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云 张元臣 张新强 薛爽 张坤朋
摘 要: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引导学生真正走出校门、接触社会、了解国情,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同时对于加强大学生社会经验,培养大学生工作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该调查队社会实践活动以“接地气,有创意”为主旨,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意,展现他们的才能。这区别于普通的社会调研类“三下乡”实践活动,为后期“三下乡”选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选题角度。
关键词:新农科;“三下乡”;接地气;有创意
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重要回信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优化涉农专业结构,深化高等农林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动新农科建设,加快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全面开展新农科建设。新农科要求高校从教育理念、课程体系、培养方案、实践教学、协同育人等方面,落实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等需求,构建面向我国新农业、新农村、新农民、新生态的适应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需求的重大战略。实践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型人才的主要方式,也是实现创新技术能力的重要途径。实践中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在探索学习中,极大地筑牢了新知识的掌握横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开展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建设新农科的关键。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各个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是推进大学生真正走出校门、接触社会、了解国情,将学校所学知识付诸实践的重要途径,同时对培养大学生专业技术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大学生自主进行综合性学习的关键,可基于学生的直接体验,体现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昆虫调查是涉农大学生深入社会实践活动重要的一步,也是建设新农科项目的一个方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自身的能力定位,旨在讓学生真真切切体会到社会的气息,明确自己下一步如何丰富知识以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从而从现在做起,时时刻刻谨记提升自己、丰富自我。
一、暑假“三下乡”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的指导不足
部分教师由于自己有科研任务或生活等方面的原因,不带队参加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或只选择做场外指导。还有的教师存在怕麻烦、担心带队学生出问题需担责任,选择不参与、不指导。造成实践团队的专业指导老师较少,甚至存在从未参与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教师作为活动的指导者,导致有些情况教师无法对学生进行专业方面的指导,不能在活动中充分起到方法指导、兴趣激发、解答疑难等作用。并且,“三下乡”实践活动中,普遍缺乏课程思政专职教师的参与,这样造成不能充分发挥“三下乡”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
(二)目标不明确,专业针对性差
调查显示,“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大多涉及面广泛,但是专业性比较差,不同的实践团队所开展的活动大同小异,普遍缺乏前期调研工作。造成实践团队专业化、项目化程度不高,不能利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不能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去做好服务工作。并且不同类别的团队不能很好地分类指导,且后期分类考核机制不健全。
(三)学生参与度不高,积极性差
有研究调查发现,学生主动报名参加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实践比例约为6.5%;大学生参加过社会实践的仅占56.2%,可见近一半的学生未参加过社会实践。应积极动员全部学生参加到社会实践中来,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在活动中感受到自己创造的价值。
(四)宣传力度不到位
对于先进典型的个人和团队事迹宣传力度不够,不能很好总结分享这些团队的实践前的准备工作、实践中的现场活动、实践后的总结经验。缺乏活动的主题分享会、动员会、先进典型讲座会、优秀调研报告奖励会等。如可开展设立优秀指导教师、优秀团队、优秀调研报告、最具影响力新闻报道等各种专项奖,通过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宣传活动的成果,鼓励实践团队持续开展定点社会实践,达到感染、鼓励、教育学生参与活动的目的。
二、“三下乡”社会实践创新探索指导思想
学校以引领青年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投身“十四五”建设为重点,坚持“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宗旨,秉承“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坚持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社会观察、志愿服务、科技创新、就业创业的有机结合,按照“按需设项、据项组团、双向受益”的原则,组建重点团队、实施专项计划和进行项目竞赛,充分发挥人才和学科优势,积极探索社会实践活动的新机制,不断完善社会实践长效循环建设。在社会实践常态化发展为总体思路的指导下,学校开展了安阳工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威威太行昆虫先锋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三、实践经验与启示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突破以往“三下乡”活动的藩篱,在考察调研的基础上,注重专业知识与实践活动的联系,关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本次活动主旨为“接地气,有创意”。“接地气”即“行万里路”,就是要让学生走近大自然,认真感受社会。太行山山脉地质复杂,昆虫种类繁多,目前尚无人进行完整统计。我们组织此次活动,一方面让学生领略祖国壮丽河山的美,由自然美进而领会社会美;另一方面填补太行山昆虫完整统计空白。“有创意”即“横看成岭侧成峰”,使学生在昆虫识别调查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意,展示自己的才能,这主要表现在后期学生制作的精美“蝶翅画”上。因为区别于普通的社会调研类“三下乡”实践活动,使得本次活动为后期“三下乡”选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选题角度。
(一)加强同学间及师生间的和谐相处
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多样,但都以小组合作为前提,“昆虫调查”“出勤、纪律”等无一不是在合作中完成。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引领下,根据学生特点安排任务,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感受、在合作中分享成果。让学生每个人都能领会合作的必要性,增强其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教育的意义在于人的发展,社会实践活动使教师走出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朝夕相处的朋友,促进师生关系健康良性发展。
