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芳
(大方县兴隆苗族乡兴隆小学 贵州 大方 551600)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特别在我国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已经很难满足当前农村教育的实际需求。近些年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群文阅读教学受到了广泛的重视。教师和学生通常会以一个或多个讨论主题为标准,筛选出一批合适的文章,紧贴主题展开阅读。开展群文阅读的方法是多样的,教师可以从教材内容入手,将各单元的阅读资源进行整合;还可以从具体的某一篇课文入手,将阅读活动向课外延伸,加强学生的阅读积累。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每个学生在整个小学阶段当中,阅读量不应该少于300万字,而且每个年级都应该有不同的阅读目标。”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阅读都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1]。同时阅读也能有效加深学生的知识文化底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从我国大多数农村地区的小学语文教育情况来看,很多学生都对阅读缺乏兴趣,阅读量也远远没有达到要求标准,这会阻碍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作为一种新兴的现代阅读教学模式,群文阅读能够帮助教师在语文阅读课堂中实现多篇阅读,这能有效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进一步开拓学生思维,丰富知识积累。
和传统阅读教学模式相比,群文阅读教学模式侧重点和教学流程完全不同。传统阅读教学模式主要注重对单一文章的讲解,努力让学生明确文章中的每一处细节,教学过程主要以“教师讲解、学生听讲”为主;而群文阅读则尤为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群文阅读教学,让学生针对某一主题来阅读一组文章,这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主动性,提升自主阅读能力,同时在阅读过程中,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这也充分说明,将群文阅读教学融入到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充分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进程的持续深化,我国总体教育水平和质量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大部分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却仍旧薄弱。这更多的是因为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创新意识,没有将创新落实到教学中。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单篇精讲模式,大多数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所一直沿用的就是这种模式[2]。尽管这种较为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本身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已经越来越无法满足现代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和学生的需求。因此,作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转变自身教学观念,有效打造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推动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
为了有效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教师应该合理给予学生正确的群文阅读学习方向,但由于我国“应试教育”的思想已经在农村地区根深蒂固,很多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已经对教材内容产生了强烈的依赖,除了教材内容意外,一般很少带领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这导致农村学生在整整一个学年中只能学习50-60篇的文章。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部分教师会让学生背诵课文、抄写课文,将原本的阅读课堂完全变成了“机械式”学习课堂。每节语文课上,学生几乎都在重复着同一件事,时间一长,学生的兴趣自然会出现下降,这主要是由农村部分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所导致。
除了教师自身的原因之外,要想保证群文阅读教学的顺利开展,一定的物力、资金等方面支持是必须具备的。但由于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相对比较落后,很多小学都没有图书室,即便有图书室,当中存放的图书和各种文学资料也过于陈旧,同时数量也比较少。同时,由于我国多数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导致很多家长的教育观念都比较落后,几乎很少为学生主动购买一些课外读物、书籍杂志等等,进而造成许多学生陷入了“除了课内教材,无书可读”的尴尬境地。尽管通过电视、互联网等渠道,学生也能收获到一定的课外知识,但数量毕竟有限,学生需要更多的阅读资料来充实自己,这也是保证群文阅读教学质量的必备要素。
虽然部分农村地区已经开展群文阅读教学,但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缺乏对学生的有效引导。大部分的教师认为,群文阅读就是找一些相关的文章让学生阅读,如中国四大名著,外国名著等这样的大板块内容,然后这样的划分虽然也有主题,却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进行群文阅读时,教师习惯性的讲套话,讲空话,只会告诉学生阅读书籍能够增加见识,丰富知识,却没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缺乏有效的引导会严重的阻碍群文阅读的教学开展和实施,不仅无法调动学生热情,还会让学生对阅读失去兴趣,更无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
