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正友
摘要:伴随着初中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针对初中英语教师如何有效地开展语法教学活动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在研究过程中,人们发现思维导图在优化初中英语语法方面有奇效,其严谨的构架和科学的布局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高效提升。本文将对思维导图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展开深入研讨。
关键词:初中英语思维导图语法教学应用研究
思维导图通过层级和分类等结构框架将信息进行合理的整合归纳,从中心主题开始借助一定的分支关联,并将关键词和图形应用其中,并进行标识,利用丰富的色彩和字体变化以辐射的方式将重点内容可视化。英语语法学习对于学生自身而言存在很大的困难,尤其在初中学习阶段,学生初步接触英语语法学习,庞杂的知识体系和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英语语法学习产生了极大的抗拒心理,这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为此,在英语语法教学中可以尝试利用思维导图,借助其框架性的特点帮助学生有效地归纳整理零散的知识点,厘清语法的内部规则,进而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实现英语语法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辅助语法知识的串联、归纳
对于初中生而言,尤其是初一学生,刚从小学阶段过来,其自身的学习方式仍然存在较多不成熟的地方,而且小学英语学习接触的语法知识极为浅显,通过感性思维就能很好地掌握语法知识。但在初中英语学习中,语法知识已经逐渐深入化、合理化,学生的学习难度陡然增加。为了降低英语语法学习的难度,可将思维导图充分巧妙地应用起来,教师在教学中按照思维导图将语法知识进行有效的串联和归纳,让语法知识呈现条理性。
例如,在学习“助动词”相关的语法知识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知识将助动词的相关知识以思维導图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比如通过大一号的特殊字符和色彩鲜艳的艺术字体在多媒体屏幕中央呈现,向学生展示助动词作为主题词及其余的分支主题词,然后在其周围分别用各种颜色的字体进行标识,包含其功能、定义和应用,接着在三个分支的下面分别对这些内容进行详细的解释,如助动词是用来构成时态和语态。同时针对这部分内容,教师可为学生举例说明,然后鼓励学生对这些句子进行翻译练习,对于积极参与课堂提问的学生给予鼓励,以此激励其余学生积极参与,甚至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结束后针对学生们的翻译误区,教师可以深入浅出地向学生解释为什么和怎么做,以及其功能可以在句子中表示时态、语态、加强语气、构成疑问句等,再利用一些简单的语句进行展示说明,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学习。随后教师便为学生展示最常用的一些助动词“be、have、do、will、should、would、shall、did”,并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们展示相关的例句,以实际案例向学生解释常用助动词的用法。通过一连串的知识传授,学生可全面了解助动词的相关知识。随着教师不断地抛出各种各样的案例,学生对于助动词的学习也会越来越感兴趣。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鼓励学生及时说出不明白的地方,并针对这些地方进行详细讲解。最后,教师还可以在语法知识串联的基础上为学生出一些例题,帮助学生们理解学习。
总之,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鼓励学生学习语法知识串联的同时,可培养其串联、归纳方法,使其在后续的学习中借助思维导图构建属于自己的助动词思维导图。
二、助力学生对语法知识的理解
在当下的英语语法知识学习中,学生普遍存在理解不透彻、感悟不充分的情况。这就造成了大多数的学生在进行实际训练时常常根据自己的感觉做题,甚至出现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因此,为了有效提升学生对初中英语语法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去引导学生自主开展语法学习,让学生参与其中,构建语法结构,进而帮助学生真正理解语法知识。
例如,在学习“副词”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详细讲解思维导图的框架和特点,然后将课堂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其自主进行以副词为核心的思维导图的制作。让学生就如何有效地展现思维导图的魅力展开研究。由于初中生的创造性思维比较活跃,在制作过程中教师会发现各种各样的思维导图,有学生将思维导图制作成船的模样、树的形状及葡萄的样子,然后以不同的部位展示着各个层次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在大树状的思维导图中学生在树干部分写上副词,然后在不同的枝干上画出副词的基本用法、副词的位置、副词的排列顺序等内容,再在枝干的分支上继续将副词的各个特点用彩色的笔进行标识。不同形式的思维导图体现的中心思想都是一样的,因此每个学生就像画画一样展开语法知识的绘制。制作过程中学生们积极查找相关资料,同时主动进行讨论。最后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将自己的思维导图进行展示,由其余学生进行评价,对于完成得不错的学生给予奖励,并在后续教学中予以应用。在没有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有条不紊地进行副词相关知识的整理学习。
三、帮助学生构建英语语法思维
英语语法相较于单词的记忆有更高的难度,也让英语知识的学习具有抽象性和复杂性,单个知识点的障碍有可能造成学生对英语学习丧失兴趣,而语法知识在整个学习阶段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此,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构建属于自己的语法思维,使其在训练中更加得心应手,具有更好的语感。
巧用思维导图,优化英语语法教学2022年1月中第2期(总第102期)例如,在学习“动词”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针对这部分内容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分类,首先是引导学生了解如“come,go,arrive,return,meet,leave”等词语的简单用法,然后针对这些词汇分别举出若干个例子。尤其come,go,arrive,return,meet,leave等词都存在现在、过去、未来不同的状态,针对不同的表达状态向学生举各种各样的例子,如“Yesterday I (get) a letter from him.He (say) he (come) to visit us next week.”以此句为例让学生尝试填写空白地方的动词状态,在七嘴八舌的回答中学生们可逐步找到正确答案。这个例句里面包含不同的时态用法,教师以此为基础利用思维导图在黑板上画出动词的重点内容,针对动词的语法特征、动词分类、非定义动词进行总结,以及动词非谓语动词等内容有层次地展开排列,在学生的脑海中呈现一幅具有明显结构化的语法图。有了前面的例句铺垫,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再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深入展示更多的语法知识,这样的由浅入深不仅不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会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工具,不但让教学变得更具层次性和科学性,也让学生对复杂知识的学习更感兴趣。作为初中英语教师,在应用思维导图开展相关教学时,要尝试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根据学生的特点创设各种形式的思维导图教学,改变其固有的学习思维,从而提升语法教学效果,让学生对英语语法知识的学习更加主动、热情。
参考文献:
\[1\]闫彩霞.巧用思维导图优化农村初中英语语法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7475.
\[2\]徐慧.解读巧用思维导图优化中职英语语法复习课堂的策略\[J\].新东方英语(中英文版),2019(11):131.
责任编辑:唐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