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运动生理特征研究

2022-03-04 22:11郭颖颖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高强度乳酸有氧

仪 威 郭颖颖

(成都体育学院,成都 610000)

一、前言

羽毛球属于典型的持拍类运动项目,运动员包含2 名或4 名男性或女性。影响羽毛球表现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显示了此项运动的复杂性。羽毛球运动以间歇性高强度间歇性为其运动特点,比赛中运动员需要反复进行跳跃,击球,网前弓箭步,快速改变方向和快速移动。这项运动有五个比赛项目:男女单打,男女双打和混合双打,每个项目都对技术,战术和身体素质有不同的要求。本文旨在对羽毛球比赛中能量供给特征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帮助我们真正把握羽毛球项目的生理学规律尤其是能力供给和代谢规律,选择科学训练方法,制定合理目标和任务,监控训练过程及效果,为赢得比赛奠定坚固的体能储备。

二、羽毛球运动的供能系统及运动员的运动生理学特征

羽毛球是一项要求极高的运动,在每局比赛中每名精英运动员要完成平均200 拍的各种击球,平均每回合12 拍击球。运动员必须在比赛的时候做到快速移动,改变方向,反复跳跃以赢得比赛,这使得比赛回合强度可达95%最大心率。羽毛球运动快速和间歇性的特点可能阻碍了运动员及时调整心血管和呼吸系统以适应负荷。羽毛球比赛呈现出高强度短距离(无氧系统30-40%)和长时间、中等强度或高强度间歇(有氧系统60-70%)的组合,在比赛中需要努力维持体力并促进其恢复。但比赛的平均心率和赛后血乳酸水平并不高,其平均值为:72.6%-74.8%的VO2max,70-85%的最大心率,血乳酸1.9-5.2mmol/L。特别是国际羽联自2006年2月1日正式实施了新的羽毛球21 分制后,比赛总时间减少且相对可控,使得体能训练可以更有规律遵循。

(一)羽毛球运动的有氧和无氧供能系统

羽毛球运动的本质是间歇性高强度的,在比赛和恢复过程中对有氧和无氧系统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研究人员观察到,比赛期间60-70%的能量来自有氧系统,30%-40%来自无氧系统,对乳酸代谢有较高要求。但也有研究认为无氧系统以磷酸原供能为主,糖酵解功能参与有限(1.0-2.3%)。国内外对该项目能量供给的认识低估了有氧供能比例的重要性,运动间歇比为1:2 的杀上网多球练习在能量供给方面与模拟比赛有较大差异。

结合有球训练,在训练时采用多球数、多组数的多球训练,或进行30 秒-120 秒的快速跑练习,心率控制在180bpm 以上以提高糖酵解代谢能力的训练。根据羽毛球场地和比赛的特点,速度练习应以短距离、变向急停和急起的多组数练习为主,以提高速度能力,运动时间控制在6-40 秒,运动时心率应在180-200bpm 以提高机体ATP 及CP 代谢能力。

(二)羽毛球生理测试

1.一般测试

从事羽毛球运动的研究人员在实验室和现场使用的测试方法程序和标准各不相同,其有效性和对比赛成绩的影响尚无明确的定论。通常,跑台试验是用于测试最大摄氧量,功率自行车是用于测试无氧相关的指标,YoYo 测试被用来测试与间歇性耐力有关的项目。

2.专项测试

过去数年间国内外有大量的研究致力于探讨专项测试对优秀羽毛球运动员生理能力的影响及其与比赛表现的相关性,其中有类似测试但在测试方法和标准上有所不同,但主要目的都是围绕着高强度间歇性这个公认的羽毛球运动比赛特征来进行的,运动员在比赛中需要频繁进行急停,变向,网前弓箭步,后撤步,起跳等来完成比赛中的技术动作。

3.训练干预

根据羽毛球运动项目的能量供给特征,多重训练方法被用于提高羽毛球运动员的有氧和无氧能力的提高。从已查阅的文献中似乎可以观察到,国外的体能训练多为无球训练,国内的训练倾向于结合有球训练。同时关于研究有氧能力提高的文献极少。

发展羽毛球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运动时间应控制在12-20 分钟,有氧心率应控制在150-170bpm。

(三)羽毛球运动员的运动生理学特征

1.最大摄氧量

测试中发现的VO2max 和平均时间的高相关性揭示了MRSAB 测试引起的精英运动员对有氧的反应。此发现与羽毛球比赛的特征吻合,即有氧供能占比70%,无氧供能占比30%。这同时也确认了具备高水平的VO2max 是保证比赛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同时有研究指出IIAT 测试和场地训练获得的心率值以及其回归线之间的差异说明心率监控或许不能提供准确的数据来反映羽毛球这项特定运动的有氧需求,在场地进行间接的热量测量才能精确的评估有氧能量需求。羽毛球比赛特定的间歇性可能造成比赛中的VO2peak 值被相对高估,在专项测试中VO2peak值被低估的现象。

根据研究中提供的VO2 值,可以观察到精英男选手的平均值为58-61mL/kg/min,优秀选手在55-56 mL/kg/min,中国二级运动员在48 mL/kg/min。

