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区域网络教研模式的实践探索与反思

2022-03-04 10:55孙雪飞柴敏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2期
关键词:教研区域活动

孙雪飞 柴敏

摘要:区域网络教研是在“互联网+教育”的时代背景下教师教研活动的有效补充,可以破解传统教研活动中受时空限制的难题,有利于推进教研活动区域教育均衡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分析蜀山区网络教研工作现状的基础上,对蜀山区网络教研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进行了详细论述,并对网络教研的可持续性发展进行反思。

关键词:区域网络教研教研模式实践反思

一、引言

网络教研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教研模式。这种教研模式与传统的教研模式相比,有着跨时空、跨区域、主体多元化的优势。这种模式可以借助网络技术构建教研平台,实现区域间教师的在线互动交流,促进教师教研能力的快速提升。

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大数据分析、云端教研、智慧课堂等教学手段的出现,使得教研模式越来越网络化和智能化。尽管如此,听课评课和集体备课仍是大多数一线教师网络教研的主要形式,交流教法和学生情况则是网络教研的主要内容。

蜀山区地处合肥市西部,地域广阔,学校众多,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区学校。尤其南岗、小庙、侯店小学等农村薄弱学校划入区属后,城乡学校的教育发展不均衡现象越来越明显。教育资源不均衡制约了蜀山区整体教学质量和教研水平的提升。因此,借助现有教育理念和教育技术手段,构建创新的教研模式,提高教研的实效性,将优质的教育资源辐射到全区,让区域内教师教研水平共同提高,实现区域教研均衡化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为此蜀山区教研人做了如下探索与实践。

二、蜀山区网络教研现状分析

为更好地了解区属教师在网络教研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优化网络教研的方式,我们从教师基本情况、教师理念、教研现状,教师经验四个方面设计了调查问卷,对包括偏远地区小学在内的区属46所小学的数学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数据显示,超过半数的学校开展教研活动是以传统教研模式为主,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利用QQ和微信等手段开展网络教研。半数以上的教师认为有必要利用网络教研的模式辅助开展日常的教研,部分教师认为开展网络教研要视教研活动的主题和内容而定,说明教师具有开展网络教研的意识,但意愿不够强烈。

调查还显示,23.7%的教师没有参与过网络教研活动,30.4%的教师一学期只参加过一次线上教研活动。绝大多数教师只是把互联网当作获取信息的途径,没能上升到相互讨论交流的集体行为。虽然也有一部分教师在网络平台上参与讨论教学问题,但是很明显,交流时表达出的观点理论性和学术性成分都不够。这些都表明教师的教研能力有待提高,教师的教研理念尚需进一步更新。

笔者对调查问卷结果进行总体分析后发现:教师普遍对网络教研方便便捷和跨时空的优点持积极认可的态度,但是部分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对教研活动的主题有着不同的需求,区属学校间缺乏互动,网络教研活动的内容设计需要进一步创新。

三、区域网络教研模式的探索

基于上述调查结果,为了扩大教研工作的辐射范围,吸引更多的教师积极参与网络教研,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蜀山区教体局教研室依托网络环境,利用网络技术、网络平台,共享网络资源,围绕课堂教学、课题研究、提升师资教研水平等方面,全方位地开展了“互联网+”背景下的区域网络教研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图1区域网络教研模式实践与研究框架

(一)组织网络教研结对校,构建网络教研共同体

1.划分网络教研结对校

我们将区属46所小学,按就近、城乡互补的原则,分成16个教研结对小组。每个教研结对小组由一个示范引领校和1-2个相对薄弱的教研结对校共同组成。成立結对工作小组,各结对校分管教学副校长担任组长,教研主任担任副组长,教研组长具体负责结对工作的沟通联络事宜,要求结对校数学教师全员参与结对教研活动。每学期结对校共同制订工作计划和教研活动方案,保障网络教研工作的规范性、秩序性。

图2区域网络结对教研共同体

2.建立学科教研联动机制

各结对小组在传统教研形式基础上,通过各种网络平台定期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网络结对教研活动,形成教研联动。如:组织师生互访交流,开展学科互动研讨、青年教师同课异构、骨干教师观摩展示、网上优秀课例分享、论文评选、课件制作、微课制作、单元说课、评课反思等活动,为老师们提供学习和展示的平台,努力创新教研方式和途径,充分发挥网络结对的作用及功效,构建信息化、多元化的网络教研运行机制,实现教研网络化和常态化。

