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婷君
2021年8月24日,上海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实施意见》。此次“双减”工作提出了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分类明确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加强作业完成指导等明确要求,旨在有效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双减”文件明确要求: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作为学校数学教研组组长,必须研读文件精神,引导教师钻研作业的设计与实施,为切实践行减负提质、营造基础教育良好生态保驾护航。
过多机械重复同水平的练习,会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甚至迷失好奇心,反而“熟能生厌”。适当降低低阶思维水平的“高频训练”,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更多时间去经历“高阶思维水平”的挑战,应该成为日常作业教学改进的方向。
(一)作业设计要指向学生核心素养
建立五育并举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观。数学作业设计要能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数学作业设计须基于数学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体现数学课程性质。教师应通过作业设计,为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思考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从而促进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作业设计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注重发挥作业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通过精心设计作业,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毅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自主管理时间的能力,发展学生问题解决和创新实践的能力,发展学生反省思维等高阶思维的能力等,进而引导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三)作业设计要满足学生个性需求
既要设计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性作业,也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现状,设计不同梯度、不同功能的层级作业,合理安排巩固性和拓展性的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和展示型作业。要從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科能力出发,精准针对学生个体的学情,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量身定制具有趣味性、实践性、创新性、探究性、综合性的作业。
新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为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业设计要摆脱机械重复的、枯燥乏味的、繁琐的死记硬背、无思维价值的练习。作业题型要做到“活”一点、“新”一点、“趣”一点、“全”一点,通过多种渠道,把丰富知识、训练和发展创造性思维寓于趣味之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生动有趣的作业内容取代重复呆板的机械练习,以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使之产生一种内部的需求感,自觉主动地完成作业。
(一)课前作业“活”一点
当教师需要摸清学生学习本课真实的起点时,当学习新知需要一些铺垫准备时,我们就可以设计布置在新知学习前的课前作业。
在学习《梯形》这一课前,学生收到了这么一个课前作业:寻找生活中的梯形,并把它拍下来带到课堂里与同学们分享。这个作业设计得真是巧妙,学生不知道梯形到底是个怎么样的图形,他们便会在书上自己去寻找答案,起到了预习的作用。“梯形”这个形状在教室里是比较少见的,如果把这个问题放在课上提问,估计学生很难举出生活中的例子,由老师举例学生又得不到很好的体验,因此放在课前,放在生活中去寻找,是再好不过了。在这个寻找发现的过程中,学生还能体会到数学跟生活的紧密联系。最后,把学生找到的梯形照片集做成小视频在整节课的末尾播放,表扬学生有一双善于发现的小眼睛。这堂课的效果非常好。有什么比体验自己是一个有能力的发现者更快乐的呢?
(二)复习作业“新”一点
常见的巩固性练习有模仿练习、运用练习、提高练习,而复习作业却能在知识的巩固性层面上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灵活运用、拓展提升。
在《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整理复习》这节课上,学生们很自信地上台交流了整理的复习小报。这份复习小报图文并茂,是学生对一个阶段的学习总结。他们整理知识点的重要内容、厘清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对易错点进行分析提醒。学生在整理和交流的过程中,不断迸发出思维的火花,构造出系统性的数学知识结构,同时也体现了数学的人文性。
(三)单元作业“趣”一点
单元类作业是以单元为基本单位进行整体规划、设计、执行和评价的所有作业的集合。学生在完成单元类作业的过程中,突破了传统作业固化的框架体系和碎片化的学习模式,以统整而非叠加的系统学习方式,拓展原有知识框架,发展思维品质,完善情感价值,形成核心素养。
