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训练的良性互动探究

2022-03-03 01:01:34雷锦燕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22年6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本阅读教学

雷锦燕

(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湘江源中学 湖南 永州 425800)

引言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语文学科教学的关注程度逐渐提升,期待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能够从学生学科语文素养培养的角度出发,有效地对初中语文课程进行改革和优化,以满足实际育人工作的需求。初中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作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两个主体,对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和价值[1]。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有理由加强对语文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结合的研究,为更好地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打下基础。

一、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训练互动的基础

(一)写作结构

无论是阅读教学还是写作教学,文本结构一直都是课程教学的基础。一方面学生需要通过解析阅读材料的写作结构,更好地理清文本的表述逻辑,从而有效的感知作者所要传达的感情。另一方面学生也需要通过合理的写作结构,有效地对各种写作要素进行协调,以帮助自身实现文本的展开和情感的表述。所以对于语文课程的教学工作而言,无论是阅读教学还是写作教学,教师都需要加强对写作结构的关注,要通过具体可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不同的写作结构,令学生能够有更加扎实的阅读理解基础和写作练习基础,拓展学生语文阅读学习和写作训练的发展空间。

(二)情感融入

情感是文本价值体现的重要内容,只有让文本融入了充实的情感,文本本身才能拥有自己的灵魂。阅读教学的材料是前人通过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并融入自身的情感,而后以艺术的

方法进行表述的文本。所以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本身所能够接触到的,除了一些陌生字词和特殊句式之外,还具有文本中本身所蕴含的浓浓情感。而这些情感的存在,不仅可以让学生拥有更好的学习体验,同时也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基础,让学生可以写出更加精彩的文本。而写作训练本身就是学生自我表达的过程,缺乏情感的融入,学生就难以明确写作的方向和目标,要想实现写作水平的提升,更是难上加难。所以对于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训而言,情感融入是语文阅读与写作训练活动的重要基础。

(三)表达方式

情感的融入,不仅是要求写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作品中,还要让写作者能够通过更加科学、规范和高效的方式,让读者也能够感受到自身的情感。表达方式的存在正是为写作者自身情感的表达提供了路径[2]。初中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也掌握了一些基础的情感表达方式。但从学生写作水平提升的角度来观,初中学生所掌握的表达方式就具备较高的单一性。所以在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训练互动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借助表达方式实现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感受不同文本中所选择的表达方式,并明确不同表达方式所带来的表达效果。而后再让学生将各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应用于写作训练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完成理解和内化,从而真正有效地扎实学生的写作基础,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构建基础

二、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训练互动的策略

(一)深度解析,构建读写结合的基础

为了能够让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能够形成有效的互动,初中语文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课程学习深度的关注,只有先提升了学生课程学习的深度,学生才能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习不同文本的写作结构、情感融入以及表达方式。所以在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训练互动的工作中,初中语文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深度解析教材,找到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知识点,让学生能够更有针对性和突破性的进行学习,进而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打破常规思维,用更加灵活和有效的方式进行语文课程的学习,构建起读写结合的基础。

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秋天的怀念》为例,该文的内容是以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为基础,用与母亲相处的细节,渲染作者对母亲的无限怀念之情。从中学生写作文的常规来看,学生在写作训练中要表达自身的情感,通常会将自己的情感以文字的方式直观地进行表达,写怀念,必然会引出与怀念相关的词,用以阐明自己的态度和情感。而文章在叙写作者对母亲的怀念时,虽然并未出现“怀念”二字,但整个情感却渗透进了文章的每一个段落、每一个句子以及每一个词汇之中。让学生将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进行融合,教师就是要让学生学习这种独特的写作方式,扎实学生的写作基础。为此,在该课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尝试从文本的写作结构、情感融入,以及表达方式三个层面入手,让学生可以更深层次的完成课程内容的学习。首先,在文本的写作结构方面,从文本内容的整体结构分析,文章主要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作者先对自身当时的状态进行了介绍,而后又从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情等方面,说出了母亲对我的关怀与照顾。之后,随着时间的不断发展,我知道了母亲患病,经历了母亲离世以及独自怀念母亲。每一段都是文章主题逐渐明确的递进,也是作者情感叠加的过程。所以在实际写作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自身的情感作为将文本内容推向高潮的因素,从而帮助学生完成自身写作水平的提升。其次,在情感融入层面,与直接说出自身的情感不同,作者将自己对母亲的怀念与愧疚埋于文本之中,让读者能够感受得到,却无法看到。教师需要通过解读文本情感融入的方式,让学生也能够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将自身的情感融入到文本之中。最后,在表达方式层面,作者用氛围营造的方式,让读者逐渐融入到作者对母亲怀念和愧疚的情感氛围之中,从而使读者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的阅读效果。虽然文章并未阐明自身对母亲怀有怀念、愧疚等情感,但这些情感都被融于情景氛围之中。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就是需要让学生学会利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将自身的情感与文本内容进行更好的结合,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让学生写作的内容也能够让人有所感受,有所收获,真正体现出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结合的价值。