3.建立资源分享共建机制

结对学校之间互相开放现有的网络资源、课程资源、管理资源、专家资源。学校之间如有重大活动,向结对学校发出邀请,共同参与活动,构建教师之间互相学习交流的平台,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实现跨区域间教育资源交流共享,给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有效引领和资源支持。

4.建立结对教研评价机制

制定《蜀山区小学数学学科网络教研结对工作评价方案》和具体评分标准量化表。每学年进行一次网络教研优秀结对校评选。区教研室组织区内专家教师对照评分标准量化打分,评选出优秀教研结对校,营造创先争优氛围。评价内容主要包括:(1)网络教研结对校的责任与义务。(2)网络教研过程规范性资料,开展的结对教研活动均要做到有组织计划,有实施方案,有新闻通知,所有活动均保留有文字材料、图片资料和视频资料。(3)网络教研结对校资料的差异化数据分析、档案管理和材料总结。以正向鼓励的方式促进各结对校之间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提高教研的实效性。

构建区域网络教研模式的实践探索与反思2022年1月中第2期(总第102期)(二)建立课例研究视频网,构筑网络共享资源库

在互联网海量信息的背景下,教师往往为搜索所需的教学资源耗费大量的时间。因此,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急需的教学资源,并能在备课过程中实现快速便捷的搜索,建立网络共享资源库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为此,我们利用优酷网视频平台,建立了蜀山区小学数学视频资源库。视频资源库包括三个部分,一是优秀的在线课程、名师课堂实录、专家讲座视频等,二是学生课堂精彩生成的互动视频、“今天我当小老师”视频、学生自己制作的微课、参与社会实践的小视频,更多的是全区数学教师在各级各类教研活动中的教学实录、案例分享、说课、无生上课、经验交流、沙龙研讨的视频。每次教研活动安排专人录制视频,专人负责上传,并生成二维码,及时发送到教研组长群和各年级备课群,让因路远或时间安排冲突不能参与现场活动的老师也能通过视频网站回看活动视频。资源库中现有各类教学视频资源1217个,后续还在不断更新。这些资源支持随时观看、收藏、下载,真正地让教研活动做到了跨区域、跨时空,为教师提供高效便捷的资源共享服务。

(三)利用多平台融合支撑,构建主题教研互动区

1.融合利用教育云平台资源

各种基于互联网教育的网络平台的不断涌现,为网络教研的高效协作提供了有效支撑。我们对全区教师进行云平台功能培训和指导,引导教师熟练掌握和运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安徽省教育资源平台、合肥教育云平台等各项功能,让每位教师都能够有效利用平台进行教学资源的搜索和利用,让平台的各种数字化资源有效地辅助教学。同时鼓励骨干教师在省资源平台和市云平台开通自己的个人空间,将教学实践中的优秀经验、优秀案例与反思、优秀教学设计等教育资源发布在个人空间,使得优质资源能快速在区内学校和教师之间流动共享。在省资源平台教研组模块中,建立全区结对校教研组讨论区,结对校成员可以在讨论区内发布活动通知、动态、新闻、成果,从而实现知识共享,资源共建。

2.建立多功能线上交流互动区

我们利用网络通信工具QQ及时沟通的优势,分别建立蜀山区中心备课组QQ群、蜀山区专家型教师研课团队QQ群、蜀山区各年级备课交流QQ群等多个平台,构建主题教研互动区。

如从每个学校抽调2至3名青年骨干教师成立区中心备课组,建立区中心备课组QQ群,备课组青年教师每2人为一组,间周举行同课题或同主题的课例研究、单元整体教学研究视频分享活动,通过线下上课、线上同步直播等手段,针对某一课例或某一知识点,共同探讨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优化、学生学习方式的评价等,并邀请区内专家型教师进行点评。所有参与教师在线发布听评课记录和反思,及时优化和改进课堂教学,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

专家型教师研课QQ群,则由区属小学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专家型教师组成,每学期针对某几个课例,组织研课团队教师一起备课,让青年教师进行课例实践,然后再反思研讨,不断地专业打磨和完善,形成优质的教学设计和案例,为青年教师参加优质课大赛和各级各类比赛提供了可供参考和借鉴的优质教学资源。

