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市莒县第三中学 李 亚
“以学定教”是指教师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与先导,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及知识储备情况进行教学环节的调整与改善,一方面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也为课堂教学的高效开展做好铺垫。接下来,本文将基于笔者实际数学课堂教学经验,对如何有效利用“以学定教”的不同教学形式展开研究讨论。
“以学定教”一要以学生本体定教学。初中生正处于心理逐渐成熟的阶段,他们看待事物或问题的想法独特,但常出于性格或各种各样的原因不愿与教师交流,久而久之会对有问题的学科产生抵触心理,不利于学科知识的学习。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心理状态,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增强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中与教师、同学进行问答互动,不断卸下对数学知识学习的防备心理。
师生互动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是教师通过问答或游戏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以此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意识到教师是值得信赖的交流对象,使得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学习的薄弱点,以此调整、完善教学计划,更好地推动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例如,在八年级下册《勾股定理》的教学中,为了锻炼学生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的意识与能力,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几个常见的勾股定理数组及对应直角三角形,如“3,4,5”“5,12,13”“7,24,25”等,让学生对此有初步的好奇与探索欲望。然后教师可将“3,4,5”这组勾股定理数据及其对应三角形板书在黑板上,并对勾股定理进行一个简单的证明,同时提出命题“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则a2+b2=c2”。学生在初步接触这一命题时多少会有些陌生感,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举出一个类似的例子,并在班内讨论。在这种步步引导的互动之中,学生能尽快对“勾股定理”有一个明确的掌握,学生在举例回答问题时,也能对刚刚学到的重点知识进行内化、吸收并输出,体现了理论知识运用的即时性。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互动一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教师可以在课前预习、课中讲解或课后巩固环节设计小组合作任务,让学生在协作沟通中加深对某个数学知识点的理解。
例如,在七年级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的习题课中,学生对一道题目产生疑惑,其题干内容为“三条直线能形成几个交点?”为了发散学生思维,锻炼其数学表达能力,笔者让学生先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讨论,笔者在巡视中看到了学生闪现的“思维火花”,有学生说“如果是三条平行线,一个交点都没有”,也有学生说“我觉得这道题肯定有好几个答案”,当学生讨论得出结果后,笔者可以随机选出一位学生进行回答,并在黑板上展示自己的推理。虽然只是一道简单的题目,却能让学生锻炼思辨能力与包容心态,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大有帮助。
“以学定教”二要以学生兴趣定模式。初中数学知识内容虽然相对基础,但对这一阶段学生来说仍然理论性较强,吸收难度较大。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也是教师教学的指向标,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沉浸于数学学习之中,教师可以从学生兴趣出发,利用一些新兴设备或方式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
多媒体设备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多样,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力工具,它可以将抽象理论灵活转化为直观、生动的图片、视频,使其以更加有趣的方式表现出来。
例如,在七年级上册《几何图形》的初步教学中,教师可通过PowerPoint进行图形展示,一方面使教师备课更为便利,另一方面多彩化的图形能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提高听课效率。在展示正方体时,在黑板板书需要至少一分钟时间,而在多媒体设备上展示只需要不到一秒钟时间,并且学生还能看到这个正方体的3D形态,更容易在脑海中展开想象,同时教师也可以将生活中正方体物品的图片插入到同一页面,如魔方、粉笔盒、纸箱等,增强学生将所学联系实际生活的能力。
根据笔者课堂观察,学生在课堂学习时对自己熟悉的或与生活相关的学习内容更感兴趣,知识吸收也更有效率,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学情创设合适的学习情境,结合生活实例将抽象知识具象化。
例如,在八年级下册《数据的分析》一章教学中,由于数据处理专业性较强,但其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因此教师在教学引导时可以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投入数据的科学处理。学生在七年级学习过数据的相关知识,所以教师需要先带领学生回顾所学,在这里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扮演某地电视台的工作人员,来完成电视播放节目清单的制作。这需要调查当地群众对各种节目的喜爱度,在调查的过程中会遇到数据的统计处理,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环节进行详细介绍,让学生有一个清晰的回顾。创设学习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更高效地将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转化为自己能够理解的内容,使得学习更加轻松。
“以学定教”三要以学生差异定内容。虽然身处同一课堂,学习着同样的内容,但由于学生个体能力的差异和听课效率的不同,课堂知识掌握的效果也不同。这就需要教师改善以往僵化、单一的教学策略,实施分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在九年级上册《二次函数》一章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对函数这一抽象性较强的知识点接受能力各有不同,教师可以在讲解完基础知识后,对学生进行一个简单的小测,根据小测结果对后面难度较大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规划。笔者在小测结束后,发现多数学生对所学知识已经基本掌握,但也有一些学生在之前学过的“一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就有很大的漏洞,所以在布置课后作业时,教师根据不同的学情布置不同的课后任务。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分层教学,让不同学生的学习诉求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才是教师教学中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
“以学定教”四要以学生能力定计划。独立思考能力是初中阶段学生必须具备的学习能力之一,然而当下多数学生在课堂学习时过度依赖教师,独立思考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发展。
例如,在七年级《实数》的教学结束后,为了锻炼学生的综合思考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绘制实数知识的思维导图,加深对“有理数和无理数”“正数和负数”“分数、小数和整数”的区分与理解,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通过对学生独立绘制的导图进行批改,笔者发现多数学生虽然对实数中的相关概念基本掌握了,但在输出、转换时还会出现概念混淆或分类不清的问题,可见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深刻含义并没有了解,没有深入思考,也没有多问几个“为什么”的意识,缺少自我学习的能力,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中侧重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
总而言之,“以学定教”涉及的教学策略多样,需要教师根据所任学科及所教学段进行筛选。对初中数学教师来说,影响教学效率的因素多在学生,因此更应将“以学定教”作为核心教学理念来实践。本文提出的增加课堂互动、关注兴趣导向、尊重学生差异及侧重思考能力培养这四个方向是“以学定教”模式的常用方式,只有做到一切从学生出发,让教学跟着学生步伐走,才能使数学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升。