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阿昌族窝罗舞的传承与保护

2022-03-04 22:11段雪君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舞蹈民族文化

段雪君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德宏 678400)

阿昌族是云南省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由于地域、交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原因致使阿昌族文化艺术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本文通过笔者在大学时期对民族民间舞的学习和工作十年来对本地少数民族的深入调研,对德宏州阿昌族舞蹈“蹬窝罗”的现状及传承与保护做出个人的见解。

一、概述

阿昌族是云南省特有的、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德宏州的陇川县的户撒乡和梁河县九保乡、曩宋乡三个阿昌族乡,德宏州其它县市也有少量分布。此外,和梁河县毗邻的腾冲市也有部分居住。在阿昌族历史的进程中曾用名有:“娥昌”“阿昌”等。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的意愿,统称为阿昌族。阿昌族没有自己的文字,仅通过口耳相传的形式传承,在文字的文学创作方面是一片空白。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阿昌族文学也只是停留在民族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上。《遮帕麻和遮咪麻》是阿昌族传统民间文学。讲述了阿昌族始祖遮帕麻和遮咪麻造天织地、创造人类,补天治水、智斗邪魔和重整天地的故事。史诗情节生动感人,性格鲜明,语言朴素清新。“蹬窝罗”就是从遮帕麻和遮米麻的神话传说中演变出来的。此外还有青龙白象舞等。

二、阿昌族舞蹈现状

阿昌族主要集中在德宏州的陇川县的户撒乡和梁河县九保乡、曩宋乡三个阿昌族乡,交通相对闭塞,与外界交往少,并且阿昌族是一个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民族,阿昌族的文化艺术都以汉字的形式出现,其民族文化在新媒体的曝光率非常少,至使很多人对阿昌这个民族不太熟悉。

云南少数民族众多,各民族都是大杂居、小聚居。阿昌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与汉族、傣族、景颇、德昂交往频繁,在文化,生产和生活习惯等方面都交往密切,并互相影响,在音乐、舞蹈和民间文化等方面也受到其它民族相应影响,阿昌族的舞蹈主要有“蹬窝罗”、“青龙白象舞”和“象脚鼓舞”等舞种。这些舞蹈是阿昌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的产物,是智慧结晶。它以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和独特的风格世代相传,成为阿昌族人民不可缺少的精神财富。

阿昌舞蹈在乐器伴奏、动作手法和表现形式上借鉴了汉族、傣族、景颇族和其他民族,博取众家之长以后形成了阿昌族独特的舞蹈文化。但舞蹈原始古朴的主体没变,依然有其神秘的独特的文化色彩,窝罗舞动作多模仿动物动作和生产生活的动作及对大自然壮观景色的赞叹。梁河县阿昌族学会在原有的舞蹈基础上,对阿昌族窝罗舞动作进行了整理“弩弓射日”“男耕女织”“传烟递箭”“猛虎下山”等舞蹈动作套路,扩大了舞蹈表现形式和内容,这些舞蹈套路就是人们所说“原生态”的民间舞蹈。

近几年各级政府对发展阿昌的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做出很大的努力,也取得不错成绩。但是,但是就当今社会的发展来看是远远不够的,文化传播的媒介越来越向着网络化、媒体化发展,能在网上找到以阿昌舞蹈为题材的论文少之又少,舞蹈视频寥寥无几,相对于云南的其它先进民族来说,阿昌舞蹈作品数量太少,质量还有待提高。以前民间创作的一些舞台节目还比较粗放,舞蹈结构比较老,形式单调,作品感染力弱。原因就是我们对阿昌的民族民间舞蹈研究的还不够深入,对阿昌文化不够了解。今后,在阿昌窝罗舞的传承与保护中,舞台创作也是重要内容之一,舞台创作是其传播与让外界熟悉的主要途径。

