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十五中学 张 玲
在教育改革和时代发展背景下,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的关怀关爱,教师要主动关怀学生,学生也应学会关心教师。师生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建立起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促进师生的健康成长。
本课时是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六课第二框题,基于第一框题对教师职业的理解与体认,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如何与教师和谐相处。本课时旨在帮助学生认识教与学是师生相互陪伴、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过程,在接受教师的关心和帮助的同时,学会正确看待教师的表扬与批评,学会主动关心、理解教师,与教师建立彼此尊重、平等对待、携手共进的美好师生关系,共度成长好时光。
实施“教学评一体化”,要把课堂评价贯穿于教学活动之中,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相应的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发挥教学评价改善教学、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作用。在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的支撑下,本课时教学设计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多维度、多主体评价,通过呈现真实情境,启发学生真正思考,在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及时、即时评价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实际效果,在落实课堂实效的同时,增强教师与学生的获得感。
本课时课程标准具体要求是:了解教师的工作,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沟通,正确对待教师的表扬与批评,增进与教师的感情。
初中学生处于生理、心理发育的第二高峰期,面临“依赖——独立”的成长矛盾,渴望得到成年人的理解与信任,特别是对于朝夕相处的教师,学生希望获得情感上的亲近与接纳。
七年级学生刚刚开始两个月的中学生活,与中学教师交往、相处的时间还比较短,对教师们的熟悉感与亲切感还需加强。课前学情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只有极少数学生在遇到心理或情绪困扰的时候,会首先想到与教师沟通。一方面源自学生对中学教师的陌生感,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学生与教师在心理上存在距离。
对新时代的中学生来讲,他们的成长环境比较宽松,无论是宏观的社会环境还是微观的家庭环境,都更为平等、民主、和谐。他们的个性表达较为鲜明,与成年人之间的交往也少了一些刻板的要求或模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并不清楚应该如何与教师交往和相处,更不清楚什么样的行动才能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设计中,笔者借助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技能与感受到的情感共鸣真正迁移到实际的生活中,学以致用,真正促进校园内外师生关系的融洽与升级。
1.能主动增进与教师的情感,尊敬教师、理解教师、体谅教师;愿意与教师交往,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2.掌握与教师进行有效沟通的方法与技巧,学会正确对待教师的表扬与批评,在日常生活中能以实际行动尊重教师。
3.了解并理解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知道师生交往的意义。
教学难点:教与学是师生相互陪伴、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过程;学会正确对待教师的表扬与批评。
教学重点: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是彼此尊重、相互关心、携手共进。
[环节一]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该环节中,教师借助日常师生交往中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记录观点、交流阐述观点,并完成自我评价(见表1)。本次自我评价主要从思考角度、归纳结论的准确性方面进行。
得出结论:教学相长是师生相互陪伴、相互促进、共同成长。主动参与、勤学好问的态度有助于学生与教师相互交流;主动与教师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学习成果,促进师生共同进步。本环节突出呈现“教学相长”的丰富内涵,涉及知识、常识、技能等方面,学生在自评过程中,注重评价思考角度的多元化。
表1
[环节二]批评表扬,良苦用心
教师继续给出材料,推进情境发展,启发学生深入思考。
情境四:听完小然的讲解,张老师由衷地称赞了他的心灵手巧和做事认真细致,并表示自己也要试一试。张老师希望小然能研究出难度更大、更精美的作品。
问题:如果你是小然,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与行动?
情境五:自习课的时候,小军和邻座的学生说笑、打闹,发出很大的声音,原本安静的教室慢慢热闹起来……站在教室门口的张老师,看到了小军的所作所为,对其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下课后,被狠狠批评的小军失落地坐在座位上……
设问:作为小军的好朋友,你会如何开导他?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并对待教师的批评?
在学生分享观点的时候,引导更多学生参与该环节的评价。
引导语:大家在听学生分享的时候,想一想,他的感受与你的想法一致吗?他的行为是否利于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与维系?在建立并维系良好师生关系这个维度上,他的行为是否有效?如果用等级评分,0为无效行为,10为最有效行为,你会为他的行为打几分?
该环节得出的结论是:学习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正确对待教师的表扬与批评。准确理解教师表扬与批评的初衷。教师的表扬意味着肯定、鼓励和期待,激励我们更好地学习和发展;教师的批评意味着关心、提醒和劝诫,可以帮助我们反省自己,改进不足。我们要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
在学生回答问题、同伴即时评价的过程中,层层推进、提升思维品质,同时,学生的评价有助于回答问题的学生快速澄清观点,及时调整认知偏差。在该环节中,教师也可根据学生实际回答参与评价过程。
本环节设计延伸思考环节,用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提升学生思维品质。问题难度较大,思考角度较多,开放性也比较强,可以让学生在课后以学习小组的方式充分交流。设问如下:“严师”“慈师”谁对我们的成长更有帮助?如何科学、有效地减少教师对自己的批评呢?
