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小学《道德与法治》SACE-R模式下的应用策略

2022-03-04 10:45江远梅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26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应用策略微课

江远梅

【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指出:道德内在于与生活之中,是生活的重要构成要素。即课程来源于生活,又指导生活。但现在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普遍反映出来的都是课堂教学形式单一,学生行为与教育目的相差较多的矛盾。随着科技的发展,微课可以有效实现《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模式创新,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师纷纷采用微课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本文主要阐述微课在小学《道德与法治》体验式课堂中的意义及应用策略。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微课;应用策略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任务是“立德树人”,是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随着社会的发展,道法课堂的重要性越显重要,课堂教学模式会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果。在番禺区道法学科正在进行的课堂新模式研究中,小学《道德与法治》体验式课堂的教学环节是:情境创设—活动体验—交流分享—外化提升—课堂调控,即:SACE-R模式。在这种体验课堂中,可以尝试辅以微课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生动形象、有趣、有针对性又易于理解的教学内容,通过动画制作等方式,让学生直观体验到现实生活中的情境,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本文主要对在小学《道德与法治》中应用微课的意义及微课在《道德与法治》课上的运用策略进行阐述。

一、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应用微课的意义

(一)微课的含义

微课是一种新兴的符合《新课程标准》的,采用现代信息技术,依据学生认知规律发展出来的教学活动,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时长在5-10分钟,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微课的优点是教学内容重点突出、资源容量小和资源使用方便、效率高,且它以视频的形式呈现,可以直接刺激学生的感官,并造成情感冲击,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思考。

(二)应用微课的意义

微课短小精炼,更具针对性,在课堂教学中有不可小觑的作用。在SACE-R模式演绎式情境体验的几个环节中均可使用:创设情境,活动体验化解难度等,把学生对课程的感悟和对生活的体验有机结合起来,使课堂变得更加丰富而深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好奇心,促进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的提升,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体验式课堂中微课的应用策略

道法课是让学生接受道德教育,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标准,指导自我行为的课程。如果能在小学《道德与法治》体验式课堂中运用微课,既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创新课堂教学形式。

(一)情境创设——激发学习热情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面向生活的课程,主要是结合实际生活而设计,也就是来源于生活。在进行微课设计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学习或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设计,即围绕生活设计素材。设计过程中,为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并理解,需要确保微课中的内容形象生动、语言简洁明了。在道法课中,微课的情境创设,可充分刺激学生的感官,尤其是听觉和视觉。有必要时,加入教师生动的讲解,可以让学生更容易被引进具体的情境中,进行感性的学习。

以统编版教材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我们神圣的国土》一课教学为例,上课伊始,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导入新课时播放微课《南北温差》,适时提问:你觉得他们生活的城市现在是什么季节?你是怎样判断的?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不同地区生活习俗也不一样的现象,引起学生学习下文的兴趣。趁热打铁播放微课《幅员辽阔的祖国》,让学生知感受我国的幅员辽阔,但因为地域相差远,横跨好几个纬度。因此,在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出现的景物和生活习俗也不一样。通过对以上微课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以情境微课场景演绎,化解学习难度

微课的使用可以直接影响本节课的教学质量。微课的设计可以将教材中难理解的知识点通过具体形象的演绎简单化,以情境微课场景演绎,化解学习难度。

如,在教学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中《学习伴我成长》一课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脑筋急转弯导入新课,既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启发学生思维,从而创新课堂教学单一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互动中得到思维能力的培养。我们还可以利用生活中的问题,如,学习洗衣服、学习做一道菜等,向学生抛出生活中的实践,让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有学问”,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多多观察和学习。接着利用微课,播放学生第一次学习本领的照片或视频,最后总结全文学习的好处。这样通过一个个生动有趣的画面制作来体现实际生活,以此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观念,从而通过微课教学让学生体会到这节课的核心主题,化解学习难度。

(三)以情境微课触发情感,建构学习模式

为落实“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的要求,培养健全人格的内在需要,《道德与法治》课堂注重学生道德品质形成过程中的知、情、行的关系。在小学《道德与法治》中合理应用微課进行教学,可以触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情感体验内化,将其主动转化为自己的行为标准,凸显课程性质明理、循情、导行的特点,为建构《道德与法治》课堂学习模式,实现在《道德与法治》体验式课堂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统编版教材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第8课《我们受特殊保护》时,微课《留守儿童视频》的引入,可以引起情感共鸣:感受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及可能面临的权利侵害问题,引起学生对维护留守儿童正当权利的情感共鸣。从而达到突破本课的难点——为下文让学生懂得国家为了这一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其实也做出了许多的努力,提升外化学生情感,实现情感升华。让学生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能够主动体恤父母,端正自己的言行,做个知法守法的公民。这就可以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育目的。

(四)整合课程资源——延伸学习深度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课程,既体现了国家和社会对学生道德发展的要求,也反映了学生生活的多重性、动态性,以满足学生道德成长的需要。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把课堂上的思想内化为自己的言行标准,懂得以正确的思想应对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即服务于生活,这个学习过程更重视学生的主观意识和主动性。为使学生具备主观能动性,增强自觉性,教师需要拓展教学宽度,不拘泥于课上时间与课堂空间,可以与其它学科进行融合,在设计微课时,可实现课程资源的融合,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实践与探索。

以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第一单元《拉拉手,交朋友》为例,在本节课程结束后,让学生进行学习拓展。对此,为学生提供《交朋友》的微课视频,让学生根据视频在课下制作简易书签,并将制作好的书签赠送给同学或教师。让学生通过课堂上的学习和亲身体验,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真正实现学以致用。这是教学实效性的重要体现。

综上所述,教师在SACE-R模式下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挖掘生活中的资源,从学生的兴趣和生活出发进行微课设计,利用生动有趣的微课,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获得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实现学生自身的道德成长,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效率,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责任编辑  陈红兵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应用策略微课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