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意 向云波
(云南师范大学,昆明 650500)
华宁陶在日常生活中作为实用品的日用器皿及欣赏类的艺术陶瓷,其装饰与造型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华宁陶的生产源于手工艺人的社会活动,会受到艺术内部的意识活动和艺术外部的客观环境两大因素影响。华宁陶的生产和发展方式和传统制作技艺与当时的社会环境背景密切相关,华宁陶作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有着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文章从艺术社会学的角度对华宁陶进行探讨,分析华宁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探究华宁陶传承与保护发展过程中受社会条件的影响因素,从而提出在艺术社会学视角下云南华宁陶传承与保护问题的解决方法。
华宁陶作为华夏古陶文化中独树一帜的一脉,生产于云南省玉溪市华宁县,经过逐渐的发展和岁月的积累,华宁县称为了“四大陶乡”之一,盛誉全滇。[1]华宁陶的诞生是在六百多年前,在路旁的一座寺庙——慈云寺,里面的一块石碑上面有记载:明朝洪武年间,一个叫车朋的景德镇陶工迁居华宁,于城北华盖山麓建窑制陶,传承技艺,繁荣的瓦窑村在华盖山麓崛起,车,杨,彭,张,汪,龚,范,向等10 余姓氏组成的华宁制陶精英团队在华盖山下将华宁陶一步一步推向辉煌,一直发展至清朝道光年间达到鼎盛,当时华宁成为中国西南地区手工制陶的中心之一。
华宁陶历史悠久,久负盛名,蜚声全滇,古称“宁州陶”,有华夏古陶“活化石”之美誉,可谓“五千里方圆有宁州陶器,六百年技艺源景德瓷都”,是云南独具魅力的名陶,也是玉溪古生物、古青铜、古陶三大文化中唯一还在传承、发展的鲜活的文化遗产。华宁陶历经600 多年,以精湛工艺、细腻质地、天然色泽闻名于世,得代代人薪火相传,延唐宋名窑特点,续古今陶艺美学,集历史时光见证,得天地自然精萃,素有唐宋遗风。华宁陶的生产和制作模仿了中国历代深远的制陶技艺,具有工巧卓越、器质细致、釉色斑缤等优势。华宁陶用陶土为原材料再加上玛瑙等矿物材料,再进行拉坯、烧制等制作流程形成华宁陶坯,再以各色天然矿物为釉彩,集天地灵气于一身,烧就的陶器色彩斑澜、明艳亮丽,其釉色绿如翡翠、白如羊脂、开片精美、异彩纷呈。[1]华宁陶初期的陶器汇聚着华宁陶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当地居民的思想情怀以及日常生产和居住的方式,它将景德镇陶器制作流程和滇区原居民多元化地域性文化精髓进行完好的交融,所创作出来的陶器都是云南宝贵的传统文化资源和艺术的结晶。
法国闻名的文艺理论家、艺术社会学的创始人斯达尔夫人早在19世纪早期就主张以社会学的视角对艺术现象和艺术活动进行考察。[2]欧洲著名的艺术历史学家、文化社会学家阿诺德·豪泽尔将艺术创作形成的影响因素归因于“艺术内”的主要艺术生产活动和“艺术外”的客观环境。从中国传统的艺术社会学视角来说,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的活动中虽然是属于一种有个人思想的行为,但艺术家自身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却使得其在艺术创作中的行为具有了社会属性,这种社会内部某种关系之间的联系将会影响到艺术创作者的思想与行为认同意识,其创作互动必然会根据社会的“逻辑”来思考。现今不同的研究学者对艺术社会学的相关研究有不同的理解,有的学者认为艺术社会学是一门交叉性学科,而有的学者重点探究艺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等。总而言之,艺术社会学研究的是艺术创作和艺术活动行为在社会背景下的相互关系。一是艺术社会学考查的是不依赖社会基本结构的艺术创作的形态和主题;二是它探究艺术作品对现存社会情况的维护和限制具备的意义。三是它分析了艺术作品产生和具有的功能与社会生活环境、历史背景之间的联系,专注文化在社会方面的研究及社会对文化创作的作用。作为一个文化的特殊领域,艺术是社会分工的产物,艺术作品的内容信息包含着艺术创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的相关元素。
