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语文作业设计的实施路径探索

2022-03-03 05:32李根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外国语小学
西藏教育 2022年4期
关键词:作业负担语文课程双减

李根 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外国语小学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对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意味着作业“减负”将真正从口头上落实到行动中来。作为身处“双减”一线的学校,既要保障教书育人的实效不打折扣,更要坚定不移地落实国家“减负”政策,这确实是一个大的挑战。那么,如何改革学校作业管理模式,让作业成为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这自然成了学校和教师认真思考和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基于此,立足校情,紧扣教情,依托学情,笔者尝试以语文学科为例,探索减负增效的作业设计实施路径,试图以优化作业内容,创新作业形式和完善作业评价来撬动全学科作业改革,让作业成为学生高效学习和愉悦身心的催化剂,更让作业担负起指引学生关键能力生长和必备品格提升的重要使命。

一、优化作业内容:立足知识巩固,指向能力提升

“双减”背景下语文作业如何实现减负增效,不妨从研究语文学科的课程性质开始。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课程性质表述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其中,综合性、实践性、工具性和人文性这四个关键词格外突出,让人印象深刻。回想现有的语文作业内容,多数都是注重单一知识点的反复操练,数量多而实效不高,忽视了作业训练背后指向学生的方法运用、技能提升和能力生长。这早已和语文学科的课程性质背道而驰了。不仅如此,单一知识点的反复操练也必然会占据学生整个学习时间,甚至还会挤占他们的生活时间,让他们学习的负担大大加重。所以,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首当其冲的就是要优化作业内容,以“四性”为指向,既要立足知识巩固,也要跳出单一知识巩固的窠臼,设计指向学生能力提升的丰富作业内容。

(一)保留知识型作业:语文学习的起码需要

语文学科中的知识型作业,想必所有人都不陌生。字、词、句、段、篇的识记、背诵、抄写、默写、练习,甚至是将其排列组装,再融合统整等,这些是我们当下语文作业的主流形式,也是学生作业负担的主要来源。那么,“双减”是否意味着要将这些知识型作业全部剔除呢?显然不是。语言文字的学习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字、词、句、段、篇的掌握,是语文学习的起码要求。只有打牢语文学习的地基,才能筑高语文这幢高楼。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例,其在“学段目标与内容”这部分也都是分学段按照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这样循序渐进的顺序进行思考和编排的。所以,优化作业内容,需要减少不必要的知识点的反复操练,减少“难繁偏旧”的作业内容,也需要保留起码的知识型作业,毕竟学生后期语文的深入学习,乃至其他学科的学习需要这些知识型本领的驱动。

(二)设计素养型作业:能力生长的关键需要

《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这才是学习语文的根本目的。那么,怎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仅凭知识型作业是远远不够的,这毕竟才涉及到语文学习的20%。而另外80%才应该是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生长的关键,这恰恰需要素养型作业的支撑。低年级学生不允许留书面家庭作业,可以布置他们每天阅读相应的推荐书目,并和家长分享书中的有趣故事。中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语文基础,可以布置他们将教材中的课文改编成课本剧演一演,也可以提高要求,让他们准备“采蜜本”,在自主阅读时做好好词好句的摘录,并在班级定期召开阅读分享会。高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语文能力,可以布置一些动手探究类的作业,如学习了五年级上册“桂花雨”,可以让他们寻找校园里的桂花,闻气味、观花形、体验摇花乐等,感受生活语文的乐趣。还可以结合课文指导他们写实验记录、调查报告等应用型文体,拓宽语文面。诸如此类的作业,无不以语言文字的实际运用为出发点,最终指向的必然是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和能力的生长。

(三)探索个性型作业:多元发展的必备需要

学生先天认知发展水平、家庭教育以及后天学习情况的不同,都决定了他们会存在个体间的差异。这些差异与整齐划一的作业内容之间就会产生矛盾。有些作业内容对于这一部分学生“刚刚好”,但是对于那一部分学生就“吃不了”,或许对于另一部分学生还“吃不饱”。如何应对这样的问题?探索个性型作业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需求,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可以借助已有练习进行选择性布置。如《语文练习与测试》,基础不扎实的学生重点完成基础题,选择完成阅读中查找和搜集信息类题型;大部分学生只完成其中的阅读题,根据需要选择部分基础题;能力强的学生只完成阅读题中涉及思维训练的相关题型,并为其提供相应的拓展题强化训练。也可以自主设计作业内容。如学习了五年级上册“猎人海力布”,可以设计写话作业,创造性复述猎人海力布的故事;推荐阅读《中国民间故事》并开展班级故事分享会作业等。三种作业都聚焦课文学习主题,但是训练点不一样,完成难度也不一样,可以对应不同层次的学生。这样的作业内容,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引领能力强学生提升语文素养,促进普通型学生茁壮成长,助力能力弱学生夯实基础,为学生搭建了多元发展的成长舞台。

