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敏,潘心,王梓晗,张玉华
作者单位:116033辽宁省大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一科
原发性CNS淋巴瘤(PCNSL)发病率低,原发性脑膜淋巴瘤更加罕见,早期诊断困难。CSF细胞学检查是有效的诊断手段之一。我院治疗1例经CSF细胞学辅助诊断的原发性脑膜淋巴瘤,现总结如下。
1 病例患者,男,48岁。以“头痛一月余,加重伴四肢无力1周”为主诉于2019年8月5日入院。患者既往体健,无特殊病史。患者于2019年7月无诱因频繁出现后枕部疼痛,伴头晕、呕吐、纳差。入院前1周出现四肢无力、走路不稳。外院查头颅MRI平扫、DWI、MRA、MRV(2019-07-30)均未见明显异常。此次为进一步诊治入住我院。入院查体:神清,颅神经无异常,无感觉障碍,肌力正常,四肢腱反射对称减弱,无肢体共济失调,双侧病理征阴性,Romberg征阳性。颈强2横指。入院后查腰穿CSF检查示清亮透明,压力>380 mmH2O(1 mmH2O=0.0098 kPa),细胞学检查示白细胞总数30个/mm3,可见异型淋巴细胞52%,激活的淋巴细胞10%,单核细胞32%,嗜酸性粒细胞6%。肿瘤标志物、自身免疫系列、甲状腺功能、肝炎病毒等均正常。头颅增强MRI示双侧脑表面软脑膜弥漫性轻度异常强化,双侧三叉神经脑池段增粗,异常强化(图1)。因肢体无力行EMG提示双下肢神经源性损害。常规EEG未见明显异常。胸部及全腹部CT未见明显病变。综合病例特点考虑为脑膜炎,癌性脑膜炎不除外,病毒性脑膜炎待鉴别。给予甘露醇脱水、抗病毒等治疗,头痛稍好转,肢体无力症状仍持续加重,并出现吞咽无力及口眼歪斜,偶有呛咳,伴双下肢麻木、感觉减退,间断有意识丧失,双侧瞳孔散大,1 min左右自行缓解,考虑有痫性发作。复查腰穿CSF检查示无色透明,压力>300 mmH2O,白细胞总数114个,多核14.9%,单核85.1%。蛋白1.51 g/L,氯化物108 mmol/L;细胞学检查示白细胞总数70个/mm3,异型淋巴细胞56%,激活的淋巴细胞18%,单核细胞15%,嗜酸性粒细胞11%。头颅CT无异常。给予甘露醇250 ml 3次/d,地塞米松5 mg/d静脉滴注。上述症状仍持续加重,视力及听力进一步下降,肌力下降,无法自行翻身或坐起。因症状进行性加重,患者转入北京协和医院(2019-8),查体:右眼视力0.12,左眼指数(FC);双侧眼压正常。双瞳孔直径7 mm,对光反射迟钝。双眼前节未见异常,散瞳眼底可见双眼视乳头高度隆起水肿,右眼下方周边视网膜小片网膜前出血,玻璃体未见明显渗出。双眼无复视及震颤。双上肢肌力Ⅴ-级,双下肢肌力Ⅳ-级,双侧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膝反射及跟腱反射对称减弱,Romberg征阳性,颈强直3横指,双侧Babinski征及Chaddock征阳性。实验室检查:腰穿CSF检查示压力>330 mmH2O,细胞总数408×106/L,白细胞总数100×106/L,单核93%;蛋白1.54 g/L,氯化物115 mmol/L,葡萄糖<0.1 mmol/L;IL-6 6.1 pg/ml,IL-10 272.0 pg/ml;CSF细胞学显示白细胞3 000/0.5 ml,可见大量异型淋巴细胞,伴淋巴细胞性炎症。免疫细胞化学CD19()、CD79a(),KI-67阳性细胞60%,CD3(-)、
图1 头颅增强MRI检查 双侧脑表面软脑膜弥漫性轻度异常强化(箭头所指)
