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阶梯式课外阅读教学策略初探

2022-03-05 23:07刘秋连
教育·教学科研 2022年2期
关键词:绘本课外阅读文本

刘秋连

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为了对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与阅读能力进行提升,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让小学生增强情感的体验,能够自主地对文章进行学习,有了初步的理解与认识,也是开展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对阅读文本进行有效的引导,能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结合学段目标对阅读制定阶梯式的有效的教学计划,从而实现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目标。课外阅读教学也是如此,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能力水平对课外读物进行阶梯式划分,课外阅读教学策略应与不同年龄段的读者的阅读能力和阅读需求相结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中指出:“喜欢阅读,感受阅讀的乐趣。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都知道名著好,读名著、读伟人的书是和智者对话,但是名著对于许多小学生来说,是非常抗拒的。这是因为,学生没有真正爱上阅读。只有适合孩子思维发展特点的书才能够成为阅读兴趣的动力。许多孩子容易被连环画、搞笑漫画所吸引,甚至沉迷其中。这些读物吸引孩子们的特点有哪些?阅读应该是一件让人感到很轻松、很享受的事情,很少有孩子会不喜欢那些如《丁丁历险记》等真正优秀的儿童读物。

(一)从绘本读起

成长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随着阅历的增长,识字量的增加,孩子的阅读兴趣爱好也会随着改变。一个低年级的孩子还站在阅读殿堂大门外,他需要老师和家长牵起他的小手,带领他走进阅读殿堂,一同去探索书籍中一个个奇妙的世界。在阅读启蒙之际,为孩子选择合适的书,让孩子真正爱上阅读,就会成就一个孩子的阅读体验,促成孩子养成终身阅读的好习惯。

低年段学生,尤其是一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加上由于识字量很少,喜欢画图画,看图画书。无字绘本是一种只有图画没有文字的图画书,用图画来讲故事,激发他们的想象,体验阅读的乐趣。在无字绘本教学课堂中,注重学生的阅读初体验,充分给予学生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的机会和时间。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创设轻松的交流氛围,引导学生间的讨论,师生互动。学生是阅读的主人,教师应当非常注重学生的个人阅读体会。小孩子的想象天马行空,无拘无束,没有对错,因此,教师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在倾听他们的阅读体会和收获后再引导如何阅读绘本。

读一本绘本,应从封面读起。封面中蕴含许多有价值的信息。学生一拿到一本书,往往迫不及待地翻开书本,在阅读时往往忽略封面。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绘本从读封面开始。封面有书的题目,有作者和出版社,如果是外文作品,还有译者。作者和译者是值得学生去认识,去了解的,出版社也需要去留意。封面的图案往往跟绘本的内容有关,直接展示了绘本的主题。

翻开封面是扉页。环衬的内容贴合主题,有着营造气氛的作用,有的绘本还可能在环衬中隐藏了故事的结尾,等待小读者们去发现。封底与封面相对,封底可以帮助读者了解更多有关书的信息。有的绘本封面和封底一起构成一幅完整的图画,揭示故事的结局。

(二)读读童谣和儿童诗

待到学生通过识字学习,识字量增多,阅读书目的选择就由无字绘本过渡到一般绘本或童谣、诗歌等书籍,学生通过用所学到的生字进行阅读,既能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又能带来自主阅读获得感。应该鼓励孩子多多大声朗读童谣和儿童诗。

中国作家金波说:“诗是想象的艺术,而孩子是想象力最充沛的人。但是,孩子缺少表现诗的才华的机会。我们要给孩子创造这样的机会。诗的教学特点就在于激发他们写诗的灵感,给他们写诗的腾飞的踏板。诗的形式就是这样的踏板。小学低年级的仿写最适宜写诗。在仿写诗的过程中发现写诗的方法,从而激发诗的联想力和想象力。渐渐地,让他们走出仿写的束缚,大胆地创造。这时,你会发现孩子是天生的诗人。”童谣和儿歌具有音律美,读来朗朗上口。儿童诗和童谣文字简洁、活泼自然,富有趣味性,易读易记,能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里感受语言的美并积累词语和句子,帮助孩子拓宽视野。因此经常读诗读童谣,孩子培养起语感来,慢慢懂得了语句该如何表达才通顺,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想时才明白如何让自己的表达文从字顺。

(三)结合统编版语文教材的人文主题推荐相关阅读

结合语文书单元主题内容进行推荐相关的补充阅读,由课内阅读延展到课外阅读。课外阅读将有助于课内单元人文主题的更深层次的理解。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主题为寓言故事,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寓言故事,做人的道理蕴含在一个个小故事里。该如何理解小故事里头的大道理?在课内阅读教学过程中适时地引导学生读相关的寓言故事,能更深刻地理解故事内涵。例如在《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事物间是互相联系的,推荐学生阅读《唇亡齿寒》的故事,进而推荐更多的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给学生阅读,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这一本书的兴趣。又比如在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八角楼上》以及《朱德的扁担》这两课的教学过程中,由于二年级学生的党史知识尚少,不明白“革命”的意思,也很难理解革命先辈们斗争的理想信念,教师除了可以通过播放相关的视频资料,还可以适当推荐二年级学生阅读的相关书籍,如《红色伟人故事》、党史读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

当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喜欢上阅读,那么在他们的认知中,是“我爱阅读”而非是“要我阅读”。到二年级,学生的识字量对比一年级有了一个很大的提升,部分学生开始不满足于文字量少的绘本,开始阅读纯文字文本的书籍。这些书籍的选择意味着这些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阅读取向。《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时他们对自己喜欢的事物的探索处于萌芽阶段,所以,需要引导学生选定一本好书,这本好书如同一位良师,为他们答疑解惑,给予他们价值观的导向。

由于低年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差,学生在阅读纯文字文本课外书时的自主性不强,开始了却很难坚持阅读。师生共读整本书,老师作为阅读旅程中的同行者,和学生一起坚持阅读,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师生共读一整本书,尤其是一本纯文字文本书籍时该如何开展?

