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洛阳师范学院 王媛媛
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内卷化”是指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与快速推进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面前,源于乡村教师“内部诉求”的专业发展面临诸多困境,难以获得实质性突破,止步于低水平的重复与循环。目前,一些乡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内卷化”困境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随着国家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如特岗计划的实行、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乡村地区小学教育全科教师有关培养政策等,乡村地区的国家教育财政投入也随之不断增多。促使乡村教师数量增多,教师学历不断提升,师生比也逐渐趋于合理。但部分年轻教师由于学习的知识偏重理论层面,易忽视挖掘传授乡村本土文化知识,在入职初期难以将理论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一些专业理念难以融入到具体教育教学活动中,致使部分新入职教师的专业发展积极性减低,专业发展水平并未在工作过程中得到提升。部分乡村学校中老教师的具体知识结构又趋于老化,加之面临退休,容易安于现状,缺乏对专业知识更新的积极性。综合上述现象容易使部分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质量不高,影响部分乡村小学教育质量的提升。
目前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乡村振兴战略也在不断推进,我国乡村教师的工资不断上涨,补助津贴也在国家有关政策的推行下不断增长。但部分教师并未因工资上涨而提高工作内动力,存在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状况。此外,部分教师选择在农村工作而在城市居住,忙碌奔波于城乡两地,对工作的投入时间等容易受到影响,易产生紧张感、无力感等,影响部分教师的专业情感。
随着国家有关乡村教师支持政策的实施,乡村小学教师数量不断增长。但较城市小学而言,部分乡村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压力会有所减少,加之部分学校教学环境比较舒适安逸、生活节奏较慢,部分教师入职后容易安于现状,缺乏对自身专业发展的反思。部分乡村小学教师满足于传统教学模式,缺少创新意识、专业发展动力不足,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复制,不利于教师专业发展质量的提升。
教师自主发展意识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积极态度和倾向,其对教师专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教师内动力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师充满内动力,有助于教师积极自觉并快乐工作,拥有自我满足感。目前部分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模式偏向于外生性发展模式,教师专业发展多源于外在刚性政策的要求,缺乏专业发展的内在主动性。部分教师对于乡村小学强调的教师专业反思等并未认识到其重要性,对学校要求的教学反思等任务存有消极、被动的态度。
部分乡村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教育教学理念并未得到实质性更新,教学方式存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自主发展意识不强。[1]另外,部分乡村小学存在教师“老龄化”现象,老教师多数具有自身教学风格,对于教育教学内容等已经熟练掌握,但部分老教师由于即将退休,对于教学改革缺乏热情,自主发展意识减弱,不利于教师自身专业发展。
身份认同主要是指个体对于自身身份的定位,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因素。社会认同理论认为,个体对于自身身份认同一方面有助于获得基本的物质资源和利益,另一方面有助于个体获得归属感、安全感并提高自尊水平。[2]乡村教育与城市教育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城乡教育资源仍存在不够均衡的现象、部分乡村小学教师收入等方面与城市小学存有差距等,致使部分乡村小学教师的自身身份认同和职业认同感较低。部分乡村小学存在城市本位的教育发展取向,过多照搬或模仿城市小学教育模式,忽视乡村小学的地域差异、文化环境差异等,容易使一些乡村小学教师主体意识迷失,职业认同感降低。[3]部分乡村小学组织教师学习的教育教学模式,多源于城市小学的部分做法,但是城市和乡村间的教育对象、教育环境、教育资源等都存在差异,使得一些乡村教师所学的部分内容无法在具体教育教学活动中推行实施,不利于乡村小学教师身份认同感的获得。
部分乡村小学教师流动机制与评价机制有待完善。一些教师流动是依据教师招考方式进入学校任职,依据分数筛选,优秀者留在城区,其余依次被分在中心校、村小和教学点。这就致使一些偏远乡村学校的教师队伍与城区条件较好的学校的师资队伍存在一定差距,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会受到一定影响。同时,部分教师存在入职便要担任多门学科教学工作的情况,但又缺乏优秀教师指导,容易出现教师专业发展处于“内卷化”的发展状态。
部分学校退出机制不够完善,由于部分教师属于在国家政策支持下进行入职,如特岗教师、免费师范生等,与学校签订固定就业合同,一些乡村小学教师鉴于工作期限固定,非重大教学问题不会被辞退等原因,在工作中存有懈怠情绪,对于自身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专业发展的要求不高,容易出现不作为现象,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陷入“内卷化”的困境。部分乡村小学存在对乡村小学教师的评价标准与城市小学趋同的倾向,此方式忽视乡村教师的特殊性,如乡村小学教师的学历、水平、上课情况等与城市小学存在区别,对乡村小学教师评价不够客观、不够全面,影响一些乡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容易出现乡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卷化”困境。
乡村地区与城区的教育教学环境、教育资源等存在一定差距。部分乡村小学教师专业学习氛围欠佳,部分教师一人身兼数职、兼教多门学科,其工作任务繁重、精力有限,使得一些教师对学校组织的教研、培训和学习活动等存在躲避心理,不利于教师队伍专业成长以及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