CK(-)、GFAP(-);CSF流式细胞术显示,异常细胞占样本非红细胞77%,主要表达CD10、CD19、CD20、FMC7、HLA-DR、CD38,kappa、lambda、CD23、CD200、CD11C、CD138、CD103、CD25、CD34、sIgM不表达;可见部分异常表型B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正常。血清蛋白电泳、免疫固定电泳未见M蛋白证据。Eb-DNA阴性,CMV-DNA 500 copies/ml。骨髓穿刺涂片检查:未见原始细胞或淋巴瘤细胞。头颅增强MRI:双侧额叶少许点状异常信号,非特异性改变;脚间池、环池及桥前池脑膜略增厚,不除外淋巴瘤累及脑膜;副鼻窦炎;左侧乳突炎。18F-氟代脱氧葡萄糖PET-CT:(1)大脑皮质表面(相当于脑膜)密度及代谢不均匀增高,相当于视交叉、双侧三叉神经、右侧面神经根处放射性摄取增高;双侧颈胸腰骶神经根起始处代谢增高,基本对称,以C8、T1、L2-4脊神经根为著,考虑为淋巴瘤累及可能;双侧小脑半球代谢增高,请结合临床。协和医院诊断:非霍奇金淋巴瘤[PCNSL(B细胞型),Ann Arbor ⅣB期]。入院后继续甘露醇250 ml,每8 h 1次;地塞米松10 mg,每12 h 1次,静脉滴注。9月6日行R-MTX(利妥昔单抗联合甲氨蝶呤)化疗。化疗后,患者视力、听力下降及肢体无力均较前好转,未再诉头痛。9月23日复查腰穿CSF示压力160 mmH2O,细胞总数16×106/L,白细胞总数为0;蛋白0.83 g/L,葡萄糖3.9 mmol/L,氯化物114 mmol/L;IL-6 4.5 pg/ml,IL-10 5.0 pg/ml。复查血CMV-DNA、Eb-DNA阴性。
2 讨论PCNSL是一种较罕见的结外淋巴瘤,好发于免疫缺陷的人群,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脑膜淋巴瘤是一种更罕见的CNS淋巴瘤,占PCNSL的7%左右,无脑实质损害,影像学无团块状病灶[1-3]。原发性脑膜淋巴瘤文献中只有少数病例报告,易误诊[4]。
随着CSF细胞学和流式细胞分型以及免疫细胞化学等技术的发展,CSF分析成为PCNSL的确诊方法之一,而CSF中发现肿瘤细胞是确诊脑膜淋巴瘤唯一、可靠的诊断依据[5-6]。CSF细胞学对脑膜淋巴瘤的诊断阳性率较高,是早期诊断的重要方法。本例因全身检查未见肿瘤、头部影像未见肿块、肿瘤标志物无异常,早期考虑CNS感染性疾病。但反复腰穿CSF细胞学均提示有异型淋巴细胞,并且异型淋巴细胞比率显著升高,提示肿瘤性疾病,后经流式细胞分型以及免疫细胞化学确诊。经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及CSF检查指标显著好转。本例首发症状为头痛,并且有颅压高、神经根受累等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无其他系统症状,CSF细胞学提示有肿瘤细胞,免疫组化及流式细胞检查提示淋巴瘤,全身影像学检查未见其他部位肿瘤,18F-氟代脱氧葡萄糖PET-CT示脑膜、神经根、小脑代谢增高,未见其他部位有高代谢,故考虑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本例患者经上级医院检查确诊为PCNSL,反复进行头颅MRI检查,头颅增强MRI示左侧额叶硬脑膜局限增厚强化,考虑为脑膜淋巴瘤可能性大。本例患者主要表现为颅内压升高、脑膜刺激症、脊髓神经根受累、多颅神经麻痹,并有痫性发作。CSF细胞学发现异型淋巴细胞,流式细胞分型及免疫细胞化学证实为淋巴瘤。本病需要注意与炎症反应中的转化型淋巴细胞相鉴别。转化型淋巴细胞是炎症反应中淋巴细胞被激活或被诱导增殖形成的,形态上呈现出不典型性和异型性,甚至淋巴母细胞样改变,有时可见核分裂相。但炎症反应中,异型淋巴细胞通常只占少数,可以观察到很多正常淋巴细胞以及处于过渡形态的淋巴细胞。而脑膜淋巴瘤CSF的异型淋巴细胞占大多数,几乎没有过渡形态的淋巴细胞。如果背景中炎性细胞成分包括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一般指向炎性疾病,而B细胞性淋巴细胞增多则提示恶性淋巴瘤的可能[5]。本例病毒性脑膜炎CSF免疫细胞化学检查示淋巴细胞100%为T细胞,B细胞为0,提示为良性细胞反应。
PCNSL的CSF细胞学诊断应慎重,只有免疫细胞化学、流式细胞仪及PCR方法得出一致性的结果后方可下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