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瑛
(陕西省镇巴县职业中学 陕西 镇巴 723600)
信息化教学,简单而言是基于现代教学思想理念为基础,以信息化技术和信息化设备为支撑,通过教学资源的整合和优化,从而实现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的教学方法。而语文又是一门较为庞杂的人文性学科,它所涵盖的内容是极为丰富且庞大的,而这也造就了语文这一学科的复杂性和庞杂性两个主要特点。在中职阶段,语文的教学不仅仅局限于学科知识的培养,还在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人文素养等几个方面。因此,如何提高中职语文教学,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是中职语文教师所面临的考验。而引入信息化技术,通过对中职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实现信息化语文教学的这种有效融合,可以极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语文方面的进步以及个人综合能力的有效提高。不但如此,信息化技术和互联网的融合还可以实现对语文资源、历史资源、著作资源等一系列多元化的教育资源整合,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语文方面的全面发展。
现阶段,我国中职语文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而其中以学生兴趣不够、教学质量较差、教学资源落后这三个为当前的主要矛盾,亟待纠偏。一、学生兴趣不够。兴趣是一个人做某件事的原动力,当一个人的兴趣得到有效激发时,这个人在处理这个事情时将会事半功倍。而现阶段,中职阶段的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浓度明显不足,对于语文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复杂、无趣、死板等几个固有印象,而这显然是十分不利于学生在语文方面的发展。学生对于语文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会严重阻碍中职语文的有效开展。二、教育质量较差。中职教育因为其特殊性的原因导致其在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等方面与高中存在着明显差距,教师的教学水平,学校的教学设施都还处于缓慢的发展期,而这也是中职阶段语文教育很难得到有效提高的一个原因。三、教学资源落后。在教学资源方面,无论是学习场地建设还是学习资料的使用,中职与高中都有着明显的差距,学生没有较好的学习环境和优良的教学设备,自然而然的会逐渐拉大与同阶段教育的差距,而这也使得中职学生很难得到更好的教学质量保证。
在上文详细阐述了现阶段传统中职语文教学存在的显著问题,而本段落将依据信息技术对中职语文的良性影响做出阐述,并表明信息技术对中职语文的重要性。信息技术对中职语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对传统教学桎梏的摆脱、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提高、对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对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提高。对传统教学桎梏的摆脱主要体现在:信息技术的融入可以极大程度的改变教学资源不足、教学设备以及教学场地落后等问题。这是因为依托互联网,中职语文可以实现教育的跨空间、跨时间的效果,打破传统教育在时间、空间、人才、资源等多方面的限制,实现学生在学习时的高质量性。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提高主要体现在:语文教师可以借助信息设备,通过对图片、音频、视频、文字等四个方面的展示,为学生创造一个多元立体的教学空间,让教学呈现动态化,从而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对学生学习语文效率的提高主要体现在:通过信息设备,中职语文可以凭借互联网来实现教学资源的整合和优化,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拓展学生的眼见,并依托高质量的教学教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创设教学情境,构建创新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所谓创设教学情境,是指通过多媒体设备,借助音频、视频、图片等动态化元素和原有的线下教学课本来实现有效融合,创新出一个全新的信息化课堂,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动态化的课堂中,更好的学习语文。
例如,在开展中职语文基础模块第四版《兰亭集序》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构建创新课堂来实现教学的高质量,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上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在课下进行一定的资料搜集,如王羲之的生平、兰亭集序的创作背景、兰亭集序的译文等内容,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做到对课文的初步了解。接着,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先通过问答的形式,让学生举手分享关于自己课前搜索的相关文化常识。在学生展示差不多后,教师可以打开事先准备好的PPT,为学生进行统一的梳理。在梳理环节,教师要运用PPT中图片的功能,通过对王羲之画像、兰亭集序实物图等一系列相关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初步兴趣。随后,教师要让学生进行大声的朗读,而在学生朗读前,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段优美的山水风音乐作为学生朗读的BGM,让学生最大程度的激发情感,并在学生朗读完毕后,教师也要有感情的为学生进行范读,以此来实现对学生情感的进一步激发。当学生的情感在两次激发后,教师便可以开展往常的教学环节,诸如字词解析、句段理解等。当学生能够完整的熟读文章后,教师便可以再通过一段深情的对白,为学生勾勒一个美好的山水画面。接着,教师还可以引入实现准备好的《兰亭集序》动画片为学生观看,让学生的兴趣在本节课达到高潮,进而让学生更好的学习本节课文。