教学、研究儿童,最终达成从“经验型”写作向“学术型”写作的能力转变。

3.主题式论坛——乐说:学科内涵凝练的自信表达

区域“名师工作室”每个月15日定期开展“主题式论坛”项目,由导师提供研修主题,如“学科核心素养”“项目化学习”“领会教学法”“体育课型研究”等,以名师带骨干教师成立研修小组进行认领主题、学习理论、实践摸索、探讨方法、分享成果。“名师工作室”给一线骨干教师搭建了展示平台,让每位教师都能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主题式论坛”的开展,学员不但夯实了自己的理论水平,而且敢于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不断提升自身教育教学能力的过程中逐渐从“经验型教师”向“专家型名师”转型。

(二)聚焦教师实践操作的“多元化项目”实施路径

1.任务式观课——合作:多维度把脉教学设计

于素梅教授在《看课的门道》中指出“抓大面、看细节、挖根源、提见解”的看评课思路[4]。可见,观评课是一门学问,它全方位考量教师对于学科专业素养的认知和理解,区域“名师工作室”提出了“任务式观课”的“项目研修”范式:课前组建观课小组布置任务,课中带着任务记录和细化反馈,课后针对任务整理数据及评价呈现。工作室学员怀着严谨的观课态度参与了“全国体育教师展示课活动”“浙江省九城区体育教学联盟研讨活动”“嘉兴市南湖之春体育专场研讨活动”等,以观课小组为单位开展“目标聚焦”“问题导学”“环节递进”“精讲多练”等任务式研学,以观课数据为依据撰写论文投稿,以学科专业报道为纽带与同行互通有无,多维度把握教学设计的同时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2.命题式说课——创新:多视角表达教学主张

伴随“项目研修”的推进,“命题式说课”成为“名师工作室”学员核心能力进阶的“孵化器”,也是对教师阶段性学习的思维凝练和评价考量。例如“基于全人教师视角下的课堂教学转型”“基于《课程标准》提出‘方法是教学内容’的内涵理解”等,学员们逻辑严谨、表达流畅的背后往往蕴含团队前期的预设研磨、交流共享过程,正因为有着这样浓厚的研修氛围,工作室指向“方法是教学内容”的教学案例系列设计在《中国学校体育》杂志连载20篇,教师不再畏惧于命题式说课,从“愿意说”到“乐于说”的过程转变无形中提升了教师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单元式展课——探究:多方位建构单元模式

区域“名师工作室”成立之初导师便建立“公开课人人参与”机制,本着以“理念”为引领、以“活动”为载体、以“精准”为准绳的原则提出了“单元式展课”的“项目研修”活动。“展示一节课、设计一单元”的理念在工作室学员心中已经落地生根,“项目研修”过程让教师学会用宏观的视角来设计课堂教学,比如“大单元统摄下的课时教学合理安排”“教材内容如何分阶段、有步骤地转化为课时内容”等;工作室学员研修过程在“2017京浙体育交流研讨活动”“2020全国球类进校园”活动中承担公开课展示,辐射分享成果、研学互通有无。

4.讲座式评课——提升:多渠道分析现象本质

常态的评课形式基本都是在课堂教学之后进行分享交流,评课方受限于时间和观课角度的不同,无法对于课堂教学出现的现象进行多渠道的分析与评价。区域“名师工作室”提出“讲座式评课”的“项目研修”范式,充分发挥团队协作优势,在导师指定观评课内容后进行小组分工,设置摄影组、数据组、汇总组和团队发言人一系列协作流程。“讲座式评课”能让每位学员主动地参与到评课活动之中,对于教学现象的本质原因和课堂设计的整体评价过程能触发教学经验的反思和共鸣,提升工作室学员的专业素养。

三、结束语

区域“名师工作站”作為推进教师成长的平台对教师树立良好师德、提升教学和教科研能力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引领辐射作用。实际上,聚焦教师“理论建构”的“系列化项目”实施路径与聚焦教师“实践操作”的“多元化项目”实施路径并不是截然分开的独立个体,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嘉兴市曹强特级教师工作室通过基于区域内体育骨干教师的培育和提升,开展“浸润式阅读”“学术式写作”“主题式论坛”的“系列化项目”研修活动和创设“任务式观课”“命题式说课”“单元式展课”“讲座式评课”的“多元化项目”研修活动范式,快速培育一批辐射区域内外的名师骨干。教师专业成长之路还很长,“项目研修”只是名师工作室活动有效开展的“助推器”,在“助推器”的作用下,让这些教师能更专业、更从容地在体育教育教学的路上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祝刚.知识社群: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路径[J].上海教育,2021,65(16).

[2]马骏,刘玫.基于“PLC+PBL”理念的新教师培训模式设计与实施[J].上海教育,2021,65(12).

[3]崔志钰.开辟教师专业发展的“心流”通道——以江苏省职业学校e项目名师工作室推进“悦读工程”为例[J].江苏教育研究,2016,33(12).

[4]于素梅.看课的门道[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名师工作室
带一支团队 抓一批项目 出一批成果
关于中职学校组建“名师工作室”的一点思考
名师工作室环境下,发展英语教师共同体科研能力的策略探讨
创建名师工作室 探索培训企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名师工作室”教师研修动力机制探微
青岛“名师工作室”聚焦讲堂注重社会效应
以工作室为载体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基于地理“名师工作室”主体功能和作用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