另外,乡村学校组织教师参加多种形式培训,如国培计划、网络研修等,但部分学校的培训效果并未达到预期效果。由于部分学校培训内容不够符合教师需求,采取与城市学校相同的培训内容,并未将培训内容立足当地乡村小学教学实际情况,致使一些教师无法将培训学习的内容在乡村小学的实际教育教学中进行落地,培训的实效性不足,容易使得部分乡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陷入“内卷化”。
学校组织教师学习、对教师进行多种形式的教育,引导教师认识到乡村小学教师的价值和意义所在,明白乡村小学教师在乡村教育振兴背景下的责任担当,树立职业价值观,逐步提高乡村小学教师对职业的认同感,引导乡村小学教师不断进行专业提升。此外,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发展团队,帮助乡村小学教师制定职业发展规划,明确职业发展各阶段目标,进而激发乡村小学教师自我专业发展需求,促进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教师自身而言,要树立教育信念,在教学中善于反思,不断促进自身专业成长,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善于通过多种途径如网络平台、学校图书馆、与同事进行交流等,不断提高专业发展意识和能力。[4]
教师专业情意包括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性向和专业自我。通过多种途径宣传乡村小学教师有关感人事迹、典型人物等,如最美乡村教师、最美河南人等,促使乡村小学教师社会地位提升,激发乡村小学教师对乡村小学教育工作的热爱之情,促使乡村小学教师敬业乐业。[5]政府、学校等组织乡村小学教师学习了解本区域的乡土文化,增强教师传播乡土文化的意识和积极性,激发教师的乡土情怀,增强师生文化自信,推进乡村教育振兴。
乡村学校要关注教师心理健康,不仅要在待遇等方面提供保障,也要注重对乡村小学教师的情感关怀,具体可以组织心理疏导培训等帮助乡村小学教师树立良好工作心态。同时,学校可以定期召开家长会,与家长做好沟通,增进家长对教师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还可以定期组织教师集体活动,增进教师间的情感联络,为乡村小学教师营造温馨、和谐、有爱的工作环境,创设良好的工作氛围,增强教师的归属感、责任感,激发教师专业情感。
目前提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一方面需要国家继续加强对乡村教育的支持力度,推行有关政策扩充乡村教师数量,平衡乡村小学的师生比,减轻乡村小学教师的工作压力,以便乡村小学教师有更多的时间、精力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另一方面,要提高乡村小学教师培训的实效性,组织团队对乡村小学教师需求进行调研,针对乡村小学教师实际需求进行培训内容的设置,还可以组建乡村本土教师培训团队,发挥本土专家的作用,增强本土专家对乡村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指导。定期组织“送教下乡”培训项目,组织专家深入乡村小学,了解一线教学实际情况,以便对乡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进行精准化指导。同时,注重城乡学校间的教育资源共享,城乡教师间定期进行教研活动,鼓励支持城乡教师间加强合作与交流,促进乡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破解乡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卷化”困境。
建设良好的乡村小学环境,营造浓厚的乡村小学学习氛围。要组建教研共同体,如名师工作室等,组织乡村小学教师参加多种教研活动,如课例分析、课例观摩、专家讲座、集体备课等,借助教研活动共同研讨教育教学问题,分析优秀教学案例、学习优秀教师榜样,进而营造良好的教师专业成长环境。针对部分新入职乡村小学教师存在的专业引领不足问题,学校组织多种活动,如教育教学现场指导、专题报告等,发挥教育研究专长人员对乡村小学教师的专业指导和引领作用。此外,要积极跟进国家教育有关政策要求,促进教育现代化,提倡智慧教育,鼓励教师善于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促使乡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提升。
国家和政府要加大对乡村小学教育的支持力度,出台有关优惠政策,如编制倾斜、职称晋升倾斜等,为乡村小学引进更多优质师资,还可以针对乡村小学教师的子女上学等问题,进行一定的扶持,进而减少乡村小学优质师资流出的可能性。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从而增强乡村小学教师的荣誉感、归属感等,如给乡村教师逢重大节日送温暖、对乡村教师中表现优异者授予省级荣誉称号等,调动乡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
健全乡村小学教师管理评价机制,加强有关乡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执行力度,强化督导和问责机制。乡村小学建立相应的教师考核制度、职称评审制度等,关注教师专业知识发展情况、专业能力发展状况、教育教学效果等,将教师专业发展情况纳入绩效考核部分。建立乡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有关奖惩机制,推行针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奖励政策,学校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对教师进行奖励,如精神奖励,颁发奖状、荣誉证书等,增强乡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健全乡村小学教师评价机制,注重乡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的多元主体参与,也关注乡村小学教师在专业发展中的专业反思,增强乡村小学教师评价机制对乡村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功能,破解乡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内卷化”困境。
乡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对乡村教育振兴至关重要,部分乡村小学存在教师专业发展“内卷化”困境,要破解部分乡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内卷化”困境,需要激发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意识,唤醒教师专业情意,为教师专业发展环境提供优质环境,不断完善教师评价和激励机制,促进乡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提升,进而助推我国乡村教育振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