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浐灞第一中学 潘秀梅
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教学之间有着必然的紧密联系,要注重读写结合、说写结合。对初中学生来说,阅读与写作是两个重要的基础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结合,以达到二者互为补充、相得益彰的教学效果。对此,笔者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实例,对如何更加高效地应用“读写结合”教学浅谈自己的见解。
在新课改背景下,部分教师并未认识到读写结合教学的重要意义,在授课时也通常会将其分割开来,阅读课就只是带领学生阅读文章,写作课就单纯地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致使阅读与写作并不能真正融合到一起。此外,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更倾向于将时间用在分析阅读材料上,学生动笔写作的时间受到了严重挤压,学生的实际写作机会大幅减少。
在语文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更倾向于将时间用在阅读教学中,相应的阅读教学方式也得到了更大程度创新,如整本书阅读、情境阅读、分角色阅读等,但很少有教师将阅读与写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致使学生在阅读文章后,难以将所学语文知识熟练应用到写作中,这样对其更深入地理解语文知识产生了较大阻碍。
初中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在阅读文章或进行写作时,部分教师未能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导致其在理解阅读内容、开展写作时的能力较弱,这样并不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也无益于他们更好地抒发自身情感。长此以往,学生会出现浅层阅读、虚假写作的情况,对其之后形成自身语文知识体系将产生很大阻碍。
在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中,为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更为直观地理解阅读内容,教师可引入种类多样的媒体视频,以此构建一个趣味性与生动性兼具的教学情境,创新读写结合教学模式。
例如,在引导学生阅读《济南的冬天》这一课后,他们可能会对老舍笔下“温晴的天气”“冒热气的绿萍”等描写存在理解困难的情况。在学生印象中,冬天通常是寒风凛冽、地裂冰坚的场景,济南的冬天到底是怎样一幅景象呢?此时,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从网络上寻找一些济南冬天的视频、图片,而后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在学生阅读时,可边看视频、边理解,从而在无形中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此外,在看完视频后,教师可鼓励学生结合视频内容,展开写作练习,而后学生间可互相分享作品内容,以此促使学生写作能力提升。
在读写结合教学中,学生既需要深入理解阅读文章的思想情感,也需提升自身思想性。鉴于此,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通过引导其对具体问题展开交流,提升他们的知识理解水平。在讨论前,教师可将读写能力强、知识储备丰富的学生编定为学优生;将读写能力弱、知识储备少的学生编定为待优生;介于这两者之间的学生可被划分为普通生。而后,教师可秉承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将学生分为4~6人小组,确保每个小组中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以此提升小组讨论质量。
例如,进行《皇帝的新装》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采用上述教学方法。首先,教师可提出讨论问题:“为什么人们明明没有看到衣服,却要一直夸赞国王的‘新装’漂亮?”而后,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在学生讨论时,教师可参与到学生讨论活动中,听取他们的讨论内容,对其进行点拨。小组内负责记录的学生将其中有代表性的发言记录下来,并在学生讨论结束后进行分享。最后,教师可让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讨论结果。在讨论结束后,教师可鼓励学生将讨论结果以文字形式记录下来,这对其思维能力发展、写作水平提升大有益处。通过小组讨论活动,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将得到大幅提升,同时,在倾听他人看法时,学生的思维宽度也会得到有效拓展,这对他们之后阅读能力提升、写作思维发展有极大促进作用。
现行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所选文章都是非常优秀的内容。通过研读文本,学生可以从中学习到很多表达方式、句式等的表达效果,了解叙述、议论、描写、抒情、说明等表达方式、不同修辞手法在表情达意、效果呈现等方面起到的不同作用。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阅读教学,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形成良好语感,积累更为丰富、规范的语言素材,为写作的顺利进行奠定语言基础。而对学生来说,只有深入文本、积累文本,并且学以致用,才能在写作时游刃有余、如鱼得水。
现行教材课文中的很多精彩片段,都有着很强的示范性。例如,朱自清先生在描写“春”的景象时,就用了景、情、境相融的写作手法。从整体来看,这篇课文无论从艺术手法还是思想内涵来看,都是一篇写景美文。春之草、春之花、春之风、春之雨、春之景中人之活动都是那么美、那么令人心旷神怡!如果学生能将这些描写、叙述、抒情、不同的句式运用到自己的写景作文中,无疑能更加彰显文章的文学底蕴、升华文章的主题。
首先,会模仿,学习写作技巧。
现行人教版教材中编入的文章都是经过编者精挑细选的经典之作,在教学中只需教师稍加点拨,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梳理分析,学生很容易就能模仿到文章中写作技巧。对此,我们以作文欲扬先抑的写作技巧教学为例。例如,《阿长与〈山海经〉》,从整篇课文内容来看,“我”对阿长有着感激、怀念之情。但从文章前半部分内容来看,作者用较长的篇幅写“我”如何讨厌阿长。阿长谋死“我”的隐鼠、“常喜欢切切察察”、睡觉摆成“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让“我”去做那些“烦琐之至,至今想起来还觉得非常麻烦的事情”、讲“长毛”的故事等。这都是“我”对阿长的“抑”。其实从中我们也不难看出阿长的善良与朴实。文章后半部分主要写阿长想方设法为“我”买到“我”心心念念的《山海经》并送给“我”,这使“我”对阿长产生了“新的敬意”,“我”认为“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这样,文章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使文章一波三折,深切表达了“我”对阿长的感激、怀念之情。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技巧,教师需要精心整合教材,并对其进行分类归纳,为学生的写作训练提供支撑与依据,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善创新,拓展写作思路。
由于课文篇幅有限,很多课文故事结尾会留给学生丰富的想象空间,让学生对此浮想联翩。这时,教师便可在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对课文进行改写、续写。通过这种写作训练,促使学生在想象与创作过程中,逐渐掌握更多的写作技巧,循序渐进地提升作文质量。
以《范进中举》的续写训练为例,有学生这样写道:“自从范进中举以后,胡屠户就发现了新的商机。他将范举人作为招牌,招揽生意,日进斗金。在胡屠户的宣传下,范进的身价更是水涨船高。”这位学生的续写想象丰富,富有时代气息,文风幽默,创意十足。通过这样的写作训练,学生不仅能更加具体地认识改写、续写,掌握更多的写作方法,同时可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把握改写、续写所需注意的要点与方法,提升写作的针对性,使文章更加饱满、丰富、立体,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总之,学生写作能力的锻炼与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积累过程,只有学生掌握科学的积累方法,能博采众长,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对此,教师还需要科学引导,让学生深入文本,不断丰富写作积累;同时还要注重读写结合,达到以读促写的目的,让学生在不断积累、训练中,逐步提升写作水平,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