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鹏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网络科技的发展是一个时代人类社会进步的集中表现。在新时期,青海省演艺集团为进一步弘扬和传播中国文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新发展理念,拓宽演出思路,充分发挥集团舞台艺术作品丰富、艺术表演人才济济的有利条件,借助网络平台,打造线上“云演艺”,通过网络实现演出推广、普及和宣传,打造文艺演出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机制,努力探索出一条紧跟时代要求的新路子。
一、线上线下融合的必要性
(一)新冠肺炎疫情对我省文艺演出提出新的挑战。青海省演艺集团作为省文化和旅游厅直属的文艺院团,肩负省内优秀文化传播的重任。2020年受疫情影响,全国各地各行各业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作为以观众为基础的文艺生产单位,文艺作品的演出经营亦无法绕开这个困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为进一步彰显文艺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宣传抗疫精神,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欣赏需要,开发线上演出模式,建立线上剧院,便成为摆在眼前的一项重要任务。2020年4月,在省文化和旅游厅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省演艺集团在微信公众号开设了文化演出播出平台,使广大观众通过手机或电脑足不出户就可以欣赏到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2020年,在传统的实地演出中,青海省演艺集团完成演出约737场,观众达到514500人次。2020年4月创建线上剧院,截至2021年12月25日,共完成线上演出110场,观众点击量近210万人次。
(二)信息技术革命为线上线下融合提供了土壤和空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信息革命(5G/6G)、互联网革命(web3.0)、人工智能革命,以及 VR、AR、MR等新技术越来越成熟,当下5G网络是中国科技创新引领世界发展的标志性项目,人们对网络的应用程度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通过线上和线下相融合,实体和虚拟相结合,建立“线上剧院”,创新专业剧团演出模式,进一步凸显文化和旅游行业“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增强文化和旅游发展活力,有效降低专业文艺院团演出租用剧院和道具制作成本,也促使我省专业文艺剧团历年来创作的优秀作品,无需再次恢复排练即可展现出精彩的画面;线上剧院充分利用了网络传输的便捷、效率性,加快线下艺术作品传播速度,有助于實现即创即演、即演即传播的良性文化创作演出链条;实现了艺术作品社会效益传播普及化、经济效益扩大化,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多元化。
(三)受众的无限性赋予线上线下融合的新活力。随着科技革命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信息的手段从大屏转为小屏,特别是年轻群体更偏爱在小屏中观看节目。演出行业依靠的是人们的欣赏和支持,特别是现阶段,“网红经济”“直播经济”有泛滥现象,泥沙俱下、良莠不齐。作为演艺界的担当,社会主旋律的弘扬和传播者,探索“线上剧院”责任更重。建立线上线下共融的演出模式,可以拓宽观众覆盖面,将富有正能量、饱含时代性的文艺作品推广到线上平台,既方便群众观看,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也提升广大群众对优秀文化的认同,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线上和线下剧院融合的可操作性
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专业剧团演出模式,实现实体和虚拟相融合,其带来的好处也显而易见。
(一)疫情防控常态化之下,演艺行业要进一步拓宽线上演播的潜力和空间,不仅可以有效降低线下演出剧场租赁、舞美制作、车辆运输等成本,通过线上演播,还可以为线下演艺市场的拓展起到很好的宣传推广作用,辐射并带动线下演出市场,增加创收、增强自身造血功能、促进文旅演艺产业发展。2021年下半年,我省疫情出现反复,线下演出空缺,在10月27日至11月27日,演艺集团连续开展了“艺术战疫 青海加油 线上演播天天见”演播活动,共演播历年来我省创作演出的优秀剧(节)目32台,观众点击量近15万人次,与线下剧院形成了良好的互补。
(二)集团公司利用艺术种类齐全的资源优势,结合各业务团排练演出的实际情况,通过后台大数据分析建立不同时期的播出模式。一系列优秀剧(节)目的线上演播,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线上线下剧院紧扣建党百年的重要历史节点,国庆假期期间开展“相约云端,共庆华诞”优秀剧目演播活动,提升了网络点击量和关注度,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原创儿童京歌音乐剧《藏羚羊》、原创生态舞剧《大河之源》一经播出达到了较好的传播效果,通过诠释生态保护、人与自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三维关系,再次掀起了观众和社会各界对生态环境和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的高度关注,取得了一定的生态效益。