与学生共同分享教材中“阅读感悟”“快马加鞭”的故事,引领学生不断探索、自主思考。
墨子对弟子要求非常严格,尤其对耕柱子。一次耕柱子很委屈地说:“论才智和学习精神,我不比别人差,为何老是对我这么严格呢?”墨子拍拍他的肩膀说:“假如我要去太行山,坐一辆由黄牛和快马拉的车,我是鞭策黄牛,还是鞭策快马呢?”耕柱子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是鞭策快马。墨子接着问:“为什么?”耕柱子回答:“因为快马经得起鞭策。”
[环节三]亦师亦友,和谐尊重
本环节的情境材料具有启发性,更多地让学生思考自己的真实经历。在记录并梳理自身经历的同时,完成小组合作探究,并在组内交流、分享的过程中完成生生互评。
情境六:小婷特别喜欢画画,她自告奋勇成为班里的美术课代表,在与美术教师姜老师的交往中,她被教师的才华吸引,因此她特别尊敬和爱戴姜老师,每次在校园里见到姜老师,她都分外热情与亲切。小婷的数学成绩不理想,她说自己不喜欢数学,也不喜欢数学老师,在楼道里见到数学教师王老师时,她从不打招呼,或者低头躲避,或者绕道而行。
设问:生活中,你有类似的经历吗?尊重教师,体现在哪些细节中?
引导语:和学生一起探究,并完成表格记录。组内学生相互交流,从重要性和启发性两个角度完成生生评价。
表2
情境六呈现了同一个学生身上的冲突点,旨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待不同的教师以及如何将理念中的“尊重”转化为现实中的具体而微小的行动。
得出结论:师生彼此尊重、相互关心、携手共进,是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尊重教师,是基本的道德修养,要体现在交往细节中。尊重教师应该尊重教师的人格尊严、个性差异和劳动成果等,体现在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中。尊重教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学生的基本道德修养,它不仅体现了学生内心的情感和态度,而且表现在他们与教师交往的言谈举止中。该环节重点落在知行合一,引导学生开始行动上的改变,并通过生生、师生评价反馈思考自身行为的有效性。
[环节四]真心感谢,善于表达
该环节旨在将学生内化的情感体验与认知思考转化为外显的行动表达。
活动:书写心意卡
活动导语:进入中学以来,你最想感谢的教师是谁?和这位教师交往的哪个瞬间或细节打动了你?结合亲身经历,给这位教师写一段话,表达自己的真实心意。
教师引导学生敢于并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也是促进师生关系融洽、亲密的重要环节。
得出结论:体会并感谢教师们在生活上的关心和情感上的关怀,主动关心教师、理解教师,善于表达,增进师生情感。该环节完成后,学生交流分享,教师给予适当反馈作为本环节的评价。
本课小结:
教师在个人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交往双方共同努力。学生应该真诚、愉快地与教师相处,正确对待教师的表扬与批评,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关心教师、理解教师、尊重教师、携手共进。
在完成本课所有情境探讨后,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进行笔记整理,教师通过学生整理的笔记观察学生本节课实际学习效果。
(1)本课时课前学情调研数据显示,学生与教师的亲密感比较弱。在参与调研的148名学生中,表示“当发现自己存在心理方面的困扰时会向班主任或其他信任的教师求助”的仅1人;对于“生活中,谁给予你最多的陪伴与心灵温暖”的题目,没有一个学生选择学校教师,更多的是选择妈妈或亲密伙伴。这一方面表现出了与学生年龄段相符的认知情感特点,另一方面也呈现出了学生在师生交往中可能存在的困惑与无助。这些困惑与无助,都需要具体有效的方法与行动作为支撑去加以调整。学前学情调研,重点突出学生的自我评价与认知思考。
(2)本课时的内容更多聚焦在具体、有效的方法上,帮助学生从细节入手,真正感受并理解教师的陪伴、关爱与良苦用心,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打下坚实的情感基础。授课过程中所有情境均来自真实生活,将学生的所见所遇作为课程资源,一方面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意愿,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将所学所思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生活处处皆学问,让学生意识到课堂所学能真实有效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能通过解决真实问题增长生活智慧。
教师秉持“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在教学设计中巧妙地使用了实际生活中的师生交往片段,引导学生面对并解决真实的问题,将“学”与“行”很好地结合起来。在学习过程中,多次运用对学生行为有效性的评价方法,强化了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3)“书写心意卡”环节引导学生将感动转化为行动,敢于并善于表达真实情感。心意卡书写完成后,进行分类整理,转交至每位教师手中,在班级、年级中营造温馨、和谐的师生交往氛围,提升课程实效性。该环节重点在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评价的重点在于学生能否真实、勇敢地向教师表达情意。
(4)课程最后设计了整理笔记的环节,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检测学生知识的实际获得情况。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为一门专业学科,一定量的学科知识、学科语汇的积累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评价学生学习过程及学习效果的一种重要的外显形式。
(5)在本课时课堂教学推进过程中,对教师“教”的评价设计略显单薄,这一点在今后的教学尝试中要着重思考并加强。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学评价也呈现出多元化、全面化特征。教学评一体化是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以及教学过程中“评”的有机融合,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倡导以评价为工具,使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学习的评价融为一体,使评价不再游离于教学之外,而与教学活动紧密相连,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教学效果,有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学习目标达成度。
教学评一体化是一个课堂内部、学习过程中的即学、即教、即评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诞生新的学习、新的教学、新的评价的过程。经历此过程的课堂教学,不同于教师主动传输、流线型的课堂教学形态,它呈现一种持续评价教与学的目标达成度、教与学的进步度,决定教与学的需求并使之作出调整、完善的螺旋上升的态势,丰富了学生学习的过程,使教学和评价更有意义。
评价更多元,学习更多彩。让教师更多的智慧陪伴并引领学生更好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