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22-03-03 11:35于海燕
学周刊 2022年8期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应用策略小学语文

于海燕

摘 要:随着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更多人开始关注情境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价值。情境教学法的特点在于以教材内容为依托,为学生构建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语文知识、感知语文知识的魅力,提高其分析、理解能力。同时,情境教学法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较吻合,通过情境创设为学生营造轻松、宽泛的学习氛围,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增强学生的语文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核心素养,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稳步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法;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08-013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08.063

一、情境导入,吸引关注

小学阶段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较弱,性格活泼好动,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这一特点,在导课环节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以此吸引学生关注,帮助学生顺利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可以以课文内容为依据,为学生设置学习情境,鼓励学生模仿课文中的人物,通过模仿深度感知课文内容及中心思想。教师可以将课文中的人物进行分类,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人物,为学生创设情境,鼓励学生进行模仿,学生通过模仿能够深刻感受课文主题。同时,学生通过表演营造了轻松、宽泛的课堂学习氛围,调动了学习主体意识。导课环节的人物模仿活动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和认知课文内容的探究欲望。在学生已经对课文内容有了基本了解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在情境模式下进行表演,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准备相关的表演道具,以增强情境的生动形象性,学生通过表演能够对课文内容产生学习情感,激发对课文的探究欲望,想进一步了解课文内涵。基于此,教师再将课文内容进行细化分解,以段落为单位为学生讲述课文内容,在学生已经具有一定认知能力的基础上,串联整个课文内容,为学生构建体系化的语文课文学习情境,让学生从整体层面理解课文内容,有助于学生进行精细化的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课文学习和语文分析思考能力。

二、信息交流,激发兴趣

随着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进行有机融合,利用信息技术呈现语文教材内容。由于信息技术具有集音、形、影于一体的优势,可以将抽象性的文字内容以生动形象的画面形式展示给学生。这种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语文学习情境的教学模式,使语文教学内容变得更富趣味性,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对于一些古诗词类教学而言,由于学习内容较深奥,学生单纯通过文字较难理解古诗词内容,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古诗词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相应的情境中学习古诗词。信息技术创设学习情境可以有多种形式,包括音乐、舞蹈、图片、视频等情境,这些方式都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内容,提高学生的古诗词学习能力[1]。教师可以根据古诗词特点,为学生创设不同的情境,以便学生理解和认知。教师也可以将古诗词教学内容进行分解,由于古诗词中的生僻字较多,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汇总古诗词中的生僻字,以声形并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将每一个生字制作成一个图片,配合声音注解,并在下方用小字标注生字的注解,以便学生进行学习和认知。在为学生扫平古诗词的生字学习障碍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营造古诗词的整体情境,将古诗词表达的内容进行分段,将每一个段落以图片、声音进行表示,让学生能够进行形象化的认知,提高学生的古诗词理解能力。将所有图片配好相关音乐,以动态化的方式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确保学生充分理解整篇古诗内容,从而达到通过情境创设提高学生古诗词学习能力的目的。

三、分析案例,发展自主思维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拥有大量课后学习时间,教师除了要求学生课上学习语文知识外,也应要求学生课后进行语文知识的巩固性学习,以此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质量,提升其学习效率。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课后情境思考案例教学,以此增加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量,使学生能够从多元角度看待问题,提高学生的语文发散思维能力。虽然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有限,但教师可以利用语文教材内容为学生营造相关情境,在学生对教材内容有所理解的基础上,提炼课文中的主要案例,并以此为依据为学生布置案例教学,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性认知。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图片和文字的方式记录课后作业的内容,通过亲自学习、感悟,理解课文的深刻内涵,提高语文知识的理解能力。在课堂学习环节,教师可以将学生的课后作业内容进行对比,分别让学生解释自己创设的情境性学习内容的含义及完成作业的具体过程,以此提高学生案例知识的学习能力。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开展自我评价与互相评价,让学生进行自我认知,保证学生可以进行反思性学习,通过测评了解自己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学习其他学生的长处,从而实现“以人之长,补己之短”的学习效果。

四、贴近生活,深入理解

小学生受年龄限制,思维能力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教师可以将与生活内容贴近的知识导入学习环节,为学生创设生活化学习情境,促使学生通过感知生活深入理解教材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也可以引導学生以课文内容为依据,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将生活中的内容与学习主题相关联,提高学生的自主分析能力。教师在结合教学主题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思考主题内容与生活存在的关联度,还可以让学生开展讨论,确保学习效果更加明显。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知识后,总结、归纳教材内容,按照一定原则罗列教材的重点部分,并深入生活中寻找与之贴合的内容,然后将其以图片的模式进行记录,将两者进行对比,使教材中的每一部分知识点都与图片内容相对应,这种模式能够让学生重新梳理语文知识点内容,使学生通过解读生活更加高效地理解课文内容。教师还应在此基础上为学生构建长效学习机制,让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可以在每次学习新课文的过程中仔细观察生活,善于捕捉生活中与课文相关联的内容,将生活内容与教材主题有机融合,在生活中理解教材内容,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的感悟能力。

五、设置问题情境,突出难点

在语文教学引导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可以通过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的模式鼓励学生进行质疑,以此提高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自主思维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问题学习情境,将教材中难度较大的问题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分析思考。教师可以通过声音或画面为学生创设课文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提问,要求学生回答课文中难度较大的问题。这种情境模式有助于学生打开学习思路,便于学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2]。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发现课文中的重难点问题,并自主进行思考,分析问题与整篇课文的关联性,以此扩展学生认知,让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思考体会语文知识的深刻内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从多元角度思考语文问题,确保学生可以抓住语文知识的学习重点,并能够分清语文课文的层次,让学生能够清晰认知语文重难点知识的同时,可以从更深层面理解语文知识内涵,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能够有效得以提升。

六、动手实作,巩固认知

小学生处于形象思维能力较强,而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的阶段,学生对形象化事物的感知能力较强,教师可以采取动手实作的方式将活动与思维进行关联,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动手实作这种形象性较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触觉感知能力,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智力发育水平。教师可以寻找具有较强动手性质的课文,包括一些具有实验性质的文章,根据教材主题为学生营造动手实作情境,以此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操作性实验,探究课文中的实践问题是否正确。这种学生通过自己动手的方式进行语文知識学习,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情感,也可以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扩展。教师可以引导每个组别的学生分工合作,将课文的学习内容进行分解,在组长的带领下让学生按照一定顺序完成教材中的每一个实作步骤,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又一次对课文内容进行梳理[3]。在每个组别都进行动手实作后,教师还应为学生构建组间交流合作的学习情境,让每个组别的组长代表本组学生展开讨论,以期在提高语文动手实作能力的情况下能够更加完善地认知语文知识的实质,通过动手实作感悟并体会整个实验过程,以此帮助学生构建体系化的语文思维情境,让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可以有效得到突破。教师还应对学生提出的观点进行分类、归纳,对学生进行总结性教学引导,从整体层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同时,也可以凸显情境教学法在动手实作中的教学意义,以此巩固学生语文知识的认知能力,增强学生的语文知识感知能力。

七、结语

在新课改大背景下,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与当前学生的学习需求无法匹配,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观念,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创设情境化教学模式,改变传统层面单纯以文字对学生开展教学的枯燥性,让学生在情境中体会语文知识内涵,增强学生的代入感,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语文问题,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韦敏.浅议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10):59.

[2] 雒丽.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才智,2020(12):156.

[3] 严清.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才智,2020(9):80.

[责任编辑 李 媛]

猜你喜欢
情境教学法应用策略小学语文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小学英语课堂情境教学法探讨
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