(三)为提高融合度,我们及时压缩优秀节目演播时长,将长剧变为短剧,播放了精华。为了增加互动性和趣味性,借鉴网剧开发弹幕,让观众一边看剧目一边聊剧目,满足观众的交流愿望,在观剧中产生共鸣;在演播结束后,开设“做客直播间”,让剧中的演员和观众在线上面对面交流,对观众所提出的问题作解答,进一步提高观众观剧的热情,提高线上观剧的各种体验感。
(四)线上剧院的受众与线下演出的支持是密不可分的。实践中,线上演艺的观众来源于线下。集团公司公众号客户群体,可作为线上剧院的基本用户;集团公司职工粉丝群,通过职工的个人作品专场播出进行吸粉,扩大了观众群体规模,成为线上剧院的中坚力量;日常线下演出通过扫二维码免费送票的形式发展一部分观众,作为线上剧院观众的补充力量。
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演播宣传,新华联童梦乐园等单位主动寻求上门,在线下达成了演出合作,2020年至今,新华联童梦乐园与集团公司杂技团签订了驻场演出合同,完成演出940余场。与此同时,线上演播开始引起了国外演出行业的关注,已有演出商与省演艺集团接洽下一步线下演出合作事宜。通过线上演播的持续开展和逐步完善,青海文旅演艺及优秀的青海地方文化都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在演播宣传推广中,给集团带来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
三、线上线下融合面临的短板
经过两年的探索,线上线下剧院融合发展也面临着诸多短板,主要表现为线上剧院不能够很好地体现线下演出的感染力,线上剧院发育迟缓,影响了融合发展的进度。
(一)理念滯后。创新思路不够和电脑软件制作专业技术人员对艺术行业的了解程度不深,制作过程中没能凸显出线上线下结合融合发展的优势,依然停留在录制播出这一简单的环节,不能够将很好的创意完美地呈现给观众。
(二)设备不足有待进一步完善。线上剧院页面及运营软件,采用购买软件公司开发的微赞程序;播出服务器租用“阿里云”服务器;录制节目主要是通过实体演播厅节目录制,后期制作采用3D模块进行电脑合成,将文艺院团在排练厅和演播厅排练的节目或实地演出节目,通过后台优化制作进行录播和直播。然而,目前现有设备、技术和人员构成不能满足线上演播技术改造和全面提升的发展需求,现有视频编辑工作室条件简陋,后期剪辑制作空间狭小、不便利,目前仍沿用多年前的摄像和编辑器材设备,没能充分发挥线上剧院后期制作优势,摄制和后期制作效果跟不上当下观众不断提升的精细化欣赏需求。
(三)演播平台渠道较窄。我们通过升级优化青海演艺集团微信公众号线上播出功能,通过微信公众号播放视频,将优秀节目推送给微信用户,实现网络和手机平台共融;在门户网站上传视频,展开直播和录播,实现用户在电脑端和手机端观看演出。但播放量和点击率仍与现有的新媒体有较大的差距。
(四)互动性不够。线上云演艺的模式方法单一,与观众在线上的互动较少,现场气氛感和状态代入感不够强烈。线上平台和窗口的设计有待优化提升,同时,项目执行团队中缺少宣传推广专业人员,剧目播出推广热度和观众的关注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加快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对策
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是一个多方位合作的课题,需要多部门、多层次、多维度的配合。
(一)演出单位应该发挥出自己的特长,着力打造艺术创作和舞台表演水平,要发挥出不同行业的优势,打造一个集录制、舞台特效制作、舞美道具虚拟制作、现场互动等协同合作,完美展现的团队,逐步建立集策划、制作、发布、推广为一体的链条化生产线,创建“云剧场”演播团队。
(二)要通过与高校计算机专业开展“科技+文化”项目合作,运用蓝箱技术,采用虚拟背景与戏曲相融合,通过后期制作解决线下录制场地受限、舞台装置单一等问题,线上播出技术方面要通过不同技术的合作模式进行,采用VR技术,使观众在手机上就可以看到演出现场全景360度场景,同时还需注重直播云演艺的全视角和直播流畅性。在内容上,重点要打造专属于自己的IP,找准青海省演艺集团独特的文化符号,利用自身特色在平台经济中占领一席之地,打造出富有影响力、传播力的好作品。
(三)要融合更多的技术、增加更多的互动功能,让观众在观看的同时可以和演员、观众进行交流,实现沉浸式观看体验,在虚拟和现实的直播效果、直播形式上下功夫,通过邀请导演、演员等开展网络现场互动等方式,提高引流量。
(四)加大媒介宣传推广力度,做好项目营销推广方案,提升产品知晓率。在网红经济的大潮中,要充分利用好大数据流量平台,提高精品内容的推送和推广力度,不能仅仅局限于自身现有的平台,要开创新技术、新思维、新平台、新内容,用创新来促进融合发展。
总之,一个新兴事物的出现在前进的过程中都会出现不同的矛盾点,不同的困难和挫折,在前进的道路上要迎难而上,跳出传统演出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条件,解决传统演出的瓶颈和不足,依托数字化赋予的强大后盾,全力探索寻找出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切合点,挖掘出线上演艺潜力和潜能,进一步适应新时代下观众的不同需求,从传统的渠道中探索新思路,在创新中弘扬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作者单位:青海省演艺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