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丽儿
(广州市番禺区市桥星海中学 广东 广州 511400)
在初中阶段,班主任不仅要做好常规的班级教学与日常管理工作,还需在立德树人这一思想的正确导向,将德育管理工作深化落实下去。进一步明确这一工作要务所呈现的实际价值,然后结合实际情况深入考量目前在德育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所呈现的不良现状,并规范探索更加合理且具有较强执行性的管理举措。以保证立德树人目标得到高效落地,也能够促使初中生在德育管理的支撑下,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并建立及优良的品格素养。
在立德树人这一思想导向下,德育管理在当前的教育领域作为重点的工作要务,具体指在教育事业范围内,班主任需从道德品质建设的角度出发,深入分析学生在素质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明确具体的育人目标,从道德、思想以及行为品质等多个方面进行有效干预,促使学生能够通过良好的教育和引导,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品格,真正推进初中生素质全面建设。在当前的初中教育领域,加强德育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改善当前初中教育环境实现德智教育工作的全面融合。在启迪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发展智慧的前提下,也能够促使其掌握浑厚的道德文化底蕴,进而在今后的成长中能够实现自我规范塑造优秀品格。同时,对于促进初中教育事业在素质课改道路上实现稳定前进、深入发展也具有重要支撑作用。所以,班主任需明确德育管理的工作价值,然后从实际出发深入剖析目前在德育管理实践中所呈现的不良问题。
通过对德育管理实践情况的了解,可以发现目前所呈现的管理综合效能与实践品质,与立德树人背景下所提出的管理要求之间相差较大。首先,在德育管理的思想观念上,班主任所形成的思想认知相对比较落后。未能够真正考量立德树人这一战略方针对于德育工作的具体要求,以及在实践德育管理时,未能够全面考量学生的实际需求。导致所开展的德育管理工作在强制性特征上比较突出,忽略了民主与平等这一思想的渗透与落实。其次,在管理机制以及相关德育文化内涵的发掘上,仍然还需进一步的完善与革新。不仅如此,在对待德育管理工作方面,班主任未能够构建特色化的课程,在活动开展方面也缺少一定的创新知识。初中生在面对德育管理活动时,未能够形成良好的思想认知,在活动参与方面整体的情绪相对比较消极。如果不能够对德育管理体系以及相关的活动做出优化,甚至还会激发初中生的叛逆情绪,这并不利于其身心的健康以及品格的塑造。所以,在接下来教师需深入分析德育管理的工作目标,以及接下来的改革方向,并采取一定的手段对整个活动体系进行优化。
在全面践行立德树人这一思想之前提下,班主任需明确新时期背景下对初中德育管理工作所提出的战略要求,确定目标。然后科学构建管理机制,对德育管理的内部组成要素以及相关的实践标准作出明确,以便在接下来的德育管理工作时能够拥有更重要的政策参考。首先,班主任需在人本思想的支撑下,科学构建柔性化的德育管理工作机制[1]。要站在学生角度,深入分析其在道德品质建设方面的不规范性。然后考虑其成长环境以及性格因素,并做好深入的剖析。了解具体的内因,从而更加规范地制定德育的干预与疏导方案。同时,还需从德育的角度出发,就班级的管理规章制度进行规范性设置。从认真学习、乐于助人等多个角度出发构建班级体制,以便树立良好的班风学风。将优秀的道德内涵弘扬下去,也能够促使学生在班级体制的支撑下进行日常自我约束与规范。比如说,教师可以将《弟子规》融入到班级管理当中,以此为支撑构建更加完善性的班规体制。引领学生通过分析《弟子规》所包含的文化含义,从道德、礼仪等几个方面着手进行自我规范。在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也能够让其逐渐的调整自身的思想认知,规范行为表现。以便在班级学生共同努力下,逐渐塑造更加优良的班风学风。同时也能够以《弟子规》等相关文化载体为依托,促进班级的立德树人工作得以有效实践。