想要提高学习兴趣,首先就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在群文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在阅读内容上一定要做好选择。在选择阅读文本时,要立足于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身心发展特点,结合教学目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选择适合学生需求的内容[3]。例如,在阅读《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低年级的教师可以从文章类别入手,选择《海的女儿》、《拇指姑娘》、《丑小鸭》、《皇帝的新装》等文章作为群文阅读,低年龄段的学生对童话故事更感兴趣,通过相同类型的故事组成群文阅读内容,可以更好的让学生接受,同时也能够让学生了解到什么是童话故事,童话故事告诉我们了哪些道理。而这就是群文阅读的目标。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童话故事的内容早已经耳熟能详了,教师可以将群文阅读内容改为《凡卡》、《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文章。这些文章的文章组织架构与《卖火柴的小女孩》有一定的相似作用,同时也可以由浅入深的扩展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更容易接受这类没有接触过的文章。由此可见,想要提升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喜欢上群文阅读,教师就要结合学生的需求,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引导,这也是激发学生群文阅读兴趣的必然选择。
群文阅读是以一个议题而展开的阅读模式,学生围绕议题展开阅读,并通过阅读思考和解决问题。因此,议题的选择和问题的引导也是学生提高兴趣的关键。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精心的策划议题和问题,让问题贯穿整个阅读教学。这样不仅能够更好的把握学习方向,也能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师的议题选择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进行,结合教学需要设计问题,强化议题的针对性,开放性以及启发性,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总结,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例如在学习《小公鸡和小鸭子》一课时,文章内容主要是讲述了小公鸡和小鸭子两个好朋友之间的故事,因此议题可以设定为“朋友”。教师可以先设计引导问题,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小公鸡和小鸭子之间发生了哪些故事,然后通过“生活中除了互相帮助的朋友外,还有哪些朋友呢?”引出其他文章:《两个朋友和熊》,最后通过阅读其他与朋友相关的文章后,了解到好朋友之间应该相互帮助,但是遇到出卖自己的朋友时也应该远离等道理。教师由问题引导整个阅读脉络,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每一篇文章之间的关联,同时又能够通过不同的文章内容学到不同的道理,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在阅读前充满好奇,也正因为如此,学生带着疑问阅读,也会更加专注和认真,从而达到了喜欢阅读的基本目的,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生阅读量。
在进行群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改变一个认知:阅读的主体是学生。想要提高学生对群文阅读的喜爱度,就要强化学生的阅读主体,给予学生充分的选择权利[4]。在设定好一个议题后,教师需要做到就是帮助学生挑选出合适的文章以及设定好引导问题,至于文章具体的选择,还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由选择想要阅读和了解的内容。教师可以将班级的学生按照小组进行划分,小组之间的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和交换需要阅读的内容,一起讨论问题,思考问题,最后可由小组选择代表进行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充分的调动,学生可以在有限的文本中选择自己更感兴趣的文章,从而更好的带动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其积极性,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群文阅读兴趣,也是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对于孩子而言,当他们对一个事物感兴趣时,顺势提出一个与之相关的其他事物,能够更好的提高他对陌生事物的兴趣。这也是群文阅读的意义。通过一个文章引出与之相关的文章,从而达到扩充学生阅读量的目的。因此在进行群文阅读时,教师要对文章的整合和拆解。整合主要指的就是各个文章之间的关联,教师要学会引入关联词句,让学生能够更好的从一个故事转变到另一个故事当中,如以人物为关联进行转变:在学习《灰雀》一课时,文章讲述了与列宁有关的一个小故事,教师可以由此切入,向同学们引出另一个名人,以及在他身上发生的故事,这就是以人物为关联词。每天文章看似没有任何的联系,但都是名人事迹,每个故事又都反映出了不同的人生道理和知识。教师做好文本的整合与拆解,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提高阅读效率。除了人物外,教师还可以从文章结构,文章类型等多个角度进行整合,从而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除了整合文本外,教师还要对每一个故事进行详细的讲解,如果说整合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接受一篇新文章,而拆解则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这篇文章的内容和知识,两者缺一不可,都是群文阅读的重要内容。教师只有做好这两点,才能充分的发挥群文阅读的意义,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水平,增加阅读量。
总而言之,想要提高农村小学生对群文阅读的兴趣,学校首先要做好教师的培训工作,让教师转变态度,同时给予相应的物力支持,提供阅读材料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生有书可阅,有书能阅。另外,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需求做好内容上的选择,精心设计问题,做好阅读引导,同时强化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学会主动阅读,主动思考,进而逐渐在多文本的阅读熏陶中提高阅读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