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素芳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要求教育系统需要将各个教学环节进行紧密结合,并要求提高课前预习、课前导入、课堂教学和课后复习等环节学习质量。其中课前预习质量影响着课前导入、课堂教学和课后复习的学习质量。近年来,如何帮助学生提高课前预习的自主性和课前预习质量如何,已成为学术研究者的研究重点。本文也将从学生课前预习所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然后提出相应的突围策略。
关键词:课前;预习;困境;突围
引言
实践能力作为保证学生学习质量和保证学生长远发展的重要能力,在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中能够得到充分体现。就课前预习环节而言,部分教师认为课前预习主要由学生个体完成,所以课前预习的方法和形式,教师并未多加干预和指导,导致学生的课前预习质量并不理想,最终影响了学生个体的课堂学习质量。除此之外,即使部分教师认识到课前预习的重要性,但在实际的教学指导过程中也未能根据教学主题和学生的个性特征对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指导,导致学生的课前预习受阻,无法发挥课前预习的质量。因此,为了扭转这一局势,教师应该注重充分结合本班学生学习实情,深入分析学生课前预习的困境,采取合理的引导手段,提高学生的课前预习质量。
一、课前预习的困境分析
(一)预习目的不明确
据调查了解,大部分教师在新课教学之前会要求学生对新课内容进行预习,但是在作业布置中也只是简单的要求学生“预习新课”,学生由于不了解新课内容,不明确新课预习目的,教师在课前预习过程中较少布置学生如何预习、怎样预习、为何预习,所以在新课预习过程中也只是简单的浏览而已,导致课前预习并未发挥出预习功能,最终导致课前预习效果较差。除此之外,由于教师忽视了对课前预习的检查,所以部分学生认为“课前预习=没有作业”,最终影响了实际的课堂学习效果。
(二)预习形式单一
部分教师向学生布置预习作业时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后完成部分例题,既不涉及对教学内容的质疑问难,更鲜少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中采取富有趣味性、探究性的预习活动,导致学生在实际的课前预习过程中采取“敷衍了事”的预习态度,将课前预习流于形式表面,最终影响了课前预习效果。除此之外,由于课前预习是侧重于理论知识或者基础性知识的了解,所以学生鲜少主动挖掘问题,或者挖掘的问题也只是片面的问题,未能深入了解,学生的思维停留于浅层次,导致课前预习流于形式。
二、课前预习的困境突围策略
(一)以激发兴趣为主,引导学生主动预习
兴趣作为推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前预习的动力源泉,是保证不将课前预习流于形式的主要内推动力,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时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手段:第一,转变学生对课前预习的认识,引导学生重视课前预习。在这个环节当中通过在班级中树立榜样等形式,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课前预习成果进行交流,引导班级榜样进行“引路”,带动其他同学的课前预习,另外在班级后的文化栏中宣传课前预习好处,鼓励优秀学生在黑板中写下课前预习对自己带来的帮助;第二,在班级中建立课前预习奖惩制度,对部分课前预习表现优异的同学进行表扬或奖励,对部分课前预习表现一般的同学进行指导和纠正,并每周评定学习之星;第三,对班级中的同学开展分布层次化预习目标,对成绩优异的同学布置具有创新性的课前预习作业,对成绩一般的同学要求学会和了解基础性理论知识,通过此类课前预习方法能够调动学生的课前预习主动性,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强化方法指导,提升课前预习质量
好的课前预习方法指导能够帮助提高学生的课前预习质量,因此对于如何强化课前预习方法知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入手:第一,注重多样化预习方法,例如在课前预习时候引导学生在了解了基础性知识后用特殊标记勾画出预习重点,例如用“--”标注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用“OO”标注出自己认为应该重点学习的地方等,另外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工具书等查找教学主题相关的学习内容,并在对应的部分进行标注,以便于在课堂中进行交流;第二,注重多样化预习形式,在传统的课前预习中教师要求学生对理论性知识内容进行了解或者了解单元主题即可,所以在丰富预习形式过程中, 教师在要求学生了解了单元主题或者理论性内容的基础之上可以要求学生参照单元主题丰富内容形式,例如:引入科学知识等方式进行验证,以此加深对预习内容的理解。
(三)落实预习检查,保证课前预习效果
检查是促进学生课前预习的重要辅助手段。在正式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可以通过几分钟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提问或者抽查的方式进行,并且通过花名册对学生的预期效果进行记录。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在班级中成立课前预习检查小组,然后制定课前预习评价体系表,在表格当中将书写情况、例题完成情况、书面表达情况以及正确率等纳入到表格当中,要求课前预习检查小组根据课前预习评价体系表对同学进行检查。
总结
课前预习主要是学生个体以自身的学习主动性对新知识点内容进行了解,对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开发智力、拓展创新有着重要帮助作用,基于课前预习对学生的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的重要影响,所以教师在课前预习指导过程中应该充分激发学生的课前预习兴趣,教会学生课前预习方法,并制定出相应的课前预習效果检测办法,以此约束学生的课前预习行为,为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廖浩铭.利用自学型课件引导学生开展课前预习[J].物理教学探讨,2021,39(7):64-67.
[2]张健翔.对助学促教的思考[J].新智慧,2021(18):93-94.
[3]高陈欣玥,郑富.预习结构图促进中学生课前深度理解[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