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薇
摘要:奥尔夫教学法运用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中,能够增加课堂趣味性,弥补现有音乐欣赏方法的不足,增强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彰显音乐的个性。本文充分利用声势律动、情境的呈现、图形谱的展现、节奏练习以及自制打击乐器的伴奏等,研究有效运用奥尔夫教学法逐渐提升小学音乐欣赏课效率的课程范式。
关键词:奥尔夫教学法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课程范式
在小学生的音乐学习中,音乐欣赏课一直是许多教师在教学中的困难点,相关的课程应该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让学生感知与欣赏音乐所带来的美。目前来说,在我们国家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里面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如教师对于小学音乐欣赏课缺乏相应的认知,学生的音乐审美处于较低的水平,教师无法找到好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学习积极性。
一、奥尔夫教学法的概念及其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中的作用
“奥尔夫教学法”是德国音乐家Carl Orff创立的,这个方法是目前全球最有名、影响最大的音乐教育方法之一。其注重“诉诸感性,回归人本”,将音乐的行为方式看作表明其“原本性音乐”第一特征,并提出了基础音乐教学的三大原则。2001年教育部出台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其对国内外的音乐教育体系以及奥尔夫教学思路作出了一定的描述,从儿童本位出发,提倡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开展律动、吟唱、舞蹈等综合性表演音乐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目前小学音乐欣赏课中使用奥尔夫教学法的做法
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常出现各种问题,如在上音乐欣赏课时,教师先让学生去聆听,无论音乐长短难易,都会问学生听到了什么?这样的方法并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也被完全束缚了。甚至有些教师还错误地认为小学生应该体会、欣赏音乐的课程,以分析乐理知识来进行生硬教学,如此乏味的教学方法难以提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怎样才能够使用奥夫尔教学方法促使孩子们喜欢上音乐欣赏课呢?我们需要结合相关的经验来总结出一套独特的办法。笔者就将自己总结出的经验以一节音乐欣赏课《打猪草》为例,给大家分享这种音乐教学方法的实际应用。
三、奥尔夫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基本范式
(一)语言声势,形体感知
奥尔夫教学法特别适用于刚开始学音乐的人。它推崇的语言声势、身体律动、形体动作等,能够提升小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的兴趣。以五年级上册黄梅戏改编的器乐曲《打猪草》为例,我根據五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在引子部分引入黄梅戏强调的语言声势,并结合拿劳动工具的念白,让学生一下子找到了曲中的音乐人物形象。
学生根据乐曲中设计的剑指和兰花指能够看出,这首乐曲共有两个人物形象,跟着音乐用相关的戏曲动作能够塑造出不同的形象。奥尔夫教学法的引入,从儿童本位出发,结合本地域的文化、戏曲甚至是方言,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们能够更好地参与到这一环节,与奥尔夫所说的“闻乐而动”一致。
(二)创设情境,故事主线
奥尔夫教学法是综合性教育方法,它综合了美术、戏剧、语言、表演各个方面。这种教学方法贴合了孩子爱动、好奇和精力旺盛等特点,能够达到比较好的学习效果。教师要学会怎样带领自己的学生去感受音乐,刺激他们主动去讲述自己对于音乐的感受,并不需要强行地向他们灌输音乐的欣赏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把学生的眼睛和耳朵都充分地调动起来,让学生感受音乐中的二胡和三弦旋律,让他们身临其境;再将乐器与两个人物形象融合到一起,使其感受乐器的音色,想象并分辨每一个人物形象所对应的乐器,感受音乐的完整性。
(三)图谱并茂,深入学习
通过使用奥尔夫教学法,我们能够有效地帮助孩子们提升他们对于音乐的记忆力以及理解力,并且以此为基础激发他们对于音乐的想象力。比如《打猪草》,通过“金花出门”,我先引导学生想象拿上了劳动工具出门时会看到什么样的景色,运用多媒体播放山中画面,出现旋律线条,蝴蝶随着线条在山间飞舞起伏,引发学生想象。
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有的说看到了连绵起伏的山峦,有的说看到了潺潺的流水,有的说看到了飞舞的蝴蝶……那么教师和学生一起在想象中画一画旋律吧!这首乐曲结构复杂,笔者将图谱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出来(见图1)。
图1思维导图
(四)以趣代教,节奏练习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使用率最高的当属节奏练习的方法,使用这个方法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教师在教孩子们学习节奏乐理的相关知识时,大部分情况下教课过程都比较枯燥乏味,很难吸引学生们的兴趣。把上述方法运用其中,就会大大降低知识学习的困难度。在教学《打猪草》的时候,其中有这么一段经典的黄梅戏唱腔——“郎对花姐对花,一对对到田埂下”,我运用了节奏训练,巧妙地把打花巴掌的游戏融入进了节拍中。让学生尝试和同桌互相拍手,加上演唱黄梅戏歌,既稳定了节拍,又充满趣味性。教师可以通过使用情境创设这种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把孩子们带到情景中,勾起孩子们的兴趣。还可以制作有趣的课件带动孩子学习,引导孩子们独立思考。在奥尔夫教育理念背景下,引导学生动脑、动手。例如,给孩子们讲与黄梅戏有关的知识时,可以以穿越古今的方式,在课件中打开一幅画面。利用网络资源,把现代流行音乐和黄梅戏的对唱呈现在学生面前,仿佛置身于故事的情境中,正身处安徽古镇三河。这为之后的教学做好了铺垫,同时还能够让他们对《打猪草》有一个整体把握,并激发学生热爱传统、爱家乡的情感。
小学音乐欣赏课中引入奥尔夫教学法的课堂范式研究2022年1月中第2期(总第102期)(五)拓展创编,拔高课堂
即兴编创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的重点之一。首先要说的就是乐器,其充分地体现出了“原本性音乐”特色,我们采用的教学方法大多是分组,重复简单的节奏型,不需要高超的演奏技巧,就能被大多数孩子所接受。其不光能够被当作二声部的伴奏乐器,还能够激发学生利用身边能够发声的物件来制作乐器。我在教学过程中就利用奥尔夫教学方法并结合了民族打击乐器,如木鱼、锣、鼓等。最后,还结合了京剧中的锣鼓经,让学生进行二声部的再创作,让经典黄梅戏演绎出新的韵味。
将德国的奥尔夫教学法运用在安徽省的黄梅戏改编的器乐曲中,二者相得益彰,最终在戏曲新唱中,拔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们由衷感慨五千年文化从未断流。
对于现如今的小学音乐欣赏课来说,想要成功发挥出奥尔夫教学法的作用,最重要的就是要把该方法和实际教学结合到一起,与学生的情绪结合到一起,这样才能实现高效课堂。当然将奥尔夫教学法运用到音乐欣赏教学中,不能生搬硬套,教师要充分理解音乐,在熟悉学生情况的基础上,结合音乐文化,形成符合音乐特征的、中国特色的一套教学范式。
参考文献:
\[1\]李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小学课堂中的运用\[J\].音乐时空,2014(19):959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刘艳.浅谈奥尔夫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好家长,2018(42).
\[4\]叶晨雯.奥尔夫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戏剧之家,2017(19):152153.
责任编辑:唐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