身为班主任为保证德育管理工作有序推进,需在管理思想上作出革新[2]。正确认识学生本位在德育工作中所发挥的核心地位,将民主理念深入贯彻下去。然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管理职能地位,引领其担当道德监督员等角色和职能,深入到班级活动当中,对其他同学的日常道德规范进行全面性的监督。在引领学生自主管理,其间教师需对岗位职能采取轮岗的管理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拥有良好的体验。并在管理职能发挥的过程中,切实认识到做好自身行为规范与品格塑造的重要性。比如说,教师可以让平时上课捣乱、不认真听课的学生,担任一次纪律监督员,然后让其对班级秩序进行维护和维持。在这次体验的过程中,该学生能够意识到班级秩序的重要性,并通过反思认识到自身在以往的课堂行为中的不良表现,以及给其他同学带来的不良影响,在今后的班级学习活动当中,能够主动地遵守课堂秩序认真听讲。在引领学生进行自主管理期间,作为班主任需要从思想上给予其正确地引导。让其在日常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能够始终保持良好的自主意识,逐渐形成自主控制力和约束力。促使其在日常生活以及各项学活动或学习活动当中能够做到自我规范,保证其所呈现的态度以及行为更加符合规范,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综合品质。促使其在自主约束以及自我监督的环境下,逐渐形成良好的习惯。在整个过程中,身为班主任需要以民主思想为导向,重点关注学生的真实需求。在沟通与了解的过程中,要明确其自身的发展规划,然后结合学生所展现的性格特点以及内心需求,制定更加符合其个性发展的教育和疏导方案。比如说,有些同学在绘画、音乐等方面具有很大的潜能,作为班主任需要给予其鼓励,并合理地安排班级职位。让其担任艺术委员等,促使其将自身所具备的潜能优势有效地发挥出来,也能够让其在各项艺术活动参与的过程中逐渐对自己所具备的特长产生自信。
在全面落实德育管理工作时,班主任需加强对文化资源深入发掘与有效渗透的重视。在确定具体的德育工作目标之后,需全方位地发掘相关德育文化资源[3]。然后对其进行整合,并运用于不同的德育管理工作范围内,加强德育氛围的有效营造。促使学生在日常文化氛围的有效熏陶下,能够实现道德思想认知的正确树立。比如说,可以正确看待传统文化资源,对于初中生道德思想意识启发所具有的支撑作用。加强《论语》等相关文化素材的整合,并合理地构建班级文化主题墙,引领学生积极学习与道德文化有关的素材和材料。比如说,可以分析《论语》中的典型语句,就所展现的优良道德品格加以讨论。例如,可以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部分内容进行分析。以便让学生在今后的成长中能够懂得换位思考,尊重与理解他人。同时,在渲染德育文化的过程中,还需充分发挥现实生活中的经典案例所具备的支撑作用。例如,可以从爱国、创新等角度出发,发掘相关人物事迹,然后人领学生在文化感受的过程中,分析所存在的道德内涵与品质。例如,可以鼓励学生通过网络等其他平台,自主搜集爱国有关的文化故事。了解不同时期的革命先烈事迹和精神品格,以培育其形成良好的爱国思想观念。在渲染德育文化氛围期间,教师需要针对班级主题墙进行特色化构建。加强多种文化资源的深度整合,然后在主题墙中进行有效的展示。促使学生在日常的班级学习活动当中能够在主题向文化氛围的渲染和熏陶下,逐渐形成正确的文化观,并从中发掘一定的内涵与智慧。也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自主设置文化宣传板报的方式,积极地参与到班级文化建设当中。通过自己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自主设置宣传板报,在整个实践的过程中,能够让学生的道德思维得到有效激活,同时也能够促使其进一步加深对德育文化内涵的领悟与理解。
为保证德育工作实现高效落地,班主任需在课程资源全面整合的基础上,构建更加系统的课程体系,以方便相关德育工作开展更加规范。在构建课程系统时,班主任需充分发挥自身所具备的职能地位,就各项德育文化资源进行全面发掘。然后系统的整合,构建更加完善的德育课程,并以此为基准开展有效的教学实践活动。通过情境创设、游戏组织、合作分析、项目驱动等多种方式,来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到德育课程深入探析等各项活动当中。同时,还需遵循融合教育的思想原则,将德育与其他的学科进行深度的融合,以保证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获取一定的道德文化认知。例如,可以将语文的德育功能发挥出来,在开展日常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领学生自主分析诗词文化,并感受作者诠释的情感。例如,可以指导学生就爱国主题的古诗词进行深入鉴赏,分析作者所诠释的爱国情怀。除了开展特色化的德育课程教学之外,还需要本着学科融合的原则,将德育重要的指导思想有效融入到其他各个学科的教学活动当中。在日常开展体育数学、美术等各项学科教学时,需要设置德育主题。然后本着有效交融的原则,发掘丰富的德育素材。引领学生在学科探索的过程中,从道德的角度出发进行有效的剖析。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期间,则可以从爱国、遵守秩序等几个方面着手,引领学生自主发掘相关文化资料,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与互动,从而实现德育文化的有效传播与共享。
