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辉,杨炳坤,刘铁钢,王战蔚,陈明,祖岫杰*
(1.吉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吉林 长春 130033;2.德惠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吉林 长春 130300)
中华小长臂虾(Palaemonetessinensis),又称花腰虾,隶属于甲壳纲(Crustacea),十足目(Decapoda),长臂虾科(Palaemonidea),小长臂虾属(PalaemonetesHeller),在我国大部分淡水水域均有分布,以北方更为多见[1]。中华小长臂虾是一种小型杂食性经济虾类,自然环境条件下主要栖息于水草茂密的江河浅水区,该虾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但由于环境的改变和渔民过度的捕捞,中华小长臂虾资源量锐减,亟待开发人工养殖技术,以满足市场需要。近年来,北方渔民采捕野生亲虾放入池塘自繁,取得了很好的养殖效果和经济效益。养殖过程中发现,该虾具有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出水长时间不死、销路好等特点,适合池塘高密度养殖,开发潜力巨大。目前,国内有关中华小长臂虾的研究尚属起步阶段,只见该虾和河蟹稻田混养试验[2]、北方池塘繁殖试验[3]、低温麻醉运输[4]、对盐度的耐受性及盐度对其呼吸影响[5]等方面的零星研究报道,未见池塘生态养殖方面的研究。试验在人工养殖条件下,模仿天然水域中华小长臂虾的生态环境条件,栽种伊乐藻,搭配滤食性鱼类,应用底层微孔增氧等技术调节水质,旨在建立一种池塘生态养殖模式,应用于生产实践。
2020年6月11日—9月24日,在吉林省桦甸市惠众渔业专业合作社开展试验。选取3口面积均为4 000.2 m2的池塘(标为1#—3#),池深约2.2 m,水深约1.8 m,水源为江河水和地下水,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每口池塘配备功率1.1 kW的底层微孔增氧设备。
试验用虾苗为采捕野生亲虾经人工繁殖所得,白鲢鱼种为合作社自育;伊乐藻由吉林市春新家庭农场提供;饲料选用通威饲料有限公司生产的粗蛋白含量33%的鲤鱼苗种料。
4月中旬抽干池水,池底经阳光暴晒、整平,清除过厚的淤泥,5月中旬加水10 cm,每667 m2用80~100 kg生石灰干法清塘,生石灰化成浆状全池泼洒。
池塘清整消毒一周后,将池水加至约30 cm,移栽伊乐藻,采用插栽法移栽。每条伊乐藻切成10~15 cm小段,每12~15段为一束,全池按横、竖向均3 m的行距,像水稻插秧一样进行人工栽插[6],一周后若发现有死株,及时补栽。
虾苗放养前一周,提高水位至50~60 cm,每天注水5~10 cm,注水时用孔径为0.25 mm的筛绢将注水口包好,以防野杂鱼及其卵进入池塘。在池塘四角堆放有机肥[7],用漂白粉消毒后,用塑料布盖好发酵,待发酵成汁状,视池水的肥度向池塘泼洒。
于6月11日放养虾苗,每667 m2放养平均体质量为0.012 g的中华小长臂虾苗50万尾。于6月18日放养白鲢春片,每667 m2放养体质量为286.6 g的白鲢20尾。
根据虾苗体长选择饲料。虾苗全长小于2.5 cm时,选用小破碎开口料,虾苗全长大于2.5 cm时选用粒径1.0 mm饲料。
养殖期间,始终保持水质“肥、活、嫩、爽”。微孔增氧采用智能化控制,ρ(溶解氧)<5.0 mg/L时自动开启。虾苗入池后,每3~5 d加注一次新水,每次加水10 cm左右,7月中旬水位加至1.8 m左右。每隔10~15 d,每667 m2施用10~15 kg生石灰来改善水质,增加水体中的钙离子,利于虾蜕壳,在饲料中添加一定剂量的蜕壳素[8],促进中华小长臂虾同步蜕壳。
及时补充因蒸发和渗漏丢失的池水,在伊乐藻生长旺季,及时刈割,控制伊乐藻面积不超出池塘面积的30%,8月末随水温降低,逐渐缩小伊乐藻占池面积,9月中旬虾大量出池时,伊乐藻占池面积降到20%左右。
1.9.1 水质指标监测
试验期间每10 d监测一次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紫外分光光度计cary 60),采样时间为09:00—10:00。每口池塘均匀选取5个点位,采样点水深0.5~1.0 m,每点采水样2 L,将5个点位的水样混合后取1 L进行相关数据检测。每2 d用维赛YSIprplus水质分析仪现场测定水温和ρ(溶解氧),溶解氧监测深度为距离池底0.5 m处,各采样点单独监测。