以往学习《统计》这个知识的时候,数据都是书上给的,学生只进行了最后两步,制作统计图和分析,违背了统计学习的初衷。这次在教学时,我们教研组巧妙运用“视力调查”这个活动,鼓励学生收集全校学生视力检查的资料,进行统计做成统计图,并进行分析,提出建议,最后做成小报。同学们的单元作业精彩纷呈:有的统计自己个人从一年级到四年级视力情况做成折线统计图;也有统计自己班级四年里的视力情况的;还有更厉害的,统计全校视力情况做成条形统计图进行对比。虽然工程浩大,但是学生乐在其中。大家统计的内容不太一样,但感受都是相同的:预防近视,从我做起。
(四)实践作业“全”一点
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是在内化知识、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的。实践作业把学生看作发展中的人,注重学生内化理性知识为综合能力。
在学习《时、分、秒》时,学生个人制作钟面,了解时、分、秒“三兄弟”的关系;学习《年、月、日》时,学生小组合作制作第二年的年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还能了解到一些重大节日;学习《单价、数量、总价》时,同学们去超市体验购物的乐趣;学习《用计算器计算》这一内容时,学生又去探究“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深入学习和探究了计算器的数学文化。基于中国传统文化背景,展开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文化底蕴。
数学的作业也可以很有意思、很有意义,不仅仅只是做题,可以阅读、实验、游戏、绘本、魔术,可以STEM,也可以进行项目化学习……让数学因为作业的形式改变而变得生动活泼、有滋有味。
(一)运用晓黑板,促进交流互动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会经常性地运用“晓黑板”,在作业内容上创新实现书面型作业和口头型作业相结合的小学数学作业。例如,在学习《面积》时,老师布置了一个课后作业“你知道你的手掌有多大吗?请你想一想、算一算,并把你的好方法介绍给大家。”利用晓黑板的讨论功能,让学生把解题过程以照片和语音的形式发在群中,使书面型作业和口头型作业结合,既写出了计算面积的结果,又说出了计算手掌面积的步骤和方法。大家在讨论平台互相观摩交流,取长补短。这种信息平台支持下的双结合作业方式,给学生提供了极大的交流互动的机会,既照顾到了学生学习的个性特征,又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深刻。
(二)运用互联网,培养主动意识
数学就是生活,将生活知识与数学作业结合起来,形成生活型作业和探究型作业相结合的作业,互联网在这里起着巨大的作用。例如,在学习《小数应用——水、电、天然气的费用》一课前,学生主动收集并观察家里的水费、电费、天然气的账单,带着问题在互联网上找寻答案,为课堂上探究水费、电费、天然气费的计价方式做好铺垫。在求知欲的驱使下,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更强了。
(三)運用新技术,提升综合素养
在短期型作业和长期型主题作业结合方面,网络化专用软件有着极其诱人的应用前景。例如,二年级第四单元《时间(时、分、秒)》,就利用了《网络研究性学习综合平台》设计了“做时间的小主人”主题学习。该主题是集数学、道法、语文、美术等学科于一体的综合学习,又分成四个学习小专题:“时、分、秒的对话”“我的作息时间”“计时器的历史”“时间大拼盘”。其中,必学专题“时、分、秒的对话”中的作业就是短期型作业,选学专题“我的作息时间”中的“设计《我的一天》作息时间表”,则属于长期型主题作业了。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收获了知识,而且研究了历史,制作了时间表,综合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作为日常教学来说,做好作业的评价,完成了批改,才算完成“作业程序”。“双减”文件对此也有细致具体的要求: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及时做好反馈,加强面批讲解,认真分析学情,做好答疑辅导。文件还特别提到:不能要求家长批改和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毫无疑问,批改作业属于教师的工作,“精选、先做、全批”是教师作业布置的基本准则。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学生因此就放弃作业的“自我检查”,家长有对孩子的学业“放任不管”的现象。其实任何关于学生成长的工作,都离不开学生主体的自主和家校合作形成的合力。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被肯定、被尊重、被赏识的需要。为此,我们数学教研组就提出了“三小(小问号、小口才、小专家)”评价体系,灵活地运用在作业管理中。
在具体操作中,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评价策略。针对性评价:对于学生由于粗心而犯的错误,我们首先要肯定其长处,增强其自信,再提出殷切希望,促使学生改正缺点。例如,你是我们班的“小口才”,但是你的计算总是犯马虎,如果能提高正确率,你肯定会成为班里的数学小明星;你的字写得真漂亮,如果正确率再提高一点,那将是多么优秀的一份作业啊!即时性评价:对于审题、计算、观察、分析与判断等方面的错误,我们利用微型评语、图标等进行方法指导,引起学生注意。如在作业旁写上“先找准数量关系式”“运算顺序对吗?”“请看清题目”“再想一想”“请认真检查一遍”;或者是问号、哭脸……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改正错误时能有的放矢。激励性评价:对于有创意的解题,在课堂中、在小结环节等都可以不吝表扬。“你的想法真棒,真是我们班的数学小专家”“肯动脑筋,解法巧妙,数学小问号的称号名副其实。”“你的做法富有创造性,说不定以后就是个科学家哦。”有时一句话,足以鼓励学生的斗志;一个符号,可以缓解学生的焦虑;一个图示,能激活学生的思路。这些激励性评价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是有情的,从而把做作业的过程变成了学生体验快乐、体验成功的过程。
设计与实施适合学生天性的数学作业,使数学作业更具生活化、更有应用性,让处于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会到数学学习的愉悦,我们数学教研组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