为推进德育管理工作实现规范性落地,班主任还需在德育的主题上进行明确,以保证接下来所开展的专题教学和管理活动更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也能够突出德育管理的工作特色。在制定主题之前,班主任需针对学生整体在道德素质方面的具体表现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当前所存在的问题。然后合理地设置主题,并在做好资源整合以及活动规范的前提下,组织学生积极地参与到专题活动当中。比如说,班主任可以针对学生在考试中的抄袭现象,合理地设置诚实守信,遵守考试制度这一专题活动。引领学生分析在考试中作弊的危害以及做一名诚实守信的人的重要性。之后,开展班级主题活动,引领学生自主地进行发言和讨论,促使其能够不断的加深对诚实守信这一品格的认识。在开展主题活动的过程中,班主任还需切实发挥当前现代化载体对于活动所具有的支撑功能,可以在一系列线上载体和先进教育手段的支撑下,开展远程式教学和管理活动。例如,可以围绕尊重生命、热爱生命这一主题进行线上直播,以及讨论引领学生思考生命的内涵,以及在生活成长过程中如何尊重和热爱生命。
在德育管理工作实践期间,班主任需切实明确立德树人的发展目标,开展多元化的实践活动[4]。让学生整体能够获得更广泛更充实的参与体验空间,并促使其在活动实践的过程中,能够在道德与思想层面获得更加深刻的感悟。比如说,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生活实践调研当中,就当前社会的环境问题进行有效的了解。并从环保与生态建设的角度出发,引领学生自主总结归纳并阐述理由,分享自身的感悟,以强化学生形成良好的爱国、环保与生态建设理念。同时,也可以带领初中生在特殊的传统文化节日,参与一系列的文化习俗庆祝活动,让其能够对文化传承形成一定的感知,并提高整体的传承意识。此外,教师还可以多带领学生参观一些具有纪念意义的历史基地和相关的文化博物馆。让学生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真正获取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也能够让其在直观感受和观察的过程中,在思想上受到一定的启迪,在情感上受到一定的感染。并加强对整个文化内涵的理解,促使其在接下来能够传承优秀的文化精神品质。例如,在带领学生参观革命历史博物馆的过程中,能够促使其内心的爱国情怀得以有效激活,同时也能够让其在今后逐渐形成良好的民族精神品质。还可以带领学生多观看一些爱国教育意义的影片或者视频,鼓励学生多关注新闻,了解国家大事,从而将爱国思想根植于学生的内心中,真正实现立德树人教育。
在德育工作实践中,班主任需遵循家校协作这一思想所具有的引领地位和实践作用[5]。通过相关的技术手段构建在线的沟通平台,与家长之间在沟通的过程中,将立德树人的思想理论有效的渗透给家长,促使双方能够在德育工作目标上达成一致。之后,根据不同学生在道德品质建设方面的具体表现进行深入分析,让家长能够意识到自家孩子在道德品行方面存在的缺陷以及不规范之处。以便家长能够在平时的生活中给予孩子一定的教导和有效地落实德育管理工作,让学生能够在家长和教师的双向引导与全面管理下,逐渐地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同时也能够促使其建立起优良的行为品质。不仅如此,家长和教师在协同开展德育管理工作时,需从自身出发规范言行,充分发挥自身所具有的榜样作用。让学生能够以自身为标榜不断的进行自我规范,从而彰显出良好的品质素养。此外,在践行家校合作实施德育管理期间,还需做好反馈机制的有效建设。在家校协同之后,针对学生在管理和教育前后的道德与行为表现差异进行有效的记录,通过双方的沟通,分析在德育管理实践方面的优势以及存在的不足。并通过有效的交流,共同探讨更加合理且效果明显的德育管理实践方法与举措[6]。并做好学生德育档案记录与管理,以便能够在接下来开展跟踪性、长期性德育管理工作时拥有更加精准的数据和信息作为参考,保证所开展的德育管理工作,更具规范性和实效性。
依前所述,在初中阶段全面落实德育管理工作,对于支撑学生形成优良的品格以及实现素质综合性的建设都具有重要影响。而作为班主任需跟随立德树人的发展脚步,进一步明确初中德育管理的工作目标和实践方向。在德育管理的工作机制、思想、课程活动等多个层面进行优化创设,以保证最终所形成的德育管理体系在内涵上更加丰富,在活动空间以及渠道上更加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