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喜
(莒南县团林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山东 莒南 276616)
玉米是一种营养丰富、适口性好的食物,对人体具有一定保健作用,除在食品领域外,在纺织、制药、能源和工业等诸多领域均有广泛应用[1]。玉米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种植玉米有利于推动农民增收,促进市场经济繁荣[2]。因此,有必要在市场需求导向下,对玉米种植结构及布局进行优化,增强玉米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中的竞争力,以此带动制药行业、食品加工业、畜牧业、交通运输业等领域的发展,促进我国乡村振兴。
鲁单510是北京金农种子科技有限公司经多代定向选育而成的新品种,两年区试平均667 m2产鲜穗3 778.5 kg,综合性状优良。此次研究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方法,对不同栽培密度和氮肥追肥量下鲁单510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探究,以期为我国玉米高效、高产种植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2020年6月,笔者于山东省莒南县团林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试验田进行试验。试验材料为北京金农种子科技有限公司的鲁单510(编号为JN685),属中熟杂交糯玉米。试验地地势平坦,土壤为棕壤,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高,土层深厚,土壤肥力中等,具有良好的保肥保水性能,pH值在6左右,适宜种植玉米。试验中采取的耕作措施与田间管理水平与大田相同。
试验为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栽培密度为A因素,以氮肥追肥量为B因素。A因素设有5个处理(A1~A5),栽培密度分别为45 000、52 500、60 000、67 500、75 000株/hm2;B因素设有5个处理(B1~B5),氮肥追肥量分别为0、187.5、375.0、562.5、750.0 kg/hm2。各处理小区内种植3行,各行长5 m,行距设置为0.65 m,3行为一个处理,3次重复[3]。栽培前,施氮磷钾质量比为26∶13∶16的掺混肥作为底肥,施肥量为500 kg/hm2。在小喇叭口期按照B因素各处理追加含氮量为46.4%的尿素,于各垄侧10~15 cm处开设施肥沟,进行均匀条施,沟深5~8 cm,并覆土掩埋,其他管理措施与大田生产保持一致[4]。
1.3.1 生育期的测定。记录播种期(实际播种日期)、出苗期(区内50%穴数幼苗出土且高度达到2 cm的日期)、散粉期(区内50%以上的雄穗主轴散粉的日期)、吐丝期(雌穗花丝从苞叶中伸出两三厘米的日期)和成熟期(苞叶枯黄,籽粒乳线消失,形成黑色层的日期)时间。
1.3.2 植株性状及穗部性状的测定。玉米成熟后,选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植株10株,测定株高、茎直径、穗位高度,然后取平均值,并收获不同栽培密度中间行10株果穗,风干后进行室内测产(10株总产量)。此研究所调查的主要农艺性状包括株高、穗位高、茎直径、单穗质量、穗长、行粒数、百粒质量等。
利用Excel软件对基础数据进行处理,并用DP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由表1可知,不同处理下玉米的出苗期相同,但散粉期、吐丝期、成熟期并不相同。在相同种植密度下,不同氮肥追肥量会对玉米的散粉期、吐丝期和成熟期造成影响,随着氮肥施加量的增加,玉米的各生育时期呈现延长趋势。
表1 不同栽培密度与氮肥追肥量对玉米物候期的影响
由表2可知,在A3B3处理组合下玉米株高最高,为321.6 cm;A2B4次 之,为316.6 cm;最 矮 的为A5B1处理组合,为283.3 cm。玉米穗位高度表现出明显差异,A3B3处理组合下玉米穗位最高(145.3 cm),其次为A2B4(145.0 cm),穗位最矮的为A3B5处理(111.3 cm),最大值和最小值相差34.0 cm。A2B4、A3B3、A3B4处理组合的玉米茎直径最大(为2.20 cm),A5B2处理组合下玉米茎直径最小(为1.50 cm),相差0.70 cm。在A1处理下,田间玉米倒伏率均为0;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加,田间玉米倒伏率增大。A3B2处理组合分蘖率最大,为4.2%;A1B5处理组合最小,为0.3%。玉米单穗质量差异表现明显,A3B3处理组合单穗质量最大(为230.7 g),A1B4处理组合次之(为229.2 g),A5B1、A5B2处理组合单穗质量最小(为191.5 g),最大值和最小值相差39.2 g。在A1B4处理组合下穗长最大,为19.5 cm;A4B4、A4B5处理组合次之,为19.2 cm;A5B4处理组合穗长最小,为16.2 cm;最大值和最小值相差3.3 cm。A4B3处理组合行粒数最大,为42.3粒;A2B5处理组合行粒数最小,为35.3粒。A3B3处理组合百粒质量最大,为38.3 g;A1B2处理组合百粒质量最小,为34.5 g。
表2 不同栽培密度和氮肥施肥量对玉米主要性状的影响
由表3可知,A因素下不同处理间均具有显著差异,玉米产量会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大而先增长后减少(A4>A5>A3>A2>A1),在A4栽培密度下达到最高产量(为12 952.5 kg/hm2),在A1栽培密度下产量最低(为8 361.0 kg/hm2)。
表3 不同栽培密度与氮肥追肥量对玉米产量影响的测验结果
玉米产量会随着氮肥追肥量的增加而先增长后减少(B3>B4>B2>B1>B5);在B3氮肥追肥量下玉米产量最高,为11 400.0 kg/hm2,且与其他组合表现出差异极显著;在B5氮肥追肥量下,玉米产量最低,为10 704.0 kg/hm2,与其他组合间同样表现为极显著差异。
通过上述分析,综合A、B因素不同处理组合来看,A4B3处理组合下的玉米产量最高,达到13 404.0 kg/hm2,而产量最低的是A1B1处理组合,产量仅有7 635.0 kg/hm2。
栽培密度是对玉米产量造成影响的关键因素之一。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大,玉米植株的株高、穗位高、茎直径、单穗质量、百粒质量及小区产量均表现出先增后降趋势。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大,植株个体间相互竞争养分,养分不足导致产量有所降低[5]。从产量来看,A4处理下玉米产量最高,达到12 952.5 kg/hm2;A1处理下玉米产量最低,为8 361.75 kg/hm2。由此可见,A4(67 500株/hm2)是最适宜鲁单510的栽培密度。理论上栽培密度越大,小区内穗数越多,产量也会越大。但栽培密度过大会影响玉米群体冠层的光合性能,导致干物质积累减少,从而影响玉米产量。而栽培密度越小,小区内的植株总数越少,导致玉米双苞率升高而出现减产[6]。
试验结果显示,随着氮肥追肥量的增加,玉米植株的单穗质量、穗长、茎直径、穗位高、百粒质量及产量均呈现出先增后减趋势。原因在于氮肥施用量过高会导致土壤氮素过剩,造成玉米细胞壁变薄,玉米植株的光能作用下降,会加快光合产物的消耗,从而导致干物质积累减少而出现减产。适宜的氮肥追肥量能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在B3处理下,玉米单穗质量最大,为220.18 g,小区产量同样最高,为11 400.0 kg/hm2。由此可以确定,375.0 kg/hm2是最适宜鲁单510的氮肥追肥量。总体来看,施加氮肥有助于鲁单510产量的提升,原因在于适量的肥料有助于增强土壤肥力,加强植株对养分的吸收和利用。适宜的施肥量能够促进玉米穗的生长,提高穗粒数,使产量得到提升[7]。同时,氮元素是蛋白质的重要组成成分,氮元素的增加有助于合成蛋白质,从而直接影响玉米产量[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