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邓芮
年炉火孕育华宁陶土和火焰描绘的画
文图/邓芮
走进华宁县碗窑村,这里正在整修基础设施和道路。然而,工程并没有间断古窑内的炉火,这已经传承千年的炉火孕育了世代华宁陶人。
远方传来的锣鼓声,在碗窑村内的慈云寺前,华宁陶人正在祭窑神。
明朝洪武年间江西景德镇人车鹏到华宁首开陶业生产。从那之后的600多年来,华宁陶业人继承传统工艺,致力于陶艺的发展,古老的陶艺焕发出勃勃生机,延续至今。
如今,在华宁碗窑村祭窑神,至少分三步,分别祭拜慈云寺内观音,景德镇车鹏牌位和窑头祭拜。供奉猪头,水果等贡品。
据清《宁州郡志》记载:“车朋,明洪武年间迁居华宁,于城北华盖山麓建窑制陶,华宁陶业由此兴焉。”此后发现的史料所记载的华宁窑起发端都与此相似。
明末清初,碗窑村以陶业为主的手工业者世代继承,由少到多,据说龙窑发展到十余条,产品增至百余种。随着产量、质量和名气的提高,形成了陶器自由交易市场——窑街。每年农历二月初八至二月十五日,全县窑户、窑工在慈云寺集会,举行“祭窑神”活动。清代学者州人刘大绅有窑神殿联“宜古宜今,彝、鼎、尊、磐同述作;亦文亦质,官、哥、柴、定共流传”。
华宁陶经历了仿制宋代钧窑,到窑变釉陶,又经过了清代华宁陶的兴盛期,到近代由于战乱等原因衰败、没落,几番起落,如今的华宁陶抖落了满身烟尘,又重现光彩。
祭窑神是祈求这一批窑中陶器的成色和成品,并可以出上品。在祭祀吟诵三叩首之后,靠近窑头的第一道要门被小心翼翼的打开了,陶人从里面缓慢拿出第一件成器,这是一件柴烧茶罐,成色均匀,在自然光下反射出细微斑斓的颜色,映衬在底色棕黄色上显现出自然矿物氧化的质感。这无疑是一次成功的烧窑,随着窑中的物件被一件一件的取出来,陶器丝毫没有被损坏的痕迹。
同一天,华宁七彩虹窑的厂房内同样也在祭窑神,和古老的祭窑神稍有不同,省去了叩拜,只是用方桌摆上各式贡品,摆放到现代化汽窑的前面祭祀。为了保障成品率,目前在华宁县的生产企业大部分采用现代化生产流程来烧陶。祭祀之后,汽窑炉的窑门被渐渐打开,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聆听窑炉中的茶盏发出清脆的开片声,呲呲叮叮……只有真正听到这样声音的人,才会着迷于这种声音所带来的享受。
华宁陶,古称“宁州陶”,有华夏古陶“活化石”之美誉。华宁陶已有千年的历史,早在清代,昆明就已经有华宁陶的专卖店。当时,华宁陶就已经成为云南重要的生活陶来源之一,并且有自己的特点。最能证明这一点的就是清代华宁出品的“三彩鱼莲净水器”,特别的是净水器下面三彩鱼形似华宁抚仙湖一带的独特鱼种,抗浪鱼。这充分说明了华宁陶在当时就已经有了自己独特的创新精神。当时的陶人们创作了一批和当地地域特色有关的作品。
在柑橘节期间,华宁举行了一个别开生面的古陶拍卖会。来自各地的藏宝爱好者聚集在一个20平米开外的空间里,共享古陶的魅力盛宴。“寿”字赏瓶、白釉童子枕等精美物件纷纷被拍出,其中一个霁蓝釉四足香炉被拍出2.2万元的价格,更有明代华宁陶件以13万的成交价格拍出。
华宁陶历史悠久,盛于明清,衰于清末,久负盛名,蜚声全滇。其工艺精湛,器质细腻,釉色斑斓、饱满,温润如玉,黄如纯金,绿如翡翠,白如羊脂,兰如宝石,紫如剑气,青如松烟,开片精美。留下了“宁州陶器烧得绿”的民谣。《新纂云南通志》记载:陶器以建水、宁州所产者为著名,有粗细二种,细者如花瓶、花盆、文具等,釉水式样,书画彩色均有可观。
而华宁陶特有的艳丽色彩,也和当地特有的矿物原料息息相关。《新纂云南通志》对华宁的矿产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记载:“铜:华宁绿矿洞;暮车,其次路居、婆兮、富亩土、矣戈恒。昔年产铜万余斤(老山已停)。碗花:华宁宝珠山(即石青),作陶器颜料用。陶土:华宁华盖山、龙山(耐火黏土,石炭纪产物)。石绿(即孔雀石):为颜料上品,华宁婆兮九甸产。萤石:气化石灰石与石灰岩伴生,华宁山地皆有之。”黎县(民国华宁之称呼)劝学所呈送《黎县地志资料》之《地质》也有记载:“岩石:以火成岩石为多,水成岩次之。化石:有云母石、石青、石英、方解石等。土壤:浮土以下,以赤黄土为最多,其次有白黏土及白砂土等。”
在华宁古陶上,可以看到多种斑斓的颜色千变万化,这都缘于华宁本土的矿物非常丰富,因此古人将这些矿物充分氧化,幻化出美妙的釉变,色彩和火焰相作用,形成美妙的作品。
在华宁舒氏陶艺的专卖店里,一款名为“一带一路”的陶器,十分受欢迎。青黄色与棕色的釉色在茶盏中相互缠绕,连绵迂回。创意人说,这就像在丝绸之路上的大漠黄沙,风云变幻,所以取名为一带一路。此外,在这家专卖店里,还有各式各样的创新产品,款式新颖,却又不失陶器的古朴沉凝。
云南省工艺美术大师邓红锦,是华宁县特别引进的陶艺大师,她制陶的宅院是古时华宁最有钱人家的宅院,被她悉心装扮了一番。在展示厅里,当天出窑的陶器已被销售一空。
由于不热衷于在陶器上书写作画,邓红锦从建水来到了华宁,研制单纯的华宁釉陶,陶界称她的作品为“文化陶”。邓红锦是作家也是诗人,她让文学赋予在了陶器的生命里。在她的理念里,陶器给人带来的应是思想的碰撞,遐想的世界,每一件物品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她的陶器可以是有裂缝的,有残缺的,但是任何看似的瑕疵正好造就了这件作品的独特和暗含的语言。
在华宁,到处都有陶器的身影,从家里放调味料的瓶瓶罐罐,到案头摆放的精美豆青釉赏瓶,可见,陶已经嵌入了华宁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是一种独特的雅趣,有时,真的很羡慕生活在那里的人,可以离泥土和炉火那么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