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罐联合消疕2 号方治疗血瘀型斑块状银屑病临床疗效及对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

2022-03-04 09:06王万春吴斐徐晓蓉孙波江鑫吴佳丽黄子艳邹盛胡凤鸣
关键词:银屑病血瘀皮损

王万春,吴斐,徐晓蓉,孙波,江鑫,吴佳丽,黄子艳,邹盛,胡凤鸣

(1.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西 南昌 330002;2.江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江西 南昌 330002;3.江西省皮肤病专科医院,江西 南昌 330001)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免疫介导的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是公共卫生所面临的巨大挑战,波及全球约1.25 亿人口[1-2]。银屑病主要包括寻常型、脓疱型、红皮病型及关节病型银屑病几个类型。其中寻常型银屑病中的斑块状银屑病是最常见的表现形式,约占银屑病的90%[1]。对于斑块状银屑病的治疗,主要包括局部用药(糖皮质激素、维生素D3 衍生物、维A 酸类药物)、系统用药(甲氨蝶呤、维A 酸类、环孢素、生物制剂等)以及物理治疗(光疗)等,但长期用药有一定的不良反应[1,3]。中医早在隋代甚至更早之前即已经对银屑病有所认识,古称为“松皮癣”、“干癣”、“白疕”等。中医治疗上主要可分为内治和外治两方面,其中外治法手段丰富,能够直达病所,临床应用较多,包括走罐、中药熏洗、针灸、中药涂搽等。本研究主要探讨走罐疗法联合白疕2 号方治疗血瘀证斑块状银屑病的疗效及安全性以及对辅助性T细胞(Th17)细胞因子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 年7 月—2020 年7 月在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医外科和江西省皮肤病医院门诊就诊及住院的斑块状银屑病(血瘀证)患者60 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男21 例,女9 例,年龄20~65岁,平均(37.25±3.54)岁,平均病程(5.03±1.54)年;对照组男19 例,女11 例,年龄22~66 岁,平均(38.76±3.70)岁,平均病程(5.2±1.8)年。2 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健康对照组10 例,均为健康成年献血员,其中男6 例,女4 例,年龄22~56 岁,平均(34.7±3.37)岁。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寻常型斑块状银屑病诊断标准[4];②符合中医辨证分型为血瘀证标准;③年龄在≥18 岁,≤68 岁之间;④志愿治疗,签署知情同意书。

1.1.3 排除标准 ①妊娠、准备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②近2 周内服用过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类药物、或1 周内服过维甲酸类药物;③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和血液系统、免疫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④患有精神疾病,不具备自主能力者;⑤对本治疗方法不耐受者;⑥皮肤有破溃、水肿、出血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内服经验方消疕2 号方的治疗方法。中药方剂:桃仁12 g、红花12 g、当归15 g、生地12 g、川芎12 g、赤芍12 g、牡丹皮12 g、丹参12 g、白鲜皮15 g、苦参12 g、金银花9 g 和甘草6 g。1 剂/d,水煎2 次,取药汁300 mL,分早晚2 次温服。连续6 周。

治疗组:在对照组内服中药的基础上,加用走罐疗法,隔日1 次。连续6 周。操作方法:准备好大小合适的玻璃火罐,先于患者皮损部位均匀涂抹一层凡士林,后将95%乙醇棉球点燃后,深入罐内中下段,绕1 周后迅速抽出,利用空气负压迅速将玻璃罐体吸附于治疗部位,以手推握罐体向皮损远心端移动至正常皮肤后起罐,每处皮损处如此反复30次,每5 次更换罐体,间歇时间不超过10 s,勿使罐口温度过高,吸附力以皮损处压之褪色为度。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1.3.1 疗效评定指标 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第3周、第6 周评估2 组患者银屑病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PASI),(0.1×头皮面积分×头皮严重分)+(0.3×躯干面积分×躯干严重分)+(0.2×上肢面积分×上肢严重分)+(0.4×下肢面积分×下肢严重分)=PASI 分值。根据PASI 评分进行疗效判定:①治愈:PASI 评分降低程度≥90%;②显效:PASI 评分降低程度60%~89%;③好转:PASI 评分降低程度25%~59%;④无效:PASI 评分降低程度<25%。观察并记录治疗期间患者的不良反应(皮损加重、瘙痒、疼痛、皮肤破损等)。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好转例数)/本组总病例数×100%。

1.3.2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IL-22 和IL-23 采集所有研究对象EDTA 抗凝外周静脉血,1 000 r/min,半径为10 cm,离心20 min 后提取血清,置于-80 ℃保存备用。采用ELISA 试剂盒(购自R&D Systems 公司)检测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以及健康对照组IL-17、IL-22、IL-23 水平,建立标准曲线,实验步骤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所得出的数据采用SPSS 25.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研究所得的计量资料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釆用t 检验;相关性检验采用Pearson 相关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2 组患者治疗6 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 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PASI 评分比较 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2 组患者PAS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周及6 周后2 组患者PASI 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PASI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 组患者治疗前后PASI 评分比较 (分,±s)

表2 2 组患者治疗前后PASI 评分比较 (分,±s)

注:*治疗前2 组组间比较P>0.05。#治疗3 周、6 周后2 组组间,P<0.05;▲治疗3 周、6 周后2 组组内,P<0.05。

组别治疗前治疗3 周治疗6 周治疗组13.68±2.80*6.03±1.50#▲3.21±2.60#▲对照组13.56±2.507.43±1.30▲4.92±2.36▲t 0.175-3.863-2.667 P 0.862<0.050.01

