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翠萍,裴育萍
(长治医学院思政部,山西长治 046000)
党的十九大首次将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强调政治建设为根本性建设,将“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百年“七一”重要讲话中,进一步强调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与改革的胜利,进入新时代以来,党中央和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扎实全面推进从严治党,从而取得了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胜利,走出了一条长期执政条件下中国特色的政治建设之路。
纵观中国共产党百年建设史,党的政治建设始终贯穿于其中。1921-1927年,中国共产党已成为一个有明确的政治纲领、政治路线、严格的章程,并发展为一定规模的无产阶级群众性的政党,这标志着党的政治建设已初步展开。
当前学界对党的政治建设的内涵尚未有统一界定。从目前所查到的文献资料看,主要有三论说,王炳林、张书林认为党的政治建设主体内容是正确制定党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1];彭正德认为包括党的政治路线建设、党内政治关系建设、党的政治能力建设三部分[2]。五论说,任晓伟由党的政治制度、政治纪律、政治生态、政治生活、政治文化构成体系性的特定的党的建设形态[3];刘红凛认为包括坚定政治信仰、强化政治领导、提高政治能力、净化政治生态、实现全党团结统一五个方面[4]。十论说,齐卫平从政治纲领、政治理想、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标准、政治传统等十方面界定[5]。
本文讨论党的政治建设内涵,主要从党的政治领导建设(包括政治纲领、政治路线、政治核心)、党内政治关系建设(包括党内政治生态、党内政治生活、党的政治纪律)、党的政治能力(包括党员政治信仰、政治意识、政治教育)等维度描述政治建设的内容图谱。
政治纲领“是一个政党的性质、特点和代表性的集中体现”[6]。 政党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必须提出明确的政治纲领。正如恩格斯说,纲领就是“一面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而外界就根据它来判断这个党”[7]P415。也就是说,判断一个政党的性质,首先要看它的政治纲领,看它的政治主张是什么?这是党的政治建设中最核心的部分。所以,中国共产党要立足、生存发展,要团结凝聚广大民众,就必须明确党的性质、奋斗目标和基本任务,必须首先解决政治纲领问题。
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建设从党的一大、二大讨论和制定党的政治纲领开始。
1921年7月,党的一大在上海召开,通过了党的第一个政治纲领,确定了党的长远目标、最终奋斗目标和历史使命,“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这是党的最高纲领,指明了在中国要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远大前景。同时指明了实现历史使命的途径,集合工农劳动者等各方力量,“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8]P1。一大党纲是党自身建设和发展的基础,它以鲜明的战斗性和高度的原则性明确表达了列宁建党学说的一些重要原则,把全党的智慧和力量统一到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而奋斗的方向和目标上。从此,在党纲这面公开的旗帜指引下,中国革命的面貌开始焕然一新。当然,在中共一大的纲领和决议中,有一些不成熟不完善的地方,甚至有照搬俄国经验的地方,如主张直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强调推翻资本家、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立即实行社会主义革命,显然是不现实的。这表明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人还不了解中国具体国情,还没能透彻领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使之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这是党政治上处于幼年性的表现。
会后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严明了党宣传工作的政治原则——“不论中央和地方出版的一切出版物,其出版工作均应受党员的领导。任何出版物,不论是中央或地方的,都不得刊登违背党的原则、政策和决议的文章。”[8]P5这个规定表明,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开始就特别强调各级党组织在宣传上不能发表与中央意见不同的言论,必须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一定程度上说,这就是“两个维护”的萌芽。
党的一大通过的党纲和决议,是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把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同中共建设实践初步结合的产物,对党的初创时期的政治建设起了积极的作用。
1922年7月,中共二大召开,是党的政治建设史上一次重要的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突出贡献是在中国近代史上首次明确地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制定完整而明确具体的奋斗目标,为党的组织建设、理论建设奠定了基础,对中国革命前途和党的建设作出了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战略规划。
第一,对中国社会性质作了较透彻的分析。分析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国际、国内形势,指出帝国主义者为了扩大在华利益,由“互竞侵略,变为协同的侵略”[8]P126,“中国已是事实上变成他们共同的殖民地了”[8]P122。中国的经济“现尚停留在半原始的家庭农业和手工业的经济基础上面,工业资本主义化的时期还是很远”[8]P128,而且外国列强为了维持和扩大自己在华的利益,在中国扶持各派军阀,阻碍了中国幼稚资本主义的发展,因而中国已事实上变成半封建社会了。
第二,制定了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政治纲领。党的二大在具体分析中国革命所处的国际形势和国内政治经济特点基础上,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无产阶级去帮助民主主义革命”[8]P132,为无产阶级革命的必要步骤。在此基础上进行第二步奋斗,实行“与贫苦农民联合的无产阶级专政”[8]P133的革命。为此,党的二大在坚持党的最高纲领的同时,制定了党的现阶段政治目标——最低纲领,即“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8]P133。 这是一个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至此,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将党在现阶段的奋斗目标同将要实现的长远目标结合起来的完整的政治纲领。