考古学家在华宁县发现了四五千年前的陶器制造印迹,历史悠久的民间工艺持续在华宁县慢慢成长。明洪武年间,江西景德镇窑工车棚迁徙到碗窑村发掘了可以制作陶器的土壤,与汪、尹等姓开始修建窑厂烧制陶器,并成功烧制出白色、紫色、绿色等釉料的陶瓷。随着世代繁衍生息建立了碗窑村,烧制的日常陶器釉色常使用青釉、紫釉及酱釉,大部分可以满足华宁县当地居民的生活需要,例如碗、咸菜罐等产品。明代时期华宁窑主要是烧制青釉和青花瓷器,明末江西人车大任开设陶厂、烧制精致釉陶,宁州陶业从此兴起。自1939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学家石璋如《云南华宁碗窑村的窑业》一文,随着考古队调查研究工作发现了更多的华宁陶的窑址和遗迹,更多传世精品陶器出现,华宁陶文化历史资料被收集和整理。这时期的陶器制造在明清时期绿白釉的基础上充分得到了发展。陶艺工匠们的后裔在这里世代传承发展陶产业规模,龙窑增加到十几条,华宁陶品种发展到几百种。随着华宁陶产量的增加、质量的提高和名气的扩大,成就了当地形成了当地独出心裁的陶文化,每年在固定的时期,全县陶瓷工人都会在寺庙举行祭拜窑神的仪式,在碗窑村的陶瓷街进行陶器自由交易活动。[3]
1960年代,华宁陶制陶工匠前外其他国内外地区进行交流和学习,将学习到的推板窑烧造技术和注浆工艺用于华宁陶创新过程中。20世纪80年代初,华宁陶传统制陶技艺延续发掘和继承,带动了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发展,有了以青砖、琉璃瓦、青瓦为主要代表的建筑陶瓷系列产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陶瓷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华宁陶陶瓷品种多达千余种,热销全国各地。[4]现今汪氏第28 代传人汪大为先生一家如今正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他们经营的华宁美陶厂和宁州陶发展有限公司产业已成规模,釉色多样、品种繁多,门类丰富,质朴优美。厂里的工人努力挖掘传统陶文化,恢复传统手工艺,在保持华宁陶传统艺术特色的基础上,让当代陶艺作品更丰富,更具有时代气息。
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高度重视,全国各级政府逐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纳入了经济社会整体发展的大局中统筹考量。随着玉溪市的发展,特别是“十二五”、“十三五”规划以来,政府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玉溪市政府认为华宁陶的文化价值、旅游价值是非常大,所以从华宁县、玉溪市政府都高度重视,要把华宁陶文化的挖掘、产业的发展作为一个重点,作为华宁发展的一个重点来抓。从2017年开始,对华宁陶产业进行专门研究,请国内最好的单位制定华宁陶产业发展规划,并规划了园区,同时对华宁陶技艺的传承也做了大量的工作。要培育好现在的一些传承人,采用一种师父带徒弟的方式把手艺传承下来,这是很核心的一个关键因素。另外,政府也引进了省外的一些做华宁陶非常好的技术和单位,帮助我们对华宁陶进行技术研发提高技术含量。下一步政府还在市场规划、标准制定、在产品的宣传方面下功夫,要把华宁陶打造成文化品牌、旅游热点来提升玉溪市的文化旅游产业的品位。