三、窝罗舞的风格特点

(一)梁河县阿昌族舞蹈的风格特点

一是与历史相结合,具有古朴性。由于阿昌族没有文字,其历史并无文字记载,除了利用民间文学,大多是用口口相传和舞蹈传承的方式来进行传授,就形成口传心授的一种形式。二是与群众相结合,具有广泛性。“窝罗舞”不限人数,不分男女,老少皆可参与,由一个能歌善舞人领头,其他人尾随其后,围城一个圈,逆时针方向而舞。三是与民俗相结合,具有民族性。梁河县阿昌舞蹈动作潇洒奔放,古朴率真,刚劲有力。以阿昌人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阿昌以狩猎、缝线 、收割 、敬酒等动作为体裁,表现出阿昌在种植业的特长和手工业的发展情况。四是与节日相结合,具有娱乐性。在梁河县阿昌人只有在盛大的节日才会跳“蹬窝罗”。但随当地的经济,文化的发展,现在阿昌人民不论是在“窝罗节”,还在讨亲嫁女、起层盖房都会跳,有时接待远道而来的贵宾,热情好客的阿昌人民也会跳起“蹬窝罗”。阿昌族舞蹈以节日的欢庆为主旋律,动作舒展,气氛热情欢快。

(二)阿昌舞蹈的审美特征

在欣赏阿昌舞蹈时不仅能看到豪迈奔放的阿昌人,还能感受他们的古朴率真,其主要的审美特征有以下几个特点:(1)阿昌舞蹈内容美,阿昌族有着舞蹈动作的外观规律快,节奏快,具有模拟性、形象性。(2)在舞蹈情感方面有着移情性、想象性。(3)有着辅助性、连接性等。

四、怎样用舞蹈“蹬窝罗”去传承阿昌族民族文化

(一)如何看待阿昌族舞蹈文化的发展方向

阿昌文化虽然已经与周边的各民族有了相互的交流,并受到了影响,但仍然处在相对落后的阶段,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怎样才能做到不被发展的弘流所抛弃呢?我觉得要想弘扬和发展阿昌文化,就是让阿昌人民最喜爱的舞蹈“蹬窝罗”走出阿昌村寨,让他从生活走向舞台,把阿昌族特有的舞蹈展现给世界,用舞蹈来带动阿昌族的文化发展。就梁河而言,首先,要把阿昌族在迁移过程中所失传的“窝罗舞”中,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把套昆”,“把松昆”找回来使之完整。随后阿昌人民要“走出去,引进来”,让年轻一代的阿昌青年走出阿昌村寨,走向快速发展的社会大家庭中,只有这样阿昌族才会被更多的人了解、研究。自然阿昌族的文化 、艺术等方面也于走出阿昌族村寨的青年为媒介传向社会,同时也把外面先进的文化 、艺术。引入阿昌村寨,并与之相融合,使阿昌族的文化艺术更快的发展。其次,梁河县政府部门不断支持阿昌、帮助阿昌,把阿昌族的教育水平在现有的基础更上一个台阶,让阿昌族的小孩子从小养成勤奋好学的习惯。让更多阿昌孩子受到更高程度的教育,只有这样阿昌人才能把自己的历史,文化,艺术等清楚明了的展示在众人面前,走向社会的阿昌人才能适应当今的社会,才能把更多先进的文化艺术引入阿昌村寨,更能把先进的文化艺术合理的应用在阿昌的各个方面。

再次,由于阿昌族在梁河县的居住地交通闭塞,所以,改善阿昌族的交通是阿昌族发展一切的基础,只有通往阿昌族村寨的交通便利了,才会有更多的人走进阿昌村寨,去体验阿昌的风情。

最后,在梁河县政府部门和阿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把阿昌族最具特色的舞蹈“蹬窝罗”由生活走向舞台,把阿昌族的古朴率真、潇洒奔放的舞蹈展示给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让阿昌族舞蹈在不断的登台中创新、发展,并由此带动阿昌族其他方面的创新与发展。

(二)阿昌族舞蹈的文化传承

梁河县阿昌族舞蹈传承是以“原生态”舞蹈为主,采用的是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口传心授的方法,世代相传,阿昌人在传承阿昌舞蹈时,似乎只注重于祖先留下来的传统舞蹈,不注重加入现代的色彩,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阿昌族舞蹈的创作实践,也使得阿昌族舞蹈演艺性停滞不前,阿昌人民应把他们的舞蹈加工提高使之成为演艺性的舞蹈艺术。但也不能随意添加或修改,因为阿昌族舞蹈属于民间舞蹈,就应该有着阿昌族特有的风格特点,让阿昌族舞蹈既有传统之美、又有现代之力的舞蹈。随着社会的发展阿昌族舞蹈不能永远停留在“原生态”舞蹈文化的范畴,而是与时俱进,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阿昌族舞蹈,在传承过程中保存着阿昌族的根本传统,把新的内容不断融入其中,使梁河县阿昌族舞蹈文化不断丰富不断提高。