2.心率

心率是用于各项运动的常用监控手段,以便捷及准确被广泛使用。心率测定的手段常用遥测脉搏计来进行。但多数的文献中只进行赛前,赛中及赛后的心率抽样测试。在检索到的文献中仅有一篇论文跟踪测试了非洲国家羽毛球比赛的运动员比赛中的实时心率。提供了可行的数据来证明精英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心率有30%的时间落在185-220bpm 的区间内。

一场羽毛球比赛中,全过程平均心率可达189bpm,最高心率可达 208bpm,赛中一次高强度回合之后血乳酸可达8.22 mmol/L ,运动员比赛中的心率达到最大心率的80-90%,但是研究也指出应将心率和其他生理生化指标结合在一起来制定训练计划及评估训练强度。

根据文献研究结果,非洲和丹麦男子单打精英运动员的平均心率分别达到193bpm和200bpm。中国二级运动员的平均心率达到190bpm。

3.血乳酸

乳酸的堆积与羽毛球运动的激烈程度、运动时间与间歇时间之比有很大关系。在的羽毛球对抗激烈的比赛中,每一回合比赛的时间大约在10 秒以内,强度大,ATP-CP 供能和糖酵解供能作为主要的供能系统来源。当球员水平较高,球逢对手时,糖酵解供能的比例增大。但由于间歇时间较长,生成的乳酸又经有氧代谢消除,故血乳酸含量并不高。一场羽毛球比赛中,赛中一次高强度回合之后血乳酸可达 8.22 mmol/L ,血乳酸值在一个高强度回合后明显高于比赛后,且每场比赛中胜者血乳酸值高于负者。羽毛球赛后的低乳酸现象不代表羽毛球专项的乳酸能特点,比赛过程中随时可能出现高乳酸现象。

由于测试方法不同,专项测试的设计目的不同,模拟比赛的时间不同及其他外在因素,如对手强弱等原因,血乳酸测试结果差异非常大,广泛分布在2-12mmol/L 之间。高强度回合后即刻进行的血乳酸测试结果大多在在10-12mmol/L以上,证明了在比赛中糖酵解供能的作用,可能由于精英运动员的卓越的身体素质,在比赛的频繁短间歇过程中乳酸得到了有效清除而造成在赛后的低乳酸水平。但是糖酵解供能的比例至今没有得到量化。

(四)概述

从能量代谢上看,羽毛球比赛的长时间(约28-78 min)和回合间歇比(约1:2-1:4.7)使得其以有氧供能为主(60-70%),无氧供能占30-40%,其中磷酸原的快速合成是羽毛球比赛能量代谢的关键。也有研究指出伴随着比赛的进行,乳酸堆积增加,预示着糖酵解系统在供能中的重要作用,由于比赛的间歇性特征,虽然比赛中的平均心率可达HRmax 的80-90%,高强度比赛时的心率维持在90%以上的时间超过30%,但在赛后测的乳酸值均偏低1.9mmol/L。因此,特定的专项训练,比如强度85-95%HRmax 重复练习,维持时间15-20 秒,恢复期8-10 秒,可能有助于提高羽毛球运动员的竞技体能。由于影响羽毛球比赛成绩的因素很多,比如技术战术、经验、心理等,所以要谨慎运用运动员生理表现来评估训练水平及比赛表现。

三、总结与展望

通过研究国内外有关文献,认识到羽毛球运动员的有氧和无氧耐力在比赛中的作用,虽然暂时还不能和其运动成绩相关联,但不能忽视其在比赛中的重要作用,没有高水平的有氧和无氧能力就无法保证运动员在整场比赛中完成所制定的技战术要求。羽毛球属于典型的间歇性高强度运动,磷酸原供能保证了回合间的高强度需要,但不能忽略比赛对有氧耐力的需求,随着比赛的进行,乳酸堆积,糖酵解供能增加。只有掌握了羽毛球比赛特征及能量供给特征规律,才能有针对性的研究及设计专项训练的计划和方法,不断完善训练和比赛策略。同时,在文献检索中发现,国内学者有关羽毛球生理生化特征的研究同国外学者相比数量较少,如何进一步增加相关研究,同时将研究用于训练以及推动训练的科学化是未来提高羽毛球竞技水平必不可少的一项长期策略。同时也应清醒的认识到,国内外围绕羽毛球比赛特征和生理学特征的研究开展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研究中对生理特征的表现还没有统一的认识,进一步深入全面的了解及掌握羽毛球生理特征表现还需要进行大量的科学研究。

猜你喜欢
高强度乳酸有氧
老人锻炼,力量、有氧、平衡都需要
有氧运动与老年认知障碍
如何从零基础开始有氧运动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BNP及乳酸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
120t转炉高强度长寿命顶底复吹工艺优化及实践
高氮型高强度灰铸铁的铣削试验
高强度汽车焊管用冷轧窄带钢开发生产实践
腹腔镜手术相关的高乳酸血症或乳酸性酸中毒
服二甲双胍别喝酸奶
血乳酸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