2010年之后,华宁陶制作企业开始增加。随着华宁陶制作技艺的传承发展,制陶老艺人重拾旧业,收藏和研究华宁陶的人数陆续增加。华宁陶凭借其独特的陶文化魅力在创意云南2019年文化产业博览会上大放异彩,荣获“最具创意展位奖”,并获得广大媒体和专家们的一致好评。2020年1月“华宁印象”艺术展暨宁州窑.华宁陶精品展将在云南省图书馆进行展出。社会组织也参与到华宁陶的传承中,华宁县陶瓷协会、华宁县职业高级中学等。华宁县陶瓷协会为了加强人才培养负责华宁陶制作技艺保护和传承的管理与监督等事项,学校举办民间传统工艺陶瓷艺术专业方向,以“兴古陶文化,育陶艺人才”为学校办学方针,开展华宁陶教学与传承保护工作。华宁陶民间手工制造团体倾向于华宁陶手塑创造,其形式是向华宁县农民传授手工捏塑技艺,华宁的制陶企业免费向农民学员提供制陶工具,农民制作的手塑陶器由华宁陶制陶企业统一收购再施釉烧制,统一进行市场销售,实行了华宁县周边农村失地农民的零成本创业和居家就业。
华宁陶釉色或纯净高雅、较少人工雕饰,或异彩纷呈、奇幻绚烂,采用了窑变和开片的装饰手法,统一中具有变幻美、完整中具有残缺美的审美风格使华宁釉陶达到了极高的艺术价值。华宁县自然地理条件优越、粘土资源丰富主要以白粘土和泥粘土为主,釉料主要用灰、白泥、玻璃、白砂、铜钱等。窑工在釉料中加入草木灰及其他各类用擂杵和擂臼粉碎的金属矿物,形成各种各样的釉色。
华宁陶艺家最初都是受到现实生活需要的影响而开发制作陶器,造型构建也是华宁陶装饰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华宁陶艺术家整个时代背景工艺及审美风格的反映。华宁陶艺术可以大致划分为三种造型,即三维建筑造型、综合性造型和平面式造型。三维建筑造型指利用独特的原理和工艺,以及各种造型、体积、表面、颜色等不同的造型方法和手段,在三维空间上所能够创造的表现出视觉、触觉的三维形象。综合性造型是一种艺术造型活动,它应该具有高、宽、深的空间所必须的构成元件和时间组成元素等其他组成因素。平面式造型是在三维建筑造型或者综合性造型的基础上附加的造型元素,一般指的是陶器表现的装饰,例如陶器上绘制的图案装饰。综合华宁陶器物造型的特点来看,大部分产品的造型以三维建筑造型和综合性造型为主。明清时期的华宁陶造型大部分来自对人们生活的自然环境的拟物化艺术,如动物、植物、虫类等,陶器造型的装饰大多也受到自然环境的启发。例如,清代三色花盆,形状像一只老式的蟾蜍,一只蟾蜍躺在地上,大大的眼睛、半张的嘴牙齿露在外面、腹部中空用来在土壤里种花,蟾蜍的肉分布均匀生动。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华宁陶瓷的形状也在原有陶瓷容器形状的基础上发生了变化。工匠们通过模仿自然创造出色彩斑斓的陶瓷器体,在创造过程中始终使用独特的造型和特殊的装饰组合,精致的陶器造型可以提升器物的审美效果及装饰性。例如三彩玉壶春瓶,瓶身整体为S 形、纤细的颈部犹如一个曼妙的少女身姿,器物为白釉底色,上面作为装饰施加蓝釉、粉青釉,整体有清爽淡雅的玉质感,具备华宁陶釉色柔和的特点。
随着华宁陶萌芽与发展的造型、釉色与技术的发展,既符合了百姓的生活需求,同时也具备了艺术特征符合了人们精神文化审美要求,实现了艺术性和实用性的融合,显现着现代性的特点。华宁陶造型与修饰在一些方面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精神文化面貌,是社会生产进步与发展的结果,也反映了每个社会时期背景下的文化审美程度。在各个历史发展时期都会具备不一样的陶器装饰思想,从而华宁陶的造型、釉色、开片、窑变等装饰风格多样,华宁陶用颜色釉装饰达到了陶器表面光泽亮丽、色彩精美的美化效果与拟物化的造型相结合加强了陶器本身的实用性和艺术效果。四五千年以前,华宁县产生的陶器都比较精致细腻,更注重陶器的装饰功能,比如鸡头壶、鸟形杯、莲花杯等。大理王朝时期华宁县的陶器是用灰、黑、黄、绿等釉面陶器制作而成,常以荷花、花草图案为装饰。在元末明初时期玉溪市的陶瓷工匠多学习江西景德镇陶瓷技术开始制造青花瓷器,其造型多模仿古代青铜器的造型,用耳来作为陶瓷的装饰。而解放初期的华宁陶青花筷筒,装饰青花使用车的造型,写有“援越抗美”的文字。
