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应用型高校国际化发展路径及策略分析
——以滇西应用技术大学为例

2022-03-05 09:49赵倩蓉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滇西云南省国际化

赵倩蓉

(滇西应用技术大学 云南·大理 671000)

2014年,云南省出台《云南省关于推动部分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先后分两批遴选了9所本科高校进行试点,拉开了推动云南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序幕。2016年,云南省新立项支持14个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试点院系和16个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院系,逐步以院系改革为支点,实现本科高校转型的全覆盖、专业类别转型的全覆盖。包括昆明医科大学、云南财经大学、昆明学院、红河学院、普洱学院、保山学院、楚雄师范学院、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云南工商学院等各试点高校展开示范引领的试点工作,其国际化发展也取得了显著成果。

1 云南省应用型高校国际化发展的现状描述

1.1 云南省应用型高校国际化发展基本情况概述

目前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强调国际化发展已成为云南省应用型高校的共识。几乎所有学校官方网站的学校简介中都对国际交流情况进行描述,绝大部分学校取得了留学生招生资质并招收了留学生,同时成立国际学院作为国际化发展进程的主力军。部分学校开展了中外合作办学和境外办学项目。部分应用型试点高校国际化办学基本情况见表1。

表1:云南省部分应用型试点高校国际化办学基本情况一览表

1.2 国际合作交流具体实施内容

(1)合作交流平台搭建。近年来,云南省应用型高校牵头搭建或积极参与滇泰教育合作论坛、南亚东南亚大学联盟、澜湄职业教育联盟等国际合作交流平台,2018年,“中国-上合组织青年交流中心”落户昆明学院。基于上述平台的交流活动的举办,为深化中外高等学校相互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2)人才培养的国际化。省内应用型高校普遍与境外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及学生赴海外长短期交流学习项目。昆明理工大学城市学院还校内设立海外交流基金,支持学生赴海外学习、交流。部分学校在海外成立汉语培训中心和孔子学院,少数学校开展了境外合作办学项目,如云南民族大学在缅甸设有澜湄国际职业学院缅甸万宝分院,红河学院与越南太原大学在越南合作办学。绝大部分云南省应用型高校均招收了留学生,开展汉语预科、学历教育、“2+2”联合培养、专升本、汉语文化学习等多种形式的留学生教育,大部分留学生来自南亚东南亚的邻国。

(3)科学研究的国际化。部分高校与国外科研机构共建研究院或研发中心,开展国际联合科研项目,同时通过主办或承办国际学术会议,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如普洱学院举办大湄公河次区域文化研讨会,红河学院举办红河流域社会发展论坛等国际学术会议。

(4)师资队伍建设的国际化。支持骨干教师出国(境)提升学历、短期学习或进行学术交流,同时从境外引智,聘请外籍教师到校开展教学科研活动。如云南经济管理学院目前年均聘请外国专家11人,主要从事外语教育工作;普洱学院与泰国清莱皇家大学开展泰语教师互派交流;澜湄职业教育联盟组建了外派师资队伍。

2 云南省应用型高校国际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国际化发展中应用型大学特色不够突出。目前云南省大部分应用型高校国际化发展的具体实施内容与研究型高校较为趋同,除云南民族大学澜湄国际职业学院、昆明学院开展了国际技能人才培训外,其他学校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中应用型特色不够突出,产教融合的举措较少,在国际化理念设置上未能充分根植于学校特征和优势,尚未走出特色发展的道路。

(2)整体国际化氛围不足。近年来,国际化发展已经成为各高校的共识,但是由于自身存在短板和种种制约因素,国际化发展理念没有较好地传导到大部分教职工和学生。一些校内管理部门和学院认为教育国际化工作是国际交流处或国际学院的职责,与自己无关。学生方面,大多数高校招收的留学生与国内学生沟通交流较少,相互学习借鉴十分有限。对于省会城市以外的高校学生,尤其是贫困学生来说,出国(境)交流学习等进行国际交往机会甚少,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国际交流信心和能力较为缺乏。

(3)校内机制保障不够健全。部分学校校内尚未形成顺畅合理的国际化教育工作机制,未建立合理的目标责任管理体系,相关管理部门出现职责真空或重叠,甚至出现部门之间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涉外事务管理与服务能力有待提升。如留学生的管理工作,留学生的生活、学习往往由不同的校内部门或学院进行管理,在管理中有时存在沟通不畅的问题。

(4)地州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较为滞后。从在册留学生人数、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及境外办学项目三个指标来看,地州高校国际化发展进程总体上落后于省会城市高校。尤其是地州新建高校的国际化发展,大多是响应国家、云南省的政策号召,顺势而为的行为,而缺少明确的定位、强烈的内生动力和强大的经费支持。然而大部分地州应用型高校处于边疆州市,处于对外开放的前沿,具备建设“国门大学”的地理条件。

3 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国际化发展的态势分析(SWOT分析)

滇西应用技术大学(以下简称“滇西大”)于2017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正式建立,作为新型普通公办本科高校,滇西大主要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急需的应用型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学校自筹建以来积极开展教育国际化工作。

3.1 优势分析(Strengths)