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实现传统课堂和信息化教学的有效融合,创新出信息化课堂,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立足信息平台,丰富教学资源,提高学生语文素养。通过互联网平台和线上学习软件,教师可以下载和上传更多更优质的教学资源,如名著典故、课本资源、视频资源、音频资源、PPT等十分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最优质的教学保障。在课堂中依托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并且在课后督促学生借助软件来阅读更多的教学资源。这种双向的资源浸染可以极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还可以有效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
例如在开展中职语文基础模块第四版《阿房宫赋》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通过多媒体投屏为学生引入秦国、楚汉、西汉等历史背景故事,并为学生引入刘邦、项羽、阿房宫等视频短片,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并丰富学生的人文历史知识。当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借助学习通这类的学习软件,通过教师账号上传相关的学习资料,比如名师的《阿房宫赋》讲解视频、本文中的文化常识、我国秦汉时期的历史、秦汉历史人物、课文原文、课文音频等与本节课相关的学习资料,并要求学生利用一周的时间完成所有资料的学习和阅读观看,以此做到双向的学习,来确保学生知识的巩固和扎实。这种教学模式既可以让学生巩固课本上的知识,还能够拓展学生语文常识、文言文常识、历史常识,做到学科知识之间的相互融合,比如阿房宫的历史和秦汉时期的历史就可以很有效的帮助学生在历史学科上的学习。如此,这样立足于互联网为学生引入更多的教学资源,做到跨时间、跨空间的教学,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标准,减少现实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缩短中职语文与高中语文的教学差距。
(3)改进写作教学,营造写作氛围,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写作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考察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学生最为头疼的一个学习内容。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所有语文教师最为关注的一点。而通过信息技术的融入,教师可以依托多媒体丰富的教学资源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这是因为写作依托于一个人的情感和灵感,当双感并至时,写出来的文章自然是真情流露,可读性极强。而多媒体设备的音频设备和图片功能恰好是能够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来激发学生情感和灵感。因此,通过对写作教学的创新化改革,可以极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例如:在开展专项写作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的白板功能带领学生逐字逐句的分析作文命题要求,分析命题方向,培养学生写作时先分析的习惯。接着,当命题分析完毕后,教师便可以带着学生进行同类型作品的赏析,借助PPT为学生展示相关的伟人著作,了解伟人是如何书写相关文章的。比如,对于学生常用的记叙文文体和关于反应社会现状的命题,教师可以给学生鉴赏鲁迅先生的作品,并带领学生分析鲁迅先生作品的优点。接着,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引入相关的优秀范文供学生学习和借鉴。这种从伟人拉进到普通人的转变,可以更好的促进学生对写作的学习和能力的提高。除了这些外,教师还可以在学生写作前,通过一些短视频或是具有激发共鸣的歌曲让学生欣赏,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借助信息设备来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情绪,让学生在随后的写作中尽可能的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让文章的可读性大大增强。这种教学模式好处在于依托信息设备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情感,并通过伟人著作和优秀范文激活学生的灵感,让学生在创作文章时变得游刃有余。
(4)借助互联网+平台,构建信息化评价体系,补足学生学习短板。教师可以借助线上学习软件来形成实时动态的评估机制,通过线上考察、学习情况汇总、成绩排名、知识点考问等多个功能来实现对所有学生学习水平的直观掌握,并由直观的数据构建完整且科学的教学方案,来补足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短板,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以此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真正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目的。
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学习通或是钉钉等线上学习软件作为学生的日常学习工具,并通过这些软件进行相关的任务考察,诸如知识点的考察、课文的背诵、课堂习题的完成、课后作业的完成以及周考试的进行。这样的机制既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也可以借助软件的准确性实现对学生当前阶段所学内容掌握情况的了解,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能够有一个大致的认识。例如在完成两个月的教学活动后,教师可以开展一次小型的线上期中考试,让学生在课堂中通过相关线上软件进行答题。在学生答题完毕后,教师可以快速且准确的通过软件直观的观察学生的成绩,并借助软件辅助功能对学生这两个月来的作业错误情况、完成率、知识点抽查以及这次的期中考试进行统计,汇总出每一位学生在现阶段存在的短板以及大多数学生存在的问题。例如有的学生对文言文中的文化常识存在短板;有的学生则是阅读理解底下;还有的学生则是写作方面存在问题等,那么,教师便可以根据这些直观的数据优化之后的教学方案,比如对于普遍存在的文化常识短板,教师便可以定期为学生系统梳理文化常识;而对于阅读理解和写作,教师可以单独开展阅读教学课和写作课,形成专项的教学。这种准确把握学生“病因”,有目标的教学可以极大程度弥补学生的不足,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同时,还可以减少教师在不必要环节上的精力,将更多的注意和心思放到学科的有效教学上,构建这样的信息化评价体系对于提高中职语文有着十分重大的帮助。