(二)情景构建,提升读写结合的效果

初中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和情感基础,可以自主地完成一些文本的阅读和理解,但就初中学生在语文课程教学中所能够接触到的阅读材料而言,这些阅读材料在内容和表述的情感等方面,均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所出入,进而为学生课程内容的学习带来了较大的困扰。初中语文教师要想在课程教学中实现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的有效活动,应当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为前提,而后再深度地解析文本中所蕴含的各种不同语文要素,为语文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的有效互动,构建工作的基础。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可以让教师根据阅读材料的内容,构建多种不同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探索和学习语文课程知识,逐渐提升课程学习的效果[3]。将其引入到语文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互动的工作中,可以为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较大的工作便利,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可以考虑从情境构建的角度入手,提升读写结合的效果。

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程《白杨礼赞》为例,为了能够更加直观的将白杨树的“伟大”和“不平凡”跃然纸上,作者不仅充分的对白杨树所生存的环境进行了描述,同时也尽可能的描述了白杨树的外形,让白杨树的品格能够与白杨树的“形”结合在一起,将白杨树无形的“坚强不屈”、“力求上进”的精神,以更加直观的方式进行了展现。但是无论作者的语言描述,如何的详尽、有力,但学生自身的生活积累和认知水平有限,要想让学生通过文字的描述,更加有效地掌握文本所表达的内容存在较大的困难。为此教师可以考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课程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将文字的描述,转化为具体的图片和视频。为了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师也可以在进行课程教学情景的同时,将文本内容、图片、视频以及相匹配的音乐背景等进行结合,让学生可以在情境之中感受白杨树身上所展现的精神。同时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也能够更加有效的让学生发现阅读材料的魅力所在,让学生能够更加具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地参与到写作训练中。当然为了实现语文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有效融合,语文教师也可以考虑在情境教学之后,让学生通过仿写文本材料或写读后感的形式,进一步提升课程教学的效果,让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语文写作能力能够得到同步的发展。

(三)重视积累,拓展读写结合的空间

积累是学生阅读理解和写作训练的重要基础,而且语文学科作为初中语文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所接触到的语文要素是复杂的,零散的[4]。学生需要通过有效的积累,不断扎实自身的学习基础,而后才能够更加有效的融入到教师所构建的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互动的教学活动中,实现自身综合学习水平的提升。所以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课程知识积累的重视,通过学生的实际积累,实现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和写作能力的提升,不断拓展读写结合的空间。

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文《大自然的语言》为例,该课程属于一篇科普文,其中涉及到较多的科学知识。教师在该课程的教学中,可以将科学知识的积累作为重要的积累要素,拓展学生语文课程的学习视野。如在学生的常识中,气候的变化与生物活动之间存在着较强的关联,人们可以通过生物的活动去判断气候的变化。那么气候和生物之间的联系是怎么体现的呢?又是哪些因素影响生物的活动呢?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基于以上问题进行积累。首先,在气候和生物之间的联系上,学生通过文本的阅读,知道杏花开了,预示着耕种的时间到了;桃花开了,预示着种谷子的时间到了;布谷鸟叫了,预示着割麦插秧的时间到了。其次,在影响生物活动的因素上,学生可以借助文本的内容,知道纬度、经度、海拔、时间等因素均可以对生物活动造成影响。另外,除了上述内容之外,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在不同因素对生物活动造成影响的机理角度方面进行积累,逐渐增加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积累,全面提升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水平。而后,教师再创设与之相应的写作训练任务,从而提升学生语文要素积累的效果。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着“气候变化与候鸟迁徙之间的关联”进行练习。除了让学生对文中的内容进行运用之外,还需要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写作素材的收集,尽可能地提升学生阅读积累的效果。这样学生既对所积累的科学知识进行了应用,同时又丰富了自身的写作内容。

(四)灵活训练,丰富读写结合的方式

就学生的读写结合方式分析,围绕着同一阅读材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的读写结合方式是多样的。除了较为常见的仿写之外,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以扩写、缩写、续写、改写、读后感、心得体会、摘抄等其他方式实现读和写的结合。为了实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的有效互动,语文教师应当站在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角度,灵活写作训练的方法。这样教师既可以提升写作训练的趣味性,也可以适当地降低学生语文课程学习的压力,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以人教版初中语文课程《我爱这土地》为例,在这章节课程的内容中,作者用诗歌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但作者本身的表达虽然热情高涨,但总体内容较抽象,给部分学生对情感的把握和理解带来了困扰,不仅难以让学生有效的把握文本本身所传达出的浓浓爱国之情,同时也给学生的写作训练带来了一定的干扰。为了能够让学生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实现有效互动,教师除了可以让学生以读后感或心得体会的方式,让学生自行地感受作者的情感之外,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从扩写或改写的角度进行思考,将诗歌《我爱这土地》作为写作训练的素材,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扩写或改写,使之内容的呈现能够更加的具体形象。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诗歌《我爱这土地》的理解,同时也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总结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的有效互动,不仅能够让语文教材中的教学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同时也能够引导学生更加有效的培养自身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所以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工作中,语文教师应当加强对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有效互动的研究,将深度解析教材、构建教学情景、强调学生积累以及灵活训练方式等综合起来,全面提升初中语文课程的教学水平。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文本阅读教学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井冈教育(2022年2期)2022-10-14 03:11:04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30:12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56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20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电子制作(2018年18期)2018-11-14 01:48:06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8:04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12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