二、创新作业形式:探索多元融合,聚焦全面发展

一直以来,写都是学生作业呈现的最常见形式。多少学生因为一个“写”字,被“书山题海”压得喘不过气来。作业负担重了,对学习的兴趣低了,能力的培养反倒减少了。“双减”政策的实施,就是要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让学生从“书山题海”中站起来,更是要创新作业形式,让学生把对学习的兴趣找回来。所以,“双减”背景下的语文作业设计,就是要大胆地创新作业形式,让作业“百花齐放”,让多元融合的作业引领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完整的人”。

(一)革新纸笔化作业,为学生培根固源

都说“写”作业,其实作业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纸笔化作业只不过是其中的一种简单形式。从学习的实际效果来看,这种简单形式也是不可或缺的。从人脑记忆的特点来看,写的东西往往比看的东西记得更牢,所以纸笔化作业和学生的作业负担并不能机械地画等号。固然很多学生的作业负担来源于大量单一、机械的纸笔化作业的反复操练,但是有些纸笔化作业依然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指引学生不断走向深入学习。如,一年级学生才开始识字和写字,没有一定量的纸笔化写字练习,学生就无法准确记忆字形结构,识字和写字的效果都会大打折扣。但是,单纯是机械性的写,也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反而会消磨学生识字和写字的兴趣。这时就可以穿插一些写前手指操、写中评价指导、写后展示表彰,以多种形式来串起写的全过程,让学生在玩学融通中感受纸笔化作业带来的快乐。所以,对于纸笔化作业,要辩证看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用革新后的纸笔化作业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培根固源。

(二)探索实践性作业,为指向语文实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基于此,语文作业的形式也应以实践为引领,以指向学生的语文实践,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为旨归。这类作业应特别注意课内与课外的联系,知识与技能的联系,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强调在“知行合一”中学以致用,引领学生语文实际运用能力的生长。如学习了六年级上册“习作6”,可以布置学生跳出书本,走进生活,尝试为身边的生活现象写一写倡议书:为班级写一封关于“养成卫生习惯,争做文明学子”的倡议书;为学校写一封关于“厉行勤俭节约,抵制铺张浪费”的倡议书;为社区写一封关于“践行垃圾分类,争做文明市民”的倡议书……将所学转化为所用,在生活实践中锤炼语文能力。这种实践性的作业形式,既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更指向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内核。

(三)创意融合性作业,为培养完整的人

时代在进步,教育在发展,科技在腾飞,早已打破了已有的作业边界。当下的作业形式不再是各学科的“孤军奋战”,也不局限于单一的“纸笔模式”。学科间的交织,线上与线下的融合,虚拟与现实的转换,让作业不再是压力和负担的代名词,更是能力和风采的展示台。语文作业也因融合了其他学科的特点和优势,汲取了多媒体的作业形式,变得蓬勃而充满朝气。如学习了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可以布置学生先调查自己生活的小区周边有没有爬山虎,然后利用闲暇时间以研学小队的形式实地查访,仔细观察并记录爬山虎的生长情况,尤其是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地方需要详细记录,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在班级开展一次关于爬山虎植物观察的分享会。这既是对课文内容的比照学习,也是探究性思维在生活中的体现,趣味性与价值感并存。“爬山虎的脚”是语文内容,而作业形式却是项目化学习惯用的研究思路。两个学科的有机融合,丝毫没有违和感,反而调动了学生持续学习和深入学习的积极性。诸如此类的融合性作业还有很多,无不聚焦着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完善作业评价:构建评价系统,彰显育人功能

作业评价是整个作业体系的闭环。作业效果的发挥和育人功能的彰显都少不了它。以往的作业评价,教师是作业的主宰,学生在评价中处于劣势。作业评价上的不平衡间接引发了学生对待作业的畏难情绪和恐慌心理,无形中也造成了学生沉重的作业精神负担。要想改变这样的现状,不妨转换作业观念,吸纳多元评价,注重全程评价,让评价也成为一种力量,使其在推动作业改革和绽放学生风采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转换作业观念,关注作业内在评价

