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回民小学 程言言
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虽然计算原则简单,但要求学生能举一反三,在不同场景下,灵活运用计算知识,实现教学目标。传统教学方法以教师灌输为主,学生死记硬背计算原则,不能灵活运用,使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成效欠佳。因此,教师应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空间,实施自主学习策略。
在小学数学知识结构中,计算教学内容为基础部分,教学对象为低年级学生,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逻辑思维尚未形成,计算教学难度较高,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出现如下问题。
第一,形式单一。部分教师在开展计算教学时,按照教材内容编制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通过课件内容讲解方式完成教学,教学形式单一,学生理解难度较大,以致丧失数学学习兴趣,降低课堂效率;第二,主次不分。部分教师为加深学生对计算规律的认识,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数学知识,不断要求学生重复记忆计算规律,使学生的学习缺乏自主性,完全由教师主导课堂,使课堂主次不分;第三,缺乏生气。计算教学内容逻辑性较强,学生学习难度较大,学习兴趣普遍不高,为激发学生积极性,教师应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但实际上,部分教师不能站在学生角度创设情境,活跃课堂氛围,导致课堂教学缺乏生气,陷入僵化局面。
为解决上述教学问题,笔者建议教师引进自主学习策略,将教师机械式讲解,转变为学生的灵活自主学习,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明确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主次,并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机会,营造活跃课堂氛围,提升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活力,以加强学生计算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为探究如何利用自主学习策略解决当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缺陷,提高计算教学有效性,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本文以青岛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结合二年级上册《凯蒂学艺——表内乘法(二)》中“7的乘法口诀”教学案例,分析基于自主学习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为教师提供经验借鉴。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情境可以视为学生初步了解教学内容的“敲门砖”,可引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保持注意力。为切实发挥教学情境作用,教师应结合学生特点,以学生关注的内容为背景,设置教学情境。例如,在教学案例中,教师以《白雪公主》童话故事为背景,依托多媒体设备,设置如下教学情境。
“在森林里住着一位公主和她的朋友们(应用多媒体展示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图片),你们认识他们吗?”学生纷纷踊跃回答:“是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然后,教师询问学生:“白雪公主的朋友们都在森林里吗?”学生数图片上的小矮人数量,回答教师:“都在,是七个。”其次,教师询问学生:“白雪公主和小矮人要举办新年会,准备了很多数字气球,你们看气球上的数字有什么规律?”(应用多媒体展示小矮人手持气球的图片,按照顺序,气球上的数字逐个加7),学生回答:“每个气球上的数字比前一个多7。”最后,教师提出如下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引进“7的乘法口诀”这一知识点:“现在白雪公主邀请你们去参加新年会,你们需要站在小矮人后面拿着气球,那么气球上应该标注哪些数字呢?”学生回答:“28、35、49……”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故事作为背景,创设教学情境,在潜移默化中引入乘法计算的数学知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童趣十足的情境中产生数学知识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为自主学习策略实施奠定基础。
在教学情境创设中,教师需灵活应用教学语言,尽最大限度地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改变传统的教师讲解式教学,引导学生实施自主学习。在教学案例中,教师的语言以简单、明确的问题为主,既便于学生理解,又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例如,在游戏活动引导时,教师的教学语言如下:“老师相信同学们对‘7的乘法口诀’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在来玩一个游戏挑战自己,看看谁学得又快又好,我们一起来转转盘,转盘中随机出现算式,谁最先算出来,就直接说出答案,哪个小组说的答案又多又准确,老师给每个同学一朵小红花。”教师通过该语言引导,鼓励学生踊跃参与算式计算,在计算中巩固自身对乘法口诀的认识,使学生顺利完成自主学习。在乘法口诀记忆时,教师的教学语言如下:“如果我们现在就记住7的乘法口诀,回家向爸妈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同学们愿意试一试吗?老师相信大家可以的!现在各自自由记一记。”通过该语言引导,教师为学生设置学习期望,调动学生记忆乘法口诀的积极性,并为学生提供自由学习空间,构建良好教学氛围,增强课堂趣味性。
针对小学数学教学形式单一的问题,教师可在计算教学中设计多样教学活动,加深学生对计算知识的理解,增加教学深度,发展学生逻辑思维。在教学案例中,教师可设计以下几类活动。
1.七言诗活动。“7”在我国古代就受到大家的关注,在语文课堂上学习的诗歌有不少七言诗,请同学们算一下此类诗歌共多少字呢?教师为学生展示《枫桥夜泊》《金陵酒肆留别》等诗歌,要求学生计算诗歌的字数。
2.古代医学活动。教师为学生介绍古代医学中对人的年龄阶段划分,如1×7岁前为婴幼儿期,2×7岁前为儿童期,3×7岁前为少年期,4×7岁前为青年期,7×7岁前为中年期。要求学生根据古代医学原则,评估家人所处的年龄段,如8岁的学生为儿童期,35岁的父母为中年期等。
上述多样教学活动,可以通过不同形式引导学生学习数学计算知识,学习内容由易到难,逻辑层次分明,能加深学生的知识学习,提高自主学习有效性,且教师将数学计算知识与历史文化结合,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广泛性,领略数学的魅力,有助于学生终身数学学习观念的培养。
在自主学习策略中,学生自主建构的知识均是以以往经验为基础,教师应结合学生经验开展计算教学,以提升自主学习的有效性,指导学生顺利完成知识建构,强化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案例中,教师通过学生已知知识,加深学生对“7的乘法口诀”的认识,具体如下。
1.教师应用多媒体展示生活谚语与影视剧中的片段,包括“不管三七二十一……”,影视剧中“孙悟空在炼丹炉中炼化七七四十九天,成功炼成火眼金睛”的场景,使学生联系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加深印象。
2.教师询问学生“7的乘法口诀”中难记的部分,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记忆技巧,学生普遍认为“四七二十八”“五七三十五”记忆难度较大。有学生结合自身现有乘法知识,灵活记忆,向同学分享如下记忆技巧:“已知二七十四,四七就是两个十四,为二十八”;“在五七三十五计算时,可以回忆6的乘法口诀,根据五六三十,再加五,就可以得到三十五。”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鼓励学生回顾已有知识,自主总结计算规则的记忆技巧,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保障计算教学课堂的主次分明,提高教学有效性。
在课堂教学完成后,教师应注重教学评价,给予学生鼓励,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得成就感,鼓励学生在后续学习中实施自主学习。同时,教师应设置开放式数学作业,拓展知识内容,鼓励学生在课后实施自主学习,帮助学生巩固计算知识。在教学案例中,教师布置如下开放式作业:白雪公主在新年会举办时,为七个小矮人提供食物和住宿的地方,现在要计算食物和床位的数量,你们快来帮白雪公主一起算一算吧!(应用多媒体展示滚动字幕,字幕内容为:一个矮人一张床,7个矮人7张床;一个矮人一双鞋,7个矮人7双鞋),要求学生继续创编该儿歌,如一个矮人两个碗,7个矮人14个碗等,鼓励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促进学以致用。
综上所述,在落实自主学习策略时,教师应合理创设教学情境、灵活应用教学语言、设计多样教学活动、结合经验开展教学并做好课后评价拓展,将自主性渗透至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全过程,以提升教学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