各年级备课交流QQ群,则分6个年级,将全区数学教师按照执教年级分配到对应年级的群里,以教师的需求和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每两周提出一个主题进行讨论。主题从专家型教师建议主题和一线教师自定主题两方面筛选,活动规定时间内,教师在网络平台中互动交流、畅所欲言。如来自教学一线的教师提出容易产生争议的问题,如“圆是扇形吗?”“怎样区分梯形的上下底?”“20000001000读作二百亿零一千,还是读作二百亿一千?”等。通过辩论对话,教师之间相互补充,彼此启迪,让问题在讨论中不断拓展和清晰。这些做法既提高了他们的思辨能力,也帮助刚入职的青年教师正确把握教学内容,用问题铺设思考的阶梯,演绎多元对话的精彩。

四、区域网络教研的实践反思

(一)注重新老教师的优势互补

网络协作教研的开展以一定信息技术为基础,需要教师掌握相应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但是有着区域差异的城乡教师和年龄差异的新老教师,在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和对于接受新事物的态度方面存在很大差异。部分老教师对信息技术不熟练,也不愿花过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学习,所以,如何设计出行之有效的机制,将青年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强、学习意愿强的优势和老教师教学经验丰富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教师参与网络教研的积极性,构建出一个人人参与的教师网络研修共同体,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二)注重网络教研的过程实效

当前,一些结对校的网络教研的模式缺乏创新性,教师对已有的教研模式的参与积极性已略有倦怠,因此网络教研应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并注重过程的有效性,力求从教师的发展需求出发,探索区域教研模式的创新性。比如,找出教师的需求点和兴趣点,开展沙龙研讨、差异对比等方式的教研活动,并采取一定的评选和奖励措施,激发结对校和教师的参与积极性与动力。

教师要利用我区现有的网络教研平台作为个人成长的工具,将自己参与各种教研活动的過程性资料完整地保存下来,为自己的专业成长积累素材。同时积极参与学科互动,在体验、感悟、讨论和思考中取得进步。教师还要积极参与教研网站的建设,主动进行资源共享,这样教研平台才有源头活水,才能更大限度地实现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三)注重网络教研的团队建设

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创新模式,网络教研的团队建设尤为重要。要充分发挥学科教研团队中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构建专家研课组、中心备课组、年级备课组三个层面的网络教研队伍,并为相对薄弱学校的教师培养提供指导和帮助,组建教研新生力量的第二梯队,让不同片区的教师一起进行互动教学,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教育的持续均衡发展,发挥区域网络教研的最大辐射作用。

五、结语

自网络结对教研活动开展两年来,我区先后开展结对校之间的校际课例研讨80余节,听评课反思500余篇。各结对校之间开展结对活动50余次,参与教师千余人次。结对校教师相互交流,研讨方案,组织实施,反思评价,形成共同成长、共同提高的网络教研共同体,真正做到了城乡学校优势互补和均衡发展。在2020年举办的合肥市教育云平台暨智慧学校建设与应用成果展示现场会上,我区对开展网络教研构建区域教师研修共同体的活动进行了展示汇报,获得了与会领导和专家的一致好评,肯定了蜀山区小数在网络教研中走出的新途径。

网络教研改变了教研的行走方式,使得教研活动能够跨时空、低成本、高效率地与教学同步。教研成果共享化,满足了教师的资源需求。作为传统教研形式的有效补充,线上线下融合式教研已成为未来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区构建的网络教研结对模式也会在实践中不断走向成熟和常态,促进区域教育的均衡化发展,实现教师教研效果和质量的全面提升。未来,我们还将升级教师网络教研形式,继续创新教研新途径,力争走出一条符合蜀山区教研发展实际的区域网络教研创新之路。

参考文献:

\[1\]张义群.“互联网+”背景下校际协作教研模式的实践与反思\[J\].当代教师教育,2021,14(1):6164.

\[2\]张昆.互联网发展对中小学网络教研的影响\[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1(1):3033.

\[3\]吴春燕.网络协作教研的实践探索与反思\[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12):5861.

\[4\]张琼花.“互联网+教研”模式下学科教研指导策略研究——以中学数学学科“教学联合体”网络教研为例\[J\].教育传播与技术,2021(6):6267.

\[5\]武滨,左明章,阚伟.基于活动理论的CTMA区域网络教研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7(9):104110.

\[6\]庄敏琦,庄菁玮,李明翔.“互联网+”背景下校际协作教研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15(12):9396.

责任编辑:丁蔚

猜你喜欢
教研区域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分割区域
擦桌子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区域发展篇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该活动活动筋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