“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评价不单单要关注量的多少,更应聚焦质的效果,真正触及到作业的内核。与此同时,作业评价还应看到整体和局部的关系,既要清楚了解班级整体作业完成情况,更要准确把握班级局部学生作业完成质量,整体与局部的相辅相成,是教师把控作业效果,倒逼课堂教学改革的好契机。如针对语文基础知识巩固的作业,笔者以“自主选择”代替了以往的“固定搭配”。学生不必写很多内容,但是所写内容必定是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不好的部分。如此一来,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因其自身学习情况不同而选择更有针对性的内容,作业完成更加灵活自由了,学习效率也大大提高了。在进行作业评价时,一方面对照学生的“自主选择”作业,一方面结合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就可以对全班和不同层次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了。所以,有时候换种观念来看待学生的作业,换种方式来对其评价,真正关注到作业的内在价值,或许更能赢得学生的青睐,更符合育人的价值旨归。

(二)吸纳多元参与,发挥评价协同优势

“双减”引领下的作业评价,既要做好“减法”,减轻作业量,为学生减负,还应增加“加法”,吸纳更多对象参与到评价中来,让评价发挥多元协同优势。学校是作业评价的主力军,家庭也可以成为同盟军,学生更可以成为参与者。“减”与“加”之间,绽放的正是评价的智慧和作业的魅力。如假期学校为学生精心打造的“亲子阅读交流卡”,除了丰富多彩的作业呈现形式,里面还有意识地设计了多元评价的体系。学生自我评价,主要从完成阅读的认真度来评价;家长评价,主要从完成阅读的积极性来评价;同伴互评,力求给彼此一个开放性的评价空间,可以从书写、内容、装帧设计等方面自由评价;教师评价,作为整个学习活动的终结,主要从整体上进行评价并挑选出优秀的“亲子阅读交流卡”在班级内展示,激发学生持续学习的兴趣和引领班级进一步开展个性化阅读的氛围。小小的一张“亲子阅读交流卡”,只不过是语文作业设计中的一瞥,但是正是因为这种多元评价,传递给学生的意义就不仅限于是一项作业了,更是开启学生阅读的种子,点燃学生语文学习的火苗。

(三)注重全程评价,彰显作业育人内涵

在作业设计之初,评价就已经潜移默化地渗透其中了;到具体的作业布置环节,评价之旅就正式开启了;再到作业批改和讲解环节,评价就具体实施了;最后到对作业的辅导提升环节,就是评价发挥培智育人作用的关键了。这样的过程才应该是完整的作业评价体系。在学习六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时,笔者就尝试以这样的评价体系设计了推荐学生阅读高尔基《童年》的作业,初衷是为了融通课内,让学生学习小说,感受小说的独特魅力,也是为了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此举奠定了后期对学生完成阅读任务后的评价基础。在具体布置作业时,笔者还为学生设计了一份《童年》阅读单,让学生结合阅读单,在任务驱动下完成阅读,指引过程性评价的方向。阅读后,放手让学生借助阅读单开展一次班级阅读交流会,旨在对学生的阅读情况实施评价。所有学生都踊跃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有的学生还用自己的话讲述书中的精彩故事。大家对自己此次的阅读活动都很满意,并且还想延续这样的阅读形式投入到另一本书的阅读中去。纵观这次的阅读活动,从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分享时的热情,再到后续对阅读的痴迷,都足以说明全程评价的理念和行动所彰显出来的作业育人内涵。所以,无论是何种形式的作业,都应该关注评价的全过程,构建完善的评价系统,让评价真正引领学生学科关键能力的生长和必备品格的提升。

未来已来,将至已至。“双减”政策早已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对作业的管理与改革也早已成为当下有效落实“双减”势在必行的趋势。作为各门学科的基础,“双减”背景下语文作业设计的实施更具有研究价值,对探索全学科作业设计范式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以长远的眼光看待这一政策对学生学业成长和素养提升的重要价值,以十足的干劲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双减”作业管理与改革的大潮中来,凸显作业育人的深刻价值内涵,真正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助力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

猜你喜欢
作业负担语文课程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探析小学生作业心理负担的定量分析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减轻作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