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探究

2022-03-04 10:52孔永泉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26期
关键词:举一反三发散性思维兴趣

孔永泉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举一反三的能力,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小学生的求异性思维、创新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关键词】小学数学;兴趣;举一反三;发散性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不能只是满足于教学生学会课本的例题、会算几道式子和解几道应用题,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水平。学好数学需要以思维能力作为基础,而思维发展又需要通过数学练习。因此,要把训练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摆在教学的最关键地位。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创造机会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供给每个学生展现发散性思维的舞台,让每个学生始终保持着自主、积极学好数学的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提升数学学习效率。下面,笔者谈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一、激发兴趣爱好,是训练小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关键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倘若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到有趣,他们就会自觉思考、乐于探索。如果学生对所需掌握的知识不感兴趣,就会容易形成厌烦和抵触学习的情绪。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采取游戏、设疑、竞赛等方法教学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掌握新知的愿望,学生在兴致勃勃的状态下学习,他们的注意力就易于集中,也容易学得更快,记得更加牢固。即使学习的内容增加、问题的难度偏大,学生也会乐于钻研,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例如,教师在教学《2、5、3的倍数的特征》时,以游戏激趣引入新课,箱子里用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卡纸写好2、5、3的倍数,学生抽出卡片,教师马上猜出它的颜色,结果教师猜得又对又快,学生在惊叹之余急于知道教师判断的方法秘诀。这时,教师立刻引入新课,学生兴致盎然地带着求知的渴望探索新知。又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先用卡片写好几道比较容易的加法算式,让学生改编成为乘法算式,因为题目比较简单,学生很快就完成了任务。接着,教师又出示:5+5+5+5+4=(  ),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探讨能不能把它改成一道含有乘法的算式。经过小组的讨论和教师的适当指导,学生列出了5+5+5+5+4=5×5-1=5×4+4=6×4……雖然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思考与讨论,但是这样的训练却充分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与学习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二、训练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的火花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动手操作能力与思维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动手能力越强,其大脑反应越敏捷,思维能力就越好。加强锻炼培养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发散性思维。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依据教材内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特点,精心设计教法、学法,把握教学重点,攻破难点,引领学生掌握新知,从而推动小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比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时,首先以“猜角”的游戏激趣引入,学生在各种类型的三角形上标好每个角的度数,说出其中的两个角是多少度,教师很快猜出第三个角是多少度。学生觉得不可思议,急于知道教师的方法和绝招。这有效激起了学生学好本课知识的强烈欲望。然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采用剪、拼、折、算等方式研究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和,最后发现将任何一个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加在一起都会得出一个平角,都是180度。最后得出结论,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之和都等于180度。接着动手将一个大三角形划分为两个小三角形,让学生猜一猜它们三个内角的度数加起来是多少,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度数之和与它的大小完全没有关系。通过猜角游戏引入,以剪、拼、折、算等活动推导出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和,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引导学生把动手操作能力转化为思维能力的过程。

三、训练举一反三的能力,促进发散性思维发展

心理学家指出,人人都具有固定型思维。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固定型思维往往束缚着学生的思维发展。受定势思维的影响,解题思路狭窄,解题方法单一,遇上难题便轻易放弃。在教学中应当安排变式、变题练习,加大逆向思维的训练,强化对转化思想、迁移思想、类比思想的训练,把不同的解题方法、技巧相结合,拓宽解题思路,形成举一反三的能力。比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的《综合应用百分数知识解决问题》时,教师出示问题:“平凤某果园今年贡柑和砂糖桔一共收获了20吨,贡柑的重量占总重量的3/5,贡柑和砂糖桔各收获了多少吨?” 此时要求学生在不改变数量关系的前提下,转换“贡柑的重量占总重量的3/5”的表达方式。学生以百分数的形式转述为“贡柑的重量占总重量的60%”;以比的形式转述为“贡柑的重量与砂糖桔的重量的比是3:2”;通过改变单位1转述为“砂糖桔的重量占贡柑的重量的2/3”,或者转述为“贡柑的重量是砂糖桔重量的1.5倍”,等等,通过这样的训练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进而拓宽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四、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练习,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教授认为,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有直接关联。它能够使学习者思想自由,想象力丰富,积极探索求异性,坚持自己的见解。这就需要我们在数学课堂中善于发现课程中所蕴藏的创新条件,让学生做到大胆创新,从而做到精心设计教学要点、攻破难题,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有效锻炼。在数学课堂中开展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经过日积月累的练习,既能够让学生的基本知识得到巩固积累,又能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教学中要抓住经典问题作为突破口,锻炼学生用各种方法途径求解,使学生以各种视角,从各个层面、方位思考和分析问题并求解。例如,在教学五年级应用题时,教师出示题目:“平凤镇中心小学五3班3个教师和47名学生去参观动物园。成人票每张20元,儿童票每张10元,团体票10人以上每张15元。怎样买票比较划算?”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分析,找到不同的购票方案,再比一比哪一种方案最便宜,最后学生通过思考分析、列式计算,找到最便宜的购票方案,既解决了问题,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既要使学生学会课本的知识和解题方法,又要善于激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态度,使学生的脑、口、手等全面动起来,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快乐中学习,并经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等专项练习,使学生了解各种各样的解题方式,拓宽学生探究思维的眼界,从而开阔学生的解题思路,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欧阳国慧.主动参与学习[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48.

[2]徐林生.努力培养新世纪的创新人才[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

[3]李峰.小学数学应用题天天练[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68.

责任编辑  胡春华

猜你喜欢
举一反三发散性思维兴趣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例题教学的有效性探索
初中科学复习课的有效性探究
高中物理的“举一反三”学习法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积极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全面提高英语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