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宁陶之四美
——对华宁陶艺术语言的审美解读与内涵分析

2018-09-10 00:42邓洁煌云南旅游职业学院文化艺术学院云南昆明650000
丝路艺术 2018年3期
关键词:华宁云南装饰

邓洁煌(云南旅游职业学院文化艺术学院,云南 昆明 650000)

一、华宁陶

云南华宁陶艺术特色显著,在云南以及周边地区影响广泛,已被视为云南陶瓷的重要类型之一,代表着云南高温色釉陶瓷烧造技艺的杰出水平,其制作技艺已被列入云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是,华宁陶属于民间陶瓷,长期以来,民间陶瓷被简单的定义为“粗瓷杂器”,不登大雅之堂,难以与官窑精品陶瓷相提并论,由于认识上的偏差以及华宁窑地处边疆,导致学术界对它的关注和研究甚少。

二、华宁陶的自然、文化生境

华宁县隶属于云南省玉溪市,地处滇中高原湖盆区的南缘。境内山脉连绵起伏,山上蕴含丰富的陶土资源。华宁县是云南著名的泉乡,境内的泉眼密布,大小泉眼就有600多处。丰沛的水资源为华宁陶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当地丰富的植物资源和矿产资源为华宁陶提供了绝佳的配釉原料和丰富的燃料。华宁干湿季分明,日照充足,常年无霜,便于华宁陶的晾晒,提高成品率。

华宁历史悠久,文化渊长,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繁衍生息。这里人才辈出,明清两代通过科举考中进士的就有20多人,明代的张文礼、王元瀚,清代的诗人刘大绅、大书法家朱家宝等都是当地的名人。华宁积蕴的深厚的文化传统,极大的影响了华宁陶的工艺技法和艺术风格,也催生了许多制作华宁陶的能工巧匠。

明代大规模迁滇的汉族带来了当时先进的制陶技术,与华宁当地丰富的制陶资源结合起来,有力的促进了华宁窑业的发展。光绪年间佛教小有中兴,许多寺庙需要重建,为以生产建筑陶闻名的华宁窑带来了巨大的生产动力。清末滇越铁路通车为华宁陶的运输带来了便利,商贩雇佣马帮将华宁陶驮到火车站,通过火车把华宁陶向北运到昆明,向南运往开远、蒙自、河口,甚至是越南、河内等地,极大地拓宽了华宁陶的市场,

华宁陶土资源丰富、气候温和、水源充足、交通便捷、文化兴盛以及贸易繁荣等客观条件,为华宁陶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文化、经济环境。基于以上自然文化生境,为华宁陶的制作工艺和艺术特征的产生和发展埋下了伏笔,并赋予了华宁陶独特的审美特征。

三、华宁陶的艺术语言

(一)丰富多彩的器形之美

华宁当地的龙山、华盖山、大背篓山等都有丰富的陶土资源,这些陶土支撑力度强,干燥收缩小,可塑性能强,因此造就了华宁陶繁多的品类,丰富的器形。有用于盛放食物、饮食盥洗的碗、盘、碟、罐、壶、缸等生活用器;有用于装饰厅堂、美化环境的各式瓶类、花插、仿生陶塑等陈设用器;有用于寄托志向、追求情趣的笔筒、水洗、水盂、砚台等文房摆件;有用于祭祀神明、表达信仰的宗教神像和供器;还有供人们安身立命、遮风挡雨的建筑物构件等等。

华宁陶的成形方法多样,使得华宁陶产生了丰富多彩的造形款式。生活日用器皿都是圆器,采用拉坯成形的技法,当地拉坯师傅速度极快,适合生产大批量日用器具。生产速度的要求使得华宁陶的圆器大多造形简洁,线条洗练,没有繁缛多余的装饰。华宁陶的陈设用器当中有相当数量的瓶类都属于镶器,棱角分明。陶瓷界的俗语称“十圆不如一方”,说明镶器成形困难,制作和烧成难度大。华宁陶传世的镶器大多品相完好,稳固且无歪斜变形,由此可窥见华宁陶的制作和烧制工艺的水平较高。华宁陶的镶器方圆结合、刚柔并济,圆鼓的腹部表现了丰满感,与细瘦的颈部形成一收一放的对比。由于颈细、腹部丰满,造成腹部视线下沉,通过台座加大底足的高度,构成一种上托之势,梯形的台座加大了底的面积,增加稳定性的同时也引导整体线形的变化,整体器形端庄稳重。陶塑也是华宁陶常见的成形技法,人物、植物和动物陶塑,形象塑造丰富,构思巧妙,形制多变,写实与适度夸张相结合,兼有生活情趣和艺术品位,具有鲜明地域特色。

