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洋,冯晓燕,马涛
偏头痛是世界上第三大常见疾病[1],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与缺血性事件的发生有关[2-4]。最近的研究结论[5-6]普遍支持右向左分流尤其是先天性卵圆孔未闭(PFO)可能是偏头痛或先兆偏头痛的致病因素。有研究指出,成年偏头痛患者并发脑白质病变(WML)的风险是无偏头痛人群的2~4倍[7],有先兆偏头痛患者合并严重WML可能导致认知能力进一步下降[8]。有研究[9]认为,PFO是深部脑白质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但结果仍存在争议。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进一步探讨偏头痛患者PFO与WML的关系。
1.1 文献检索策略 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文主题词采用“偏头痛”、“卵圆孔未闭”、“右向左分流”、“脑白质病变””、“脑白质高信号”进行自由组合,英文主题词采用“migraine”、“patent foramen ovale”、“PFO”、“right-to-left shunt”、“RLS”、“white matter lesions”、“WMLs”、“leukoaraiosis”及“LA”等相互组合并手工检索追踪引文相关文献。如存在不止一篇文献报告同一研究的研究结果,则纳入资料最完全或者最近发表的文献。检索时间截至2020年2月17日。
1.2 文献筛选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公开发表的研究论文;(2)研究可以得出OR以及95%CI以评估偏头痛患者中PFO与WMLs相关性;(3)OR值可为校正后的或未经过校正的;(4)偏头痛的诊断标准为国际头痛协会(IHS)制定的偏头痛诊断标准;(5)包含WMLs的评估。
1.2.2 排除标准 (1)质量低下,报告数据不完整或无法获取全文的文献;(2)研究对象为非偏头痛型头痛患者。
1.3 数据提取 由2名研究员独立提取以下信息:作者、发表年份、诊断工具、PFO情况、WML情况及偏头痛先兆情况。如遇到分歧,则由第三方进行综合分析。
1.4 研究质量评估 采用美国卫生保健质量和研究机构(AHRQ)量表中的11个条目进行评估,评分0~3分为低质量,4~7分为中质量,8~11分为高质量。如有分歧,通过第三方解决。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采用Q检验验证异质性。P>0.1及I2<50%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如果P≤0.1或I2≥50%,组间异质性较大,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结果得出OR值及95%CI。通过绘制漏斗图来描述发表偏倚的可能性。调整后P<0.05被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2.1 文献筛选结果 文献筛选流程见图1。初检得到相关文献186篇。经过筛选评价,最终5篇文献,共645例患者纳入Meta分析。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及质量评价见表1。
2.2 PFO与WML的相关性分析 5项研究共有PFO患者371例,其中有WML 174例(46.9%);无PFO 274例,其中WML 102例(37.2%)。文献异质性分析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2=15%,P=0.13),表明研究间异质性较小,因此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结果显示,有PFO和无PFO的偏头痛患者的WML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31,95%CI:0.93~1.84,P=0.13)(图2)。
图1 文献筛选流程图
表1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及质量评价[例(%)]作者及发表年限样本量(例)偏头痛类型偏头痛诊断标准PFOWMLAHRQ量表评分(分)Iwasaki等[10](2017)107先兆偏头痛,无先兆偏头痛ICHD-3beta57(53.3)24(22.4)9Del Sette等[11](2008)80先兆偏头痛ICHD Ⅱ36(45.0)49(61.3)8Jiang等[12](2018)334先兆偏头痛,无先兆偏头痛ICHD-3beta224(67.1)176(52.7)9Candee等[13](2013)89先兆偏头痛,无先兆偏头痛ICHD Ⅱ35(39.3)15(16.9)8卞益同等[14](2018)35无先兆偏头痛ICHD-3beta19(54.3)12(34.3)9
图2 偏头痛患者WML与PFO相关性的森林图
2.3 偏倚分析 见图3。本研究绘制的漏斗图形态基本对称,表明本研究不存在明显的发表性偏倚。
图3 偏头痛患者WML与PFO相关性的漏斗图
2017年我国的一项多中心病例对照研究[15]发现,先兆偏头痛组和无先兆偏头痛组的PFO检出率分别为63.7%和39.9%。一项包含7项研究的荟萃分析[16]显示,PFO在偏头痛患者中的发生率为40%~72%。本研究的PFO检出率为57.5%,与上述文献一致。Fazekas等[17]报告,先兆性偏头痛的WML发生率为53%,而无先兆性偏头痛为18%。而本研究的WML检出率为42.8%,二者相近。差异可能是参与者年龄构成比不同导致的,因为脑白质病变发病率在50岁以下且无脑血管危险因素的人群中低于30%[18]。
目前公认的偏头痛与PFO相关可能机制为亚临床栓子学说及高浓度血清素学说,此机制也可能导致WML[14]。一项针对儿童偏头痛的相关研究[19]显示,10%的儿童偏头痛患者有WMLs,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患儿则没有,更进一步提示了偏头痛可能与WML相关。既往Park等[20]研究认为,存在右向左分流的偏头痛患者更容易合并深部WML,且得出右向左分流是小的深部WML的独立危险因素,由此提示了反常栓塞可能是引起偏头痛患者深部小WML的因素。一项纳入425例(242例偏头痛患者,183例紧张性头痛患者)的研究[21]表明,PFO与少量WMLs有关,与大量WMLs无关。韩国一项研究[20]发现,小的深部WML与偏头痛患者的右向左分流有关。根据上述理论,PFO和WMLs可能通过化学物质的触发机制和反常栓塞机制相关联。然而,有些研究[19]表明,偏头痛患者的WMLs与右向左分流不相关。本研究也发现,偏头痛患者的WMLs与右向左分流不相关。这一结论可能与未对WMLs分类、分量有关。
本研究证实了偏头痛患者的PFO与WMLs没有相关性,WMLs的发病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目前尚无足够的数据进行亚组分析,且多数研究都是横断面的。未来需要更多的研究数据,尤其是人类队列研究或动物随机对照实验来提供更准确的答案,同时需要排除年龄、D-二聚体、口服避孕药使用、怀孕史、脑血管危险因素、反复流产等可能引起栓子的因素[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