华宁陶的宗教用器多表达人们对宗教的信仰之心,例如,佛教、道教摆放的陶塑神像、油灯、净水器、香炉等。寺庙用的建筑陶器琉璃瓦、青瓦、青砖等,从多个方面表达了华宁县人们对宗教的崇拜和敬仰之心。华宁陶在制作过程中时常用植物、动物图案作为陶器装饰,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精神寄寓在陶器本身,可以传达人们对大自然的敬意和对向往的生活的憧憬之情。华宁陶宗教陶瓷大致分为神像和供器两大类,比如宗教神像是关公帝、布袋和尚、观音菩萨等诸多身份的神仙,还有力士、童子等,内容涉及佛教、道教以及其他民间信仰。窑工们匠心独运,高度总结概括神像的典型特点,具有相当高的艺术魅力。例如文财神像有的骑在马上,手舞足蹈,造型夸张,充满民间生活气息,寓意“马上发财”。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情,人们用象征性的图案来装饰瓷器,比如象征繁荣吉祥的龙凤图案,以及继承了生殖崇拜信仰的鱼纹图案。象征主义已经成为华宁陶器装饰的一个主要特征。华宁陶在生产和生活中创造了造型图案崇拜,赋予龙、鱼、鸟和一些植物以特殊的意义来表达愿望,在陶器制作方面,在陶器造型和装饰中运用象征图案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不仅对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氛围和生活环境有着深远的影响,并且为后世陶瓷设计文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华宁陶不仅是独具匠心的观赏性艺术品,也承载了丰富多彩的滇文化内容,自明朝洪武年间以来见证了云南玉溪地区社会生活环境的变化以及饮食文化的生活细节、滇区人民对先祖和神明的信奉及追求理想生活的心愿。华宁陶生产于中国西南部的云南,明代以前的滇地区汉人很少,而且以少数民族为主,经过几千年的积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活习俗,饮食习俗与大陆汉人有很大的不同。华宁陶釉陶见证了云南饮食习俗的变化,并延续至今。云南是茶树的原产地,茶马古道、普洱贡茶、白族三道茶等赋予茶文化丰富的内涵,使得云南拥有浓厚的饮茶习俗,茶具也丰富多彩,华宁陶陶制茶壶形体硕大,绿釉、白釉的茶壶造型古朴简洁和绿白釉碗组成一套供人们品茗喝茶,谈笑风生。汉族人民迁居云南后,云南省内酿造白酒的精湛技术获得推广和加强并提升了云南的酒文化。清代以来,华宁县陶器中出现了大量的酒器。其形状大小,主要形状为小盘口,具有鸭形流动性,易于倒酒,易于控制酒的流动。华宁陶有多种工艺、材料和装饰。它的装饰不仅美化了陶器的形状,而且承载和包容了传统文化,充满了市民的兴味。
华宁陶与它所处的每个时代社会生活背景息息相关,华宁陶的的装饰与造型发展历程记录了玉溪地区社会民俗风貌,因为人们的需要创造了华宁陶,它的审美性和创新力随着陶器工匠的审美能力的提高而发展,因此华宁陶具备了记录社会历史发展功能。分析现存华宁陶早期的陶瓷作品可以发现其装饰和造型简单、粗放,这和早期华宁县人们的社会生活环境息息相关。华宁陶的装饰与造型创造思想源于云南人们的民居生活,从生活产生的审美转变,华宁县的人们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转化成了艺术形态呈现在华宁陶的创作之中,形成对华宁陶器物的装饰与美化功能,记录了云南玉溪生活的人文和文化,并且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和文化背景的迁徙,华宁陶的装饰素材在不断的变幻,华宁陶的装饰元素和题材内容会随着社会时代背景和经济文化的变化而改变,具备了对华宁陶社会背景和民俗风貌的记录功能。