(三)让阿昌族舞蹈“蹬窝罗”以大众化的形式来发展阿昌文化

阿昌舞蹈“蹬窝罗”是一项全民艺术活动,它不限人数,不论男女老少均可以参与,而且“蹬窝罗”舞蹈的动作源于阿昌族的日常生活,结构单一 、简单,通俗易学,节奏慢,动作幅度小,强度不大,适于任何年龄段的人学习。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全民越来越重视自身的身体素质,尤其是中老年人,他们为了强身健体,多以体育、舞蹈的形式来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阿昌舞蹈“蹬窝罗”的种种特征表明非常适于中老年人学习并长期坚持,不仅如此,还适合长期伏案工作的年轻人们,因为阿昌族舞蹈还具有欢快的娱乐性,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跳一跳阿昌舞蹈,可以使工作压力得到缓解。一来可以使人们的身体素质得到提高;二来可以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提高生活的质量;三来就是使阿昌舞蹈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从而也就带动了阿昌族的其他文化的发展。

五、保护阿昌族“蹬窝罗”舞蹈的对策

(一)人为构筑保护空间

继承是阿昌族“蹬窝罗”舞蹈发展的基础,鲁滨在《略论民族民间舞蹈的保护与发展》中提出:保护好在生态环境中能传承舞蹈的人,是保护的关键所在。很多少数民族舞蹈文化资源并不是可再生的,舞蹈的承载方式是人体本身,我们要保护好传承人,发展好承接人。同时,尽可能的做好文化生态环境保护,让传承人能够在浓郁的民俗民风浸润下学习技艺,并发扬光大。

(二)落实学校教育

在少数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探索历程中,教学是舞蹈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主要方式之一。做好民族舞蹈的学校教育,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稳定教学平台,通过课堂中“教”与“学”的互动,教师用最直接的口传身授的教学方式把动作传授给学生,这不仅对培养新时代的优秀舞蹈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学校“传道授业”同时,也对阿昌族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给予了保障。阿昌族作为德宏世居少数民族之一,德宏州各中小学发扬学生学习少数民族传统工间操、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舞蹈专业开设德宏地域少数民族民间舞蹈课程、各舞蹈培训机构选用云南少数民族民间舞蹈的教材等,从不同程度对阿昌族“蹬窝罗”舞蹈进行教学,落实“非遗进校园”,强化了保护与传承少数民族民间舞蹈的重要性、迫切性。

(三)加强宣传力度

要继续做好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需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加大对普通群众的普及力度,潜移默化的留下历史文化记忆。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阿昌族非遗文化保护工作与打造地方文化名片相结合,增强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加强对阿昌族蹬窝罗舞蹈文化的整理、研究和发掘,精心谋划,整合资源,形成浓厚的阿昌族艺术氛围,更好地传承普及阿昌族蹬窝罗舞蹈艺术。积极发挥文化遗产在引领当代价值、提升公众素质、提高生活质量、优化社会氛围、塑造德宏形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六、结语

认定和命名具有代表性的传承人,大力发展教育,让民族文化进入课堂,鼓励阿昌族学生从小讲阿昌话,唱阿昌歌,穿民族服装,跳民族舞,学习本民族习俗。科学地、合理地把握好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不但可以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可以使整个社会经济文化事业协调发展。同时,优秀的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民族自尊心、民族自信心、民族白豪感得以体现的根本,对民族、国家、社会的发展也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阿昌族舞蹈是一种民族文化,是阿昌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流传下来的,它不仅反映了阿昌人民的生活习惯,还把阿昌族的历史、文化特点融入其中,是阿昌族文化的结晶。也是人类社会不可遗失的文化遗产。希望广大艺术爱好者,能走进德宏,走进梁河,走进阿昌村寨。把阿昌文化艺术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一个层次,把更先进的现代艺术色彩带到阿昌族村寨。把阿昌舞蹈从生活中带到舞台上去,成为演艺性舞蹈,使阿昌舞蹈文化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用阿昌的民族特色来带动阿昌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不仅如此,还能带动周边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才能使中国的56 个民族手牵手向前走。

猜你喜欢
舞蹈民族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我们的民族
年味里的“虎文化”
学舞蹈的男孩子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舞蹈课
谁远谁近?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