党的二大制定的这一新的民主革命纲领,全面涉及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领导、性质、前途和转变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抓住了中国民主革命要解决的根本问题,纠正了党的一大想直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幼稚做法,不仅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还指明要通过民主革命积聚物质力量和阶级力量,为将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进一步创造条件。这是共产党人对当时中国历史、现实和中国革命问题认识的一次深化,是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一个重要成果,是党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一次重大突破。此后的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不仅将新民主主义革命大大地推进,并推动党遵循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这一正确政治方向贯彻到各时期的政治路线、各项重大战略、重大政策和实践中。
党的建设同党的政治路线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党的政治路线的建设是加强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制定和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又是党的政治建设的核心问题,政治路线正确与否决定着党的政治纲领能否实现,也是检验政党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政治路线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正确处理党同资产阶级的关系问题。因此,党的政治建设同统一战线有着密切联系。
京汉铁路大罢工二七惨案的发生,使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应该采取积极步骤联合国民党,建立工人阶级和民主力量的统一战线。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二大的民主革命纲领,扫清封建军阀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建设真正民主政治的独立国家,中国共产党依据社会主要矛盾和民主革命性质、任务,制定了“联合全国革新党派,组织民主的联合阵线”的统一战线策略[8]P139。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政治建设同统一战线密切联系着的。统一战线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战略和策略,根本问题是解决无产阶级解放运动中的自身团结统一和同盟军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如何正确处理和资产阶级的关系问题。然而,如何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尤其国共两党如何合作,党内存在着很大的分歧。
1923年6月于广州召开党的三大,中心议题是讨论同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问题,较好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问题,这是党的政治建设方面的一个重大决策。经过激烈讨论,做出了当时符合国民革命中心任务的政治路线,即大会决定全体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革命统一战线,同时提出,共产党要必须保持在国民革命运动中的独立性:“(1)在政治的宣传上,保存我们不和任何帝国主义者、任何军阀妥协之真面目。(2)阻止国民党集全力于军事行动,而忽视对于民众之政治宣传,并阻止国民党在政治运动上妥协的倾向,在劳动运动上改良的倾向。(3)共产党员及青年团团员在国民党中言语行动都须团结一致。(4)须努力使国民党与苏俄接近时时警醒国民党,勿为贫而狡的列强所愚。”[8]P259从此,中国开启了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
? 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建立,开创了党的政治建设新局面,它不仅规定了党的建设形式——在国共合作旗帜下进行,使党能借助孙中山这面人们熟悉的旗帜,公开或半公开地开展反帝反封的斗争;而且为共产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活动空间,为党团结最大多数群众实现民主革命纲领准备了有利条件。中国共产党开始走出秘密党的小圈子,在各地发展党的组织,从事工农运动、青年运动和妇女运动,聚集全国的各方革命力量,很快开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活动空间,形成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革命新局面。
党内合作不是国共合作的最好形式,但从推进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看,对党内合作的统一战线策略应给予基本肯定。中国共产党逐步提高了关于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和坚持无产阶级独立性的自觉性,认识到建立工农联盟的重要性。但党还处在幼年时期,党的政治建设方面缺乏理论和实践经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实践的结合,缺乏完整的清晰的认识。国共合作过程中党内高层领导中,出现了偏离中共三大正确的政治路线的右倾思想倾向,他们过高地估计了资产阶级和国民党的革命性和作用,而过低估计工人阶级和中国共产党的力量和作用,提出了“一切运动归国民党”、“一切工作归国民党”的口号。受这一倾向的影响,一些党员和组织忽视了共产党自身的政治建设,偏离了政治方向,忽视甚至放弃了党的领导权,最终导致大革命失败,中国革命进入低潮。党的革命事业之所以会遭受如此巨大的挫折,究其根本原因,就是由于缺乏正确的政治路线所致。
2015年1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党的纪律是刚性约束,政治纪律更是全党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动方面必须遵守的刚性约束”。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保障,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关键要靠严明的纪律。在党的所有纪律中,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的纪律。正如毛泽东说:“路线是‘王道’,纪律是‘霸道’,这两者都不可少”。也就是说,党的建设既要靠正确的路线方针来指导,也要靠铁的纪律来约束。
