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 韵,伍度志,包 玉
(1.重庆财经学院经济学院,重庆,401320;2.重庆财经学院新媒体艺术学院,重庆,401320)
推动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是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及教育领域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持续推动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要求。[1]近年来,各地高校主动适应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积极探索以市场为导向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路径。[2]其中,校政合作模式愈发受到各地高校和政府的重视。然而,受体制约束和运行机制等问题的影响,当前我国校政合作仍处在浅层合作阶段。如何结合专业学科性质,充分利用并稳固校政合作建设基地资源,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提升应用型人才的实践能力,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改革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国内外研究者对校政合作教学实践模式的探索已取得较为丰硕的成果。国外对校政合作教学实践模式的探索相对较早,主要包含校政合作的演化趋势研究及校政合作的具体形式探讨等。例如,Etzkowitz提出了“高校—产业—政府关系三螺旋理论”,即通过高校、企业与政府三方主体的合作共同推动知识创新及成果转化,以此相互促进,螺旋上升。[3]国内研究者主要围绕校政合作的模式构建与机制探索进行展开:谭吉平围绕校政合作办学运行机制进行探讨[4];宋志敏基于“项目驱动化”角度探索政校企合作联动机制[5];刘金存根据内在动力要素构建与创新“政校合作”的动力机制[6];董良峰等人结合“政校行企”四方联动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7];杨文等人从校政合作面临的困境出发,指出校政合作的必要性[8];曾秀兰通过搭建“立体化”实践教学平台,构建“阶梯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9]。这些研究主要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项目驱动、产学研合作等开展,涉及领域涵盖公共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档案管理等。既有研究侧重于校政合作的机理和机制探索,但对双方形成稳固长效的依托载体的相关研究则相对欠缺,急需探索校政双方互相搭建运行平台和基地、相互依托建立更为牢固的合作架构的研究。
鉴于此,本研究以重庆财经学院经济统计学专业与统计局共建实训基地的具体实践为基础,探讨适用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校政合作实践教学模式,以期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发挥应用型本科高校独特办学优势,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发展。
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需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与自身办学理念,寻求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其中,高校与地方政府部门合作,能够帮助高校提升人才应用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帮助地方政府部门解决社会经济发展和就业两个现实问题,从而实现校政双赢。校政合作是指高校与政府之间在互利共赢的前提下,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地方等方面的多维联动,其本质是一种协同育人的教学实践创新模式,其内生动力源自地方高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地方的基本职能与地方政府的经济职能,外生动力源自国家政策与经济发展现实需求。[6]这一模式符合当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构建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的理智选择。[10]
校政合作以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为基本理念,通过高校在地方政府部门建立实训基地、地方政府部门在高校建立培训与成果转化基地,即校政双方共建“双基地”的形式,形成稳定多元的合作形态与共赢机制,可以有效激活应用型本科高校与地方政府的多重功能,从而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双基地”建设可以充分调动地方政府支持高校办学的积极性,从而形成“校—政”发展良性互动。
随着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提出,应用型本科高校对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视程度逐步提升。但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仍存在多重困境,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最主要的特征在于应用性,因此,高校应更加注重训练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经济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对高校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部分高校也因此在课程设置环节尽可能地融入了实验性教学。然而,受课堂内实验素材的局限和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目前部分高校仍过度依赖于课堂教学。“重理论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此倾向依然存在。[9]学生参与实训环节的局限性导致理论、实践与应用不能较好地融合,这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
目前,应用型本科高校进行的实验教学多为验证性实验,实践教学环节表现出碎片性与独立性的特点,即学生运用教师指定的方法,采用专业软件进行模拟分析、得出结论,以证明这个方法或模型的有效性。这类实验只能提高学生使用专业软件的熟练度,不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1]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应依托具体实战训练提升学生系统性、综合性的分析能力。以经济统计学专业为例,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对学生的培养更多倾向于让其分领域、分模块地完成实验与分析,但对学生围绕某一具体经济问题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并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基于统计分析软件建立模型,对经济问题进行分析,以及展现项目和演示项目的能力则难以顾及,而这些综合性能力才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需要具备的能力。
在产教融合大背景下,各地应用型本科高校纷纷与行业合作建立实训基地,但是整体合作范围较小,层次较低,搭建合作关系主要依靠教师与企业间的个人关系,难以形成常态化、有效的合作机制,合作效果欠佳。[12]这一问题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实习岗位与专业的相关性不够紧密,许多学生在企业基地并未从事专业相关的工作,对提升专业能力的针对性不强;二是受企业业务需求变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基地对学生实习需求的稳定性不够,难以规律地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导致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利用率有限;三是围绕专业学科建设和产学研一体化建设不够深入,难以实现高校向应用型转型的需要。