华宁陶充满着理性的塑造又富有情感的韵律,既单纯又丰富,既活泼又严谨。点与线、线与面、线与线、面与面之间或丰腴或瘦劲,或粗犷或清秀,或稳实或流畅,或和谐或变化,正所谓“方非一式、圆不一相”。它是“道”与“器”的一体显现,凝聚着民间造物观念和文人艺术之精神,也表达着创作者个人的品格修养和人生追求。

(二)灵巧适宜的装饰之美

华宁陶的装饰工艺技法丰富,主要有施釉、印花、划花、剔花、贴花、镂空等,多样化的装饰技法使得华宁陶的艺术表现形式繁多。华宁陶的装饰灵巧适宜,其灵巧性表现在装饰纹样的小巧、精美,构图布局巧妙,形体结构灵动。适宜性表现在其纹饰简洁、洗练,繁缛的堆砌和拼凑并不常见,纹饰表达合理适度。华宁陶大部分的装饰纹样都不描底稿,直接在器物上描绘刻画,其装饰纹样结构明确,在确立基本的位置和骨架的基础上“添枝加叶”,方便快捷,适合大批量的生产,具有整体和谐统一的效果。

华宁陶的制作者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如敦实造型与细致装饰的对比,大面积空白与小面积装饰变化的对比,自由曲线的疏密张弛的对比,挺锐的棱线和柔美的弧线的对比等。这些充满节奏感和韵律感的艺术形式是当地的陶工们对自然万物的体悟,以及他们对美的阐释方式。他们运用了重复、渐次、排列、对称、对比等秩序化的形式法则来造形和装饰,繁而不乱、满而有序,使得华宁陶的装饰充满了变化和韵律感。

(三)温润典雅的釉色之美

华宁陶属于高温釉陶,釉胎俱厚,多以底釉和面釉熔化后自然流淌交融为釉色装饰。最具代表性的是白釉为底绿釉点缀的华宁陶,月白和豆绿变幻的色彩和纹路交织辉映,呈现出如云烟飘洒、远山叠翠般的奇幻釉面。

华宁陶器型的造型张缩和釉色的存流紧密配合,釉色艳而不俗,华而不娇,粗犷中蕴含隽秀,浓郁中显露古雅,器物的造型美和釉色美巧妙的融为一体,形成了华宁陶独特的审美艺术。

(四)古朴率真的意蕴之美

华宁陶的制作者都是当地淳朴的匠师们,他们服从于现实生活的需要,本着实际的原则进行设计,这种朴素和率真的美学观自然而然地反映在华宁陶的身上。华宁陶在云南民间的需求量极大,制作者每天需要完成一定数量的生产,他们必须运用熟练的技巧自然快速的完成生产,无暇也不容反复雕凿、加工陶器。因此华宁陶坯基本不修坯,看似粗糙随意,却凸显了当地人率真洒脱的个性。形式上不事奢华,摒除刻意求工的生产方式使华宁陶具有自然、单纯、质朴之美。正如柳宗悦在《工艺文化》中说道:“单纯也是质朴之德,质朴的器物是受到自然之恩惠的,美在这里与之相融是自然的理念。美与质朴的血缘,比美与奢侈的关系更为浓厚。能够在质朴的民众器物之中找到许多美的因素是必然的;而在奢侈的贵族性的器物中,真诚、健实的因素很少也是必然的。如果离开了简朴的性质,美就是困难的。”[1]华宁陶的器物注重功用性,陶工在制作时毫无夸饰之心,不会添加无关紧要的装饰,表达方式直白坦率,让人一目了然。

华宁陶的坯和釉的原材料,都是直接取自生产地附近,一般不进行较为复杂的调配,更多的是保持自然单纯的状态,烧成之后所呈现的色彩和质地的效果不同于精致加工、调配复杂的原料所烧成的效果。由于原材料的特点,很自然地就表现出粗朴、天然的效果。

四、华宁陶的文化内涵

(一)民间文化与华宁陶

华宁陶与百姓的日常生活结合得最紧密,滇南、滇西一带人家以及许多“老昆明”的家中都有华宁陶的痕迹。在解放前,华宁的家家户户,小到碗盏灯台,大到水缸酒罐,还有供奉用的神像以及建筑用的琉璃瓦、瓦兽、柱础、花墙等,无不是华宁陶。华宁陶为日常实用而生产,它集中反映了云南式的思维理念和审美喜好,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