党的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是党史上第一个完备的党章,共分6章29条,分别对入党条件和审批手续、党的组织系统及其构成、党的会议和活动方式、党的经费来源即使用等方面作了详细的规定,首次把党的政治纪律和规范写进党的章程中,这是党的政治先进性的重要体现。
《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了在至今看来仍是严格的入党条件和手续,凡申请入党的人,要经过各级党组织系统的审查通过,首先要经地方党组织即地方执行委员会的审查通过,再经区委及中央执行委员会的次第审查通过,才能被认定为正式党员这就从组织制度上保证了把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8]P164,避免了投机分子入党,党员的质量标志着党政治上的先进性和组织上的纯洁性。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伊始,就强调立规矩、讲纪律。党章给予“纪律”特别重视,专设“纪律”一章,对党员提出了“铁似的纪律”要求,规定了违反党纪开除党籍的条件:“(1)言论行动有违背本党宣言、章程及大会、各执行委员会之议决案;(2)无故连续二次不到会;(3)欠缴党费三个月;(4)无故连续四个星期不为本党服务;(5)经中央执行委员会命令其停止出席、留党察看期满而不改悟;(6)泄露本党秘密。”[8]P168规定党员犯有以上其中一项错误,该地方执行委员会必须开除其党籍。从这6项纪律要求看来,对犯有纪律错误的党员的处罚,虽在方法上有过于简单化的倾向,但它表明党从建立之始就是纪律严明的组织。
《中国共产党章程》重申了中共一大党纲的有关精神,更加明确地规定:“凡党员若不经中央执行委员会之特许,不得加入一切政治的党派。其前已隶属一切政治的党派者,加入本党时,若不经特许,应正式宣告脱离。”[8]P167必须同其他党派断绝脱离关系,并规定现党员不能在资产阶级政府中担任任何官职,除非经过中央执行委员会的特许。就是说,中国共产党的党员必须是忠实于党的“真同志”,认同党的纲领、路线和政策,严守党的纪律,这就保持了共产党员的纯洁性和先进性。
《中国共产党章程》虽未提出“民主集中制”概念,但却充分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基本精神,“全国大会及中央执行委员会之决议,本党党员皆须绝对服从之”,“下级机关须完全执行上级机关之命令”,“本党一切会议皆取决多数,少数绝对服从多数”等[8]P167。这表明党从一开始就突出强调维护各级党组织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要求,按照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进行建设。
《中国共产党章程》的一系列规定表明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有严守纪律和规矩、维护组织权威和中央权威以及反对个人主义风气的优良传统,培植了百年大党加强政治纪律建设的红色基因,开启了初步探索党的政治建设的伟大历程。
中共三大开创了党的政治建设的新局面。在保持党的二大党章原有的内容和结构基础上,三大对党章做了新规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修正章程》(以下简称《修正章程》),共6章30条。《修正章程》第一次明确地把承认党纲作为入党的基本条件,“凡承认本党党纲及章程并愿忠实为本党服务者,均得为本党党员”[8]P270。同时《修正章程》还第一次在党的章程中作出了党员候补期的规定:“党员入党时,须有正式入党半年以上之党员二人之介绍……。候补期劳动者三个月,非劳动者六个月,但地方委员会得酌量情形伸缩之。”[8]P270此外,《修正章程》还增加了党员可以“自请出党”的规定,这是党的三大党章新增加的一项条文。为了保证党在政治上的纯洁性,大会做了关于党员进入政界的决议:“党员遇有不得已须在政界谋生活时,必须请求中央审查决定。”[8]P264党的三大上述规定,表明了党对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视,这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决策,有利于在国共合作中保持党员的纯洁性。
党的二大、三大后,广大党员干部立即投入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洪流中。尽管党员人数还比较少,但因有明确的政治目标和铁的政治纪律作保障,党的战斗力大大增强,党领导下的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蓬勃发展,迅速掀起了第一次国内革命高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的政治领导,最重要的是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中国共产党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必须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只有如此,才能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才能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才能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活动空间,但也给党的建设带来了许多新问题,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问题,是由无产阶级来领导还是由资产阶级来领导?在这种形势下,党的政治建设进一步提上日程,要加强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具体表现为对工农运动的领导,对军队和武装斗争的领导等等。
1924年5月,中共四大在上海召开。这次大会在党的政治建设史上有着重要贡献,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第一次提出了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大会在全面分析社会各阶级状况及它们对民主革命态度基础上,指出“中国的民族革命运动,必须最革命的无产阶级有力的参加,并且取得领导的地位,才能够得到胜利”[9]P219。初步形成了共产党关于民主革命的政治领导思想,为新的革命高潮到来作了政治上、思想上的准备。
二是第一次提出了工农联盟问题。大会认为,中国的农业经济因西方侵略而解体、崩溃,但农民依然是中国社会的主要阶级,农民是中国革命中的最“重要成分”,他们“天然是工人阶级之同盟者”。因此,中国共产党与无产阶级要取得革命的成功,必须尽全力系统地教育、鼓动、组织农民参加到革命斗争中,并与农民组成最广大的同盟军。
工农联盟问题同无产阶级领导权相联系,解决了民主革命中关于政治核心、政治权威的重要课题。党的四大以后,中国革命形势有了迅速发展,出现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革命高潮,如五卅运动,而工人运动有力地促进了党组织的迅速发展,党员队伍迅速扩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