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兖矿技师学院 张 莉
为促使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促进经济的高效发展,提高技术人才队伍素质是根本所在。技校是培养技能人才的场所,在立德树人的基本理念引导下,注重技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不但是技校发展的本质要求,而且是促进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现实需要。对于技校来说,怎样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是广大教师需要认真探究的一个问题。
在新课改背景下,学生及其家长都开始关注技工教育。然而,技校生源质量比较低,主要是没有考上大学的高中毕业生或初中毕业生。因此,不少学生不清楚自身的学习目的和发展规划。这需要技校教师培训新生,结合职业规划课堂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而技校班主任或专业教师通过开展职业素养教育,能提高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有助于学生建构正确的人生目标、激发学习动力,进一步推动技校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技校学生的来源广泛,年龄在16~20岁之间,此阶段的学生心理还比较稚嫩,性格特点较为模糊。技校教师能结合学生的特征,引导学生规划未来的职业生涯,进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例如,班主任在平时教学工作中渗透法制观念,可以引导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成长为一名充满正义感的公民,还可以引导学生完善品格,助力其长远终身发展。
所谓的校园文化,即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累积的一种文化,是学生发展的精神支柱。各技校都具有自身的办学特色和相应的校园文化。优秀的校园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职业道德品质。因此,技校在设计富有职业教育特色的人文景观或建筑,布置教学场所、实训基地时,要接轨企业,并且在第二课堂或文体活动的开展中要形成与企业的互动。另外,技校应以企业员工的标准为目标,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使学生提前进入一种理想的职业状态。总之,校企结合文化渗透可以使学生自觉向企业人转化。
技校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时应系统分析学生的专业,进一步把握学生需要具备的职业岗位技能,实施高效的培养规划,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培养效果。具体来说,技校应在专业培养中设置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促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内化职业道德的基本标准;试着开发有着校本特色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科,如“文明礼仪”和“职业素养教程”等学科,且在平时的班级教育管理、学生德育实践活动、军训教育中进行渗透;积极执行学生行为准则,结合学生自身实践和理论学习能力,以满足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技校教师应以企业典型工作任务线索概括教学内容,凸显企业的用人标准;设置“书法”“茶艺”等选修学科让学生自主选择,从而更加完善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近年来,随着中职学校不断提高办学质量以及高职学校的持续扩招,在双重挤压影响下,技校学生的生源质量显著降低。如何提高技校办学质量,使学生将来成长为高技能人才,关键是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技校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和日常行为习惯培养。一是使学生了解较高的职业素养对其将来踏上工作岗位的意义。在新生入学时即组织主题班会、事业教育等活动,为学生渗透“先学习做人再掌握技能”的思想观念,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主动接受班级的严格管理。二是重视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在新生入学之后依托军训,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卫生习惯,激发学生热爱集体、热爱班级、热爱学习、热爱劳动之情以及增强纪律观念,且持续巩固、保持这一成果。例如,教师每天到学生寝室,引导学生整理内务。紧抓学生学风,提高学生的纪律意识,针对违纪的学生,教师应实时进行互动沟通,明确原因之后开展相应的思想教育工作,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
结合调查发现,技校有不少学生来自乡村。他们的父母有很多长时间在外地务工,一部分学生跟随父母在务工地上学。一部分学生来自单亲家庭,他们的家庭状况比较困难,父母的文化素质较低且日常很少与其互动交流。也有一部分网络成瘾的学生,他们常常手机不离手。总之,技校近年来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不断增加,他们可能分布在每一个班级或各个专业。因此,技校教师应先把握他们的性格、心理动态、生活情况、学习状况等,多关爱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尊重学生,且主动跟学生互动沟通,引导学生解决难题或摆脱精神困境,适时引导学生掌握一些表达和交流的方法或社交技巧,真正使学生通过在校学习掌握技能、提高思想道德修养、磨炼意志、提升将来适应社会工作岗位的能力。
技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在于塑造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建设要求的基层技能型人才。因此,技校设计的课程应以技能本位为核心,在教学过程中多组织学生在一体化教学场地听课或在生产实训车间学习。其中,在实训过程中,技校应认真根据7S(素养、安全、清扫、整理、节约、清洁、整顿)的标准考核学生的实训成果、着装、仪表仪容、出勤情况等。考核方式存在多样性的,可以统一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以及教师的评价,在结束每一天或每一节课之后,教师应反馈评价结果。总之,学生通过实训演练或模拟工作环境,能切实体会到企业的环境气氛,教师的每一次评价和反馈都能推动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形成。
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确保人才培养有效衔接企业需要,学生在技校学习的最后一年,技校应组织学生到有关单位开展为期半年(累积时间半年)的顶岗实习。当然,在学生顶岗实习之前,教师应要求学生事先把握企业的管理模式、熟悉企业的管理制度、了解企业的文化理念等,以使学生在顶岗实习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当学生步入企业实习时,技校、教师采用线上管理与到达企业调研相结合的方式紧密留意学生的思想状况,实时引导学生处理顶岗实习过程中碰到的难题,并且及时宣传实习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在结束顶岗实习之后,实习单位和技校都应客观、综合、公正地评价学生的职业素养,从而使学生真正感受职业素养的价值所在。
综上所述,当前时期,社会对技校学生职业素养的标准不断提升,不但需要他们具备正确的“三观”,而且需要熟悉企业文化和保持对企业的忠诚度等。而学生的价值观和相关素养并非天生具备,而是需要后天的学习和积累。技校、教师需要关注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并且在具体工作中真正落实,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