(一)制定阅读计划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生讨论并一起选择一本学生感兴趣的书籍,和学生一起制定阅读计划。教师先指导学生大致了解选定的书目的章节数和页码数,根据本班学生的平均阅读能力,合理安排每天的阅读时间和进度,制定计划表格,完成时进行记录。

(二)坚持阅读

由于一本纯文字文本书对于一些学生而言不如绘本阅读吸引眼球,趣味性不强,阅读起来坚持的时间不长。因此,老师要想办法鼓励学生坚持阅读,保持阅读的热情,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积累书中的好词好句,学做批注以及摘抄,注重学生阅读获得感。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设计具体的阅读课的教学环节,例如可围绕书中主要人物设计舞台剧表演;或对一些趣味性强的故事情节设计简单易操作的阅读任务让学生完成。通过这些活动,学生感受到坚持阅读这本书能和同伴一起探索书中的奇妙世界而更有动力阅读下去。

(三)阅读感受分享

同一本书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阅读收获会有所不同。学生在自主阅读后,会对书本中的内容产生一些困惑,也会获得一些阅读心得及个性化的情感体验。教师要及时让学生分享收获,一起探讨书中的困惑,以及对书中人物的看法。

结合现行统编版语文教材特点,低年段语文书设有“快乐读书吧”这一板块,鼓励每个学生手中都有教材推荐的配套的阅读书目,师生按照教学进度安排,有选择地,在一段时间内和学生一同阅读同一本书,定时进行阅读感受的分享。阅读总结,也可以鼓励学生通过阅读利用手抄报、读后感、绘画等形式进行阅读收获的展示。

由于教材“快乐读书吧”板块中推荐的书目数量有限,我们鼓励学生大量阅读,因此,这些推荐书目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很有必要围绕每个单元的人文主题推荐符合本班学生语文能力水平的书籍。师生一个周期选定共读一本书,另外再鼓励学生读单元主题相关的书,比一比谁读的书多。由课内阅读延展到课外阅读,课外阅读又将服务于课内阅读。

课外阅读的推广和引导可利用阅读课来进行,展开多种阅读课的课型来对全班学生进行阅读指导。

(一)好书推荐课

在“师生共读一本好书”活动启动前,进行一节“好书推荐课”或者“导读课”很有必要。在这节课上,首先要激发学生阅读这本书的兴趣,选取有趣精彩的文本片段进行精讲。在老师范读引领的过程中,要通过抑扬顿挫的语调把文本所表达的情感传递出来。当老师沉浸式朗读,读得陶醉时,学生才体会到语言文字的魅力。鼓励学生通过朗读去感悟。教师可以利用课件、视频和音频等资源,让学生跟读模仿。低年级学生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学生的朗读演绎会为我们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在读中悟情,通过指导学生正确地投入地朗读,学生感受到书中人物的心理,体会人物的喜怒哀乐,能更好地理解文本。

同时,教师要对具体的文本片段进行分析,对文本片段中的新鲜的词语或关键的语句、段落等进行分析,扫清学生的阅读障碍,不要让学生存在阅读的困难,要营造轻松的阅读氛围。

(二)阅读分享课

当“师生共读一本好书”活动开展到中期时,老师需要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一节阅读分享课为师生阅读交流、生生讨论提供了机会。在这节课里,设计让学生说说对已读章节中的那些令你印象最深刻的内容以及你最喜欢的人物形象的看法。因为阅读是一件主观体验感强、个性化的行为,所以应当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独立思考,同时鼓励学生对文本提出问题,提出自己不理解之处。

老师先收集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老师进行分类归纳学生的问题,挑选出最具代表性的问题作为本次讨论的议题。再将学生分若干小组,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议题,再请小组代表来分享讨论结果。

(三)阅读成果展示课

在一本书即将读完之际,组织好一节阅读成果展示课,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阅读分享。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及阅读中的感悟对书中的人物或具体的文本片段进行读后总结。总结展示的形式可以分角色合作朗读、绘画、手抄报等阅读成果来展现。

对学生的阅读表现和阅读成果提供多样化的评价手段,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不同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会影响学生形成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对学生在坚持阅读过程中阅读表现以及阅读成果的展示,教师应当提供多样化的评价手段,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使学生真正爱上阅读。有效的评价手段为学生提供阅读动力,从而能重复阅读这个行为,坚持阅读。

(一)多个评价主体

阅读主体是学生。老师作为阅读同伴,是阅读的评价主体。阅读活动的实施情况,不能以教师作为单一的评价主体。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家长和小组成員一起来评价。首先学生可以根据阅读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家长评价学生平时在家的阅读情况,小组成员间可以为平时课外阅读课上的表现互相评价。多个评价主体一起来评价监督学生的阅读表现,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评价内容多元化

评价学生的阅读表现不能只盯着学生的阅读成果,更要注重对学生阅读过程的评价,包括阅读结束后,书籍是否完好;学生有无养成爱书护书的好习惯;是否做到了每天阅读一小时,坚持阅读。

总之,对低年级小学生展开阶梯式课外阅读教学,要求教师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语文能力,对课外阅读内容进行合理的选择,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有效引导,让学生真正爱上阅读,学会阅读。

猜你喜欢
绘本课外阅读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绘本
绘本
绘本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