例如,20世纪50年代制作的青花援越抗美筷筒,在50年代云南地区援助越南抵抗美国的历史事件记录在了华宁陶的创造中,筷筒上面用青花绘画了汽车和“援越抗美”等文字字样。创造者通过对华宁陶纹饰、色彩、造型、图案等手法,将当时陶器所处的历史时期和社会发展状况展现的淋漓尽致,使得华宁陶不仅具有艺术性和文化特征,还是见证了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更迭。华宁陶作为云南地区具有鲜明地域性特征的民间陶瓷,它充分的反映了每个时代玉溪人们的生活,具有良好的社会历史发展记录功能。
华宁陶的发展历史悠久其装饰元素和题材内容承载了玉溪地区独特的历史文化,使得华宁陶具备了宣扬云南地域性优秀的民族文化价值传承功能,华宁陶用精湛绝伦的装饰造型和巧夺天工的民间工艺技术呈现了华宁地区的文化内涵。随着玉溪市与华宁县的民族传统艺术迅速的发展,通过对华宁陶陶器的装饰和美化。华宁陶促进了华宁县优异的民族艺术和传统工艺获得了良好的传承和发展。华宁陶的装饰和造型不仅具有艺术性也具有文化性,亦承载了文化发展与传承。如佛教装饰、书法、动植物等装饰元素,使得华宁陶有着丰厚的内涵和表现形式,陶艺匠人把玉溪传统文化中良好的元素恰当的融入陶器装饰中,显示了华宁陶极大的历史文化艺术魅力。华宁陶作为玉溪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它的传承与发展深刻影响了云南文化传承,其装饰和造型作为器物中的一部分,随着制陶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更好的促进了民族区域文化的传播。云南民族卓越的民间文化在华宁陶成长的进程中加入了新鲜血液,为华宁陶供应了丰富多彩的修饰和造型题材,创造出人们更喜闻乐见的华宁陶艺术风格。在现今互联网迅速发展的社会生活背景下,现阶段人们生活需求逐渐知足,情感要求与审美须要不断提高,人们更加喜欢具备深厚文化内涵的陶器。因此,适应民众须要的华宁陶瓷装饰材料越来越丰盛,华宁陶成为云南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承载了丰富卓越的民族传统文化,使地域民族内涵在华宁陶民间工艺传承与发扬中获得良好的成长。
华宁陶艺具有表达情感的功能,以满足人们的审美趣味和创作者的情感需求。华宁陶反映了创造者的主体意识,华宁陶器的创作者具有主观能动性,它的创造必须伴随着个体思想和个人情感,使陶器本身更有意义,更好的增强了鉴赏人与陶器之间的感情交流。艺术来源于生活,华宁陶制作技艺匠人将情感诉求寄托在陶器创造过程中。从明代洪武时期开始,华宁陶经历了不同朝代的发展和完善。它的装饰、造型、色彩等承担着各个时代华宁县人民的感情,造型是华宁陶器主要构成元素之一,具有审美功能、装饰功能及象征意义。另外颜色给予观赏者感官刺激和视觉享受,华宁陶运用不同的色彩来传递和表明不同的感情含义。比如,莲花净水碗造型犹如一条鲤鱼从水中跃起,鱼嘴托起莲花,鱼尾下用汹涌的波浪装饰,整体器型装饰用酱釉、绿釉、白釉三色装饰。[7]鱼身、鱼尾、鱼眼、肚子用白釉装饰,其余为酱釉,莲花碗上部为绿釉,下方为白釉,海浪波涛为绿釉。其器物造型寄寓了人们对年年有余寓意和佛教文化的情感,而色彩给人一种清雅脱俗的感觉。明清时期华宁陶瓷的装饰纹样承载着当时人们不同的精神审美需求和情感意识,面对众多的艺术作品,不同的社会群体,注重陶瓷装饰不一样的情感表达,从而形成了不同风格的装饰形态。
华宁县陶艺制作技术的传承取决于地方政府、陶艺企业、社会团体、继承人和群众的参与程度。在继承和保护华宁县陶艺的过程中,通过多个群体的相互协助和任务分担机制,有效促进参与者之间的交流沟通、合作共赢和资源共享模式,是立足在艺术社会学视角下传承和保护华宁陶艺技术传承发展的重要解决方案。多群体共同传承与保护体系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保持华宁陶制作技艺在多种学科互动和有效沟通等方面突出工艺特色和技术优势,并将继续发展华宁陶制作技艺和陶文化产业作为协同治理的共同目标,明确多个群体角色分工,完善共同传承与保护体系,以实现共同努力的目标。