1.9.2 生长性能测定
试验开始和结束分别随机选取不少于100尾中华小长臂虾,测量初始和终末平均体质量,并准确统计各池单位面积虾的产量,计算各池成活率,并根据各池投喂饲料量计算饲料系数。计算公式为:
式中:Nt——收获时单位面积虾数量,尾;N0——单位面积放养虾数量,尾;W——收获时单位面积虾产量,g;W0和Wt——放养和收获时虾的平均个体质量,g;W料——单位面积投喂饲料总质量,g;S——成活率,%;KFGR——饲料系数。
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试验期间水温为19.8~29.6℃,ρ(溶解氧)>4.0 mg/L,6—9月3口池塘氨氮、亚硝酸盐氮监测数据的平均值见表1。由表1可见,3口池塘各月份的氨氮、亚硝酸盐氮均无显著差异(p>0.05),ρ(氨氮)7月份最高,为0.40~0.42 mg/L,亚硝酸盐氮6—9月数据几乎无变化,为0.07~0.08 mg/L。
表1 试验期间水质指标变化结果 mg/L
3口池塘中华小长臂虾的成活率、出池规格、产量和饲料系数见表2。
2.3.1 成本
每667 m2池塘的养殖成本包括苗种费327.5元,饲料费1 017.5元,人工费750.0元,水电费120.0元,池塘占用费500.0元和药费56.0元。
2.3.2 产出
3口池塘每666.7 m2的白鲢产量分别为38.4,36.2和41.7kg,平均售价6.4元/kg。中华小长臂虾产量见表2,平均售价为38.0元/kg。
表2 每667 m2池塘中华小长臂虾产量
2.3.3 产值与利润
每667 m2池塘的养殖成本、利润、投入产出情况见表3。
表3 每667m2池塘的产值与利润情况
水生植物可分泌一种特定代谢产物,吸收水体营养盐类[9],已有伊乐藻净化养殖水体的相关研究报道[10-11]。有研究指出,伊乐藻通过光合作用向养殖水体释放大量氧气,吸收有毒有害物质及有机分解物质,稳定pH值,净化水体,促进虾类蜕壳,提高饲料利用率等[12]。试验期间,ρ(溶解氧)<5.0 mg/L时,池塘微孔增氧设备自动开启,除连续阴雨天,增氧设备不自动开启,试验池塘底层ρ(溶解氧)始终超过4.0 mg/L,中华小长臂虾在池底摄食。李定国等[13]关于水草密度对河蟹池塘水质影响的研究表明,伊乐藻覆盖率为35%时,ρ(溶解氧)>6.0 mg/L。时顺娣[14]关于青虾生态养殖的研究表明,池塘伊乐藻栽种面积约30%时,养殖水体溶解氧质量浓度显著提高。本研究伊乐藻栽种面积为30%左右,与研究相符。
高浓度的氨氮和亚硝酸盐氮会造成养殖虾类机体代谢障碍,免疫力下降,对机体产生毒害作用。但高氧的环境条件会大大减少氨氮和亚硝酸盐氮质量浓度,从而降低对虾的毒性。试验期间氨氮和亚硝酸盐氮质量浓度始终在正常值范围内,同一月份3口试验池塘的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ρ(氨氮)最高值出现在7月份,为0.42 mg/L,而ρ(亚硝酸盐氮)≤0.08 mg/L。在实际养殖生产中,ρ(氨氮)≤0.5 mg/L[15],ρ(亚硝酸盐氮)≤0.1 mg/L[16]是安全的。氨氮、亚硝酸盐氮在正常值范围内,一方面是因为伊乐藻通过光合作用提供大量氧气,加速氨氮、亚硝酸盐氮等有毒有害物质的分解,另一方面是因为伊乐藻能够有效地抑制水质恶化和水体富营养化,对水体具有极好的净化效果[11]。
维持养殖池塘的生态平衡和水质稳定是提高生长性能、饲料利用率和养殖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水生植物调控养殖水质来实现这一目标已得到业界认可[17]。本试验的产出与效益较好,究其原因,一是生态养殖改善了养殖池塘水质环境,减少了虾类病害,降低了用药成本;二是中华小长臂虾在底层摄食,伊乐藻为其提供隐蔽场所,避免同类相互残杀,养殖成活率高达69.6%~71.4%;三是中华小长臂虾活力强,秋季气温<15℃时出池,虾体保持湿润可存活10 h以上,活虾售价高,且供不应求。
从水质调控、中华小长臂虾生长性能及投入产出等情况综合分析,该养殖模式具有投入低、产出高、风险低的优点,从水草栽种、虾苗放养、饲料投喂等环节看,该项技术相对简单,易于推广养殖,是目前池塘养殖转方式、调结构的首选养殖模式,值得大力推广。关于虾苗放养数量、养殖品种搭配、专用饲料的研制等方面的问题还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