(二)增强课堂知识的运用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实践活动的核心是实践,即做。参与是学生的一项重要权利,而课堂的局限性限制了学生参与权利的使用。本次社会实践活动注重学生实践能力,让学生亲自捕捉昆虫,让他们观察昆虫的各个部位特征,进行解剖,遇到问题让他们通过查阅课本或借助网络获取答案。学生的实践是真实的,是丰富多彩的,关注实践,让学生提高了课堂知识运用能力。
(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强烈的求知欲和认识兴趣,是推动学生实践的积极动力。求知欲和认识兴趣,除了和认识需要有关,还产生于人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因此,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教师必须创造条件和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本次社会实践活动,我们选取环境复杂、充满神秘感的太行山,使学生未到即跃跃欲试。入深山,又增设疑问,让学生充分动脑、动口、动手,自己建言献策,探求最优采集昆虫方法,让学生在学有所得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本次社会实践活动证明,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认识兴趣是活动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学生形成稳定学习热情的动力。同时,在社会实践活动实施中,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这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有效措施。每个人都希望受到尊重,学生的尊重需要得到满足,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更高。本次活动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一些经过学生努力能够解答的问题,比如如何利用现有工具采集更多的昆虫,尽可能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此外,竞赛是一种强大的外部动力,是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又一有效措施,能激发学生的荣誉感、自尊心。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分小组进行适当比赛,大家为了给小组争光,争先恐后学习工具的使用方法,不惧酷暑炎热、不畏蚊虫叮咬、不怕饥肠辘辘,胆小的同学更是克服恐惧心理尽全力捕获昆虫为小组添光加彩。从而证明,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适当开展一些竞赛活动可以起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四)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学生创造性思维是无限的,但是需要开发和引导,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创设良好的情境,为学生创造性助一臂之力。智慧同智慧碰撞,就会溅出耀眼的火花,教师必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创造出一种切磋讨论的氛围,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层次,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创造性,以做“蝶翅画”为主题,让每个学生都发表自己的看法,使学生在碰撞交流中展现思维的创造性,这有别于以往普通的社会实践活动。启发学生的灵感,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大自然是灵感永恒的源泉,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学生们深入太行山。太行山的美,为学生产生灵感提供了极好的外部环境,种类繁多的昆虫更是给学生提供了诸多灵感启发。本次活动获得的昆虫翅以暗色系为主,学生们充分利用现有昆虫,设计策划出惟妙惟肖的“熊猫抱竹”“细雨春归图”“金鸡独立”等“蝶翅画”,使自身的创造性得到了极大发挥。
(五)加强宣传工作
学校宣传工作是展示学校办学、育人理念与管理水平的一扇窗口,是树立学校社会形象和赢得社会良好评价的重要媒介,也是学校树立品牌和提升名气的手段。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教育環境下,加强学校宣传工作,已成为学校聚力、外显的共识。为此,社会实践活动完成后,我们立即联系搜狐网、大学生网等新闻媒介对此次“三下乡”活动进行了及时报道。一方面,通过新闻媒体推介,可以把这次实践的新经验、新成就、新亮点等广泛传播出去,促进高校之间互动互通、协同发展;另一方面,借助新闻媒体力量,总结学校在破解难题方面的好经验、好方法,传播自身独特优势。这样既宣传了学校成绩,又给其他高校提供了学习借鉴之处,主动、有效地对接社会、行业需求,广泛获取有益的办学资源,办好产学研应用型高校。
四、结 语
“三下乡”活动自开展以来,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有了相当大的提高。我国众多农村的发展进程已经从刚开始的实践摸爬滚打阶段,到了现在逐渐走向专业化、规模化以及长久化的发展模式,但是也存在实践周期短、规划不充分、实践内容浅、简单无深度、活动千篇一律、创新不足、全员参与度不高、成效低等问题。而本次实践队从三个方面着手克服了以上问题。一是选题恰当。选题结合课堂内容并考虑学生具体情况,使得大学生的实践活动多样化、具体化,增强了学生在本次活动的主体性。二是有创意。在往年类似活动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创新创造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三是宣传到位。宣传工作做好了,对于提升学校名气、树立学院品牌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育从实践中走来,教育要走向实践。扎实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推动实践育人,助力新农科全面建设。
参考文献:
[1]程虎,李威,韩建刚.“新农科”背景下非农行业特色高校涉农专业建设模式研究 [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1:13-15.
[2]陈莉萍,林捷,钟德强,等.高职院校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模式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0,19:260-261.
[3]汪钥龙,莫海燕,魏炜,等.新时代高职院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广西教育, 2020:19-20+61.
[4]李保辉.基于“00后”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调查报告[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109-110.
[5]赵慧星.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探析[J].农家参谋,2020: 26.
[6]苏志武,切实做好高校新闻宣传工作[N].中国教育报, 2015-2-5: 002.
[7]赵瑞希,王子铭.“大思政”格局下高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育人机制的创新探索[J].大学, 2021:133-136.
[8]粟方俞.浅析新形势下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21:47-48.
[9]范孝东,大学生“三下乡”到底香不香[N].安徽日报,2021-7-27: 009.
[10]孙超群.开展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思考[N]. 新课程(教师版),2005-3-20:3.
基金项目:河南省新农科研究与实践改革项目(项目编号:2020JGLX144);2020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培养计划(项目编号:2020GGJS232);国家青年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31802007);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项目编号:19A210007);安阳工学院“十百千品牌提升计划”和安阳工学院“百千万英才提升计划”研究成果
(作者王兴云系安阳工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南省太行山林业有害生物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副站长,博士,研究方向:植物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