华宁陶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相关的学术理论研究,华宁陶作为一种重要的地域性文化形式,是滇区人们历史进程中沉淀和结晶下来的优秀文化的宝贵财富。基于艺术社会学视角下的华宁陶传承与保护问题研究可以从几点进行思考:(1)增加华宁陶相关学术理论文化艺术研究事务,从华宁陶历史文化发展脉络、地域性民风民俗、经济发展、区域文化特征等多角度对华宁陶进行研讨,在经济基础上对华宁陶文化相关的宣传发展活动进行明确的计划;(2)对华宁陶高档艺术陶器、工艺品等制作技术进行专项研究,现阶段华宁县陶艺制作者大部分使用的是以前的制陶和施釉技法,而在其他陶器领域很多工匠和艺术家已经在使用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精良的制陶工具,所生产的陶器具备极高的美学价值与审美价值;(3)丰富华宁陶文化艺术行为的文娱性,使用临场创造的经验和当代科技方法,发掘华宁县陶瓷釉彩的无穷魅力,吸引公众的理解和参与;[8](4)增强与陶艺文化关联的艺术内涵活动,在规划、设计中突出新、清新。至今,华宁陶文娱活动的规划方式多环绕华宁县的“陶村、整村、柑橘村”展开,缺乏新颖的理念、优秀的团队和个人参与。
华宁陶文化产业需要把文化放在主要位置,从精神文化方面挖掘华宁县陶瓷文化内涵,首先从历史角度出发,华宁陶历史源远流长,其制作技艺历久弥新。其次从民俗文化方面,华宁县人民与陶器之间有着深刻的缘分,其主要体现在宗教陶器、建筑陶器、文化陶器以及日用陶器等方面。另外营造具有协助提高华宁陶文化的气氛,在发展华宁陶文化产业的因素考虑现代工业化产品特点的因素。例如,旅游工艺品,旅游业作为玉溪市产业链迅速发展的重点要素之一,将华宁陶打造成旅游工艺品离不开华宁陶深厚的文化资源。[9]华宁县地处中国西南地区,具有富饶的部落文化资源和区域艺术资源。从现代信息化社会工业行业发展的角度出发,要求我们在考虑设计华宁陶产业链发展规划的时候对华宁陶历史文化具备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并从华宁陶的文化历史、资源优势等方面综合考虑其发展规划,打造一个优秀文化遗产和创新创造快速发展的华宁陶产业规划方式。
建议在传承人的培养过程中建立层级模式,制定相对应的从低到高的工匠技艺制度,同时注重本地陶瓷人才选育培养,从文化、能力、技艺传承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培育,为选择更加优秀的传承人做好基础准备;二是完善人才引进措施,积极采取措施建立华宁陶产业迅速发展的条件,加强改进华宁陶制作技艺工匠的学习环境,建立华宁陶产业迅速发展的条件,加快华宁县基础设施建设,吸引陶艺人才定居万窑村,打造以华宁县陶艺为主题的陶艺村,不断增强陶艺文化旅游的吸引力,吸引更多人才来华学习。最后由市政府、县政府牵头,陶瓷协会、陶瓷企业带头设立华宁陶精英库,激励华宁陶工艺技术保护和传承的内在潜力,开启华宁陶的创新性能,实行华宁陶制作技术的传承与发展。
华宁陶的传承与保护与所处时代的社会背景息息相关,是陶瓷艺术和社会生活相互作用的成果,在华宁陶的装饰、造型、色彩和制作技艺等方面深受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华宁陶的传承与保护能够为地区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华宁陶的保护和传承中需要通过社会多个群体组织共同协同合作,为华宁陶的艺术发展、工艺技术延续、产业规模成长等供应连续不断的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