华宁陶是体现当地生活趣味最明显的见证物,一直扮演着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角色。华宁陶的碗和盘尺寸大,胎壁厚实,这与云南人豪放的饮食习惯密不可分,特别是云南人喜欢吃过桥米线,需要用容量大的碗来盛放鸡汤。云南人爱喝酒,所以华宁陶的酒具如酒壶、酒盅的产量大,行销广,酒壶多是圆鼓腹和瓜棱腹,容量大,便于储酒。云南有一道名菜叫汽锅鸡,需要用汽锅蒸煮,华宁陶的汽锅各式各样,釉色各异,装饰的纹样和辅首也相当丰富。云南人爱吃咸菜,华宁生产的咸菜罐就是腌制咸菜的绝好器皿,最常见的是一种双口罐,外口是券边的槽,方便注水,盖口浸泡入水中,既稳固又可隔绝空气。滇中的百姓喜欢吃米糕,华宁陶专门有一种用来蒸米糕的器物叫甑子,过去十分讲究的家庭都会用华宁陶甑,甑子也成为了华宁陶地域特色的代表。

(二)民族、宗教与华宁陶

华宁陶是云南民族艺术的最佳代言物,华宁陶的发展兴旺是云南少数民族学习中原民族文化技术的体现,在接受和吸收中原制陶技术的同时,融入了当地丰富的民族文化,从而创造出独树一帜的云南釉陶工艺。华宁陶中有一类扁壶极富民族特色,其造型从游牧民族的皮囊演变而来,壶的两侧有耳,耳上有孔,便于穿绳携带。华宁陶的器物多受民族习俗、审美的影响,形成了民族风味浓厚的华宁陶文化。

云南是古邦佛国,教化之深,已深入人心。华宁陶佛教色彩浓厚的器物极为常见,尤其是各类造型和各种釉色的香炉数量极多,民间就有“华宁烧得瓦香炉”的说法。《滇略》记载明以前滇人“好鬼而不制香”,信鬼神但少有焚香祭拜的仪式。可是从华宁陶众多的颜色釉香炉来看,滇人不仅信鬼神,而且已经通过焚香来实现祭祀和供奉的目的。此外华宁陶塑的佛像数量极多,以水月观音、送子观音最为突出,弥勒佛也常见。

华宁的建筑陶同样是云南宗教信仰的反映。佛教、道教的兴盛促进了寺庙观祠的兴建,给华宁建筑陶瓷的生产带来了机遇。寺庙建筑的瓦脊、宝顶、琉璃瓦、砖、瓦兽、瓦神仙等,还有少数民族在屋顶上用来看家的虎,夸张变形后和道教的太极八卦图组合成了瓦猫这种独特的器物。这些华宁建筑陶工艺精湛,风格独特,是华宁陶独具匠心的类别。

华宁陶中产量颇丰的宗教用器,直接有力的对宗教思想进行了广泛的传播,将积极的人生理念、道德标准进行了正面的宣扬,对民众的行为方式、价值判断具有教化作用。华宁陶是云南人的精神产品,对当地民众的生活有一种约定俗成的教化力,对社会群体的稳定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五、结语

云南华宁陶从明代一直延烧至今,其产品仍然保持着古朴率真的民间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这是极其难能可贵的。由于现代工业产品的冲击,如何让华宁陶在当代人的生活中继续下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本文对华宁陶的艺术语言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读,提炼和概括出其艺术特征,以期能为华宁陶艺术的当代转化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并将其运用到云南旅游工艺品专业实践体系的教学内容的研究中,为高职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提供充实的理论依据。

注释:

[1]引自柳宗悦:《工艺文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30页。

[1]中国硅酸盐学会.中国陶瓷史[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7.

[2]葛季芳.云南陶瓷[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4.

[3]《云南华宁陶》编辑委员会.云南华宁陶[M].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2010.

[4] 柳宗悦(著),张鲁(译).日本手工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杨帆、万扬、胡长城.云南考古[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华宁云南装饰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云南邀您来“吸氧”
鲤鱼旗装饰坠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装饰或空间/堆砌或创造
装饰圣诞树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玩鞭炮不好
年炉火孕育华宁陶土和火焰描绘的画
DIY节日装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