(1)地理位置特殊,区位优势明显。滇西大办学地所在的滇西地区与东南亚国家山水相连,滇西大的傣医药学院、普洱茶学院、珠宝学院、怒江学院分别位于西双版纳州、普洱市、保山市及怒江州等边境州市,与泰国、越南、老挝、缅甸等周边国家空间距离近,与周边国家文化相似性强,学校具有立足边疆办学,建设“国门大学”的区域位置优势。由教育部、云南省共同编制的《滇西应用技术大学试点方案》中对学校“突出地方性、应用性、开放性、国际化特点”的定位,为学校的国际化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2)新建高校更易于进行国际化建设工作创新。滇西大是零起点建设的高校,其发展路径正在探索中,管理体制机制正在建设形成中,有利于吸取成熟高校有益经验,创新性地选择国际化发展策略和路径。

3.2 劣势分析(Weaknesses)

(1)对外合作交流工作平台及渠道有限,国际化办学实力较弱。作为2017年才成立的新建学校,学校目前的国际知名度较低,没有前期合作积累,国际化办学经验不足。工作平台和合作项目较少,对外交流资源亟须拓展。此外,学校学科专业尚在建设中,尚未形成优势特色,师资队伍国际化整体水平不高,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未能与国际接轨,科研方面国际交流较少,国际化办学整体实力有待提高。

(2)学生国际交流参与程度较低。一方面,由于学校缺乏常态化师生国际交流项目,学生参与途径少。另一方面,滇西大学生中有超过80%来自农村,经济困难学生居多,受财力和外语水平的影响,参与国际交流项目的机会较少,影响了学生国际视野的培养。

3.3 机遇分析(Opportunities)

(1)良好的外部环境支持及政策助力。2016年,教育部与云南省人民政府签订《共同开展“一带一路”教育国际合作行动备忘录》,近年来,云南省通过搭建南亚-东南亚教育合作论坛、南亚东南亚大学联盟、澜沧江-湄公河职业教育联盟等合作交流平台,进一步深化与周边国家的高等教育交流合作。滇西大有望以良好外部环境为契机,加快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作为省部共建的高校,滇西大得到教育部和云南省诸多支持政策。如在教育部牵头协调下,部属高校先后派到滇西大任职和任教的32名挂职干部人才和109名银龄教师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有海外留学经历,学校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得到较大提升。

(2)周边国家的需求。近年来,来滇留学事业发展较快。国家留学基金委近年来向南亚和东南亚国家来华留学生提供的奖学金占中国政府奖学金获得者总数的约30%,而南亚东南亚国家的学生到中国留学的第一选择就是云南。2017年11月,缅甸联邦共和国驻昆明总领事馆通过保山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发函至滇西大珠宝学院,表示在奖助学金给予协调帮助的情况下希望派遣30名缅甸青年前往学习,反映了周边国家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有一定需求。

3.4 挑战分析(Threats)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国际交流合作带来困难。在此影响下,人员流动锐减,国际交流合作的途径受限,与境外高校的交流互访难度较大。学校的师生出国留学、留学生招收和管理等工作受到极大影响。如何在特殊时期防控下开展对外合作交流工作,对于学校来说是一大挑战。

(2)学校国际化发展面临省内外其他高校的竞争。滇西大成立的时间短,整体知名度不高,而省内其他高校开展教育国际化工作已有一定经验和成果。滇西大要发展国际化教育,必将与这些高校形成一定的竞争。而相对发达省市来说,云南省在高等教育国际化方面的办学实力、经费及政策支持仍有差距。同时,周边省市(如四川、重庆、广西等)在“一带一路”建设实施过程中将逐步对云南省高等教育国际化形成竞争,云南省区位优势有可能受到削弱。

4 滇西大国际化发展的路径及策略建议

(1)合理制定国际化发展目标,走特色发展之路。滇西大的顶层设计借鉴了德国、瑞士等国家的先进经验,但学校的国际化发展不能盲目照抄照搬国内外高校的国际化发展模式,而是要根据自身办学特色,以生为本,因地制宜,适应学校作为新建学校的发展实际和应用型办学特色,有重点能落地,不能贪大求全。

(2)坚持产教融合,服务地方及周边国家产业发展。作为应用型高校,滇西大应当结合云南省和南亚东南亚地区产业发展,走产教融合的国际化发展道路。具体措施包括:派遣教师到海外或境内国际企业顶岗实习;聘请有行业企业实践经验的海外专家到校任教或开展讲座;在海外建立实训基地并组织学生赴海外实习见习;在国内与外商企业联合建立实训基地(如大理英迪格酒店、大理实力希尔顿酒店等);与境外高校及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结合学校优势特色专业,面向周边国家开设技术技能培训班等。

(3)注重国际化人才的本土培养。针对学生出国交流人数有限的问题,应当在校内采取有效措施,例如调整专业课程设置,使课程与国际接轨;引入国外的线上课程资源;强化外语教学和学习;聘请有海外学习和工作经验的专家到校开展相关讲座;聘请外教到校授课;在校内组织国际文化交流活动,营造校园国际化氛围等。

(4)充分利用国家、云南省及各地州的支持政策开展国际合作交流。积极组织申报国家留学基金委和云南省组织的“西部人才培养特别项目”“千名中西部大学校长研修计划”“云南省地方公派出国留学”等各级各类公派出国留学项目,稳步增加海外研修教师派出数量。申报云南省科技厅外国专家引智项目等,充分利用政策及资助,解决学校资金短缺的难题。

猜你喜欢
滇西云南省国际化
云南省安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聚焦港口国际化
走进大美滇西·探寻红色印迹
民国初期云南省议会述论
腾冲 打造大滇西旅游环线上的璀璨明珠
大滇西旅游一线6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德宏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云南省瑞丽市老年大学之歌
助推滇西乡村幼儿教育事业更上层楼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