(5)组建线上学习小组,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合作学习方式是现代教育中一种常用的教学方式,也是能够实现高质量、高效率学习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线上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逐渐发展起来,这种方法不仅仅能够借助集体学习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又能够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当中学习他人的优点并弥补自身的缺点,促进组员之间共同提升。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运用线上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借助线上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的优势助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首先,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语文学习特征来划分语文学习小组,为后期的小组合作学习奠定组织基础。通常情况下,语文学习小组的人数会控制在4~6人,人数过少会出现组内学习气氛不足的问题,人数过多则会出现组内学习秩序混乱的问题。因此,教师要把控好语文学习小组人数。其次,小组划分应当以“小组内部异质,小组之间同质”为依据和原则。也就是说,各个小组内部成员的语文学习水平应当有所差异,而小组内部成员之间的差异就造就了小组之间水平的均衡。只有这样,小组内部才能够实现互促提升,小组之间活动才能够尽量保证公平公正。因此,教师在小组划分前应当对学生学习特点进行了解,结合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精神、当前所具备的语文学习能力水平以及学生个人特征等因素划分层级,并均衡地从各个层级当中挑选学生组成语文学习小组。除此之外,学生在进行线上小组合作学习时应当注重学习的效率,问题讨论应当直奔主题并高效进展,尽量减少无效讨论,避免时间的浪费。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充分的线上学习空间并不意味着完全放纵学生,当学生出现纪律问题时,担任线上学习小组组长的学生要及时的制止并给予恰当的批评,帮助其他组员认识问题并自我纠正。
(6)结合实际生活,调动学生已有认知经验,强化学习效果。文学来自于生活,任何文学作品的出现都是在从不同的角度描述生活、感受生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重结合实际生活,在实际生活的基础上展开语文教学。同时,教师应当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的角度来思考所学内容,进而加深对于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认知,强化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首先,教师应当以更加生活化的形式将所学内容展示出来,改变学生的“文学只是文字游戏”的错误思想。以《我的母亲》一课为例,本课是作者胡适以具体实例对母亲的生平进行回忆的文章,作者通过记录日常生活表达了对于母亲的感激和怀念,对母亲的优秀品质进行了赞扬。在学习本课时,教师除了按照传统教学方式对文章进行分析之外,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对于母亲的印象以及自己日常生活中与母亲的相处过程来感受作者对于母亲的情感。文章中提到“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这种既对教育孩子负责又保护孩子自尊心的做法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许多家长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也是秉承这一点的。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下时间以录像的形式记录下自己与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相处的片段,然后将片段上传到班级线上交流群中共享。这种方式不仅仅能够使文章中的情感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又能够借助线上平台以及录像的形式记录下这些情感产生的瞬间。
结语:综上所述,通过信息化技术和中职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与创新,可以极大程度的提高中职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进而促进中职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发生质的飞跃。本文围绕如何通过对信息化技术和中职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创新做出了详细论证,并列举了充足案例证明了这一论点的可行性。时代是向前发展的,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科技发展和社会变革对教育的影响也是最大的。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准确把握时代发展方向,借助科学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的辅助,来创新传统教育,让职业教育更上一层楼,让教育工作者更好的为祖国培养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新的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