目前,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实习主要采用集中实习、分散实习两种方式,其中大部分学生选择分散实习,实习环节的效果得不到充分保障。同时,目前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高校实习环节考核方式主要是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习手册进行评分,并不能及时、客观、全面地反映实习效果,导致实习环节不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能力,造成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难以真正达到从实践中学习提升能力的目的。[13]因此,在实践环节的考核方面,应用型本科高校需要找到一个适合对学生实践环节的成绩进行动态评价的考核方式。
鉴于此,以校政合作为依托,拓宽实践教学要素与范围,深入实训“双基地”平台建设,创新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和校政合作双赢机制,探寻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实践教学模式迫在眉睫。
大数据时代,传统教学模式与实践教学要素已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必须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创新实践教学要素,发挥校政合作“双基地”优势,全方位拓宽实践教学要素范围。以重庆财经学院经济统计学专业为例,第一,其联系统计局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学生在实习实践过程中通过参与统计实务,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身能力,教师则在带领学生了解政府部门的实际工作需求的过程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为教学活动提供新思路,丰富教学素材。第二,在校政合作协议基础上校政共同申报科研课题,并分解任务,将项目内容抽象为数据分析和统计研究问题,再让学生参与研究,切实提升学生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重庆财经学院经济统计学专业以重庆市统计局为桥梁,搭建与其他部门或相关企业的合作交流平台,以解决当地现实经济问题为导向组织学生进行跟踪调研,为重庆政府部门制定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校政合作需以某种合作形式为枢纽,从而实现校政双方合作要素的深度融合。具体方式为:在“双基地”实践教学要素的融合方式上,将间接型与融合型合作形式结合起来,构建“间接—融合”交互式校政合作模式,实现校政双方的全方位合作。[14-15]其中,间接型合作形式主要为地方政府部门与应用型本科高校以科研项目为依托,进行科学研究、服务咨询、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一旦项目结题,合作关系就此结束。例如,2019年,重庆财经学院经济统计学教研室承接重庆市巴南区水利局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普查项目,形成了应用型本科高校与地方政府部门之间的间接式合作。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参与度高,工作热情高涨,提高了统计数据搜集、数据整理及统计报告撰写的能力,成效显著。融合型合作作为一种紧密型合作形式,要求地方政府部门与应用型本科高校全面参与融入合作,实现资源深度融合,互联互通。例如,通过搭建实践平台和实训基地等,以具体实习、实践工作为依托,整合地方政府部门和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资源,实现人才培养、科技研发的双目标,并实现学生就业方向与教学体系的深度融合。
校政双方作为各自独立的体系,要想实现有效、深入、可持续的合作,就需要实现物质与环境的统一,而建立实训基地与搭建实践教学平台便是合作的重要物质环境载体。一方面,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地方政府部门搭建实训基地,可以让学生通过接触一线政府部门岗位巩固专业知识,加强专业技能训练,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应用型本科高校可以用自身专业软件平台优势与校内实训基地为地方政府部门的实际工作提供便利,如通过邀请专家入校讲学、科研合作等方式提供专业技术指导,从技术层面保障实训基地的长效稳定运行,为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奠定稳固的平台基础,并在和政府部门共同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探索课程改革方式与专业建设方向,以此建立课程共担、教材共编、学业共导、师资共建、资源共享的“五共”实践教学平台。
深化校政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在于,立足灵活多样的校政合作模式,以专业建设为枢纽,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型课程体系。在具体实践中,应用型本科高校可以与地方政府部门共同开发由“体验型”“顶岗型”“开发型”和“项目型”等多模块组合的实践课程体系,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为导向,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改革。[7,15]例如,重庆财经学院以与重庆市统计局合作完成的科研课题为依托,让学生深度参与科研项目,并将此环节作为重要考核依据纳入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促使学生通过实际科学研究工作将所学专业知识灵活运用,切实提高自身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此外,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可以与地方政府部门专家基于实际业务需求共同研究综合实训课程教学方案,并邀请专家入校讲授综合实训类课程、指导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等,进而围绕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创新课程体系、培养师资、丰富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就业率等方面全程参与专业建设,给予全方位指导和帮助,不断形成与产业经济发展相适应、教学资源同步更新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校政合作是以服务社会为导向,以实现双方利益最大化为原则的双赢合作形式,而要保持可持续的合作,校政双方就要有机结合各自的优势,建立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谋发展的长效双赢机制。首先,应用型本科高校可以派出教师在地方政府部门担任顾问或挂职锻炼。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丰富教学案例,还可以进一步了解单位对人才的知识结构、专业水平等方面的需求,从而促进专业建设优化以及教学改革的推进,形成一支精锐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对地方政府部门而言,教师在挂职锻炼的过程中可以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进而强化地方政府部门的业务能力,并提升地方政府部门的社会形象。其次,利用校内基地,地方政府部门不仅可以选派专家到校兼职讲学,指导学生实践,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可以基于应用型本科高校优良的教学环境与专业实践平台,进行职工培训。最后,以横向科研项目为枢纽,促进“产学研”全方面发展,不仅能提升应用型本科高校科研水平,还能为地方政府部门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双方的业务质量与社会认可度,实现长效共赢。
以市场为导向进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实践教学模式创新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质量改革的重要途径。应用型本科高校可以围绕教学要素范围拓展、教学融合架构创新、教学基地平台搭建、教学课程体系优化和体制机制保障五大要素,构建校政合作“双基地”教学实践模式,进而实现校政双方基地共建、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良性互动,实现高校应用型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