2.3 外周血Th17 细胞相关细胞因子IL-17、IL-22、IL-23 检测结果比较 治疗组和对照组银屑病患者治疗前血清IL-17、IL-22 和IL-23 的水平明显均高于健康对照组,2 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血清IL-17、IL-22 和IL-23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 周后,Th17 细胞相关因子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治疗组血清中IL-17、IL-22 和IL-23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2 组患者血清IL-17、IL-22 和IL-23 水平变化比较 (pg/mL,±s)

表3 治疗前后2 组患者血清IL-17、IL-22 和IL-23 水平变化比较 (pg/mL,±s)

注:*分别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疗前相比较,P<0.05;#治疗前组间比较,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P<0.05。治疗前后组内比较,P<0.05。

组别时间IL-17IL-22IL-23治疗组治疗前 87.85±13.52# 101.67±21.93# 212.78±76.53#治疗后 42.72±24.05△ 60.43±16.87△133.29±41.66△对照组治疗前 86.77±12.17 103.86±20.67 218.67±73.15治疗后 60.80±27.6270.12±14.35 153.40±24.62健康对照组29.65±9.41*44.08±10.83* 125.84±42.68*

2.4 不良反应 对照组未见任何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仅2 例患者出现轻微腹泄,未经特殊处理自行缓解;治疗组主要表现为皮肤刺激反应,出现瘙痒、灼热等反应,对症冷敷处理后好转,未见再发。治疗前后2 组患者三大常规、凝血功能、小生化等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

2.5 典型案例 患者男,38 岁。因“全身反复起丘疹、斑块、鳞屑伴痒6 年余,加重1 个月”于2020 年5 月至江西省皮肤病医院就诊。患者6 年余前无明显诱因全身出现丘疹、斑块,上覆鳞屑,伴痒,自行外涂药膏治疗,病情控制稳定。1 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全身类似皮疹明显增多,瘙痒时有加重,外涂药物治疗,无明显改善。遂就诊于江西省皮肤病医院。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予消疕2 号方内服,2 次/d,连续服用6 周。并在此期间予以走罐疗法,隔日1 次。6 周后皮疹有显著改善。见图1、2。

图1 血瘀型斑块状银屑病患者治疗前照片

图2 血瘀型斑块状银屑病患者治疗6 周后照片

3 讨论

基因和环境的协同作用、先天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相互作用,最终导致了角化细胞的异常增殖和银屑病皮损的形成[5]。银屑病主要临床症状为皮肤红斑、丘疹、斑块等特征性红斑上覆盖白色鳞屑,严重的影响患者的外观、身心健康以及生活质量。银屑病的病因尚未完全了解,但已认识到许多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家族史和环境因素,如吸烟、压力、肥胖和酗酒等[6]。中医认为银屑病的病因病机除风燥、风热之论外,还可在感受风邪的基础上,夹杂湿热而致病[7]。近现代赵炳南等医学名家主张“血分有热”是银屑病的主要致病因素,辨证治疗时应清热凉血解毒[8]。张志礼等[9]中医皮科领域名家则创新性的提出了著名的“血瘀”理论,并在临床治疗中强调采用活血化瘀之法提高疗效。本研究中的消疕2号方是从《医宗金鉴》中的桃红四物汤进行加减化裁而来,有活血化瘀,行气解毒之功效。其中桃仁、红花活血化瘀,亦有抗炎、调节免疫等药理作用;赤芍、川芎有一定的抑制上皮细胞增生、抗增殖的作用等。

走罐疗法是银屑病的中医特色外治法,通过罐体负压吸附于皮损处,并快速拉动罐体,推动营血在脉中运行,起到行气活血、祛瘀通脉、开通玄府等治疗作用;现代医学认为走罐能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促进皮损消退[9]。

现代医学倾向于银屑病可能是一种由T 淋巴细胞介导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新近研究显示Th17 细胞在银屑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Th17 以产生促炎性反应细胞因子IL-17 为特征,还包括其他促炎性反应细胞因子,比如IL-2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IL-26,能够诱导严重的自身免疫反应[10],而促进促炎性反应细胞因子的分泌和表达,介导Th17 细胞效应的因子是IL-23。IL-17和IL-22 协同诱导角质形成细胞(KC),上调KC 的抗菌天然免疫效应因子。Th17 的细胞因子分泌失控可造成病理性皮肤炎性反应[11]。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6 周后治疗组外周血IL-17、IL-22、IL-23 水平、PASI 评分降低程度比对照组明显,说明走罐法联合消疕2 号方能够通过调节T 淋巴细胞亚群,降低Th17 细胞数量,使得促炎性反应细胞因子分泌减少,抑制角质细胞增殖,促进皮损消退。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中药消疕2 号方联合走罐疗法后治疗银屑病的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走罐疗法联合消疕2 号方治疗斑块状银屑病(血瘀证)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值得临床借鉴。

猜你喜欢
银屑病血瘀皮损
自拟芪龙头痛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作用优势分析
身痛逐瘀汤治疗血瘀型腰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清痘颗粒治疗痤疮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观舌头辨血瘀程度
银屑病的“孪生兄弟”:银屑病关节炎
针灸结合刺络放血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研究
银屑病的冬季护理
强脉冲光联合果酸治疗面部轻中度痤疮的临床分析
银屑病开关,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